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姓名:陈秀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傅承洲20050401摘要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在散文创作上成就突出。张岱为文强调个性化,主张“天工”与“人力”的辩证统一,达到“游”的创作境界,并以“冰雪之气”作为一种艺术精神灌注予自身的散文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散文艺术特征。张岱的散文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底蕴。张岱推崇“一往情深”,在散文中抒发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对昔日西湖的眷恋和怀念,对失去故国的悲痛和感怀,以及深沉的文化悼念与自我忏悔。张岱长于人物描绘,对人物的描写能够达到“酷肖其人”,对人物的选取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在刻画人物时注重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人物的风貌。张岱对雅俗有极为辩证的看法,以优雅的主体身份观照世俗的客体,将世俗繁华最终归于雅致平淡,不避俗而实高雅至极,形成融合雅俗的艺术旨趣。张岱在散文中显示出澄净清幽、开阔淡远的审美趋向,选取富有“冰雪之气”的意象,并以对自然的审美解悟为“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空灵晶映”的意境。张岱的散文语言精美准确而又幽默通俗,善于运用准确的比喻,具有极高的概括性,同时又能够将通俗生动的日常生活语言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之中,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活泼。本文旨在综合考察张岱的生平、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张岱的思想、经历来观照张岱的散文创作,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中总结出张岱的散文理论以及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研究的意义在于突破对张岱散文的研究仅仅是就其小品文论其小品文的局限,重新审视张岱其人,更全面、更客观地评定张岱以及其散文创作。关键词张岱,情感,意境,雅俗,幽默前 言一、张岱及其散文著述张岱是一位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学家、艺术理论家、学者、思想家和抗清志上。显赫的家世,深厚的家学传统滋养了张岱的文化素养。他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远大的史学理想,一生史学著作丰富。张岱在五十岁的时候遭遇明清易代的时代变迁,国破家亡带给他巨大的心灵冲撞。他一生以明清易代为界前后有强烈的反差,他入清后拒不仕清,在著述中度过晚年。张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乡人董金鉴说:“先生本世家子,年五十遭国变杜门谢朋好,著书等身。”他自己在六十岁时也自称:“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古今义烈传、琅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陶庵梦忆、说玲、昌谷解、快园道古、奚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此外还有夜航船、张子诗秕、茶史、陶庵肘后方、石匮书后集、明纪史阙、瑁琅乞巧录、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等等,他还参与编撰了明史纪事本术、会稽县志。张岱的著作主要分为史学著作、经学著作、散文著作、诗歌等几类,尤以散文创作闻名。张岱的散文主要集中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娠文集和快园道古等集子之中。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其中又以陶庵梦忆成就最高,张岱因此被誉为“小品圣手”。张岱全面总结了晚明的文学经验,其文学思想的承传关系是由嗜好徐渭而下及公安、竟陵两派。他在创作中吸收了徐渭的“本色”说,推崇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赞赏竞陵派的“冷隽”、“淡远”,又扬弃了徐渭由于狂狷而形成的愤世嫉俗,避免了公安派由于尚真、尚趣、尚淡而带来的流俗、草率,又能够抛弃竟。张倩张俺快园道古? 快园道古序浙江古籍出版社,琅姆文集? 自为墓志铭张岱诗文集夏威淳校点页上海古籍出版社,页陵派因追求“幽情单绪”而导致的浅薄之病。,集各家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散文创作方面卓然成家。