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统的气势 秦汉陶瓷 秦汉时期 国家实现统一 陶瓷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地方色彩明显减弱 一致性增强 秦汉时期陶瓷生产的经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性质 其中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陶瓷作坊 类似于后来出现的官窑 其次有地方官府经营的陶业 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 更为普遍的则为私人经营的陶瓷作坊 基本上属于商品生产 秦汉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 也有一些泥质红陶 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夹砂红陶等 主要器皿有罐 壶 鼎 豆 盆 杯等 其中数量最多 最为常见的是罐 东汉时期江浙地区原始瓷的生产 虽因战国晚期战争破坏而一度受挫 但不久即得以复苏而继续发展 并终于在东汉时实现了向成熟瓷器的飞跃 本章主要内容 惊人的陶塑艺术铅釉陶的创制秦砖汉瓦原始瓷的发展成熟瓷的出现 惊人的陶塑艺术 秦汉时期陶塑艺术的重要成就 主要表现在陶俑的制作上 1974年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 震惊了世界 使人们一改往昔秦代雕塑几近空白的错误认识 重现了中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一发现 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陵三个兵马俑坑 呈 品 字形排列 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其中布列着各类军人俑近8000个 陶马600余匹 驷马战车100多乘 以及大量实用兵器 兵马俑的形体均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 这样的造型比例 在中国历代的陶俑中是空前绝后的 武士跪射俑秦 高120厘米 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右膝着地 左腿屈蹲 双手向右侧作持弓弩状 短褐披甲 神情坚定沉着 将军俑 立射武士俑 陶马秦 高150厘米 长200厘米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形体与真马一般大小 以四匹为一组 驾一辆战车 昂首并立 张口嘶鸣 骏健雄姿 栩栩如生 秦兵马俑在艺术表现上 无论是人物或战马 都运用严格的写实手法 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划尤为重视 或严肃刚毅 或从容开朗 不一而足 对不同身份 年龄甚至地域特征的刻划也较成功 对战马的刻划 则突出其骠悍骏健的特点 由于兵马俑是庞大军阵的组成部分 不同于独立存在的个体陶塑 它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 讲究整齐划一 个性服从于统一的整体 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崇高美感 秦陵兵马俑在具体制作上 采用模 塑结合的方法 先分件制作 再套合粘接 并运用塑 捏 堆 贴 刻 画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 陶塑外表均施彩绘 出土时大多荡然无存 最近于2号坑出土了六件彩绘的跪射俑 其颜色保存完好 有红 绿 蓝 黄 紫 白等 其中使用较多的紫色 其化学成分为硅酸铜钡 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 才偶然得到这种副产品 不知当时是如何合成的 令人惊叹 秦代以大批兵马俑随葬的传统 在汉代墓葬中得以继承 1990年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发现24个从葬坑 仅从8个从葬坑中即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彩绘裸体俑 估计总数可达万件以上 包括武士俑和男女侍从俑等 俑的高度为真人的三分之一 比例适度 神态各异 与秦俑不同的是将人体裸塑 男女性别特征明显 上肢木制 体外穿衣 增加了人体的真实感和服饰 只是出土时衣饰朽坏不存 故呈裸体了 这种裸体的陶俑 近年在西安茂陵 杜陵等西汉帝王陵墓从葬坑中都有所发现 汉代盛行厚葬 陶俑的品种比秦代大大增多 除兵马俑外 还有侍从俑 劳作俑 歌舞伎乐俑等 此外还有家畜 家禽等动物陶塑和仓 灶 井 磨 楼阁 田园等模型明器 西汉的陶俑较之秦俑 形体大大缩小 气势亦远远不如 但制作较精巧 面部表情较自然生动 姿态也更为丰富 东汉的陶俑则更贴近社会现实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西汉彩绘陶鸡 说唱俑东汉 高55厘米 四川成都出土 屈身蹲坐 左臂挟圆形扁鼓 右手执鼓桘欲击 一足上举 姿态生动 表情幽默 把说唱最动人的瞬间活灵活现地 定格 庖厨俑东汉 高38厘米 四川重庆出土 俑前放一长方形俎 上有鲜鱼两尾 肉菜四样 神情专注 似正在考虑如何烹制 铅釉陶的创制 铅釉陶是以氧化铅为助熔剂 以铜或铁为着色剂 在700 900 