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ppt_第1页
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ppt_第2页
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ppt_第3页
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ppt_第4页
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概况 小组近年来取得荣誉 近几年小组成员共开展自主管理课题5项 其中2项参加宝钢自主管理发布获得三等奖 小组拥有技术秘密五项 一篇论文获得宝钢科技论文二等奖 取得经济效益合计159万元 小组成员简介 小组计划自2007年1月4日起开展活动及现状调查 随即制定目标 在1月中旬进行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在2月1日 3月31日制定对策和完成实施项目 4 5 6月份进入巩固阶段 7月开始效果检查 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背景介绍 2006年至2007年 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能源需求的增加对宝钢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要提升宝钢的市场竞争实力 必须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各种消耗 作为宝钢制水系统员工 从自身岗位出发 进一步降低制水系统的生产成本是责无旁贷的 名词解释 综合制水率 供水量 原水量 宝钢制水系统工艺流程 1 生产用水系统工艺流程 2 生活水工艺流程 一 选题理由 制水率是宝钢制水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直接反映制水成本高低 2006年我们制水系统生产用水和生活水综合制水率为96 47 而2007年能源环保部将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指标定为97 5 因此我们小组将提高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作为我们的课题开展活动 二 现状调查 根据2006年消耗原水量和生产用水以及生活水产量获得制水率数据如下表 制表 图 人 凌艳艳时间 2007年1月5日 图表显示 在2006年我们生产用水制水率平均在98 以上 而生活水制水率平均值在91 24 生活水系统制水率远低于生产用水系统制水率 因此影响综合制水率 结论 生活水系统制水率低是综合制水率低的问题症结 单位 三 设定目标 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 97 5 提高至 96 47 目标可行性分析 按照制水系统工艺要求 综合制水率要达到97 5 而生产用水制水率上升空间很小 我们将目标锁定在生活水制水率 按照生活水工艺要求 损失率应 5 即生活水制水率应该大于95 要完成能源环保部下达的综合制水率97 5 的要求 我们作计算如下 生活制水率最少为 06年总水量6661 2万吨 97 5 06年生产总水量5741 5万吨 98 1 06年生活水量902 5万吨 95 5 通过活动 将生活水制水率提高到96 那么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四 原因分析 五 要因确认 一 末端原因一 泥发生量多 确认方法 水质分析确认标准 技术规程 YBFH001010010 中浊度控制在500NTU以下确认情况 2006年1 12月原水浊度情况折线图 目前原水水质状况稳定 浊度比较低 全年在6 30NTU之间 制图人 陈文林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5日 结论 非重点要因论证人 凌艳艳论证时间 2007年1月20日 NTU为浊度指标 五 要因确认 二 末端原因二 沉淀池支管与总管内径比例不合理 确认方法 现场实测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中排泥1次 2h确认情况 根据节点流量原理 Q流进 Q流出 当支管截面积之和大于总管截面积 则排泥量大小是由总管截面积决定的 即排泥量 总管流量 支管流量之和 目前斜管沉淀池每组2根吸泥支管和总管管径同为DN210mm 如下图 支管截面积之和2倍于总管截面积 造成当排泥阀打开排泥时 因流速减慢而影响吸泥能力 据2006年现场实际操作统计 基本上排泥次数为1次 1 5h 随着斜管沉淀池运行时间的增加 底部污泥越积越多 为了减少该情况的出现 必须增加清扫沉淀池的次数 缩短了斜管沉淀池运行周期 降低了产水量 结论 重点要因论证人 姚红梅论证时间 2007年1月26日 五 要因确认 三 末端原因三 采样水为常流水 确认方法 现场观察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X0080 节水管理确认情况 采样水从各过滤器出水流出 经过一个小的不锈钢水槽回到配水池 流量可调节 虽为常流水 但只要调小流量 不使水到处飞溅 对制水率不产生影响 结论 非重点要因论证人 张建华论证时间 2007年1月26日 不锈钢水槽 五 要因确认 四 末端原因四 过滤周期偏短 确认方法 调查设备运行条件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中过滤周期 40h 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3NTU确认情况 2007年1月斜管沉淀池进出水浊度调查表 生活水丁班统计 上表显示过滤周期按规程标准控制在40h 且沉淀池出水水质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说明过滤器运行还有潜力 根据目前同行业情况调查 过滤周期最高已达到50h 所以我们有必要修改岗位规程中的过滤周期标准值 制表人 姚红梅制表时间 2007年2月1日 结论 重点要因论证人 姚红梅论证时间 2007年2月1日 五 要因确认 五 末端原因五 过滤器反洗水量偏大 