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摘 要:疏肝法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虽在清代程锺龄的医学心悟中未列入八法,但此法在内科病的治疗中,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所致病证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在临床中的运用广泛。但在运用疏肝法的同时应当根据肝自身的生理、病理等特点全面考虑,兼顾其他方面,特别是积极预防肝病及脾,防止土不疏木,时刻顾护脾胃;在疏肝时应当防止过用辛香走窜之品伤及肝阴,充分注意疏中有养;同时对于肝郁气滞,久病入络,由气及血者当在理气时兼顾化瘀、散结、通络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效。 关键词:疏肝法;内科病引 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所致病症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能调节人体气机,肝气失于疏泄,郁结为患,则可形成多种病证,且可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对疏肝法的运用较多。但其在临床运用时应当根据病情不同而辨证使用,特别应当有所兼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见到数例,对其运用时的兼顾略有体会,试述如下。1 疏肝当兼顾脾胃肝属木,主疏泄且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转输和运化是以脾胃的气机升降为根本,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胃升降的协调,即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的一个重要条件,故素问曰“土得木而达”。若肝失疏泄,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飧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胃不和。临床上统称为土不疏木。即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因此,肝气郁结时,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肝病时应适当健脾。金匮要略称之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病例1,患者,女,48岁,因精神上郁郁不乐,夜间难以入眠。自觉胸闷胁胀,心窝部烧心疼痛,时泛清酸水,腹胀,嗳气或矢气后胸腹胀满略减轻,食后及疲劳后腹胀加重,大便时溏,每日12次,胃纳不佳,月经延期,经色略暗。患者消瘦,眼周黧黑,手心热,舌淡中裂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涩。辨证为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调。治拟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8 g,枳壳10 g,炒白芍12 g,炙甘草6 g,香附10 g,川芎10 g,青陈皮各8 g,瓦楞子15 g,合欢皮10 g,佛手10 g,玫瑰花5 g,黄芩10 g。7剂,日服1剂。七日后复诊:患者自述头3剂脘腹胀满稍好转,但又服用4剂后前症反而加重。细审病机,此方疏肝理气,未见大错,而先好转后又加重,只因肝病及脾,脾虚升降失调,水谷之气不化,助湿碍气,气滞湿郁,而此时疏肝理气则气分更耗,脾虚更甚。遂在疏肝理气之中加入淡渗健脾之品,并嘱平时调畅情志。处方:柴胡8 g,赤白芍各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广木香9 g,香附10 g,佛手10 g,炒二芽各10 g,干姜3 g,黄连3 g,陈皮10 g。此后又按此法加减服用多剂,症状逐渐减轻。按:上例说明肝气郁结虽为致病之因,但治疗用药必须注意脾胃的虚、实、寒、热。内经曰:“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肝脾关系密切,互为影响,脾虚则不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木失养,则肝气更郁。因此,单纯用疏肝理气方药治疗效果不好,后改为肝脾同治则逐渐减轻。说明在疏肝时,对脾兼顾很重要,这也是运用疏肝法最需注意的一点。但“实脾”当根据具体情况,因肝病是否传脾取决于肝脾双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虚易受邪,故脾虚当补益,若脾正气充盛,不易受邪,即勿补之。2 疏肝兼顾养肝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肝失疏泄时,疏肝法是其主要治则,但必须注意,当肝气郁滞时不应只去疏肝而忽视肝阴的不足。肝为刚脏,虚证多为阴虚,且疏肝理气之药多香燥伤阴。中风诠载:“胁肋胀痛,脘腹榰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因此,在临床运用疏肝法时,应当兼顾养肝,特别当出现阴虚或脾虚兼症时,更应注意疏中有养。但反过来,若用药一味滋养,又碍气分的调畅,故用药应当时刻注意辨证论治。病例2,患者,男,52岁。右胁胀痛,胸脘痞闷3个月余。口干,烧心烦闷,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牙龈出血,两手足心发热,自述1年前曾患肝炎住院1个月余,出院后多活动或晚上睡觉较晚,肝区即感胀痛不适。近2个月症状加剧,检查肝功能:GPT 80 mol/L。舌红,中间有裂痕,脉弦细数。之前服中药大多为疏肝理气淡渗之品。仔细观察,因患者肝炎复发2次,肝阴亏损,气血瘀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致肝阴亏损,此时理气化湿则阴更伤,阴更伤则肝越失于疏泄调达,故前方服后疗效不显。笔者认为,治宜疏肝理气,养阴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 g,石斛10 g,川楝子8 g,赤芍10 g,麦冬15 g,青蒿10 g,生地10 g,鳖甲12 g,鸡骨草20 g,茵陈蒿20 g,郁金10 g,佛手10 g,冬瓜子20 g。7剂,日服1剂。服后口干发热减轻,胸脘痞闷亦减。后再续服原方加减十余剂后肝功能GPT基本恢复正常。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对于肝气郁结的治疗虽以疏肝理气为常规治疗法则,但处方用药必须辨证施治,不应过用香燥理气之药以致伤阴,但亦不可因兼顾其阴而过于滋腻敛邪。如逍遥散即为收中有养的典范,而魏玉璜的一贯煎则为养中有收的代表,两方均为治疗肝失疏泄的名方,有异途同归之妙。3 病久疏肝当兼顾祛瘀和络肝主疏泄,藏血,喜调达,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使人体保持稳态。当精神长期郁闷忧思,则会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郁气滞,失于疏泄,造成气滞血瘀,血脉痹阻。叶天士认为:“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即病之新久,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分,由气钝而致血滞、络脉痹窒、败血瘀留而成为痛积、肿块。因此,对于久病者运用疏肝法时应根据病情兼顾祛瘀和络。病例3,患者,女,38岁,两侧乳房肿块伴疼痛2年余,B超提示:双侧乳腺多法性囊肿。经期前后肿块部位加剧,并伴胸胁胀痛,经色紫暗,平时烦躁易怒,胸脘痞闷,腹胀,舌暗红边紫苔薄,脉弦涩。曾自服逍遥丸等药,初服尚有效,服数月后效果不显。接诊医生认为,此病虽由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日久则成瘀,瘀久结成肿块。而两侧乳胁为厥阴肝经所循行部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郁久则由气及血,当气血兼顾。拟以疏肝化瘀,消肿散结通络:柴胡9 g,香附10 g,玄胡10 g,山慈姑15 g,枳壳9 g,赤白芍各10 g,橘核10 g,生地10 g,茯苓10 g,当归10 g,知母10 g,栀子10 g,益母草10 g,甘草9 g,炮甲6 g,橘络10 g,共7剂,每日1剂。上方加减服用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配合逍遥散续服肿块缩小。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在肝郁证中,特别是久病者,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知识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病学科临床表现鉴定竞赛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科肠道传染病病原检出技术选择与应用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家庭医学家庭医生服务技能评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体医学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病例评估测试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教育课件
- 2025年齿科口腔种植术后护理知识温习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要素解析
- 2025年消化内科患者的腹泻护理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学科视网膜剥离手术技能检测答案及解析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耳尖放血课件完整版
- 手术病人病情观察能力培养业务学习专家讲座
- GB/T 14715-2017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规范
- 起重设备安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教研组、备课组新学期教研组长会议课件讲义
- 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课件
- JB∕T 5245.4-2017 台式钻床 第4部分:技术条件
- 鞘膜积液的护理查房
- 《水工监测工》习题集最新测试题含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