伍崇曜称赞张岱的散文:“虽问涉游戏三味,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张岱的好友王雨谦称赞张岱是“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今人周作人在再谈俳文中对张岱的散文予以极高的评价,黄裳先生更是把张岱誉为“绝代的散文家”。陈平原曾说:“明文第,非张岱莫数。”“二、张岱散文研究状况世纪年代初,随着俞平伯标点的琅嫘文集的出版,极富文化厚重感的张岱以“性灵大师”的面目被极力提倡了一阵。鲁迅先生从纠正标点入手,对于当时文学批评上“只看一面,不及其余”地“肢解古人”,以及无性灵地“赋得性灵”等等弊端作了透彻深刻的批评。周作人在再谈俳文中对张岱的小品文很是推崇。至世纪年代末和年代,读书界又开始“寻找性灵”。据胡益民先生统计,迄今先后有家出版社出版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或二书的合订本。很多出版社的前言脱离实际,空谈性灵,远离文本,也远离张岱为人、为文的实际情况。这时期对张岱做出了突出研究的有黄裳先生、郭预衡先生、夏咸淳先生和胡益民先生等。黄裳先生的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关于张宗子。,以散文的笔法谈沦张岱的散文成就,极具艺术鉴赏力。黄裳先生早年购得张岱琅擐文集的手稿,对张岱佩服之至,他认为张岱为文坦率自白,避开了晚明以刘侗帝京景物略为代表的怪诞、艰涩之风,力图简洁,但又不失平易;苦心铸词,又不失自然。黄裳指出张岱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所以他的散文能够在热闹中看出闲静,喧笑中发现眼泪。张岱不费笔墨写风景,却能够充满生机。陶庵梦忆中描写戏剧的文字不下十篇,中间有很多珍贵的戏剧材料,对于戏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公安派作家随意轻巧的风格也让公安派走上率直浅俗的另一端。竟陵派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向奇僻险怪、孤峭幽冷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页。张岱陶庵梦忆? 伍跋,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倩琅嫘文集? 王雨谦序张诗文集夏碱淳校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黄裳银鱼集北京:三联书店,页。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文史哲,年第期,页。鲁迅“题未定”草(六、七)鲁迅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页。黄裳银鱼集三联店,页,页价值。黄裳指出张岱不仅是小品文作者,还是史家。郭预衡先生在中国散文史。“易代之文”这一单元中论及张岱散文时指出,张岱散文各体兼备,尤其长于人物传记,包括一些墓志。这些人物传记大都写得栩栩如生,极具特征。“酷肖其人”可以看作张岱人物传记的艺术特点。张岱的写景叙事的小品,达到了“笔具化工”的境界。郭预衡先生注意到了石匮书后集中的传记散文,认为张岱的几篇列传总论,激昂慷慨,笔墨淋漓,别有一种风气,充分肯定张岱的史才和史识。夏成淳先生著有很多文章论述张岱的散文。明术奇才张岱论。全面论述张岱的诗歌和散文,在研究中将明末诸家散文进行比较评价。其观点集中体现在论文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夏成淳先生认为陶庵梦忆中洋溢着鲜明的人文气息,闪耀着新兴市民的文化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新文化、新事相的欢迎赏悦和深深追怀,而不仅仅在于寄托故匡之思,黍离之悲。作者注重表现人的情欲,而且热情赞颂人的技艺和才智。陶庵梦忆是中国文学史风俗记之绝唱,张岱是一个极具人文精神的作家。西湖梦寻中体现了张岱对山水的独特审美眼光,强调领略山水的自然状态,原质原型,原色原味,即所谓“幽致”、“幽赏”、“真性情”。西湖梦寻还关注园林别墅,亭台楼阁,寺观祠庙等人文景观,注意到了建筑物本体结构形制的精巧美观,强调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的自然统一。张岱是记述人物掌故、世情风俗的高手,观人察物,每具只眼,在客观叙述之中暗含讽规之意。胡益民先生著有张岱研究。和张岱评传。张岱评传第四章文艺美学思想中系统介绍了张岱的艺术范畴论和艺术家论:艺术范畴论中提出了实在与空灵、生与熟、雅与俗三对艺术范畴,艺术家论中分为“张子自为张予”、“凡炎凉势力者不足以言艺”、“大不幸之际,厄乱之世其诗乃工”三个角度。张岱研究第四章散文创作及成就中,胡益民先生指出张岱散文对旧题材的扬弃,对传统题材的创新和对新题材的挖掘,并分别对张岱的史传散文、山水小品和人物小品进行了分析,同时肯定了张岱散文的:艾化学蕴涵。胡益民先生的研究侧重中国散文史上海占藉山版社,页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社科出版衬,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天府新论,年第期页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张倩评传南京大学;版社, 衡淳淳民民 预成成黼菔 郭夏夏胡胡于对张岱的评传,因而以资料的考证为主。