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pg緊急逃生培訓教程臨危逃生基本原則1、保持鎮靜在突然遇到危險,人們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驚慌,這是正常,但在驚慌之餘必須保持清醒理智,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與選擇,才可能趨利避害,化險為夷。2、學會自救、保護自己運用適當自救方法保護自己是臨危逃生基本技能。這就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訓加強這方面學習及訓練。3、不斷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當處於危險之中,在進行自救同時應該不斷設法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儘快得到外界援助,讓損失和傷亡降低到最低點。四種電話報警方法在城市中發生各種危險,都可以通過打報警電話而獲得相關部門有效和及時求援。因此,人人都應學會使用電話報警。 1、“119”火警電話報警時,撥通“119”後,要講清著火單位名稱、詳細地址、著火物質、火情大小以及報警人姓名與電話號碼。2、“110”報警電話遭遇壞人襲擊或發現有人盜竊時,利用一切機會及時撥打“110”電話,講清自己姓名,發生情況地點及所使用電話號碼,然後將案情簡要報告,包括犯罪分子人數、面貌與衣著牲、作案手段、逃逸方向等,提供盡可能多線索,並保護作案現場。3、“120”急救電話無論在何時何地發現危重病人或意外傷害事故,都可撥打“120”電話,請求急救中心(丫)進行急救。通話中,要講清病人姓名、年齡、目前病情、詳細地址、電話號碼以及等待救護車確切地點,最好講清房外易識別建築物。意外災害事故,還需說明傷害性質,受傷人數等情況。4、“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發生交通事故後,除了應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和財產外,還要保護現場,並迅速撥打“122”電話報警,講清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主要情況和造成後果。火災如何逃生1、被煙火圍困,暫時無法逃離人員,應儘量站到陽臺、窗口等易被發現和能避煙火近身處。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動鮮豔衣物,或外拋輕型晃眼東西。2、自製器材,滑繩自救。你可以迅速利用身邊繩索或床單、窗簾、衣服等逃生。3、不貪財物,迅速撤離。發生火災時最重要是儘快脫險,而不要過多顧及財產。4、火已及身,切勿驚跑拍打。當身上衣服著火時,可用濕被子蓋滅火苗。發生火災應注意問題。5、用濕毛巾好呢,還是幹毛巾好呢?濕毛巾在消煙和消除煙中刺激性物質效果方面比幹毛巾好,但其通氣阻力比幹毛巾大。 6、對於質地不密實毛巾要儘量增多折疊層數。同時,要捂住口鼻,使保護面積大一些,就更有利於自救。 7、在煙霧中一刻也不能把毛巾從口和鼻上拿開,即使只吸一口氣,也會使呼吸困難。應該注意,使用毛巾是不能消除一氧化碳。以下是專家支招:一、一定要沉著冷靜。 當你所處環境突然發生火災時,一定要保持鎮定,切不可驚慌失措,亂作一團,盲目地起身逃跑或縱身跳樓。要瞭解自己所處環境位置,及時地掌握當時火勢大小和蔓延方向,然後根據情況選擇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線。二、正確選擇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線。 如果疏散方向通道上剛剛起火,且疏散通道還保持著暢通話,在你對疏散通道比較熟悉情況下,可用濕棉毯子、棉被等披在身上,早下決心果斷地沖出火海。如果疏散樓梯已經燒斷,逃生方向被火封閉,你應採取以下方法逃生: 1、充分利用建築物本身疏散設施進行逃生,如利用緩降器、救生袋、消防電梯、救生滑梯等自救逃生。 2、充分利用陽臺、窗戶等自然條件攀到周圍安全地點自救逃生。 3、充分利用自救繩自救逃生。如有專用自救繩索自救最好,沒有繩索時,可將居室內床單、被罩、商店裏布匹等系在一起作為自救繩,將其一端系牢後,再順窗下墜逃離火場, 4,在建築物內無任何設施可利用自救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建築外一些自然條件進行自救。如:屋頂下水管道,避雷針引下線以及任何靠近建築物物體(樹木,電線杆)等。 5,創造避難間避難自救逃生。多數建築物沒有設立避難間,在採取其他各種方法不能逃生情況下,應自己創造條件,自設避難間逃生避難間要選擇有水源而又利於同外界聯繫房間。首先將房間門、窗全部關閉,然後拿出被子、毯子、棉衣等可利用物品,用水浸濕後將門窗蒙嚴堵實,並不間斷向上潑水,防止火災侵入,同時要及時與外界取得聯繫,尋求外援幫助,求得逃生。 6、絕路逃生。如果火災突破避難間,在根本無法避難情況下,也不要輕易做出跳樓決定,此時可扒住陽臺或窗臺翻出窗外,以求絕處逢生。三、火場逃生應注意事項。 1、要積極地尋求外援幫助。由於自己身處火場內部火災之中,對火場全貌瞭解不清,在逃生過程中,容易誤入歧途,所以被圍困在火場人員逃生時,要積極尋求外援幫助。