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泉语文知识积累手册修辞篇(6月7日更新)管理提醒: 本帖被 心即天下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0-06-07)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扩大夸张 两句的意思是:我的白发有三千丈,因为我的愁闷就像这样长。 “白发三千丈”显然是夸张“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并且是扩大夸张。2、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啊。 暗喻句内排比 这一句明显是比喻,将“延安的歌声”(本体)比喻为“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幻体/喻体)。又因为是用“是”作比喻词,而非 像、好似、犹如、仿佛、宛若等,所以属于暗喻。 “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构成排比。(相连的 内容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只需结构类似就可以判定为排比,不必须都像此句这样结构相同。)三者又都并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子成分,所以是句内排比。3、雷锋,鲜红的路标啊,指引多少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暗喻 把雷锋比喻成“鲜红的路标”,没有出现明显的比喻词,只是以“,”为标志,因而属于暗喻。 有同学把“路标”“指引多少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看成是拟人,错误在于没有判断准“指引”这个行动是由谁做出的,应该是雷锋(或说是雷锋精神),而不是幻体“路标”,所以并不属于拟人。4、勤勤恳恳育社会主义新苗,兢兢业业树共产主义新风。 正对偶借喻 前后两句内容、结构对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育社会主义新苗”“树共产主义新风”,是对偶。并且,前后两句在内容、意思、语气等各方面都是相合的,而非相反,是正对偶。 “社会主义新苗”指的是中国年少的一代,是把年少的一代(本体)比喻成“新苗”(幻体/喻体),然而在句子里,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直接用“社会主义新苗”代表中国年少的一代,这是典型的借喻(无本体,有幻体)。 有同学做题时把这里判断成了暗喻,原因是没有弄清暗喻、借喻的概念和特征,以为这样就是“暗暗地比喻”。5、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虫也为我沉默拟人。句中只有本体“夏虫”出现。 沉默,沉默顶真。6、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是暗下来了。 明喻借喻 “像一团火”“也像一团火”“像秋天傍晚的树叶”本体“她爱/恨起人来(时的状态)”“她”和幻体/喻体“一团火”“秋天傍晚的树叶”都出现了,比喻词为“像”明喻。 “夏天”“生命的晚霞”分别指她的青壮年时期和晚年时光,是作为比喻中的幻体/喻体直接单独出现的,因而是借喻的修辞。再次提醒:这样的不叫暗喻。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对偶借喻 选自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首先要弄明白“千夫指”“孺子牛”都是怎么回事: “千夫指”是“千夫所指”的省称,意思是被众多的人指责的人,罪恶的人。 “孺子牛”(孺子是小孩子的意思)出自左传哀公六年: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鲁迅先生这里是用“孺子牛”来比喻甘心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所以,鲁迅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他要横眉怒目地去面对那些罪恶的人,又要谦卑地、任劳任怨地去做人民的仆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其中,“孺子牛”是作为幻体/喻体单独出现的,属于借喻的修辞。 上下两句结构对称,但表达了两种相对的、相反的态度,因而属于反对偶。8、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迷人的繁星啊! 所有同学都能判断出这里是用了排比的修辞,问题在于这是句间排比还是句内排比虽然全句是两个逗号一个惊叹号,但把三个内容分割开来,会发现它们都可以单独成句(感叹句),而并不像第2题的“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那样不能成为独立的句子,而只能是句子成分。所以,这句是句间排比。这道题是同学们较容易错的。9、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这3句是较有文学色彩的,不过判断其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不难。1反复 2拟人 3句内排比另外,“井冈山的翠竹啊!”用到了一种较少被提及的修辞,叫“呼告”,对于它我们不多做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question/97349072.html(1)反复“去吧,去吧”(很简单的反复)。(2)拟人有两处,让“翠竹”“快快地去吧”,说“工地”“工厂矿山”“高楼大厦”“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都是将它们拟人化了。(3)句内排比“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这是很典型的排比。因为此中的各项都不能单纯成句,只能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因而属于句内排比。10、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此句虽短,值得我们动脑的地方可不少。(1)将“船”(本体)比作“离弦之箭”(幻体/喻体),用“如”作为喻词,是明喻的修辞手法。(2)船速虽快,但和离弦之箭的速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而说“船如离弦之箭”是言过其实的,属于夸张。这样写是把船速夸大,因而我们把它归入扩大夸张。“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也是夸张,写得让我们为这船提心吊胆。但是这里属于扩大夸张还是缩小夸张呢?我们来看:(1)如果真的只差了“分厘”就会出危险,那这船也就没法开了,可以出偏差的余地实际上肯定不至于小到一分一厘或几分几厘的程度,这样写,是对允许出偏差的空间做了缩小夸张。(2)“撞得粉碎”,“碎”成“粉”,太不可思议了。碎片儿再小,也不会小到“粉”的程度。“粉碎”这肯定是对碎片儿的大小做了缩小夸张。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碎”成“粉”,碎得那么严重,岂不是把碎的程度夸大了吗?这样看就是扩大夸张了。此一说法也成立。(3)整体看,认为这里的夸张是对“程度”进行了夸大的思路依然成立“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这也太危险了!“分厘”是缩小,“粉”是缩小,可合在一起,不就意味着是把危险的程度扩大了吗?所以归入扩大夸张也颇为合理。从答题的角度说,我们建议大家把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同时写上,并附加简要的说明,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丢分了。11、听着、听着,听着那悲伤的歌声,蓦然,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在我心海里汹涌澎湃,我感觉着,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泪了,远方的涛声似乎在哭泣了。最后这句是本组练习中包含修辞手法最丰富的,不过要将它们辨别出来并不很难。(1)反复“听着、听着”。(2)明喻“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心海”这个词有暗喻的意味。)