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鲍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贝类, 以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而著称, 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 故而更成为珍稀食品。 在我国, 鲍鱼的养殖在上世纪 90 年代飞速发展, 是继海带、 紫菜、 眙贝、 扇贝、 对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兴海水养殖品种。 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相继发生, 并且有逐年加重之势。 目前, 病害问题已对我国养鲍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鲍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 症状、 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介绍, 供养殖者借鉴。 一、 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由病毒感染而致, 因直接从贝足组织肌肉萎缩坏死, 而命名为肌肉萎缩症。 患病高峰期为每年的 48 月水温上升期, 当水温超过 23, 发病率明显增高, 病鲍病情加重; 而水温在 13和 25范围外, 则发病率较低。 该病主要危害体长在 1.5 厘米左右的鲍稚贝, 死亡率可达 50%左右, 危害性较大。 临床症状 稚贝摄食量减少, 附着力和移动性也减弱, 履足肌肉中呈长椭圆形的异常细胞坏死, 其外套膜等组织出现赤褐色化缺损。 患病个体出现肌肉萎缩, 在足部肌肉形成瘤状物,最终导致病鲍死亡。 死后干瘪, 无腐烂现象。 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只能以预防为主。 防治对策: 对亲贝的选择应高度重视, 早期防止亲贝和稚贝带入病原体; 用清洁水进行受精卵的洗卵; 在种苗生产中对设施、 器具要尽量进行严格消毒、 杀菌; 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杀菌海水作为饲育水源。 二、 气泡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本病发病原因迄今尚无较一致的看法。 有研究者认为是稚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完全适应, 致使消化道内的原有微生物体系被打乱所致; 另有研究者认为是在光照强烈及水流不畅情况下, 投喂的新鲜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溶氧过多引起鲍发病; 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病源性的, 是由某些病原菌感染所致。 该病自 80 年代后期起在我国育苗生产单位时有发生, 是剥离后 12 个月期间内稚幼鲍的多发病之一, 中间育成阶段的鲍苗有时也可能发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高温季节, 低温季节发病率较低。 发病后蔓延较快, 发病面广、死亡量也比较大, 有可能给育苗单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临床症状 病鲍吸附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吸附能力, 摄食量剧减甚至停食。 鲍体浮于水面,口部色素退化, 齿舌异常扩张。 解剖可见其上皮组织全身肌肉和结缔组织中都有气泡, 血管也发生气泡栓塞, 血细胞中液泡扩大, 内脏部位肿胀。 防治措施 在日常投喂中严格遵守四定原则, 另外注意投喂大量新鲜海藻时应避免强光照射, 并加大水流量。 如因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使鲍消化不良以致发酵后产生气泡, 只要刺破气泡放出气体, 病鲍可慢慢自愈。 此外可选择更换适口饵料。 发现病情后, 及时将病鲍转移到新鲜海水中暂养并加大流水量。 三、 脓疱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由河弧菌感染所致, 主要感染 35 厘米的稚幼鲍, 夏季连续高温季 节发病频繁, 持续时间长, 死亡率高, 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临床症状 患脓疱病的鲍可见足肌上有多处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 一般可维持一段时间不破裂。 夏季持续高温时, 病情加重, 病程缩短, 脓疱在较短时间内即行破裂。 破裂的脓疱流出大量的白色脓汁, 并留下 25 毫米不等的深孔, 使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 镜检发现脓汁里的杆形菌在运动。 此时的鲍附着能力下降, 食欲下降, 直至从波纹板上脱落水中,饥饿而死。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稚鲍和成鲍均可感染脓疱病, 特别是成鲍感染此病后, 症状肉眼可见。 为防止病原菌污染水体感染健康鲍, 应将病鲍与健康鲍分开喂养。 稚鲍感染脓疱病不易发现, 死亡率高。 因此, 要严格选择健壮无病的亲鲍育苗。 避免亲鲍携带病原菌, 以减少鲍苗的染病机会。 脓疱病病原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 1542, 30时生长速度接近最高水平, 在 1530之间温度每升高 5生长速度增加近一倍。 据此, 在保证鲍的生长速度的情况下, 适当保持低温环境, 特别是盛夏高温季节采取此措施,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原菌的大量繁殖。 为预防脓疱病在高温季节的暴发, 可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夕, 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具体方法可采用: 每立方水体中投放 3.12 克复方新诺明, 药浴 3 小时, 每天 1 次连续 3 天为 1 个周期, 隔 35 天再进行下一个周期。 治疗方法: 在脓疱病暴发期间可采用每立方水体中投放 6.25 克的复方新诺明, 对病鲍进行药浴。 一般可采用每天药浴 3 小时, 连续 3 天为 1 个疗程, 停药 35 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病情严重、 死亡率居高不下时, 每疗程可持续 5 天。 每天药浴 1 次, 每次 3 小时。 亦可取1.56 克/立方米的复方新诺明配合 6.25 克/立方米氟哌酸药浴, 方法同上。 四、 破腹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由弧菌侵入所致。 临床症状 病鲍分泌粘液增多, 外套膜与鲍壳连接处变为褐色并易分离, 严重时外套膜多在内脏角状体处破裂, 内脏裸露, 上、 下足肌肉变软腐烂致死。 防治措施 在每立方水体中, 施用 2 片复方新诺明(首次加倍), 或施用 1 克/立方米溴氯海因药浴, 均可获得疗效。 用药时间最好在下午 5 时左右, 此时池内停止流水 46 小时, 结合充气增氧, 坚持 5 天时间为宜。 五、 溃疡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由溶藻弧菌感染而引起, 并由海水中的病原菌通过鲍体的上皮组织进入体内, 继而进一步侵入血窦和神经鞘周围。 此病发生的高峰期多在春末和夏初, 为中国目前流行较广的病害之一, 其死亡率可达 60%。 临床症状 病鲍表现在足、 外套膜水肿, 呈现大小不一的溃疡, 致使足部、 触手松弛, 内脏团和中部萎缩、 无法翻转, 严重者直至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 可采用水科院南海所研制的 CP95 药物进行静水药浴, 每立方水体中投放 CP95 药物 8 克药浴病鲍 2 小时, 也可采用每立方水体中投放 CP95 药物 4 克药浴 24 小时。 六、 裂壳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由球状病毒引发, 该种病毒在血细胞质中装配, 具双层囊膜, 无包涵体, 大小在 80 纳米左右。 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 最大可能是经口进入体内。 本病多发生于鲍苗的室内越冬期或室内育成期, 也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临床症状 病鲍的足部变瘦、 色泽变黄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榨汁机维护预案
- 家电维修保养规定及操作细则总结
- 如何提高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 纺织服饰制作指南
- 化学工业排放标准报告
- 2025浙江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理咨询在职场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 楼盘销售推广策略实施方案
-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及其效果
- 2025土地估实务基础:土地估价的概念考试试题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完整版(2篇)
- GB/T 9115.4-2000环连接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GB 9743-1997轿车轮胎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讲座PPT
-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发展战略报告(doc 30)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DB36_T 1157-2019 瓷土、瓷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高清无水印-可复制)
- 《大型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白皮书》
- 电子课件-《网络营销(第三版)》-A24-2998ppt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