左右的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陶 以铜为着色剂 釉呈翠绿色 以铁为着色剂 釉呈黄褐色或棕红色 汉代铅釉陶以绿釉为主 均为随葬明器 未见有日用器具 这可能与低温烧成 不够坚固 不宜实用有关 但其釉色清澈透明 釉面平整光滑 装饰效果甚佳 铅釉陶最早出现于西汉中期陕西一带的墓葬中 西汉后期 发展迅速 流行地域也逐渐扩大 至东汉时期 则南北各地已广泛流行 但最发达的仍是北方中原地区 常见器物有鼎 盒 壶 钟 豆 仓 灶 灯等明器 还有楼阁 田宅 作坊 家畜圈舍等各种模型明器 绿釉博山盖奁 lian 汉 高24 7厘米 口径22厘米 山西新绛出土 盖上隆起塑海上三山 奁身饰印珍禽奇兽 奁是古代妇女放置梳妆物件的器具 绿釉陶熊灯汉 高46 5厘米 口由灯盏 灯柱 承座三部分组成 灯柱堆塑子母熊形 造型生动 以熊为灯饰 取其有力 能攀举 对于铅釉陶的起源问题 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它是古埃及的发明 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 但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铅釉技术是独自发明的 因为早在殷商时期 对铅的性能已有一定的认识 商代墓葬中也出土过铅制的器物 最迟在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铅钡玻璃 它与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钠钙玻璃不同 而以含有多量钡为自已的显著特点 因而我国劳动人民完全可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独立地创造出铅釉技术 有待更多考古发现的证明 汉代铅釉陶的创制成功 是对我国陶艺史的一个重要贡献 它开创了光彩照人的釉陶新品种 开绚丽多姿的唐三彩之先河 也为后来各种釉上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催生了建筑上辉煌灿烂的琉璃艺术 秦砖汉瓦 秦汉时期 由于统治者大兴宫殿和陵寝的营建 以及修筑城垣和苑囿 豪门地主也纷纷营造私宅与堡坞 这就促使建筑用陶的空前发展 无论生产规模 数量 质量和品种 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砖瓦是建筑的基本材料 人们常以 秦砖汉瓦 来赞美秦汉时期建筑用陶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秦汉时期 砖的品种有新的增加 出现了五棱砖 曲尺形砖 楔子形砖及子母砖等 形制比较特殊 除一般建筑用砖外 最富特色的是画像空心砖 它主要用于宫殿 官署和墓室建筑 中原地区发现最多 龙纹空心砖 秦 长117厘米 宽39厘米 高16 3厘米 陕西咸阳秦国宫殿遗址出土 正面阴刻回首卷尾龙形 人字形鳞甲 间弧线圆点纹 这种砖作宫殿台阶之用 西汉时期 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诸如各种建筑 各种人物 车马 乐舞 宴饮 狩猎 杂技 驯兽 斗鸡 击刺 神话故事等等 都反映在画像上 构图简练 形象生动 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绘画艺术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东汉时期 画像砖的流行范围有所扩大 乐伎画像砖 东汉 高38 2厘米 长44厘米 四川大邑县出土 砖面右上方 一男子赤膊下蹲 左肘作跳瓶 右手持剑 另一赤膊男子双手作跳丸 右下方一少女跳长巾舞 一赤膊男子右手握桘 左手高扬 为乐伎中的导引 左下方有两个吹排箫的乐人 左上方为观赏者 画面布局匀称而不板滞 秦汉时期的瓦当 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代表了历代瓦当艺术的最高成就 秦代瓦当以圆形为主 少数为半圆形 纹饰有图像和图案两大类 图像类以鹿 豹 鱼 鸟等动物纹为主 图案类主要为变幻无穷的各式云纹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变形夔龙纹瓦当 纵47 5厘来 横61厘米 为目前发现最大的瓦当 堪称 瓦当之王 这种特大的形制和无与伦比的气派 也正与秦帝国不可一世的声威相配 秦始皇陵大瓦当秦 高47 5厘米 径61厘米 当面饰变形夔龙纹 形制巨大 气魄宏伟 汉代的瓦当多为圆形 纹饰图案以各式云纹为主 组合富有变化 如行云流水 具有一种动态的韵律美 汉代的图像瓦当以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灵 像最出色 成为图像瓦当的代表之作 玄武瓦当汉 径19厘米 玄武为龟蛇合体 与青龙 白虎 朱雀合称 四神 分别象征东 南 西 北四方之神 玄武为北方之神 瓦当亦置于朝北方位 除了画像砖 还有文字砖 也颇有特色 砖上的文字可分模印和刻写两种 书体有小篆 缪篆 汉隶以及自由刻写的简牍体等 它是研究秦汉书体变化的重要资料 盛行于两汉的文字瓦当 最具时代特色 在此前及以后可谓绝无仅有 独领风骚 汉代的文字瓦当内容十分丰富 有吉祥颂祷之词如 长乐未央 千秋万岁 延年益寿 与天无极 等 有纪年 纪事文字 如 永和六年大吴五十 汉并天下 单于和亲 等 其他还有表示怀念的 长毋相忘 和诅咒语 盗瓦者死 等等 总之 秦汉瓦当以其所体现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已超越了建筑材料的物质属性 而获得了独立而永恒的艺术生命 