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康复医学方向针灸推拿专业限选课使用)(金匮教研室修订)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原著内容从基础理论到方剂,从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到临床思维方法,无所不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在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杂病辨证核心,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不仅对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充实与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本课程作为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提高课,通过讲授与技能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掌握防治原则及主要方剂运用等。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注意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力求由浅入深,不断深化。2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围绕金匮要略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式。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牢记重点原文,系统掌握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的要领,学会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3在教学手段上,穿插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吸收率,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启迪思维。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或自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适合的病例,开展技能实训课,对所学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学会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大纲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学专业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在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上作了适当调整与修订。按教学计划要求,调整后总学时数为54,各篇学时分配可据不同授课情况再作调整。以理论课教学为主,技能实训课的学时另作安排。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2 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3 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2 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3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25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22篇论述疾病40多种,载方205首。4 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5 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重视整体;据脉论理;辨证论治;治未病;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方剂数多,应用广泛;组方严谨精练,灵活化裁;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服方法。6 简介学习方法及主要参考书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 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2 熟悉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3 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未病等治疗原则。【教学内容】一、发病与预防1 发病原理:正气虚弱,气候反常,病邪入侵。2 预防原则:保护正气,避免邪气,注意饮食起居,及早治疗。3 病因致病三种途径: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二、病因及病机1 反常气候类型: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2 五邪中人规律:风、寒、湿、雾、食侵犯人体有相应的特点。3 病机:阴阳失调。三、诊法示范 1 望诊:鼻部和面部不同气色能反映不同病症,并为推断预后提供依据。2 闻诊:病人声音强弱等变化反映不同病位。3 切诊:寸关尺不同位置的浮脉反映病位的深浅。4 四诊合参:四时脉色规律判断发病;脉症合参论述卒厥的病机与预后;推断疾病的轻重吉凶规律;病在外者易治,病在里者难治。四、治病法则与饮食调摄1 治未病的概念与方法:根据病传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亦即已病防传。如,肝病传脾,当先实脾。2 虚实异治原则: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3 表里同病先后缓急治则:急者先治,缓者后治。4 痼疾加卒病先后缓急治则:先治卒病,后治痼疾。5 诸病在里与病理产物互结的治则:审因论治,随其所得而攻之。6 饮食调摄规律:五脏病各有喜恶,应据喜恶不同进行治疗和护理,并注意其饮食变化。【教学方法】发病与预防、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课堂讲授;诊法自学。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目的要求】1 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2 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证治。3 掌握湿病的概念,基本治法及证治。【教学内容】一、痉病1 痉病的概念。2 病因病机:过汗、误下伤津劫液,筋脉失养。3 主要脉症: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为特征,主脉是弦紧。4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5 痉病证治:柔痉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疗;里实痉病用大承气汤治疗。6 痉病预后:痉病脉沉而细或伴患灸疮者,属津血亏虚,正气不足,均为难治。二、湿病1湿病的概念。1 湿病临床表现:一身痛重,发热,身色如熏黄等。2 湿病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3 湿病证治:头中寒湿用纳药鼻中方法治疗;寒湿在表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湿兼气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兼表阳虚用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治疗;风湿兼表里阳虚用甘草附子汤治疗。