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辛玉璞* 作者简介:辛玉璞(1942年 ),男,汉族,陕西长安人,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帝喾高辛陵是陕西合阳县洽川最早的人文景观,是今洽川风景区内其他景点的“根”。辛姓起源于莘,合阳莘与山东曹县莘是源,其他莘是(支)流。帝喾高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辛为氏的人,辛姓源流与他关系密切,他是辛姓的始祖。西汉辛武贤、辛庆忌父子与苏建、苏武父子并称“苏辛”,是中国古代“关西将”的代表。宋代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是中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今天辛姓遍布海内外,按人口多少排序,居于正在使用的3500多个汉族姓氏中347个常用姓的第138位。关键词:帝喾高辛陵;辛姓起源莘;辛姓始祖;“苏辛”帝喾高辛陵帝喾高辛陵位于今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莘里村西。陵墓源远流长,本有地面建筑物,因历经沧桑,少人修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仅剩一个大塚,高23米,围长数十米。但“圣名灵气”不绝,当地百姓不忘祖宗,每年都在这里举办热闹的庙会。19992001年重修陵墓时筑起园墙,陵前立石碑一通,上书“帝喾陵”三字雄劲刚健,被列为洽川一景。帝喾是帝号,高辛是国号,合称帝喾高辛;帝喾陵也称“古高辛氏陵”,合称帝喾高辛陵。帝喾为五帝之一,是黄帝的曾孙,姓姬,名夋,生而神灵,十五岁就辅佐天子(帝)颛顼(黄帝之孙,帝喾族父)。颛顼把莘这块风水宝地封给他,称莘国。帝喾利物为民不为己,仁义信智兼备,颛顼死后,三十岁的帝喾以卓著的成绩与万民拥戴的威望继承天子之位,称高辛氏,建都于亳(今河南省偃师县),在位七十年,活到一五岁,归葬于莘(又皇览说:“帝喾在东郡濮阳顿立城南台阴野中。”)。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以“莘”为名的封国,从帝喾受封开始,一直存在到春秋时晋国强大起来,占据河西;最迟到战国魏文侯十七年(前399)在此始置合阳县。“莘”与“辛”、“”同音,“辛”简明,所以通常写作“辛”;“莘”也称“莘”。“有”是助词,无实际意义,如“有虞”、“有扈”、“有男”等。莘里村在民国时还称“有莘里”,现在还有“辛野村”之称。莘最初是帝喾的封国,加上东临黄河,有川有原,绝佳的水土使宅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美女国,而且处在交通要道,地理形势险要,在众多的小国中颇有名气,数千年来便留下不少名胜古迹。如:古莘国遗址、帝喾陵、太姒庙、瀵泉、子夏石室、夏阳古渡(即韩信木罂渡)、秦驿古道等。如今这里又是黄河中上游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河滨湿地与芦苇荡,侯鸟群集,美不胜枚。1995年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国务院批准为洽川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成立了西旅洽川风景区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洽川旅游,迎来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洽川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在今天关中地区的诸多景区中屈指可数;在归“关中(长安)八景”难以恢复,需要确定新“关中(长安)八景”的讨论中,不少人提出洽川应列为第一景。追根溯源,这些都是从帝喾开始的。帝喾上承颛顼黄帝,下启尧舜,三代的夏祖禹与他关系密切,高祖契与周祖弃(后稷)是他的儿子。帝喾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可低估,所以帝喾高辛陵才是洽川景区内其他景点的“根”。因此,今日全国惟一,却又平淡不过的帝喾高辛陵应该由政府出资或引资,广邀专家学者、能工巧匠予以重修。辛姓起源泉于莘姓在先秦时期分为姓与姓的支系氏。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姓,与今天不同之处是那时实行贵族官爵世袭的分封制,包括天子、诸侯子弟在内的贵族们各自成为一支,或以族(分为孟孙、仲孙、叔孙、重孙),或以官职,或以封国、城邑,或以祖先的谥号与名字等为符号,在原姓之外另取一个姓,这就是“氏”。氏是标榜贵族身份的,所以只有贵族才称氏,一般庶民称姓不称氏。贵族身份丧失,氏也丧失,此称谓“削爵亡氏”。战国时,贵族官爵世袭制开始动摇,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后,庶民中一些人上升为统治者,新权贵,在这一政体演变的过程中,姓与氏逐步混为一体,或只称姓,或合称姓氏,司马迁作史记时就是姓与氏混一的。姓氏合而为一后,人们身份的贵贱不再由往日贵族们特有的“氏”的区别,而是由地望,即某姓地位与名望最高的家族所在的郡(也称郡望)来区别。