陈平原写有一篇专门论述张岱为人与为文的文章“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关注张岱的散文:张岱的自叙和自嘲,指出张岱的自嘲绝非忏悔;关于张岱散文的民俗与寄托的关系;关于张岱散文的绚烂与平淡的融合。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或者专注于资料的考证,或者专注于理论的概括,对张岱散文的研究有待深入。随着越来越多的张岱著作的整理出版,学术界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张岱,我们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张岱的散文,将张岱的生平、家世、交游等情况和他的散文文本创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挖掘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张岱的认识往往是从张岱的西湖梦寻、陶庵梦忆这两部小品文著作丌始的,对张岱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小品圣手”的称号,对张岱的综合认识不够。我们考察张岱及其散文就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就文论文”,应该从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他的散文作品,我们要考察显赫的家世给他带来的影响,也要正确认识他从青年时期就树立起来的史学理想以及他的史学著作,更要结合明清易代的时代因素,以及国破家亡带给他的巨大心灵冲撞来进行综合分析。坚决的抗清举动,拒不仕清的忠贞,风流高雅的名士风度,以及对市井风俗的熟稔热爱,这一切无一不深深影响到了张岱的散文创作,以及他独特的散文艺术特征的形成。三、张岱的散文创作主张张岱的散文有很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与他的文学主张相关。他主张为文的个性化,要有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作者须“自出手眼”、“不落依傍”。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创作者个人人格、人性的体现和外化。这种对文学创作个性的强调,是晚明时代的文艺思潮特色,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的“独抒性灵”都有这一思想的阐述,张岱的文学思想与他们一脉相承。在明代文人之中,张岱对徐渭和钟惺、谭元春推崇备至,特别是对徐渭犹为敬重。他在年少时曾搜辑过徐文长逸稿,请王思任等人作序,在创作上摹拟过他。但在创作上成熟之后,。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文史哲,年第期页页。张岱琅媚文集? 又与毅儒八弟卷九张岱诗文集夏戚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街四书遇? 孟子? 尽心上? 深山章浙江占籍出版社,页张岱就意识到侮个人的个性和风格不同,作品风格的形成是受作者个人天赋、文化素养,特别是自身所处环境和时代遭际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摹仿的即使不差分毫,也仍然只能学得一些皮毛。所以他主张与其摹仿,“则宁学我”“。他反复阐述“自手眼”这一重要原则:吾辈自出手眼之人,奈何亦受其涠乱耶?? 不肖生平崛强,巾不高低,袖不大小,野服竹冠,人望而知为陶庵,何必攀附苏人,始称名士哉?故愿吾弟自出手眼,撇却钟、谭,推开王、李,毅儒、陶庵还其为毅儒、陶庵,则天下能事毕矣。在张岱看来,能否“自出手眼”,有无真个性存在其问,是衡量一件艺术作品品位高下、评价一个艺术家地位的基本尺度。因而张岱散文与传统散文及同时代散文相比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王雨谦称赞张岱“盖其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张岱最为称道的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游”:世人一技一艺,皆当有登峰造板之理;至人必以全力注之,及其通神入化,必待天工,不必全藉人力,盖使人看力不得,不着力又不得,服之习之,使自得之,故日游也。蛳“游”是“天工”与“人力”的有机统一,既不见“着力”,又不见“不着力”,是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是天道,是土力,是人工,缺一不可焉。”。是通过不断地“服之习之自得”的一种创作状态。张岱的散文体现了这种统一,自由洒脱而不流于草率散漫,精严凝练而无刻意雕琢刻镂的痕迹。张岱在文章创作上强调“冰雪之气”,他把根据自己的标准所选的诗文称为一卷冰雪文,他明确指出:至于余所选文,独取冰雪,而今复以冰雪选诗者,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故古人以玉喻骨,以秋水喻神,已尽其旨;若夫诗,则筋节脉络,四肢。张伟琅娟文集? 琅嫘诗集自序卷一复成淳校点张岱诗文集上海占籍出版社,页张荇琅媚文集又与毅儒八弟卷三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岱琅媚文集? 干雨谦序张岱诗文集夏威淳校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张侪石匮书? 