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doc_第1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doc_第2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doc_第3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doc_第4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工 学 院课程实训指导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 1周、1学分 学生班级: 土木1134 指导教师: 制订日期: 归口单位: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1.1平面结构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1.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板厚 ,(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次梁 , 。主梁 , 。2、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 . ()3、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 板厚1 =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恒载: 活载:标准值1 设计值总值: = 4、内力计算: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系数如下:则5、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 ()选钢筋实际配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1.3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 次梁粉刷重 粉刷层每平米重 = 恒载: 活载: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设计值总值: = 3、内力计算:值:值:其中: 4、正截面强度计算: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且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 。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截 面1B2CM()() ()选择钢筋实际配筋截 面ACV() (=)箍筋肢数、直径实配箍筋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1.4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计算简图:柱截面350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则主梁计算跨度:中跨: (支座中心线之距)边跨: 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次梁传来的荷载: 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主梁自重: 次梁间距 = 主梁粉刷重:次梁间距每平米粉刷层重 = 恒载: 则 活载:次梁活载主梁间距 1)、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2)、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3、内力计算:主梁弯矩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 ()组合项次组合值()组合项次组合值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主梁剪力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 ()组合项次组合值()组合项次组合值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图。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1 B2M ()选择钢筋实际钢筋注意: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按如下计算:且,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截面AV(kN)箍筋直径、肢数弯起钢筋弯起钢筋面积实配箍筋5、主梁吊筋计算:由次梁传于主梁的集中荷载 F=G+Q则吊筋面积 所以选吊筋为: 面积:6、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7、材料图及纵筋的弯起和切断。1)、按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2)、按同样比例绘出主梁纵向配筋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弯起筋应在被充分利用的截面以外距离的截面处弯起(下弯点),上弯点距支座边缘距离为50mm。 切断钢筋应在“理论断点”以外,当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当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 纵筋伸入支座大于等于两根,且面积不得少于跨中钢筋面积的50%,并且伸入支座要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五、有关制图的一些说明1、图纸: 采用2#图纸,2张2、图标:3、字体及图线:图纸上所有字体一律采用仿宋字,所有图线、图例及尺寸标注均须符合制图标准。4、钢筋明细表:构件名称编号简图(mm)直径长度(mm)数量总长(m)板次梁主梁(1)对有弯钩的钢筋,在计算长度时,应加上弯钩长度,每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为: 钢筋直径(mm)6810121416182022252832每两个半圆弯钩长度(mm)80100120150180200240260290330370420(2)一般箍筋标准内包尺寸,箍筋的弯钩长度按下表:箍筋直径(mm)51012弯钩长度(2a)值(mm)纵筋d25150180d=28401802102混凝土制作实训指导书2.1配合比计算2.1.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当设计强度C60时: 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根据生产单位统计资料计算,若生产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时,值可按照表1取值。表1 混凝土标准差的取值表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0C25C45C50C55/MPa405060 2.1.2确定水灰比(mW/mB)水灰比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式中:回归系数。碎石: ; 卵石:fb-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fb=s f fce =s f c fce,g 表2 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S掺量(%)粉煤灰影响系数f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0 102030 40 501.000.850.950.750.850.650.750.550.65-1.001.000.951.000.901.000.800.900.700.85表3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c 水泥强度等级值 32.5 42.552.5富余系数 1.12 1.161.102) 计算出mW/mB后,一般混凝土查表4检查是否符合耐久性的要求。mW/mB若大于表中数值选用表中mW/mB。2.1.3用水量的选择(mw0):查表5确定单位用水量。