三、暍病1 暍病的概念。2 暍病证治:伤暑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伤暑湿盛用一物瓜蒂散治疗;【教学方法】湿病、暍病课堂讲授;痉病自学。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目的要求】1 了解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阴阳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证治。3 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百合病1 百合病的概念。2 百合病临床表现:一是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症状;二是阴虚内热所致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症状。3 百合病正治法:用百合地黄汤。4 百合病救治法:误治后用百合知母汤,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5 百合病变治法:病久变渴用百合洗方,重者用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发热用百合滑石散。二、狐惑病1狐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咽喉及二阴溃疡,其他尚有气血不和,心神被扰,脾胃失调之症。2狐惑病证治:内服甘草泻心汤,酿脓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外用苦参汤洗前阴,雄黄熏后阴。三、阴阳毒1 阳毒用升麻鳖甲汤治疗。2 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治疗。【教学方法】百合病、狐惑病课堂讲授;阴阳毒自学。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目的要求】1 了解疟病的主脉。2 熟悉温疟的证治。3 掌握疟母及牝疟的证治。【教学内容】1 疟病主脉:为弦脉,基本原则是据脉辨治。2 疟病证治:疟母用鳖甲煎丸治疗;温疟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牝疟用蜀漆散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目的要求】1 了解中风、历节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中风、历节的病因病机,中风与痹证的区别。3 掌握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历节的证治。【教学内容】一、中风1 中风的脉象及病机:脉微而数,正虚邪实。2 中风与痹证的区别:半身不遂者为中风,但臂不遂者为痹。3 中风口眼歪斜在头面部的表现特点:病侧呈迟缓状态,健侧呈紧张状态。4 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重不胜,邪在于腑,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历节1 历节病因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从而导致外邪入侵,经脉闭阻,形成历节。2 历节与黄汗的区别:历节,身体羸瘦,独足肿大,发热,关节疼痛;黄汗,胫冷,全身黄汗出。3 历节证治:风湿历节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历节用乌头汤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目的要求】1 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2 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3 掌握血痹、虚劳的证治。【教学内容】一、血痹1 血痹病因病机:气虚之人,风邪入侵,血行不畅,阳气闭阻,引起局部肌肤麻木不仁。2 血痹证治:轻证用针刺治疗,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二、虚劳1 虚劳病的概念。2 虚劳总脉象:脉大无力或脉极虚。3 虚劳的辨证:阴血亏损、气血不足、虚劳脱气、虚劳无子、虚劳盗汗、虚劳脉大、虚劳革脉、虚劳与季节关系。4 虚劳证治:虚劳失精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里急腹痛用小建中汤及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腰痛用肾气丸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治疗;虚劳不寐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干血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目的要求】1 了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2 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3 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证治。【教学内容】一、肺痿1肺痿的概念。2肺痿病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津伤阴虚,内热熏肺,气逆而咳,肺气痿弱不振形成肺痿。肺痿为阴虚肺热,以吐浊唾涎沫、脉数虚为特征;肺痈为实热壅肺,以咳吐腥臭脓血黄痰、脉数实为特征。3肺痿证治: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治疗;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二、肺痈1 肺痈的概念。2 肺痈病因病理与预后:风邪热毒,侵及于肺,形成肺痈;肺痈可分初期、成痈期、脓成期;初期预后较好,脓成预后较差。3 肺痈证治:邪实壅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血腐脓溃用桔梗汤治疗。三、咳嗽上气1 肺胀的概念。2 上气虚实辨证及预后判断:肾阳虚衰气喘,脉浮大无根,预后较差;邪实气闭气喘,脉浮大有力,预后较好,发汗则愈。3 咳嗽上气证治:寒饮郁肺用射干麻黄汤治疗;痰浊壅肺用皂荚丸治疗;饮热迫肺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沉者用泽漆汤治疗;寒饮夹热肺胀气喘烦躁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目的要求】1 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2 掌握奔豚气病的主症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奔豚气病的概念。2 奔豚气病成因与主症:奔豚气主要因精神刺激引起,也有外感病发汗太过,损伤心阳,寒气上逆或下焦饮动所致。主症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痛苦异常,冲气渐平后,一如常人。3 奔豚气病证治:肝郁化热奔豚用奔豚汤治疗;阳虚寒逆奔豚用艾灸和桂枝加桂汤治疗;阳虚饮动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教学方法】肝郁奔豚课堂讲授;阳虚奔豚自学。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目的要求】1 了解胸痹、心痛和短气的概念及其合篇的意义。2 熟悉胸痹的病机及据脉辨证的特点。3 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胸痹1 胸痹的概念。