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写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文章:味道_第1页
2015年写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文章:味道_第2页
2015年写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文章:味道_第3页
2015年写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文章:味道_第4页
2015年写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文章:味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味 道 1986 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学院派艺术家刘阳先生作品 感觉 心 觉 对 于 有 感觉 的人、事、物 , 北京叫“范儿”、“味儿”、“气派”、“模样”;上海叫“ 腔调 ”;浙江叫“气息”; 凡人、事、物,有感觉, 也就有了味道, 才有吸引力。 通常人的综合品质感觉,是胎里自有的气质。 物的感觉则是种、类与特定环境导致的生存的优化。 味,源于道。 如自然,四季、昼夜、晨昏、阴晴、冷暖、风霜雨雪。 即 自然之味,自然之道。 如山水,喜马拉雅之高耸、西湖之灵秀、大海之辽阔。 即 山水之味,山水之道。 如人,黄白黑棕、男女老 少、高矮胖瘦,有识的、无知的、儒雅的、低俗的、深沉的、轻飘的、快乐的、忧伤的、真诚的、虚假的,健康的、痛楚的,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形、色、味。即 人之味,人之道。 如花, 荷之洁、兰之逸、牡丹之富丽 。 即花之味,花之道。 如酒,白、黄、红、啤,微醺可似仙,烂醉却如泥。 即酒之味,酒之道。 如茶,绿、红、白、黑、花,未发酵的、半发酵的、发酵的,产地、制法有别 , 色泽、口感各 异。 即茶之味,茶之道。 如饮食,酸、 甜、苦、辣、咸,浓有浓的烈,淡有淡的鲜。 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概括的并不准确。其实“南甜” , 也只 是长江下游沿线江苏 “苏南”的常州、无锡、苏州、及上海的一小部分 地域 而已 ,并非江南 。 “北咸”,所说北方菜品与江南比较,确是口味偏重 。 “东辣”就不靠谱了,大蒜与辣椒都是辛辣物,但程度与作用有别 , 东部山东出产并多食用大蒜, 而其他地方则不多。而辣椒自明清传入中国,主要产地与食用,多在西南四川、贵州、湖南、及广西、江西、湖北、安徽等地。 “西酸”也只是因山西多出产食用老陈醋而已,并非所有西部。 总体说,南方因菜品种类 多 与精工细作,形、色、味要比北方丰富,但 最终不论味道如何,才是营养与有益健康 关键。 即食之味,食之道。 人 的偏好,并非 整体的 标准, 甚至连局部都谈不上。 会因生长环境、眼界、学养、认知的局限,出现偏差与误区。 如果是在规律 基础上的味道,则可取 。 味道是本性 、本质 的自然流露 与区别 , 是智慧的反射, 不是装与做出来的。 味道的层次,反映了社会、生存状况与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品质。味道有轻的、点到为止的;有会心一笑的;有极致重口味的 ; 但味道需要 适量 、适 度 。 至于艺术的味道, 如 好的编剧、导演、演员、词曲作者、歌唱者、画家,其实都 应 如 好 的 厨师,能在各种场合、根据各种“配料”,煎、炒、蒸、煮出各种“大餐”。 千年中国画, 虽 历朝历代 大家 与 经典 作品 无数, 宗教与记录史实的严肃题材作品之外,其他山水、人物、花鸟作品 最大的问题是:过多的 折射国民性 与价值观 、 对文学的依赖与诠释、 审美与技巧的趋同性, 寓教于喻与自我感觉、自我表现。 很多作品 ,一到画面上,就“正经”、“正统” 的 板起面孔 说教 , 沉重、刻板有余,轻松、情趣、幽默 的味道 不足。 所以才有宋代以后文人 对题材、笔墨情趣的 提倡、 追求与笔墨效果的探索 。 中国画与水彩、油画的区别,首先在于材料工具。中国画、水彩虽然都用纸与水质颜料, 不易覆盖;笔则是 锥形毛笔。 最大的区别是:纸 与墨 。中国画 写意画 用吸水性强的 生 宣纸, 工笔画用的熟宣纸不吸水 。水彩纸 不吸水 ;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水墨画,多以单色墨,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国画与油画材料差别则更大,油画用布 、板等耐油材料,颜色则是 油质颜料 ,可以反复覆盖。笔则是 扁形平头笔 。 材料的差别,导致作品的味道不同。中国画因材料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反复修改, 在准确表达的前提下,还要画出 笔墨的 味道。 刘阳先生书画 艺术 ,有 独特 的味道 。 1、 题材的味道。 刘阳先生作品题材, 将从未有人表现的 沂蒙山 ,着力用 大构成、大块面、大色彩,以达到北方山水疏旷的效果。而江南、湘西、云贵青藏高原等大系列, 则更加 注重水墨韵 味。 2、 构成的味道 。构成是指: A 题材选取的布置, B 整幅作品的构图、设置。 刘阳先生作品的构成,吸收围棋的用边与黄金分割比例,整体中有重点,重点中亦有重点。 同时利用边的空间效应,通过用笔的节奏、内容的旋律、物象的方向、光影水彩的递进,将视线引到画外,延伸了情节感,拓展了欣赏与想象空间。 3、 造型的味道 。造型是指: A 物象自然结构、形象, B 艺术化结构、形象(包括变形、符号化提炼) , C 点、线、面的造型方法。 中国画多用线条造型,西方水彩、油画则点、线、面互用 。 造型不是抄形,需要有专业造型基础,与变化提炼能力。 刘阳先生 作品中的物象造型,是根据作品需要,通过改变 物象 比例、透视、形状、及色彩,实现的。 