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环境特征.doc_第1页
重庆建筑环境特征.doc_第2页
重庆建筑环境特征.doc_第3页
重庆建筑环境特征.doc_第4页
重庆建筑环境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建筑外环境特征及其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田静2009062225规划二班1、 重庆建筑外环境特征1、 光能 重庆地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图1),高值区位于重庆地区的东北部,代表站为巫山,最大值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重庆地区东南部,其中大部分站点均不足,最小值为,出现在彭水站;重庆地区西部有一个次低值区,代表站为大足()和荣昌()重庆地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图1)的区域分布相一致重庆地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和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分布图1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仅为,属于中国太阳能资源中第类太阳能贫乏地区。重庆地区太阳能月总辐射分布极不平均,夏季总太阳辐射量最大,占了全年的左右,达到,其中月份最大将近,春季的太阳辐射量占到左右,约为,而秋季月份占到左右,冬季仅占左右,其中月份和月份月总辐射不足,和最大月份相差达到。重庆冬季,太阳照射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地面吸收的太阳热能少,因此各地气温较低。进入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日照时间比冬季增多,地面迅速增热,气温随之升高,天气逐渐变暖。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昼长夜短,大量太阳辐射热量往地面和土壤深处输送,地面增热快,气温急剧升高,成为全年最热的季节。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日照时间变短,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也随之减少,天气逐渐变凉。2、 气温 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四川盆地东部沿江两岸,北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得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较高。沿长江河谷和嘉陵江下游海拔300米内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0以上,其中江津、巴南、綦江、云阳、沙坪坝、开县达18.318.6,尤以巴南、綦江及云阳年平均气温最高;而东南部得酉阳、黔江、石柱、秀山和东北部的奉节为14.916.5,城口的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7(B02031)。重庆各地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年际间差异大都在1.0范围内。重庆的温度年型中,暖年(年平均气温距平0.5)占30,冷年(年平均气温距平-0.5)占22,正常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绝对值0.5)占48。暖年主要集中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而八十年代冷年发生频率较大(B02032)。重庆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均在20.0以上。秀山的年较大差最大,为22.3;荣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为22.0(B02031)。3、 降水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河流经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水资源丰富,在重庆北部和中部的丘陵、低山地区一般为降水的低值区;东北部与东南部山地地区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大,而东北山区比东南山区的地势起伏大、海拔高,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更加明显,通常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东北山区。1月份,各地降水量普遍偏小,相差不多,大多在844mm之间变化,海拔高度变化对降水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仍能看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7月份,各地的降水量大大增加,降水量通常在150340mm之间变化,局部地方有时甚至可达到400mm,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很明显,比如在海拔较高的大巴山区,海拔平均每上升1o0m,降水量将增加4O45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月下旬至8月下旬,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 一75,其余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25 35 ,一年四季降水量变化较大。4、 风(1)风速重庆各地年平均风速0.92.1 M/S,是全国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云阳的累年平均风速最大,为2.1 M/S。奉节、长寿的累年平均风速也较高,在2.02.1 M/S,万州、城口的平均风速最小仅有0.6 M/S。一年中,冬季风速较小,为0.97 M/S,春季最大,为1.3 M/S,夏季次之,为1.2 M/S。从全市月极值状况看,万州、开县12月平均风速仅0.4 M/S,云阳、长寿3月平均风速达2.4 M/S。最大风速,是指凤翔风速自记仪器记录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它比月平均风速大很多,沙坪坝1961年8月4日最大风速27 M/S,万州1973年8月27日最大风速竟达到33.3 M/S。瞬时极大风速各地均有超过17 M/S的记录,1985年5月2日重庆市气象台记录到36.8 M/S的极大风速,荣昌1986年5月20日的极大风速甚至超过40 M/S。(2)风向盛行风向看,大多数地区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北风。西南部的綦江、万盛因受到地形影响,全年盛行偏西风和东南风。永川最多风向为偏西北风和东风。巫溪处于大巴山的低麓,风向受大山的影响以偏东风为主。南川因地势较高,常年以东风和西南风为主。丰都、石柱全年最多风向吹偏西风。武隆常年盛行东风,彭水也以偏东南风为主。在全市各地资料累年平均中,静风的频率最多,越占全年3650,涪陵、南川、彭水的静风频率高达60以上,各地类年最多风向资料中偏北风占60左右,偏西风占17,偏东风占11,说明重庆地区的主导风是偏北风。