2 胸痹心痛的病机及其特点:病机为胸阳不振,寒饮闭阻;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 胸痹证治:胸痹主证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重证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虚实异治,偏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偏虚者用人参汤;胸痹轻证饮邪偏盛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气滞偏盛者用橘枳姜汤治疗;胸痹急证用薏苡附子散治疗。二、心痛1 心痛的概念。2 心痛证治: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治疗;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教学方法】胸痹课堂讲授;心痛自学。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目的要求】1 了解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及合篇意义。2 熟悉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证与治法。3 掌握腹满、寒疝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腹满1 腹满辨证与治则:虚寒腹满时轻时重,按之不痛,趺阳脉微弦,治用温药;实热腹满持续不减,按之疼痛,舌苔黄,治用下法。2 腹满证治:里实兼表证用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兼少阳证用大柴胡汤治疗;里实胀重于积用厚朴三物汤治疗;里实积胀俱重用大承气汤治疗;寒饮逆满用附子粳米汤治疗;脾虚寒盛心胸中大寒痛用大建中汤治疗;寒实积滞胁下疼痛用大黄附子汤治疗。二、寒疝1 寒疝的概念。2 寒疝证治:阴寒痼结用大乌头煎治疗;血虚内寒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寒疝兼表用乌头桂枝汤治疗。三、宿食1 宿食的概念。2 宿食证治:宿食在下用大承气汤治疗;宿食在上,用瓜蒂散治疗。【教学方法】腹满课堂讲授;寒疝、宿食自学。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目的要求】1 了解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2 熟悉积、聚、馨气三者的区别。3 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概念及其证治。【教学内容】一、肝着1 肝着的概念。2 肝着证治: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用旋覆花汤治疗。二、脾约1 脾约的概念。2 脾约证治:胃强脾弱用麻子仁丸治疗。三、肾着1 肾着的概念。2 肾着证治:寒湿之邪侵及腰痛用甘姜苓术汤治疗。四、三焦和大小肠病变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大便坚;热在下焦,尿血,淋闭不通。大肠有寒,多鹜溏;有热,便肠垢。小肠有寒,下重,便血;有热必痔。五、积、聚、馨气1积、聚:都是体内的肿块。积,病在脏,痛有定处,推之不移,多属血分,为阴凝所结;聚,病在腑,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多属气分,为气滞所聚。2馨气:是水谷之气壅滞胃肠,肝气郁结所致,胁下疼痛,按之则暂可缓解,不久气复聚而痛再作。【教学方法】肝着、肾着课堂讲授;脾约、三焦大小肠病变、积聚馨气自学。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目的要求】1 了解痰饮的概念。2 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3 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痰饮病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2 痰饮成因与脉证:病人饮水多,或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偏弦者饮也。3 四饮分类与主症:痰饮为饮停胃肠,症见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悬饮为饮停胁下,症见咳唾引痛;溢饮为饮流四肢,症见无汗,发热恶寒,身体疼重;支饮为饮停胸膈,症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4 痰饮治则:温药和之。5 痰饮证治:饮停心下用苓桂术甘汤、肾气不化用肾气丸;留饮欲去用甘遂半夏汤治疗;冒眩者用泽泻汤治疗;腹满者用厚朴大黄汤治疗;饮逆致呕用小半夏汤治疗;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肠间饮聚成实用己椒苈黄丸治疗;下焦饮逆用五苓散治疗。6 悬饮证治:水饮内结用十枣汤治疗。7 溢饮证治:饮流四肢兼内有郁热者用大青龙汤,兼内有寒饮者用小青龙汤治疗。8 支饮证治:膈间支饮用木防己汤或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治疗;支饮不得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咳嗽实证用十枣汤治疗;支饮咳逆不得卧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变证应随症施治,如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教学方法】痰饮课堂讲授;悬饮、溢饮、支饮自学。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目的要求】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淋病的症状、治疗禁忌。3 掌握消渴、小便不利的脉因证治。【教学内容】一、消渴1 消渴的概念。2 消渴证治:肺胃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肾气亏虚用肾气丸治疗。二、小便不利1 小便不利的概念。2 小便不利证治:膀胱气化不行用五苓散治疗;上燥下寒水停用栝蒌瞿麦丸治疗;湿热夹瘀用蒲灰散、滑石白鱼散治疗;脾肾亏虚用茯苓戎盐汤治疗;水热互结伤阴用猪苓汤治疗。三、淋病1 淋病的症状: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2 淋病治疗禁忌:不可发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目的要求】1 了解水气病的概念、成因、分类,水分与血分的区别。2 熟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3 掌握水气病的治疗原则,风水与皮水的辨证论治,气分的证治。【教学内容】1 水气病的概念。2 水气病成因、分类与辨证:风水因风致水,脉浮,骨节疼痛,恶风;皮水水湿阻络,脉浮,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正水肾虚水停,脉沉迟,自喘;石水阴寒凝结下焦,脉沉,腹满不喘;黄汗水湿内郁,营卫受阻,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汗出色黄如柏汁。3 水气病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4 风水证治:表实用杏子汤治疗;表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夹热用越婢汤治疗。5 皮水证治:夹热用越婢加术汤治疗;表实用甘草麻黄汤;气虚阳郁用防己茯苓汤治疗;湿盛阳郁用蒲灰散治疗。6 正水证治:正水脉沉,用麻黄附子汤治疗。7 黄汗证治:营卫郁滞,湿热阻遏用芪芍桂酒汤治疗;气虚湿盛阳郁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8 气分病证治:阳虚阴凝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虚气滞用枳术汤治疗。9水气病的预后。【教学方法】风水、皮水课堂讲授;正水、黄汗、气分病自学。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目的要求】1 了解黄疸的概念、分类。2 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与辨证。3 掌握黄疸病的辨证论治以及兼证、变证的证治。【教学内容】1 黄疸的概念。