妙艺列传总论风嫦堂钞本转引白胡益民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丰,页。张俯陶庵梦忆? 菊海卷六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是以古人评诗言老言灵,言隽言古,言浑言厚,言苍蓓,言烟云,言芒角,皆是物也。张岱以“冰雪”作为选择诗文的内在依据,他认为“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而诗“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可见,“冰雪之气”是张岱提出的一种贯穿诗文筋骨脉络的内在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具有丰赡蕴籍又层次严密的内涵。第一,“冰雪之气”是由现实的冰雪抽象出的一神哲学层面的精神实体:若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昼则风目,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犹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冰雪”是与“风日”相对的,体现“冰雪”的是“夜气”、“清静”、“山林”,体现“风同”的是“昼”、“烦躁”、“市朝”。这种艺术精神对于人就像水对于鱼一样是身在其中,又浑然不觉的。“夜气”见于孟子? 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之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夜气”就是在夜问人的本性之善的显露,而在白昼则被外界物欲遮蔽。张岱在四书遇中这样解释“夜气”:问夜气。日:项万纯初访余僧寮,闲说向夜,留不能去。时春雪生寒,僮仆静默,因诵王摩诘语:“深巷寒犬,吠声若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真当日事也。久之,两声暂歇,宾主嗒然,茗冷灯残,形骸忽废,故知善言未发者无过孟子。这里的“夜气”是一种脱去凡问的一切束缚、还原了生命本来面目的状态,是一种纯任自然、自由活泼的生机,是最初的生命本源。这种理论依然与徐渭的“本色”说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承,“本色”、“童心”和“冰雪之气”指张岱琅嫘文集? 一卷冰雪文后序卷十页张岱琅螺文集? 一卷冰雪文序卷一页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张岱寿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山版社“盂子需于? 告子上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岳麓侈社,页“张佾四忙遇? 孟子? 告子上? 夜气章浙江古籍出版社,页的是同一种精神实体。第二,“冰雪之气”是一种清正孤傲、坚贞自持的内在人格。世间肉汗易冻,而坚不如冰,无其洁也;莹不如冰,无其明也;刿不如冰,无其刚也,而冰之为体,不受纤尘,虽尘埃满盎,而冰之所结止一水晶映,而竟附晕匏牛蚱渚嘁病!?这罩用“冰”的不受纤尘、晶莹刚劲来比喻人格之美,是张岱所推崇的人格理想,张岱笔下的“冰雪”描绘,以及相关意象、人物的选取都是从不同角度传达了他对清正孤傲、坚贞自持的内在人格的推崇。第三,“冰雪之气”是一种生鲜灵动的艺术情韵。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张岱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冰雪之气”,这些事物在艺术上给入以共同的艺术体验,在艺术上是相通的,而诗文是最能体现“冰雪之气”精神的事物。基于这样独特新颖的文学创作主张,张岱的散文具有创新的精神,在继承他人的优秀成果之后,不为之所囿,在创作上进入到了“游”的创作境界,实现了“天工”与“人力”的高度辩证统一,在“冰雪之气”艺术精神的灌注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具体来说,张岱散文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往情深”的情感底蕴;“酷肖其人”的人物;融合雅俗的旨趣;“空灵晶映”的意境;精美准确、幽默通俗的语言。张倚石匮书卷一二五转引自张则桐“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浙江社会科学年第期页。张岱琅媚文集? 一卷冰雪文序卷一张情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第一章“一往深情”张岱散文的情感抒发“一往深情”在张岱的诗文中多次出现:“楚生多坐驰,一往深情。”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张岱将他的一往深情灌注于他的散文之中。他从年轻时的镏衣玉食到晚年的“常至断炊”。,从一个明术的纨绔子弟到一个清初的前朝遗民,以及在国变的时候拒绝仕清,在兵乱之中继续完成写史的宏志,所有的遭际给他的心灵带来深切影响。他在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不同于明代中后期陶石篑、江进之等文人在日常尘活之余所追求的那种闲适和惬意的闲情雅致。