辛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莘。史料记载莘的地名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今陕西合阳洽川的莘,一处是今山东曹县北的莘。合阳莘。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后索隐:“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路史说,辛姓是古高辛氏的后代;姓考、广韵、元和氏纂等说,夏朝建立后,禹的儿子启继当年颛顼封帝喾于莘,把他的一个支系儿子(庶子)又封到莘。启姓姒,封到莘的儿子及其后代以辛为姓。史记夏本纪说:“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辛姓作为夏禹后代以国为姓的十二个姓氏之一,一直存在到今天。莘国出美女,天下闻名。周文王结好莘,娶莘国长女太姒为正妃。诗经大明歌颂到:“文王(继位)初载(年),(上)天作之合。(太姒家)在(住)洽 (水)之阳(北),在(耒到)渭(水)之涘(边)。有命(令)自天(降),命此(把她赐给周)文王。于京于周(在周都),缵女(美女)维莘(只有莘国耒的太姒)长子(子女)维行(出嫁),笃生(周)武王。”太姒勿为周王朝的圣母,是莘国最能光宗耀祖的历史人物,今洽川的太姒庙就是后人为纪念她建立的。周文王被囚羑里时,臣子们通过周莘的姻亲关系,在莘的帮助下,把莘国美女献给殷纣,才使文王获释。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是:“崇侯虎谮(诬告)西伯(文王)於殷纣曰:西伯和善累德,诸侯皆嚮(归附)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疚里。(文王臣子)闳夭之徒(忧)患之(这件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山)戎之马、有熊(国)九驷,(及其)他(珍)奇怪(异之)物,因(由、通过)殷嬖(宠)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悦),曰:此一物(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况且还有这么多好东西)乃赦西伯,(而且)赐之弓、矢、斧、 ,使西伯(获)得(意想不到的)征伐(权)。”莘国国君、贵族的二位女子同样美丽、贤良。诗经开篇关雎唱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谁都想)流(摘取)之(她),窈窕淑女,窹寐求之。”这里的“河”专指黄河,不是后世泛指的河,先秦史籍中都是这样;“雎鸠”比喻男女成双对;“荇菜”指“窈窕淑女”。关关鸣叫的对对雎鸠在黄河边的沙洲上,美丽贤良的女子与日思夜想追求她的好小伙当然是岸边滩头人。“荇菜”是厚萍之类野菜,生在水中,把它比作窈窕淑女,女主人自然是乡民村姑。诗中的人物、生态背景、风俗都和洽川民间生活相吻合。中国古代美女的雅称“窈窕淑女”很可能就产生在这里。莘国出美女与洽川绝佳的水质、土壤、空气、生态及教化有关,其中水质最为重要。一是饮用水,包括:河水。先秦时河水清澈,无污染(当时对黄河称“河”或“河水”。后世因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色变浑变黄才称“黄河”);泉水。瀵泉泉源极深,泉眼直径超1米,泉水洁净碧绿;井水。沙层丰厚,井水经过很好的过滤,没有杂质。二是不少瀵泉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莘国人常去洗浴,其中最有名的是莘里村东1公里处的处女泉(现面积约3亩)。中间深水区泉眼涌动,沙浪迭起,像蘑菇芸一般,呈金黄色,下水随便动动四肢就会浮在水面。相传当年太姒与进入殷纣王宫的美女都在此泉中冼浴,接受玉液灵气的滋润,后来便形成古老的民俗:姑娘出嫁前都要特意下到泉中,接受圣洁的冼礼,所以取名“处女泉”。西周是莘的鼎盛时期,人口繁多,辛姓(氏)以此为中心首先向河西(陕西)、河东(山西)发展。曹县莘。今山东省曹县北曾有古莘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时(公元前632年),晋军攻占曹国(今曹县)后,“晋东在七百乘, 靷鞅靽(战马披卦精良),晋侯(文公)登(上)有莘之墟(遗址)以观师(检阅军队),己巳,晋师陈(刊陈)于莘北(城濮又在有莘之墟以北的卫国,约今山东鄄城南的临濮集),胥臣(晋将军)以下军之佐当(阻击)陈、蔡(二国军队),”与楚决战。列女传记载:“汤妃有 者,有 氏之女也。殷汤娶以为妃。生仲(中)壬、外丙(汤以后两位商王)。”不少学者说这个“有 氏”是合阳莘。笔者认为:商汤讨伐不行尧舜之道的夏桀,推翻了姒姓的夏王朝,建立了子姓的商王朝。合阳有莘氏是姒姓夏禹的后裔,他与汤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他不会与汤联婚,助汤推翻同一祖宗的天子夏桀;汤同样不会娶他的女子为妃。这个莘极可能是与商关系密切的曹县莘,理由有二:第一,曹县与商人最初的活动地区之一商丘毗连。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子产问晋侯疾时对叔向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大的)曰阏伯,季(小的)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以他俩)不臧(善),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山西中南部),主参。