2 黄疸病因病机:病因包括湿热、寒湿等;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3 黄疸分类:谷疸、洒疸、女劳疸。4 黄疸证治:谷疸湿热并重用茵陈蒿汤治疗;酒疸热重于湿用栀子大黄汤治疗;女劳疸夹瘀血湿热用硝石矾石散治疗;湿重于热黄疸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热盛里实黄疸用大黄硝石汤治疗。5 黄疸兼证、变证证治:兼表虚证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兼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治疗;误治成哕用小半夏汤治疗;虚黄用小建中汤治疗。6 黄疸病预后与转归:当以十八日为期,疸而渴者难治,疸而不渴者可治。【教学方法】谷疸、酒疸课堂讲授;女劳疸、黑疸、兼证、变证、预后转归自学。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目的要求】1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的概念及其合篇的意义。2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3 掌握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的脉症。【教学内容】一、惊悸1 惊悸的概念。2 惊悸成因:气血不足,复加惊恐;误用火劫;水饮内停。3 惊悸证治:火劫致惊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水饮致悸用半夏麻黄丸治疗。二、吐、衄、下血1 吐血成因:饮酒过度,湿热蕴郁,积于胃而上蒸于肺,肺失肃降。2 衄血、吐血预后及亡血治禁:衄血未止:尺脉浮,目睛晕黄;衄血好转:晕黄去,目睛慧了;吐血兼有呼吸困难,其病难治;治疗血证,不可误用汗法。3 吐、衄、下血证治:虚寒吐血用柏叶汤治疗;热盛吐衄用泻心汤治疗;虚寒便血用黄土汤治疗;湿热便血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三、瘀血1瘀血的脉症: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2瘀血化热的脉症和治法: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当下之。【教学方法】吐衄下血证治、瘀血课堂讲授;惊悸、吐血成因、预后等自学。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目的要求】1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熟悉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治则和禁忌。3掌握呕吐、哕、下利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呕吐1 呕吐的概念。2 胃反呕吐成因:误汗、误下,损伤胃阳。3 呕吐治则:不可见呕止呕,应因势利导,辨证论治。4 呕吐证治:肝胃虚寒呕吐用茱萸汤治疗;阴盛格阳呕吐用四逆汤治疗;虚寒胃反呕吐用大半夏汤治疗;阳虚饮停用半夏干姜散治疗。热郁少阳呕吐用小柴胡汤治疗;胃肠实热呕吐用大黄甘草汤治疗;热利兼呕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热结饮阻用文蛤散治疗。寒热错杂呕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饮呕吐用小半夏汤治疗;饮阻气逆,呕渴并见用茯苓泽泻汤治疗;呕后调治用猪苓散。二、哕1 哕的概念。2 哕而腹满的治则:审证论治。3 哕的证治:胃寒气逆用橘皮汤治疗;胃虚有热用橘皮竹茹汤治疗。三、下利1 下利的概念。2 下利治法与治禁:湿滞气利治当利小便;虚寒下利不可攻表。3 下利证治:虚寒下利兼表证当先温其里用四逆汤治疗,后攻其表用桂枝汤治疗;寒厥下利用通脉四逆汤治疗;实邪积滞下利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治疗;虚寒下利脓血用桃花汤治疗;热利下重用白头翁汤治疗;虚寒肠滑气利用诃梨勒散治疗;下利虚烦用栀子豉汤治疗。【教学方法】呕吐课堂讲授;哕、文蛤散证、下利自学。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目的要求】1 了解痈肿、肠痈、金疮、浸淫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痈肿初起的脉症与辨脓法。3 掌握肠痈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痈肿1 痈肿的概念。2 痈肿初起的脉症:局部红肿热痛,脉浮数而恶寒。3 痈肿辨脓法:以触诊的热感辨别有脓无脓。二、肠痈1 肠痈的概念。2 肠痈证治:脓已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脓未成用大黄牡丹汤治疗。三、金疮1 金疮的概念。2 金疮出血的脉症特点:脉浮微而涩;若无汗为亡血。3 金疮治疗:用王不留行散;有脓用排脓散或排脓汤治疗。四、浸淫病1 浸淫病的概念。2 浸淫疮用黄连粉治疗。3 浸淫疮预后: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教学方法】全部自学。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目的要求】1 了解趺蹶、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掌握蚘虫病蚘厥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趺蹶、指指臂肿动、转筋、阴狐疝的概念。2 蚘虫病蚘厥用乌梅丸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目的要求】1 了解妇人妊娠病的范围。2 熟悉胎与癥病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水气、小便难,胎动不安的证治。3 掌握癥病的治疗,妊娠下血、妊娠腹痛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妊娠的诊断: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2 癥与胎的鉴别、癥病治疗:平素月经不调,停经未及三月,似有胎动感在脐上者,属癥病,用桂枝茯苓丸治疗。3 妊娠病证治:恶阻轻证用桂枝汤治疗;恶阻重证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阳虚寒盛腹痛用附子汤治疗;肝脾失调腹痛用当归芍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温四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校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包头数学考试易考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申请报告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清代天津作为直隶总督驻地的政治地位
-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题目及答案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微课版)巩固练习及答案汇 胡涛 项目一 -项目六任务十二 关税
- 高压电除尘故障课件
- 高压电工作业课件讲解
- 星际精灵蓝多多观后感200字(12篇)
- 四川省眉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课件
- TOP100经典绘本课件-《大卫上学去》
- 《古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
- 2021年医院院感知识竞赛理论题目含答案
-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
- 初中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PPT课件
-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