走向成熟的原始瓷 秦代因立国不久 前248 前206 原始瓷器发现很少 西汉的原始瓷与战国的原始瓷相比 存在一些差异 体现出原始瓷发展中的阶段性 西汉原始瓷胎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较战国时高 氧化铝含量的增加 使坯胎能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 提高成品的机械强度和减少变形 但如烧成温度不足 则不能完全烧结 易使胎骨疏松 氧化铁含量较高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时 胎呈淡灰或灰色 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 胎呈砖红色或土黄色 氧化铁含量愈高 则胎色愈深 西汉原始瓷的釉层普遍比战国时厚 因而增加了釉面的光洁度和晶莹感 但釉色较深 呈青绿色或黄褐色 说明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比战国时高 施釉部位和方法也与战国时不同 由战国时的通体施釉 变为口 肩和内底等处的局部上釉 施釉方法也由浸釉变为刷釉 在器物成型上 战国时以拉坯成器 线割器底 西汉时则普遍采用底 身分制 然后粘接成器的方法 在装饰方面 西汉初期的原始瓷比较简朴 多见简单的弦纹或水波纹 很少繁复的纹饰 西汉中 晚期 装饰渐趋繁复 粘贴的凸弦纹 代替了简单的刻划弦纹 原始瓷瓿西汉 高32厘米 江苏徐州出土 广口 斜肩 有双立耳 耳面翘起 高于器口 扁圆腹 底有三矮足 肩部饰水波纹 造型古拙 为盛贮器 施釉至肩 下腹至足均无釉 为西汉早期制品 中期肩部渐鼓 双耳顶端逐步减低 与器口平齐 底下三足消失 晚期体形增大 敛口 宽平唇 圆球腹 双耳低于器口 形如大罐 演变特征较明显 成熟瓷器的出现 最早出现的成熟瓷器是青瓷 它是从原始青瓷发展演进而来的 完成这一演进过程是在东汉晚期 成熟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 已成为我国陶瓷史学者的共识 它是以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可靠的科学分析数据作为依据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在浙江上虞 余姚和江苏宜兴等地 先后发现了不少东汉时期的瓷窑遗址 其中以上虞东汉晚期的小仙坛 帐子山和石浦等窑出土的青瓷质量较高 其胎呈灰白色 质地坚硬致密 胎釉结合牢固 釉呈淡青色 釉层均匀 釉面光润 淡雅清澈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小仙坛窑址出土的一种斜方格纹青瓷残片作了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 其主要结果如下 胎中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较低 分别为1 64 和0 97 烧成温度为1310 20 胎已烧结 吸水率0 28 显气孔率0 62 抗弯强度710公斤 厘米2 透光性也较好 0 8毫米的薄片已可透微光 胎中残留的石英颗粒较细 分布均匀 胎的显微结构已与近代瓷基本相似 釉为石灰釉 厚薄均匀 呈青色 釉面光亮透明 釉胎交界处形成一个反应堆 使胎釉结合良好 无剥釉现象 总之 这个瓷片除氧化铁含量较高 使瓷胎仍呈灰白色外 其余均符合近代瓷的标准 青釉四系罐东汉 高19 7厘米 浙江上虞出土 直口 短颈 鼓腹 平底 肩部饰弦纹和水波纹 并有对称四系 胎 釉及烧制水平 已达到瓷器标准 为我国最早的青瓷 东汉晚期的瓷器 除大量青瓷外 还发现一些黑釉瓷器 它是在原始酱釉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青釉瓷和黑釉瓷两种产品的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西省忻州一中、临汾一中、精英中学、鄂尔多斯一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6届广东省汕头市名校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中秋节创意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园区活动策划方案
- 商业强电面试题及答案
- 铁路技师实操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楼梯考试题及答案
- 单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学历教育管理规定
- 盖板划伤分析8D报告
- 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 共同决策医患沟通案例
- 沟槽开挖监理实施细则
- 备用课件包备8太平95589操作指南
- 小学校本教材:弟子规
- 利群数据仓库ibm方案含参考预算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
-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 GB∕T 5059.1-2014 钼铁 钼含量的测定 钼酸铅重量法、偏钒酸铵滴定法和8-羟基喹啉重量法
- DIN32711轴环连接多边形轮廓P3G第2部分计算和定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