當發現消防員或外援人員時要高聲呼救,請求外援;如果呼救無濟於事或煙霧太濃高聲呼救容易中毒時,可用竹竿挑起鮮豔衣物搖晃或向外拋輕型顯眼東西,夜間可打開電筒發出求援信號,再不然可手攀窗沿邊,讓自己身體暴露給救援人員,從而儘量將你救出火口。 2、小心煙霧中毒。由於現代建築物室內使用了大量木材、塑膠、化學纖維等易燃可燃材料裝修,且裝修材料表面常用漆類粉刷,燃燒時會散發出大量煙霧和有毒氣體,容易造成毒氣窒息死亡。所以,在逃生時,可用濕毛巾折疊,捂住鼻口,屏住呼吸,起到過濾煙霧作用,不到緊急時刻不要大聲呼叫或移開毛巾,且須採取匍匐式前進逃離方式(貼近地面空氣中一般多氧氣少煙霧)。 3、不要浪費時間,貪戀財物。逃生時不要為穿農服或尋找貴重物品而浪費時間,也不要為帶走自己物品而身負重壓影響逃離速度,更不要貪財,本已逃離火場而又重返火海。 4、不要輕意打開避難間門窗。在避難時,千萬不要輕意打開門窗,如果避難間充滿煙霧,無法避難時,可打開著火一側門窗,排放煙霧後,應立即重新關閉好。 5、應從高處向低處逃生,逃生時應從高樓層處向低樓處逃生,因為火勢是向上燃燒,火焰會自下而上地燒到樓頂。經過裝修樓層火災向上蔓延速度一般比人向上逃生速度還快,當你跑不到樓頂時,火勢已發展到了你前面,因此產生火焰會始終圍著你。如不得已可就近逃到樓頂,要站在樓頂上風方向。 6、防止引火焚身。火場上千萬不可隨意奔跑,否則不僅容易引火焚身,而且還會引起新燃燒點,造成火勢蔓延。如果身上著火應及時脫去衣服或就地打滾進行滅火,也可向身上澆水,用濕棉被,濕衣物等把身上火包起來,使火熄滅。7、不要隨意去乘坐電梯。因為一旦著火,電梯就會斷電,很有可能將你困在電梯內無法逃生。四、發生火災時威脅人安全因素一、心理危害由於火災過程中產生濃煙、火焰、毒氣、高溫刺激和影響,人會產生一些火災環境下特殊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驚慌失措2、恐懼衝動3、心存僥倖 4、盲目從眾二、行為危害 1、回返行為,2、向群隨流行為,3、判斷失誤行為,4、趨光行為,5、暫避行為,6、混亂行為,7、重新進入行為。三、煙霧危害1、火災煙氣毒害性,2、火災煙氣減光性,3、火災煙氣恐怖性四、高溫輻射危害五、火災時濃煙危害 有人做過統計,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人是燒死者4、5倍。在一些火災中,被“燒死”人實際上是先煙氣中毒窒息死亡之後又遭火燒。濃煙致人死亡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而常用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煙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高達2.5%。此外,火災中煙氣裏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約占0.06%,當其濃度達到2%時,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達到6%、7%時,人就會窒息死亡。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絲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威脅更大。有關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煙蔓延速度超過火速度5倍,其能量超過火5?6倍。煙氣流動方向就是火勢蔓延途徑。溫度極高濃煙,在2分鐘內就可形成烈火,而且對相距很遠人也能構成威脅。在美國發生次高層建築火災,雖然大火只燒到5層,由於濃煙升騰,21層樓上也有人窒息死亡了。 此外,由於濃煙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視線,使人看不清逃離方向而陷入困境。減輕濃煙危害方法(1)大量地噴水,降低濃煙溫度,抑制濃煙蔓延速度。(2)用毛巾或布蒙住口鼻,減少煙氣吸入,關閉或封住與著火房間相通門窗,減少濃煙進入。(3)從煙火中出逃,如煙不太濃,可俯下身子行走;如為濃煙,須鋪匐行走,在貼近地面30釐米空氣層中,煙霧較為稀薄。高層建築電梯間、樓梯、通氣孔道往往是火勢蔓延上升地方,要回避。煙火上行,人要下行。六、火災中燒傷急救原則1、一滅迅速滅火是火災燒傷急救基本原則。被燒傷者應儘快脫掉燃燒衣帽,或就地臥倒,在地上滾動糗滅火焰。如附近有水匯、河溝,可跳入水中滅火。切不可亂跑,以免越跑身上火越燒越旺,也不要呼喊,以免吸入火焰引起呼吸道燒傷。2、二查檢查救出火場傷患有無危及生命嚴重損傷,如顱腦和內臟損傷、呼吸道燒傷致呼吸困難。危重病人應就地搶救,清除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復蘇。3、三防防疼痛和休克。燒傷後都會有嚴重疼痛和煩躁不安。應給予強力鎮痛藥。輕者口服止痛藥片,重者肌肉注射止痛劑,伴有腦外傷和呼吸道燒傷者,禁用嗎啡、杜冷丁等麻醉性止痛藥,以免影響呼吸。其他病人在送往醫院途中應避免重複多次使用嗎啡、杜冷丁,以防中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