张岱的重要散文作品都作于晚年,在他的历史著述石匮书完成之后,在散文之中凝结了这位历尽沧桑、洞悉生命底蕴的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对西湖的眷恋和怀念,对家国的怀念和追忆,以及深沉的文化悼念和自我忏悔。这一切构筑起张岱散文中深厚的情感底蕴。第一节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张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自觉地致力于用散文来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其对人的尊重和现实生活的真挚喜爱之情的作家。”。张岱是一个对世俗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他喜爱繁华的城市生活喜与市民往来,喜赏通俗文化,关心穿衣吃饭,挣钱营利,种田做工等等俗事。在两部散文集中张岱大量描绘了明代的世俗社会生活:记录各地传统风俗习惯的有扬州清明、闰元宵、西湖七月半、虎丘中秋夜;谈及烟火灯会盛况的有世美堂灯、鲁藩烟火、龙山放灯:涉及各地奇风异俗的有泰安州客店、秦淮河房、西湖香市、金山竞渡、扬卅瘦马等。他还写唱戏,写斗鸡,写声伎,写民间绝技,写地方小吃,林林总总,几乎写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自为墓志铭中看到,张岱是个爱好广泛、热爱繁华之人,他“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张岱陶庵梦忆? 朱楚生卷五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岱西三酋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箱出版社,页。张佛琅鳐搜集? 自为墓志铭卷五张岔街靶集复威淳校点上滴?占籍出版社,页胡益民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页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他注重个人生活情趣,并肯定这种生活情趣对于生活的意义。他的爱好与世俗生活息息相关,带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像梨园、烟火、鼓吹等等,原本都是通俗的娱乐形式,但张岱同样喜欢,对它们进行描绘,写入文章。在他的散文中描写他对茶的喜好和研究,对精通茶道的闵老子的敬佩和喜爱;描写古玩、奇石;描写教戏、演戏的人物和场面:描写地方小吃;描写骡马、麇鹿;描写他喜欢的所有一切。他的这些爱好很明显地带有明代的时代特征。明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城市与集镇空前繁荣,市民阶层成为一支新兴活跃的社会力量,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和个人欲望的满足。阳明心学,李贽的“童心说”对文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文人的观念桎梏,强调求乐自得的意识和不受任何蒙蔽的自然状态。于是晚明的文人们在生活上追求适意、趋俗和纵欲,他们栖游于城市,与商人、妓女、工匠等关系密切,从而在心理上带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对这种自然状态的追求形成了包括张岱在内的晚明文人对生活的痴情和执着。世俗气味较浓的晚明文人几乎个个都认为自己是有情之入,是性情中人。张岱也沾染了这样浓郁的世俗之情:他会在二鼓之后在山寺中尽情大唱夜戏:他会在雪后独往湖心亭去欣赏西湖独特的美;他称赞吴中绝技“进乎道”。;赞美砂罐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张岱热情地赞美这样的生活,并且热情地投入到这样的生活中去,享受这样的生活给他带来的所有乐趣。张岱的散文反映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也折射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二节对昔日西湖的眷恋和怀念从山水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对西湖的深情。张岱散文多数是关注杭州,关注西湖的。他对西湖非常熟悉。明亡前,张家在杭州涌金门柳洲亭一带有其祖购置的寄园。根据张岱的年谱来看,张岱四岁第一次随祖父游杭州,此后八岁、十一岁的时候两次游杭州,二十八岁在杭州读书,三十岁时往返于绍兴与杭州之间,四十多岁时多次游览西湖,明亡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两次游览西湖。他一生多次在西湖读书、游览。他了解西湖的所有景致,熟悉所有的历史掌故,王雨。张岱壬瞰文集? 白为墓志铭卷五张确寺文集夏咸淳校点一海吉籍山版,页。张岱陶庵梦忆? 炅中绝技卷一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俗陶庵梦忆? 砂罐锡注卷二马兴荣点梭上海古籍出版社,页谦说张岱对西湖是“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在西湖之人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张岱对西湖有着很深的感情,“日只看西湖,一生看不足。”