故为参星。”阏伯这一支高辛氏后裔以商立为根据地,称“商人”,成为这一带的主体部落,以强大的实力影响着周围小国。夏末曹县莘兴旺,证明它与商人的关系一定不错。第二,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通干,求)汤而无由(没有理由、途经),乃为有莘氏媵臣(婄嫁的男奴隶)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隐士),汤使人聘迎之,五(次往)反(返)然后背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助汤讨伐夏桀。孟子认为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以尧舜之道要(通邀),求、邀结)汤”,否认“以割烹(即负鼎俎)”要汤(孟子万章)。司马迁综合其他史料,对孟子的一家之言经过研究,又把“负鼎俎”写上, 是有一定道理的。伊尹通过有莘氏,或设想通过有莘氏与汤的关系邀结汤,证明曹县莘与汤关系亲密。汤与曹县莘联姻,辛姓(当时称氏)在商政权中自然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姓氏文章把商王“祖辛、小辛、廪辛、帝卒(纣)”的“辛”说成是辛姓,是商莘联姻的产物,纯系误解。因为商王帝号中的“辛”是天干中的“辛”,与有莘氏无关。商代世系表除汤以外,30位商王的帝号中都有天中的一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仅缺一个“癸”。对治史者来说,这是个常识问题。商代是曹县莘的鼎盛时期,辛姓以此为中心,首先向山东与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发展。除合阳、曹县两个莘外,史书记载:定州唐县(今河北省唐县)有个“高辛”;陈甾东(今河南开封市南)有个“莘城”;(南)虢国(今河南陕县)有个“莘”。其次,姓氏起源形成的先秦时期,实际存在而没有文字记载的“莘”的地名肯定还有许多处。以上这些“非主要”的“莘”的居民与他们后裔中,自然相当多的人也是以辛为姓氏的。这是那个时期的以地名为姓氏的历史实际;后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带辛(莘)字的地名都是以辛(莘)姓(在此居住或与辛姓有关而)得名,即以姓为地名的。二者时代不同,不能混同。再次,祝融后裔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中有辛姓(氏);采用汉姓的我国西南与南方少数民族,如彝、苗、瑶、土家等中有辛姓。帝喾高辛是辛姓的始祖辛姓起源泉于莘已如上述。像一条河流的源流一样,合阳、曹县两个莘是源,合阳莘是主源,其他莘是(友)流,不是源。研究古今姓氏辞书就会发现,凡姓氏的始祖都是第一个使用该姓氏的人,而且在当时的该姓氏中最有名望或地位最高,或影响最大。换句话说,就是该姓氏的源头都与他们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支流也与他们有关。中国历史上因颛顼封帝喾于合阳莘而使帝喾成为以辛为氏的第一人。他继颛顼为天子后,国号“高辛”,史称“帝喾高辛”、“高辛氏”,辛姓起原于莘从此开始。夏后支系的莘国是帝喾国的延续。夏的始祖禹是颛顼的孙子,按辈分是帝喾的族子。娶莘女太姒的周文王的始祖弃(后稷)是帝喾无妃姜嫄所生的儿子。从前至后,一脉相承;曹县莘的第一个国君是谁?既无传说,也无史料记载,他的名望肯定不能与天子帝喾相比。商汤娶莘女后,商莘血统合一,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次妃简狄所生的儿子;少数民族中瑶族的母系始祖是帝喾“少(小)女”,父系始祖是帝喾的“畜狗”“槃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瑶族中的辛姓自然与帝喾血脉相承;有的学者认为苗族是祝融后裔,而祝融又是颛顼后裔、帝喾的族亲。帝喾做天子时他做火正(火神),苗族中的辛姓也下帝喾有关。辛姓出现后经过数千年的生息、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经过无数次迁徙,包括水、旱、虫、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与战争中的逃离,政府有计划的移民,民间自由迁徙,地域已从黄河中下游扩大到海内外。在姓氏有别的先秦时期与重视地望、家谱的古代,富贵人家还能够知道自己出于哪一支“辛”;时过境迁,尤其是1949年后的四十年多年,在反对“封建族权势力”的口号下,拆祠堂,烧家谱、禁止家谱学研究,几乎造成姓氏实物与资料的断层,今天已很少有人能够说清自己是哪一支“辛”的后裔,只有帝喾高辛才是最可靠的始祖。古今辛姓的状况辛姓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先秦经典与二十五史有记载,即“名见经传”的约数十人。民国民以来编写的权威辞书辞原(飞续编)、辞海遴选出四人:辛甲。商纣臣子,谏诤七十五次无效愤然离商。