造型最关键的是: 在科学的 结构与 美学基础上,突出强化 物象 规律化的趣味,而不是随便乱来。造型直接影响作品的深度、寓意,及风格特点。 4、 透视的味道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也就是画中物象,根据需要任由作者 任意 上下左右 排列组合;西方水彩、油画是科学的焦点(一点)透视。 刘阳先生作品,是在传统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方绘画与摄影的焦点透视,及俯视、仰视、侧视等多种视角 ,从而拓宽了视觉空间 与层次 。 5、 笔墨的味道 。 中国画历来注重用笔、 用墨。用笔即用笔的方法(笔法); 用墨,则是指用单色墨,造型、勾画、点染、渲染 ,这其中用水是关键 ,有墨分五色之说 。 中国传统水墨画,最大的问题是,对物象结构研究不足,过分强调“写意”的不求甚解,及所谓“空灵”的留白, 以至于导致以“笔”、“墨”,掩盖对结构把握的欠缺,看所表现的内容 铺天盖地,却 常常 流于空泛、 薄 弱 。用笔的能力与程度,决定了水墨的趣味与效果。刘阳先生在继承吸收龚贤、黄宾虹、 齐白石、 李可染 等先贤 的层层积染的基础上,更加灵活的用水用墨,达到匠心与天成有机融合的 境界。 6、 色彩的味道 。中国画 尤其写意画、水墨画, 多以 单色 墨为造型、勾画、点染、渲染的 主要方法 ,追求“雅”或“淡”。但是淡雅 , 并不等于色彩 单一、 单调。 西方水彩、油画则讲究科学的色彩关系与整幅作品的调子(水彩倾向)。 中国画对色彩的理解有些过于极端,要么以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宣纸、水墨是特色、认为“水墨”是中国画的“魂”,对色彩加以排斥;要么在对色彩关系、科学规律、色调,及用色彩造型缺乏了解、研究,只知物象的“固有色”,或是盲目照搬西方水彩、水粉、油画色彩的使用。乱用色彩,导致脏、乱、腻、花。刘阳先生长期坚持每一幅作品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 同时融 入其他色彩,做为微调与补充,既 保持作品的通透、洁净、清爽 ,又丰富丰厚 。从而达到表现四季、晨昏、阴晴与光、色的最佳效果。 7、 线条的味道 。中国画自产生之日起,千百年一直是用线条造型。 刘阳先生自幼习书法,对点、线有极深刻的理解。而他线条 技巧 的升华,是在大学时期,他通过有人推的装满湿砂子的小推车轮,留在地上的那种 压力、力度、拧曲的 痕迹,受到启发 。所以先生作品的线条, 弹性与 张力十足、变化无穷。 8、 光影的味道 。中国画历来只画形、色(随类赋彩),不画光与影;西方水彩、油画,则注重科学的光影关系 。 光影引入中国画,是受近 现代西方绘画、摄影影响。光是造型的基本手段,没有光,黑黢黢一片,不可能有物象外形形象 ,也就不可能有“意”的传递 。对光影的理解, 却 始终处在“一点光源”的被动与教条的之中。其实好的摄影作品,恰恰是通过对主光源、反光、环境影响等光的发现与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光,不仅塑造了物象的外形,也塑造并影响物象的色彩 ,甚至思想深意 。所以在刘阳先生作品中,会有很多种光的形式出现:或一片天光穿透云层直泄而下、或如舞台一束光线斜射而出、或受阳光、环境影响的彩色雾霭蕴韵无限 9、 抽象 与 化符号化味道 :中国绘画从宋代文人艺术,到明、 清的写意与意象画,及西方现代艺术,包括符号化抽象艺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看不懂意象、抽象艺术。所谓“抽象 ”艺术的规律,不外乎是:要么取物象局部;要么 打破种类界限, 将物象结构、形象、色 彩变形;要么重新加减组合与重叠。刘阳先生作品的抽象与符号化,包括: A 通过比例、透视变化,将物象重新变形; B 根据作品需要,人为改变与调整色彩; C 通过设计方向、动态、空间及笔墨、光影、色彩,重新组合物象关系,并预留出欣赏空间。 10、 签名的味道 。 中国汉字特性,决定了自古产生的 特有的书法 签名 与印章。 秦汉以前 ,多是自皇帝到臣子的政令与商人的信用凭证,多用金属铸凿,并未用于艺术品上。 中国书画注重在作品上签作者姓名、字、号,或是室名, 始于 宋元文人 自 刻印章与加盖印章之风,经明清一直延续至今,由加盖作者姓名印章的趣味,衍化成以示郑重与真伪。 刘阳先生作品的签名,不再是以往 题写作品名称与签名的“落款” 模式,更多的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不是为了签名而签名,而是将签名补充成为作品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11、 艺术思想的味道。 80 年代香港陈余生等先生将刘阳先生艺术思想与技巧体系归纳为: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 。 其实不论自然、社会、人、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每时每刻 都是在现实与幻象中纠结 。 顺应规律,就成为最重要的,顺应便可平和、平淡 、平静 , 便可静观、内省, 便可见本性、真性,便可不矫饰。 “真”,是最初元的味道。 12、 文化 内涵 的味道 。中国书画自古分为官宦士大夫与文人及匠人之作 , 历来文化人是创造、创新与完善观念、概念的主流 ,因为能写会画的古代官宦士大夫,大 都是经科举为官 的文化人。宋元 以来 提倡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文人画,更加注重文化气息与笔墨情趣。 随时代变迁,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当下, 并不是会背、会写几首古人的诗词,那么简单 了。 综合文化素养与专业标准、水准能力,是艺术创新所需 更新、提升材料, 融合 多种元素与文化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