确认方法 调查设备运行状况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X0080 中反洗流量 650m3 h确认情况 2007年1月10日反洗流量数据表 目前使用的单层石英砂滤料反冲洗水流量为790m3 h 这说明反洗再生参数运行造成一定的反洗水浪费 制表人 陈文林制表时间 2007年1月11日 结论 重点要因论证人 陈文林论证时间 2007年1月11日 五 要因确认 六 末端原因六 单层石英砂滤料易板结 确认方法 开罐检查确认标准 水处理专业教材P4 3中运行压差 0 35MPa确认情况 1 8台压力过滤器 反洗过程 在过滤器中 细小的不能沉淀的矾花颗粒被拦截在石英砂滤料层中 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向下层滤料中渗透 并黏结在滤料表面 现采用的反洗方式不能将其完全冲洗下来 时间一长 滤层容易板结 制图人 林震宇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2日 五 要因确认 六 2 3号过滤器2006年11月2日2007年1月10日压差数据 实际运行发现每30个反洗周期左右 过滤器运行压差会有所上升 有时会超过0 35MPa 制图人 林震宇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2日 结论 重点要因论证人 林震宇论证时间 2007年1月12日 五 要因确认 七 末端原因七 阀门的使用频度高 确认方法 生产运行工况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Y0020 中运行每班二次巡检确认情况 过滤器阀门数量比较多 8台过滤器每台7个阀门 包括排气阀 虹吸阀等 使用频度较高 特别是运行和反洗进出水阀切换时都承受相当的水力冲击 使阀门密封部位极易泄漏 根据运行记录情况看 2006年1月 12月数据 发现了12次阀门泄漏而及时更换 没有造成水的泄漏 结论 非重点要因论证人 王益良论证时间 2007年1月15日 五 要因确认 八 末端原因八 程序累计误差大 确认方法 数据比较和统计方式调查确认标准 仪表累计偏差不超过 2 确认情况 1 现场控制室与能中EMS流量瞬时值读取及累计方法示意图 制图人 陈磊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6日 五 要因确认 八 2 2007年1月1日 15日数据差异统计表 制表人 陈磊制表时间 2007年1月16日 上半月差异为2 4万吨 差异率2 8 按照能源环保部规定 原水量以能中EMS数据为计量依据 目前原水计量不准确 直接影响制水率 结论 重点要因论证人 陈磊论证时间 2007年1月16日 五 要因确认 九 末端原因九 运行和维护人员沟通不到位 确认方法 运行 维护实际情况调查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生产管理篇 编号 ZBFJO020X0010确认情况 运行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之间联系图 2006年1 12月完全按照此流程执行 制图人 陈文林制表时间 2007年1月26日 结论 非重点要因论证人 奚伟良 卜建国论证时间 2007年1月26日 六 制定对策 七 具体实施 一 1 根据V Q A 截面积A 1 4 D 原理 流速V与流量Q成正比 与截面积A成反比 现将1 2 排泥支管管径由原有的210mm缩小到150mm后 当1 支管截面积 2 支管截面积 总管截面积时 即两支管截面积之和等于总管截面积 这时排泥量与改造前保持不变 而1 2 吸排泥支管内流速同改造前相比却提高了1倍 具体实施如下图 实施一 变更相应的管径 七 具体实施 一 2 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用材要求 选用2根150mm管径专用钢管替换原来2根210mm管径的吸排泥支管 并由点检外委制作 验证 按照现场确认 经过排泥管道改造1个月后 自动排泥次数均控制在1次 2h 3 利用双休日生活用水量低的时段更换 同时适当加长排泥总管至排泥阀出口长度 提高其虹吸能力 七 具体实施 二 1 选择1 过滤器 按照压力控制方式运行过滤器 1 30h每隔4h分别取一个进 出水水样 30 40h每隔2h取一个进出水水样 40 50h 50h 60h 依次递减 摸索运行周期长度 2 根据试验数据过滤器最长可运行80h 只要控制好过滤流量不发生大幅度下降 由200m3 h下降到100m3 h 过滤器就不会发生板结 最终运行周期设定为60h 实施二 延长过滤周期 验证 在这种运行条件下 根据2007年3月数据统计 过滤周期控制在45 60h 七 具体实施 三 实施三 控制过滤器反洗水量 1 原阀门开度为45 经现场确认和反复调试 将阀门开度调整为38 2 开罐检查滤料状况 过滤器滤料状况良好 验证 2007年3月31日反洗流量为650m3 h 七 具体实施 四 实施四 消除板结 1 开罐检查确定板结程度 2 利用原有的压缩空气和水冲洗装置 采用汽水联合反冲洗的方法进行再生 提高了反冲洗强度 为了防止石英砂滤料板结 确定3个月对滤料进行复苏 反洗过程如下图 验证 三月中旬 3 过滤器在运行周期20h 压差高报警 随后运行对其进行复苏反洗 完成后投入运行 运行周期内压差小于0 35MPa 七 具体实施 五 1 与能中电仪结合 修正数据采集差异 流量累计值在达到一定值时进行清零处理 从零开始重新累计 对瞬时流量先进行一定累计 在达到一定值后加到总的流量累计上去 实施五 降低程序误差 发送至ZS信箱的台帐形式 2 更新记录台帐 将能中EMS原水 送水量与控制室CRT监视器数据一起记录 比较差异 并由当班人员发送分厂信箱 保持信息通畅 验证 发生在1月的原水流量计异常和2月的送水流量计异常信息来源于报表数据异常 到3月底 生活水控制室和能中数据差异率在 1 以内 见下表 1 经各项对策具体实施后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八 效果检查 2 检查目标 3 与目标值对比 八 效果检查 4 经济效益 2006年平均原水单耗 2007年平均原水单耗 2007年生活水总产量 原水单价 1 0966 1 012 9476982 1 10 881927 94元 88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