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花生教学设计 襄汾县第一小学 秦敏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写落花生的品质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四、教学课时:第2课时五、教学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师:“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二、引导发现,主动求知。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三、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1、师:下面我们就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师: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得到些什么启示?生: 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实在难得。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2、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师: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四、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1、深入领会: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师小结:人的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师:什么是体面? 生答。小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讨论: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师: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3、深化主题: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4、写法指导: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五、联系生活实际,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写一写。2.课件配乐出示徐本禹、王顺友、林秀贞等人物像,教师介绍。(这是徐本禹,他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到大山支教,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他是王顺友,20年跋涉在崇山峻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