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doc_第1页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doc_第2页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doc_第3页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急性腰扭伤为生活中的常见病,临床上通过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良好,其中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多种多样,现通过对20112016年来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现代文献进行分类分析,肯定了其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同时,对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 针刺;运动疗法;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难忍,疼痛持续不减,并伴有活动受限,属于中医学“腰部筋伤”范畴1。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认识,清尤怡在金匮翼卷六中指出:“盖腰者令人卒痛不能转侧”。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跌仆闪挫气血俱伤病也”。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大多由于提取重物的姿势不正确或肌肉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闪挫、扭转过度而导致腰肌突然受损而发生。国外学者指出急性腰扭伤若不及时治疗,将有发展为慢性腰痛2。针灸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其对急性腰扭伤有明确的治疗作用3。运动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4,是指在针刺的同时患者配合做主动或被动运动。早在1982年,何广新5首次提出针刺运动疗法的概念,王启才6认为针刺运动疗法充分体现了内经中“杂合以治 ,各得其所宜”的学术思想,现已有研究明确指出,运动提高了针刺的治疗效果7。近几年来,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就近5年来临床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情况作一报道。1.普通针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近五年的文献进行查阅,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中,运用最多的穴位为腰痛穴、后溪穴,且二者常常联合使用,其他如阿是穴、合谷、曲池等也均在临床使用。腰痛穴和后溪穴均为远端穴位,针刺远端穴位能提高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8,黎波9认为远端取穴能即刻提高患部痛阈,发挥镇痛效应。针灸歌赋中明确指出“腿膝腰背痛遍, 后溪穴先贬”,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的腧穴,又通于督脉,该穴循走脊膂,旁络腰府,交绕带脉,环系腰奇,故针刺后溪穴能使气至病所,行气血通经络。腰痛点即威灵和精灵穴,属于经外奇穴,能缓解腰部疼痛, 解除痉挛10,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经验穴11,同时有研究指出刺激手部穴可引起颅内脑啡肽的分泌,继而抑制疼痛的传送等12,最终达到治疗腰部疼痛的目的。徐静艳13针剌腰痛穴、后溪穴配合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并在患者活动时,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有效率达100%;张唐法14、彭春霞15等针刺腰痛穴、后溪穴配合腰部扭动治疗急性腰扭伤均疗效显著;王司晔16针刺腰痛穴和百会穴配合腰部环转等,有效率为97.62%;韩红11通过针刺腰痛穴配合腰部运动,有效率为96.7%,他认为通过活动腰部,能调节腰部周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矫正腰椎的小关节紊乱,恢复正常功能位;敖虹17采用针刺后溪穴、养老穴配合腰部被动活动,有效率为93.26%;张会莲18针刺后溪穴,针尖透向合谷穴方向,另针刺手三里配合运动疗法加刮痧,有效率为93.5%;罗贵泽19针刺后溪穴配合平卧抬腿,总有效率为 97.22%;马勇20针刺后溪、水沟配合深蹲行走等,他认为腰部活动可引导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直达病所,令病所经气畅通,通则不痛;梁小红21针刺后溪穴配合扭动腰部、抬腿等,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指数明显较治疗前降低,有报道曾指出,卧抬腿运动、平卧抬腿运动和单侧压腿运动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起到加速愈合的作用22;张刚23运用针刺曲池穴配合对抗运动,有效率达77.5%。邹勇认为针刺曲池穴配合运动疗法,有利于舒筋活血、疏通局部气血,能起“伛者立伸,偻者立起”的效果24。其余普通针刺选穴在此不一一叙述。2.特殊针法结合运动疗法临床上除了普通针刺外,也运用一些特殊针法如颊针、眼针等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颊针是根据生物全息论,针刺面颊部相应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动物实验指出,颊针可促使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升高和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向正常水平恢复25,其即时止痛率高达72.5%26。任超展27运用颊针,针刺患者健侧“腰”、“下焦”穴配合腰部活动,治疗效果满意。眼针由针灸学家彭静山创立,是一种通过针刺眼眶周围治疗全身疾病的微针疗法。田维柱28横刺患者双侧眼周的肾区、肝区、下焦区,配合腰部屈伸及环转运动治疗腰扭伤,疗效显著。其余如耳针29、埋针30等在此不一一叙述。3.展望腰部是人体脊柱运动中较灵活的部位之一 ,负重大,活动量多,生活中损伤的机率较大。 急性腰扭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临床上各类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扭伤疗效均满意,且此法简便易行,且缩短疗程,患者也乐于接受,临床上各家应尽各家所长,广泛运用此法,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1刘启, 李梦醒, 李东霞, 唐巍. 针刺印堂、后溪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29: 127-129.2Henschke N, Maher CG, Refshauge KM, Herbert RD, Cumming RG, Bleasel J, York J, Das A, McAuley J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onset low back pain in Australian primary care: inception cohort study. Bmj, 2008, 337: a171.3顾钧青, 郭艳明, 梁永瑛.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近5年概况. 中医药导报, 2014, 20: 131-133.4宋挺伟, 张森, 靳志超, 曹雪, 邱文竹, 张新, 刘畅, 许广里, 胡松涛.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吉林中医药, 2016, 36: 1172-1174.5何广新. 运动对针刺止痛作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针刺研究, 1982: 1-7.6王启才.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探析. 中国针灸, 2002, 22: 36-37.7Lin R, Zhu N, Liu J, Li X, Wang Y, Zhang J, Xi C. Acupuncture-movement therapy for acute lumbar spr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Tradit Chin Med, 2016, 36: 19-25.8Cao Y, Wang Y. Acute lumbar sprain treated with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distal acupoi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Zhongguo Zhen Jiu, 2015, 35: 453-457.9黎波, 柴华, 杜元灏. 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理论探讨. 陕西中医, 2009, 30: 590-591.10李树雄, 白正发. 单刺腰痛奇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787-3788.11韩红, 黎明. 针刺腰痛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244-245.12冯斌. 针刺临床作用及机制浅析. 中医药学刊, 2003, 21: 1565-1566+1568.13徐静艳, 陆伟慧, 李成, 魏小丽, 谢寅飞, 阚俊微. 左右交叉取穴结合局部长针透刺治疗腰扭伤. In: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 Vol. 23. 中国广东广州, 2015: 2.14徐华芳, 张红星. 张唐法主任“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证经验.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8: 87-89.15彭春霞, 陆波. 针刺运动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252.16王司晔, 司萍, 周小云, 郭爱松.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 交通医学, 2016, 30: 333-334+337.17敖虹, 刘渝波, 毛翔, 路瑜, 周熙. 针刺后溪、养老穴结合腰部被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161-2163.18张会莲. 针刺后溪、手三里配合运动疗法加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4: 91-92.19罗贵泽. 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8.20司誉豪, 郭杨, 马勇. 马勇治疗急性腰扭伤经验窥探.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28: 23-25+33.21梁小红. 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09: 29-30.22徐远驰. 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56例临床研究.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08: 105-106.23张刚, 路志鹏, 杨博涛. 针刺配合对抗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山西中医, 2016, 32: 37-38.24邹勇, 邱中, 彭徳熹, 马丽. 针刺曲池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37例疗效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1729-1730.25任超展, 杜小正, 方晓丽. 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镇痛效应及脑脊液八肽胆囊收缩素和-内啡肽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 19: 37-39.26方晓丽, 王永洲, 李啸红. 颊针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7, 09: 2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