。他喜爱西湖的一草一木,懂得什么时间的西湖最美,知晓西湖的哪个位置最幽静。他熟悉这个地方,眷恋这个地方,赞美这个地方。他写的散文大多数都没有超出西湖这个视线,没有超出杭州这个城市,西湖梦寻完全是写西湖的,而陶庵梦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西湖和杭州的。西湖是都市里的山水,张岱是都市里热爱山水的人,所以张岱格外钟情于西湖。西湖是热闹繁华的,“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张岱并不喜欢浓艳瑰丽的西湖,认为西湖“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媒亵之矣”。所以张岱喜欢在大雪后独自去看雪(湖心亭看雪),喜欢在所有的俗人纷纷扰扰地散尽后,在西湖的月夜下,在荷花的香气中酣然入梦(西湖七月半)。张岱的心里有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西湖,西湖是张岱在内心中的审美王国,这里代表了张岱对于美的最高诠释。西湖梦寻是对西湖的眷恋和追怀,更是张岱对美的一种深深追慕。西湖梦寻中张岱描绘了西湖如画般的美景,他从路线上进行划分,写了西湖总记、西湖北路、西湖中路、西湖南路和西湖外景,他描写了寺庙、祠堂、园亭、山峰、楼阁,泉水、溪涧,还有塔、并、观、洞等等。张岱以精于绘画的审美眼光来观照西湖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在西湖张岱寻找到了绘画上的美感。杭州西湖亭台楼阁丰富,张岱对园林建筑颇有造诣,在描绘筠芝亭、酚园、于园等园亭时表达过他对建筑的看法,在西湖张岱还可以寻找到建筑的美感。西湖总是带着歌舞戏曲的,在花朝,在夜月这里永远都有音乐的萦绕,张岱在西湖更可以寻找到音乐的美感。因此在张岱心中西湖凝聚了绘画、建筑、音乐等多种审美因素,西湖是张岱心中所有具备美感的事物的凝结,西湖就是美的化身,承载了张岱对于美的全部寄托。西湖在国家的灭亡中变成了。张岱西湖梦寻? 王雨谦序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饰雷锋塔四首复成淳校点张岱诗文集。上海占籍版社,页。张岱西湖梦寻? 两溪卷五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侪曲湖梦寻冷泉亭卷二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岱西湖梦寻? 明圣二湖卷一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一片瓦砾,一派残破、凄凉的景象,是张岱心中美的破坏和消失,战争不仅带走了现实中的国家,也带走了梦幻之中的审美王国,从而陷入到一种极为伤感的怀旧情绪的重重包围之中。第三节对失去故国的悲痛和感怀张岱笔下的西湖已经不是单纯的西湖,不仅代表着他对美的理解,更代表着他的家园,代表着他的故国。明亡后,张岱阔别西湖二十八年,西湖日日入梦,后于甲午、丁酉两至西湖,战火之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田,“儿昔之弱柳天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张岱感到“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于是,“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梦寻抒发了张岱魂牵梦绕的忆旧、恋旧情结以及深厚沉郁的家国之痛。西湖承载着张岱黍离之悲的情感寄托。易代之际生离死别,人间沧桑,张岱笔下总是流露出一种世事如烟的感喟,这种感喟中含蕴无限的悼念情绪。他描述西湖在国变之后的今昔巨变,并没有直接怀念故困,但深深的故国情结却十分鲜明。西湖虽然断壁残垣,凄凉衰败,但它依然还在,而那个故国却是永远不在,只能在梦中寻觅。坍塌的亭台楼阁代替不了张岱心中的故国。故国的命运就像张家的三世藏书一样,在兵乱中“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矣。”追怀故国的情绪在张岱散文的字旱行间处处渗透,柳洲亭是他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最强烈、最鲜明的一篇: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笤溪,夜必痛哭而返。张岱琅嫂文集? 西湖梦寻序卷一张岱诗文集夏成淳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同上同上。同上“张岱脚庵梦忆? 三世藏书卷二马兴朱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俯硝湖梦寻? 柳洲亭卷二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原来的柳洲亭“各家园亭,鳞结于此”,而如今是“瓦砾齐肩,蓬蒿满目”。,张岱望着这样的巨变,怎能不在重游故地时痛哭而返昵?在越五佚记? 吼山篇中,作者对景色的描绘更是流露出了深沉的黍离之悲。首先张岱回忆了以前游吼山时陶氏书屋秀美幽深的自然山水:“陶氏书屋,则护以松竹,藏以曲径,则山浅而人为之幽深也。水宕水胜,而亭榭楼台,意全在水,一水之外,不留寸址,非以舟中看水,则以槛中看水有长林可风,有空庭可月,夜壑孤灯,高岩拂水,自是仙界,决非人间。”通过这段景色描写,作者对陶氏书屋的喜爱之情无需言表。