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教案 教 案 课 程:语 文 课 题:登泰山记 执 教 者:易继红 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体式,它以描写为主而以记游为辅,前面已经学习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学习,学生对于“记”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本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有能力自己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只需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初步理清脉络层次,然后逐段教读,重点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泰山日出的描写,最后总结全文。在文章结构的分析时可以抓住课后思考练习一进行解析。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 2、对语言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特别是其中有许多判断句,且其中省略句也有一定的存在,这些都是困难所在。有些词、语、句要提出来,用灵活的方式(据上下文义推测、文白对照、长句化短句、语法分析等)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在自学过程中以提问方式提出并可以要求其他学生解释,而后教师做补充纠正;有些可以放到课后,通过分类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句的含义。 3、本文是桐城派的代表作,他要求言有物、言有序、言有情,这一点,文中都有体现,但学生很难品味出来。因此,教师应当适时的将这些内容点一下,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由一见全。 4、本文拟用2课时教读,安排如下: 第1课时:学生根据手头有的资料并结合书下注释,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字句,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第2课时:分析全文,特别要突出描写泰山日出的景象的描写,体会桐城散文的特点。并与前面所学的两篇“记”进行比较。 1 1、熟读全文,诵读时注意重点词语,背诵主要章节,进一步提高读清句读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泰山景仰的心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3、与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做比较,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读清句读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泰山景仰的心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与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做比较,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泰山,毗邻孔孟之乡,被列为“高山仰止”的中华五岳之首,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泰山情绪与民族的血脉融为一体,代代相传。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并到处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加上泰山本身风景优美,因而成为游览胜地,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记游的作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看看他是如何来为我们描绘泰山的优美风光的。 2 二、作者介绍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槐,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老师占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南面。 其阴阴:山北水南,这里指泰山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巅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作动,照。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 3 较。 中谷中岭西谷日观亭 四、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登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叙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叙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入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精彩片段分析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 4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姚鼐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清代桐城派。 2积累词句,增加文言储备。 3把握游记,品赏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教学方法:阅读品赏 教学时数:一节 步骤和内容: 课前:分发学案,布置预习。 一、导入:(由学生齐读杜甫望岳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图片泰山远景,显示文字杜甫望岳。 师:泰山,是五岳之尊。在生活中,我们谈起五岳或泰山,每每不禁生发出敬仰之情。巍巍 泰山,以其苍茫的雄姿和博大的人文底蕴,牵动着我们多少情怀!屏幕上是我们初中时就熟悉的一首咏泰山名作,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大声齐读。 师: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泰山是设想时能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胸激荡,放飞思维的,那么在清代作家姚鼐的笔下,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一节课里,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脚踪,领略泰山的独特之美。 二、展示教学目标 (屏幕:教学目标。师读出,强调) 三、简单介绍清代桐城派。 师:对于桐城派,结合课后小短文及课下注释,有四点我们要重点关注。(屏幕:文字展示) 清代桐城派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学者型散文流派。 主张散文写作讲究义理(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材料真实准确)、辞章(结构巧语言精)三者兼长。 代表作家作品:姚鼐登泰山记 师:尤其是第三点,课后短文中涉及的“义理”是指文章表达要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真实准确,“辞章”之文章的结构、语言要精巧。 (注意提醒学生理解“义理、考据、辞章”的含义) 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识记。 四、文章阅读品赏 1、引导学生分组朗读,梳理文言词句。 师:学习文言文,讲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本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这篇文章,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提问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前两段和后四段,纠正读音停顿的问题。