以沙坪坝站的类年资料为例,全年静风频率占41,偏北风占39,偏南风占16,东风占4%,西风占2。从各地逐月各类风向所占百分比看,偏北风以124月最多,510月减少,尤以2、3、4月百分比最高,3月占50,远大于其他风向的百分比,这几个月也高于静风频率。偏南风以此68月最多,8月占了23。东风和西风在一年中所占的百分比不大,月份之间的变化也不大。2、 重庆气候定位与建筑设计要求1、 重庆气候定位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之一, 其地形复杂, 山地居多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为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的要求, 建筑设计和技术选用应充分考虑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气候与人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传统建筑总结出了适应气候的建造要求即注意建筑的选址和朝向增加冬季室内得光率和减少夏季热辐射合理有效地组织通风、加强建筑的抽风和拔风注重建筑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2、 建筑设计要求针对重庆地区具有“ 高温、风缓、高湿”的气候特征传统民居中采取了“ 降温、通风、除湿”建造技术措施以满足人们对热舒适性的需要。(1) 适应高温气候的降温技术 根据重庆山多坡陡用地紧张的特殊地形地貌,传统民居在选址和布局上主要采取聚落布局的方式,在炎热的夏季“重檐累居 ”的屋顶形成建筑间的相互遮挡, 减少热辐射较好的达到了降温的目的。同时冬季又能减少热损失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受用地紧张和潮湿的影响建筑常常会利用挑楼挑屋檐、挑廊、挑阳台等形式来争取建筑空间扩大使用面积,出挑的空间又具有为下层空间遮阳降温的功能,在与环境的结合上注重利用植物绿化和运用淡雅的建筑色彩以达到降温的目的。(2) 适应夏季少风的通风技术在选址上多采用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选址模式,充分利用嘉陵江、长江等江河湖泊的水陆风,加强建筑的通风散热,场地、街道等在风向选择上多数朝向全年主导风向和局部地方小气候风向,并采取设置喇叭口等兜风和导风的措施,引导和加速风的流动,重视创造和组织好良好的穿堂风、通过小天井具有的拔风效应解决大进深建筑的通风,通过在屋顶开设老虎窗,利用上下热压差强化室内的通风。(3) 适应高温气候的避湿技术 重庆地形复杂,山地居多。因此在历史上就形成了“ 占天不占地” 、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参差错落、特色明显的山地建筑。将建筑全部或部分高架于地面之上的吊脚楼的建筑方式,不仅仅是避免了潮气侵入室内,吊脚楼这种底部架空的方式还十分有利于通风,特别是采用聚落布置对前后建筑组织通风十分有利。3、 新农村建设要求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2.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3.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4.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4、 重庆建筑气候新农村建设设计利用方案 重庆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规划出富有乡村风貌的特色新居。新民居不仅规划要新,设计要新,在节生态、环保上面要有新的突破,因此节能生态住宅应该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目标和要求。1、建筑群体通风与节能 在规划设计中,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夏热冬冷地区尤其如此。重庆地区常年和夏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15度, 为减少夏季空调运行时间和保证春、秋季过渡季节不使用空调时的室内热舒适性,在群体空间布局上, 采用前后错列、斜列、前短后长、前疏后密等方式以疏导气流。同时, 为引导和加速群体内风的流动,在总体布局中运用了喇叭口等导风技术措施。2、良好朝向选择与建筑舒适度的提升 尽管基地与南北向并不平行而是呈一定角度,但总体布局仍然以南北向为主,呈锯齿状布局的方式,建筑外围护体系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少,利于建筑的隔热降温。3、光能利用 夏季,重庆地区光能相对比较充足,重庆地区太阳能月总辐射分布极不平均,夏季总太阳辐射量最大,占了全年的左右,可充分利用:在屋顶架设太阳能热水器,节能。 冬季,让光直射如屋内,使屋内升温,避免过多使用空调的家电进行升温,节约能源。4、多层次立体绿化系统隔热降温 除注重环境绿化外,屋顶采用蓄水被土种植绿化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也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做出了贡献,西墙的通风绿化表皮,突破了传统建筑简单的在墙面上种植爬山虎一类的攀缘植物减弱墙体自身散热的问题,同时利用植物的生命周期变化来适应地球气候的季节变化,合理有效的解决建筑外表皮夏季隔热和冬季得热的问题。5、隔热保温 (1) 屋顶隔热保温使用植被屋顶,因为是平屋顶,利于土壤的平铺,进行适量的抗旱性植被种植。夏季植物可遮挡强烈的阳光,减少屋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转化热能为生物能;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增加蒸发散热量;种植植物的基质材料(如土壤)还可增加屋顶的热阻与热情性。冬季植被对水汽的拦截,有利于保住一定的温度。另外从经济的角度上,也不需要大量成本。(2)外墙隔热保温使用多排孔(双排或三排)的空心砌块墙体或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作墙体。外墙表面作浅色处理,用浅色粉刷、涂层等,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受热墙面,种植爬墙植被(爬山虎),有利于降低墙面温度。 外墙粉刷保温砂浆;内保温层选用保温砂浆。外门窗采用保温性、气密性较好的门窗,如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门窗。6、生物能利用 在新农村建设设计中在院落内设置沼气池,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这些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生产,不仅可以避免粪便裸露散臭,减少疾病传播,同时也可提供农村家庭燃气。沼气废渣还可以再利用于养殖、积农家肥。图2图37、风能被动式立体通风系统通风降温(图2) 创新了一系列有效的被动式立体通风技术设计方案和具体做法,如建筑平面组合中的水平穿堂风组织在室内设立通风竖井,借助换气扇等设备拔风、强化通风:针对重庆夏季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将楼梯间作为拔风井进行设计,借鉴传统建筑老虎窗和工业建筑天窗的原理,在客厅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