而三十年后,作者经过兵乱,再游吼山时已是“门径整戟,屋宇通皇”。昔日富甲越中的陶氏家族,今日宅第已属其族人,万亩田产,不存尺土,人也只剩一老尼静守禅堂。世事变迁,家道衰落,陶氏书屋现在只能给人以荒凉寂寞之感,全文笼罩着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人生须臾之悲。第四节深沉的文化悼念与自我忏悔明清易代除了是军事上的冲突与征服,更是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汉文化传统遭到严重的打击与践踏。张岱作为一名文人对汉文化传统的态度具有矛盾的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崇尚经世致用,认可并推崇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也推崇性灵,关注个体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愿意受文化传统的束缚和制约。但是当这种汉文化传统遭到打击和践踏的时候,他依然对文化传统怀有一种失落感和幻灭感,他试图以著史的方式追忆和重建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秩序,拯救文化,恢复文化。因此在他的散文中表达了这种因汉文化失落而产生的文化悼念。对文化传统的矛盾心理以及明亡前后生活的剧烈反差,形成了他双重心理结构,他自称为“七不可解”: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责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张岱西湖梦寻? 柳洲亭卷二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同上。张岱琅嫘文集? 越无伙记? 吼山卷五张岱诗文集夏成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同上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辩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这七不可解揭示了张岱人格的双重性,即作为传统书生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作为性灵文人又有浓郁的自我生命意识。因而在易代之际因为史书未就他不能觅死,又由于艰难的境况他又感实难聊生。尽管张岱是个性灵文人,却依然不能冲出儒家传统价值观的藩篱。张岱对于传统的“忠义”观十分赞赏,认为“天下有绝不相干之事,一念愤激,握拳攘臂,揽若同仇,虽在路人,遽欲与之同日死者。余见此辈,心甚壮之”。他尤重君臣大节,认为“烈皇帝之臣之死,以死殉烈皂帝者也,千古臣子之死”。张岱对“死节”十分肯定,但在真的需要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却因为要著史不能殉节,完成历史著作成为他生存下去的支柱。张岱希望以他的文字体现他的忠义,以他的历史著作重构已经崩溃的文化传统。尽管为自己在新朝继续生存张岱多少做了些解释,但在内心深处,依然对自己的“不死”持否定态度,为自己开脱的同时,又将自己放入到了一个伦理上自我冲突的困境。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对自己作总结和评判时,他的出发点仍然足儒家传统价值观。他一面追念故国,感慨人生,一面又自我谴责,自我忏悔,对自我进行否定:“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彳,为磕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一事无成。这实际是他对自己“不死”的否定,对“失节”的忏悔。深深的悼念情绪蕴藉着张岱对人生巨大的梦幻感、失落感,这些感受都可以用“梦”来概括。在梦中去追忆沦丧的故国与遭践踏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他凄凉的生命感受,让人感到生命的被搁浅与绝望。张岱的人生沉痛就在于与传统、故国脱了钩,找不到生命可以依托的传统价值。唯有“梦”带给他一个精神空问,。张侪:尉襞文集? 白为蓦击铭卷五婀蛐溺?乏集夏成湾蛟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张岱古今义烈传自序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张岱夏辑藻中华书局,页。张俯王自媛文集? 自为墓志铭卷五张岱诗文集夏成淳校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是张岱在尝尽所有一切人生况味之后的精神慰藉。张岱的两个散文集子都以“梦”命名。少年的张岱就爱做梦,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去南镇祈梦,作南镇祈梦疏,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被誉为神童。