易错音:汶wn水、济j水;与知府朱效纯/子颖/从南麓登、碧霞元君祠c、雪与人膝x齐) 2、检查关键文言词句的解释和翻译问题 屏幕:出示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戊申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明烛天南 (名词活用作动词,照) 少圜 (通“圆”)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 余始循以入(而) 或得日,或否(有的) 石苍黑色,多平方 (平的方的) 师:依次提问多个学生,并明确关键词意或补充活用类型。 (屏幕)展示问题: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生解答,师总结:处于那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注意提醒“当”字的理解) (屏幕)展示问题: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为之天门云。 生解答,师总结: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那些挡在路上的崖壁,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注意提醒“崖限当道者”为定语后置) 3、把握游记,品赏感情。 (1)老师引导复习游记的基本知识:游记及其三要素(游踪、景象、观感)。 (屏幕展示)游记的三要素(游踪、景象、观感) 师引领回忆: 从题目就能看出本文是篇游记,这种问题初中和高一时已学习过。 游记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的景物状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感悟的记叙文。我们常把作者交待的游览时间、路线成为“游踪”,把作者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称为“观感”。那么作者如何记述他这次游览呢? (屏幕)出示问题: 明游踪 1.游览的季节: ,天气:。 2.游览的路线或景点? (2)明确游踪 师:下面我们简单分组讨论,请快速从文中找出作者行踪变化涉及的有哪些地点。 生简单分组(同桌或前后)讨论,在文中画出,筛选本文中游览的季节、天气和游览的路线或景点。 师根据学生表情,引领细心、详细的找出来。(注意提问不常问答的学生,加强表扬。) 明确:游览的季节,冬季;天气,雪后的晴天。 提问明确: 作者笔下登泰山有三个阶段:来泰山、登泰山、赏泰山。 (屏幕展示) 来泰山:京师、齐河、长青、泰安 登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颠 赏泰山:日观亭、三个宫祠、道旁石刻 (注意引导:对于登山来说,路线常可以是多条的,作者走的是那条?具体而清晰的交待游踪,有助于描写所见所闻,抒发独得之感。) (3)品赏景象: 生:读泰山晚日部分句子。 师引领分析:作者写到了那些景物?怎么变换观察角度? 图片展示泰山之云“半山居雾若带然”,说明“若带”。 师读泰山日出部分,要求听读时把握写景的顺序。 师生明确,以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时间为序。, (展示三幅图片)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师: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解说日出的过程,明确光亮和颜色的变化。 (4)拓展联想,审美想象 师:泰山上赏日出,令人神往,但能看到,可不是很容易的事呀。同学们,你去过泰山,看过日出吗?有谁看过,请说一说? 请几个学生自由地谈。师也谈一谈自己的心愿。 (5)品评作者的观感: 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登山是有备而来): 泰山上赏日出也不是随意都能看到,大家想一想哪个季节最适合看日出?如果从云雾少,易看到的方面考虑呢?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选冬天登山的,也许是有选择的。) 师:要筛选出文中描写作者游览的情形的句子,要自己的话描述。 (生找出后,屏幕展示) 来泰山:乘风雪 登泰山:道中,磴几不可登 赏泰山:看日出时 看山石时 师引导学生重点联想分析顶风冒雪、“迷雾冰滑”“大风扬积雪击面”的“击”字和“雪与人膝齐”等处描写。 明确:作者在冬雪凛凛之时,不怕山高路险,包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 五、引导学生联想生活经历,品味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 屏幕展示:泰山远景图,问题 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雪,毅然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你有何感悟?你还能由此联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组织语言。 师:提示学生联系相关经历,由近到远发表感想。尽可能多提问,引导深入联想,对能深入到人生哲理的给予赞扬。 六、生化情感,收束教学 师引领回忆,然后师生齐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励志语句。 教师用激情话语引领学生课余进一步深入品赏本文,品悟人生。 (备用屏幕:国画苍茫泰山 本人自撰的评论姚鼐情怀的对联一副 顶风冒雪,登临绝顶,显满怀豪情。 俯仰天地,踏雪赏日,成旷世奇缘。) (完)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 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 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 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 (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 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习二。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 :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 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人护理试题及答案
- 餐厅店长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智慧蔬菜种植行业供需问题分析投资方向与农业科技优化策略报告
- 2025-2030智慧社区物业管理行业服务模式创新现状业主需求响应分析及智能化物业管理提升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规划及实施模式与资金筹措研究报告
- 扬州市中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运营指标深度解读试题
- 2025-2030智慧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分析与资本运作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港口物流系统竞争格局技术创新市场投资规划
-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科护士资格考核
- 旋挖钻机安全验收表
- 2021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招生语文试卷
- ISO27001:2013信息资产识别表
-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育苗地、品种展示园滴灌系统设施预算书
- 上海市2023年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题
- GB/T 990-1991带式输送机托辊基本参数与尺寸
- GB/T 28053-2011呼吸器用复合气瓶
- GB/T 26923-2011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
- 计算方法引论-第八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