归周后官至太史(史官、历官之长),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与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国家典籍及天文历法和祭祀等。他命为官箴(规戒)王阙。著有辛甲二十九篇,班固把它归入“出于史官之手,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恃,君人面南之木”的道家学派之中。(汉书艺文志)。辛甲是商周之际最著名的谏臣与史官,深得周文王信任,把长子(今山西长子县)封给他作食邑。辛庆忌(?前12)。西汉狄道(治所在今甘肃临 县南,归陇西郡)人,字子真,初为右校丞,在西域马孙赤谷城屯田,击败马孙,升校尉,驻军焉耆国。元帝初任金城(治允吾,即今甘肃永靖县西北,辖今兰州以西与青海青海湖以东的河湟流域)长史,后为张掖、酒泉太守。成帝初入朝廷,任光禄大夫、执金吾。又出任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辖今长城以北,大青山以南所在地区)太守。回朝任左将军。辛庆忌久在西北边地,是西汉的“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父为破羌将军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班固称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选出十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将军,其中父子二人刊名者有“杜陵、苏建、苏武”,“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西汉名将“苏辛”并称(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辛弃疾(11401207)。山东历城(今属济南市)人,字幼安,号稼轩。北宋末年参加抗金斗争,是南宋主战派的重要成员。词作的抗金收复失地、歌颂祖国壮丽河山为主要内容。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齐名,时称“苏辛”。主要奏章有美芹十论与九议;代表词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奇之、永遇乐京口古北亭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这些作品均被入大中学教材,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受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江西上饶一带,与农民生活在一起,修建乡居别墅,取名“稼轩”。辛树帜(18841977)。湖南临醴人,长期从事生物学与农业科学教育工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农学家与生物学家。民国时任中山大学与中央大学教授、国立馆馆长、西北农学院院长与兰州大学校长等职。1947年主持并参与广西大瑶山生物调查,发现瑶山鳄蜥、鳄蜥亚科。解放后任西北农学院院长、中国动物学会副会长。后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中,遗产整理研究工作。著有中国果树历史的研究、禹贡新解、我国水土保持历史的研究等。古代辛姓已遍布全国各地,并在陇西郡(秦昭王置,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南,辖地基本上在陇山以西,以今兰州为中心)、天水郡(汉武帝置,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北。辖地基本上在陇山以东,以今天水为中心)、雁门郡(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质能项目股权投资协议书-绿色能源合作范本
- 2025年生态酒店绿色环保家具采购协议
- 2025年高端跑车抵押贷款合同执行标准及范本
- 2025年绿色物流运输与仓储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线上线下融合的百货日用品O2O平台服务与供应链管理合作协议
- 2025医药企业投资风险评估与系统性风险管理顾问服务协议
- 2025年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企业专项医疗保障合作协议
- 2025年智慧社区消防设施全面升级改造与设备更新服务合同
- 2025年汽车配件抵押担保销售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咨询综合服务合同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协议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2025年医学检验在编考试题库
- 特色食品卖场建设方案(3篇)
- 子宫癌肉瘤护理查房
-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振兴策略研究
- 夫妻离婚协议书(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