2.1.4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用量(mb0)、矿物掺合料用量( mf0 )和水泥用量(mc0 ) 按下式计算:复核耐久性:如计算值低于表6规定值时,则应取规定值。表4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环境类别 条件 最大水胶比 最低强度等级 一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0.60 C20 二a室内潮湿环境; 严寒和非严寒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非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非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无侵蚀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5 C25 二b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非严寒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非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无侵蚀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0(0.55) C20(C25) 三a严寒和非严寒地区冬季水位变化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0.45(0.50) C35(C30) 三b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海岸环境 0.40C40 表5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表6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0.602502803000.552803003000.503200.453202.1.5砂率的确定查表7确定。表7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204016204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2.1.6粗骨料(mgo)及细骨料(mco)用量的确定1)重量法:2)体积法: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1。 2.2混凝土的拌合2.2.1按所定的配合比备料,以干燥状态为基准,根据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比,称取12L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各材料用量。 2.2.2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巾润湿后,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拌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放入称好的粗骨料与之拌合,继续翻拌,直至混合均匀为止 2.2.3将干混合物堆成锥形,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己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混合料上铲切一次。 2.2.4测试过程力求动作敏捷,拌合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符合标准规定:拌合物体积为30L 以下时45min。拌合物体积为3050L 时59min。拌合物体积为5175L 时912min。22.5拌好后,应立即做和易性试验或试件成型,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须在30min内完成。3实物梁钢筋骨架制作实训指导书3.1箍筋下料计算3.1.1箍筋的作用:是将结构构件(如梁柱)中骨架的受力主筋、架立筋、构造筋连结在一起并固定其位置,使它们形成整体骨架而共同工作,箍筋也承受剪力。3.1.2箍筋的形式: 封闭式(图A、B、C),开口式(图D),螺旋式(如圆形柱的箍筋)3.1.3箍筋开口叠合的弯钩规定: 无论是直弯钩、半圆弯钩、还是135度斜弯钩,其弯钩的弯弧直径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2.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5倍。 有抗震要求的:箍筋的弯钩应为135度斜弯钩,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3.1.4箍筋的砼保护层厚度规定不小于15mm.3.1.5箍筋的图纸标注: 标注中心距:如 8150 6200 -表示钢筋编号8-表示钢筋直径-表示中心距符号150-表示中心间距 标注非加密区和加密区的中心距:如 6 100/200分号“/”后面数字200为非加密区的中心距,前面数字100为加密区的箍筋中心距为100mm。标注箍筋肢数:如:8100/200(4) 表示直径为8mm,热轧光圆235级箍筋加密区中心距是100mm,非加密区中心距是200mm。(4)表示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均匀4肢箍筋。标注箍筋根数(如支座处3850),表示支座两侧均有3根8箍筋,中心距为50mm.3.1.6根据标注的中心距S计算箍筋的根数n:3.1.6.1受力主筋砼保护层厚度a的规定:一般a为25mm,不小于受力主筋的直径;按03G101-1图集33页有关规定执行。3.1.6.2计算钢筋、箍筋的根数n: 1、已知构件长L,箍筋中心距S受力主筋保护层a,求箍筋根数n: n=(L-2a)/S+12、对有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计算方法(如图)(1)、如先算非加密区L2端范围箍筋根数:则根据:n=n1+n2+n3 而n2=L2/S2+1 则n1=(L1-a)/S1 (2)、如先算加密区两端范围内箍筋:则:n1=(L1-a)/S1+1n3=(L3-a)/S3+1 n2=L2/S2-2总n=n1+n2+n3(3)、如先算一端加密区n1再算非加密区n2后算另一端加密区n3,则:n1=(L1-a)/S1+1n2=L2/S2n3=(L3-a)/S3总跟数:n=n1+n2+n3(4)、主梁与次梁交接处箍筋根数计算:图示(略)主梁箍筋数沿主梁通长方向全长计算。次梁箍筋数主次梁交接范围不计算,离主梁砼边缘50mm处不知第一根箍筋。(5)、梁与柱交接处箍筋根数计算:画图(略)柱箍筋根数沿柱通长方向全长计算。梁箍筋离柱砼边缘50mm布置第一根箍筋,并靠着梁上、下部纵筋各布置一道箍筋。3.1.7钢筋弯曲调整值规定:1、什么是弯曲调整值: 一般钢筋长度是量度钢筋的轴线长,而经加工弯曲的量度长度是外皮长度,但是外皮是伸长的,所以在钢筋下料时,应扣除外皮伸长的长度才能保证钢筋加工弯曲后形状,长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也就是说,钢筋因弯曲加工而伸长的值,这个值叫做弯曲调整值。2、弯曲调整值规定:画图计算(略) 按弯曲加工时弯弧直径2.5d计算得出弯曲调整值: 30:0.35d 45:0.5d 60:0.85d 90:2.0d 135:2.5d 180:1.0d3.1.8弯弧增加值规定:按弯曲加工时弯弧直径2.5d计算得出:半圆弯钩增加3.25d135斜弯钩弯弧增加1.9d3.1.9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L)=各平直部分长度(H-2a+d)2+(B-2a+d) 2+5d 10d 2-弯曲调整值(2.0d3)+弯弧增加值(1.9d2) 75mm 10d即:L=2(H+B)-8a0.38d-6d+ 20d+4d 150mm 11.8dL=2(H+B)-8d+21.8d 150mm+0.38d32梁筋的下料计算 3.2.1梁筋的分类:1、 简支梁的钢筋分类:简支梁中钢筋分为:受力钢筋(含弯起钢筋),也叫主筋。作用:起抗拉作用。它承受构件的自重及其外部荷载对构件产生的压力,布置在构件的受拉区。架立钢筋: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使受力筋、箍筋形成具有一定钢度的整体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