(3)拟人“星星似乎要落泪了”“涛声似乎在哭泣了”。(4)对偶“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泪了,远方的涛声似乎在哭泣了。”并且两句间是相接相应的,没有语意或情感上的反转,属于正对偶。 此帖被徐迟老师在2010-06-07 21:10重新编辑 比拟本想整理一下关于夸张的内容,但“间接夸张”里的例子是涉及到比拟的,于是决定先把“比拟”的问题和大家说说清楚。虽然中小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们全面地掌握这种修辞,但把比拟吃透些,对于大家充分理解“拟人”的内涵很有好处。比拟这种修辞并不算深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把一种事物拟作另一种事物。运用比拟,能得到特有的修辞效果,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印象。可以增添趣味,可以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鲜活灵动,还可以借比拟表达出对所描述事物的情感态度。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中都经常用到比拟。我们一般把比拟分为两大类,一为拟人,一为拟物。1.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令物人格化,把人的思想、情感、言行等等,赋予所描述的事物。拟人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大家对它也都很熟悉。例如: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夏衍野草)“草”只是植物,“种子”也无所谓“悲观”、不可能“叹气”、并不会“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如果你真的见到一片草在“傲然”地对着“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那会是怎样诡异骇人的场面呢悲喜苦笑,“斗志”云云,都是人所拥有的表现或心理,夏衍把它们赋予了草,是把草拟作了人来叙写、赞叹,这就是拟人。又如: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斯妤北海的早晨)风压轻云贴水飞 (南唐李璟浣溪沙)(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宋毛滂临江仙)最后一例:林美慧寂寞,别敲我的窗当我启开心灵的窗子寂寞,你在窗外等待!寂寞别敲我的窗!当我心灵洋溢着温暖你会匆促而去!当我心灵空虚你在敲我的窗我要用温暖把心灵填得满满的用友情的温馨缝补那窗户的裂缝寂寞,别敲我的窗!诗中“用友情的温馨/缝补那窗户的裂缝”是把“友情的温馨”拟作了丝线,属于拟物,那么“拟物”又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2.拟物拟物有两种:一是将人拟为物,就是把人写得具有物的状态、动态等等;二是把一种事物拟作另一种事物来写。先看把人拟作物的例子: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这里是将恶霸拟作了狗,于是写它们会“夹着尾巴跑”。又如: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将海涅拟为行李,这里比拟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很明显。我在少年时代,看见了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飞回来了,你不能飞得远一些吗?(鲁迅在酒楼上)我上课有时候会问“我需要把音量再加大一档吗?”也有拟物的味道在,把自己拟为音箱,呵。下面看另一种,把一种事物拟作另一种事物: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鲁迅“公理”之所在)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这两个例子,都是借助拟物的修辞,把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当作有形的来写,令语言变得非常鲜活,带上了明显的文学色彩。 借代简单地说,借代这种修辞,就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指它。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产生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常见的几种借代:1.借部分来代指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锡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借“帆”(船的一部分)来代指船。忆当年,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三国演义中周瑜所作长河吟)借“青锋”代指宝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六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借“干戈”代指战乱。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借“旌旗”代指军队。2.借特征来代指人或事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借“黄发”(老年人的特征)“垂髫”(小孩子的发型)来代指老人与小孩儿。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国 诸葛亮出师表)借“布衣”(平民的穿着)代指平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借“朱门”代指贵族豪富人家。(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会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因而“朱门”是贵族豪富人家所特有的。)3.其他借代举例:豫州今欲何至?(司马光赤壁之战)借地名“豫州”(刘备当时的官职为豫州牧)来代指刘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毛泽东)借具体的“骨头”代指抽象的骨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借“石头”(做纪念碑的材料)代指纪念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借有形的“丝竹”(制作乐器的材料)代指无形的音乐(这里特指让人烦躁的)。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百科题目及答案
- 测井车司机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现在进行时题目及答案
- 曹县社工考试题型分布及答案
- 葡萄病虫害防法知识培训课件
- 2025采购合同承包方式
- 农村循环经济合作模式设计协议
- 新能源动力电池极片冲切模具研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物联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搅拌车租赁合同范本
- 网络运营培训课件
- 单轨吊验收标准(柴油和锂电)
- 汽修进出厂管理制度
- 2025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校园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 2025年“健康中国”战略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趋势报告
- 心脏肿瘤影像诊断与诊疗进展
-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课件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课件
- 甘肃武威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