明亡后,张岱对人生产生了很大的梦幻感,就像以前的孟元老写梦华录,吴自牧撰梦梁录一样,都是在“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梦忆序中张岱这样写: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但他又在西湖梦寻序中强调自己的梦与李白的梦不同: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妹,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李白在梦中游天姥,在现实当中是不真实的,梦中的景物都是现实当中所不存在的,虽然梦幻,却是现实的升华,是李白面对平凡的现实,在想像中所完成的精神上的畅游,是一种真实的梦幻;而张岱的梦试图回到过去的现实,眼前是战后的荒凉,他要在梦中将断壁残垣恢复成昔日的模样,梦是张岱要追寻往的沉痛之旅,是一种梦幻的真实。张岱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梦不只是一种梦幻,实际上是真实的情感寄托,是自己对故国的追怀,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眷恋,是对那种美好生活永去不返的哀伤。现实中不能再得到,只有在梦里让它真切地再现。梦忆序中张岱写到西陵脚夫希望摔碎酒瓮是个梦,寒士唯恐中举是个梦: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日:“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忆非真,自啮其臂日:“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张岱琅嫘文集? 王雨谦序张岱诗文集夏咸滓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张琅媛丈集? 梦序卷一,张岱诗文集夏碱淳校点上海占籍出版社,页。张琅嫘文集? 西湖梦寻序卷一张岱净妤勘夏磷亭皎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张岱建构了自己的梦,再现美好的现实,他不希望这个梦破碎,是他对故国的永远无法最终排遣的伤痛,而这种如梦如幻的感慨便成为张岱散文所流露的一种重要情感。张莳壬剪嚣文集? 梦芋卷一张岱敲集夏成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页第二章“酷肖其人”张岱散文中的人物描绘张岱散文中有很多人物小品,他在石匮书中也为很多人写过传记,可以说人物形象众多,他的视角广泛并且独特,在他的散文中形成了一个出众多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形象构成的人物画廊。他在周宛委墓志铭中曾说:“余生平不喜作谀墓文,蒯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这成为张岱描绘人物的一个准则。张岱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逼真形象。张岱对人物的选取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准,他笔下描绘的人物除了极少数足名公巨卿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下层小人物:民闯工匠、说书艺人、伶人艺妓、贩夫走卒等等。张岱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高超的艺术修养来关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用他非凡的叙述才华来进行描绘,将这些人物的形容、举止一一再现,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极鲜明的个性风范。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生动,极富特色,在艺术上达到了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天津市建筑企业务工农民劳动合同书范本
- 中学读书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版北京市购房合同范本
- 电源成本控制与节约合同
- 2025电力工程招标委托代理合同
- 2025个人借款合同协议样本
- 2025「合同法案例」优化离职流程以减轻法律风险
- 2025企业用房借款合同范本
- 中国龙课件制作
- 心内科护理质控年终总结
- 2024详解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 零星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盾构隧道用管片招标采购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5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03月北京西城区教委事业单位招考聘用764人笔试近年2018-2023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 Unit(1-3)单词精讲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 《路遥人生》读书分享课件
- 律师保密协议书
- 小学2024年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9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