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者对“医闹”的批判.doc_第1页
一个医者对“医闹”的批判.doc_第2页
一个医者对“医闹”的批判.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医者对“医闹”的批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目前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谈点自己的看法,权当是全国医者与全国患方的一次事前的日常沟通吧!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是研究至高无上的生命的一种科学;完全不能与机械制造或者其他商品类比。很多患者到医院,将自己与通常的消费者等同起来,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我付了多少钱医生自然应该给我多少“货”,当然,我花钱要买的“货”或者服务,可要是“合格产品”,谁会花钱买假冒伪劣产品呢?是吧?社会上的人普通认同此种观点。我也不能在此提出反驳,只是提醒大家,医学科学具有特殊性,近代医学科学真正的大发展,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出现方法论与实验科学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其中统计学的归纳原理,又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生命体征及临床检验检查正常值的来源。换句话来说,所有的临床数据,包括人体的各种生理正常值参数、临床检验、检查正常值、异常值的解读,都只能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多数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特殊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正确的、适用的。我们经常看到医学文献介绍,某种检查的准确率百分之多少、确诊率是多少,某种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多少,治愈好转率率多少(如果谁能提供一本通篇绝对有效,什么都是100%肯定语言写成的医书,我一定虚心拜读)。换成普通人的话来说,就是大约对多少人是准确的、是有效的,而不是全部。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我经常听到患方说:未必你们把我们的病人拿来做实验呀?心中就异常诧异和痛苦,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在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前,没有100%的准确率、有效率治愈率之前,难道我们就不要对病人进行检查或者治疗了吗?二害相权还知道取其轻,有8090%的可靠率总比没有办法强吧?!这也是我们经常在为病人开具药物或者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手段时会遇到的麻烦,因为没有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这就需要医患双方权衡利弊了。往往我们医方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告知了患方,作出了决定。但患方事后要的,确总是有利于己的一面,而否定接受不利的一面,一旦出现相应的副作用,患方往往不予接受,或者干脆一推三六五,说医方事前根本没有知会,陷医者于无辜,这就是各种知情同意越来越多的缘故(不过我是不相信知情同意能极大的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类人,我只相信专业人员一定要按照专业素养做事,医患双方良好的互动,才是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往往还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一见患者病情危重,患方干脆为了保险起见,拒签所有医疗文书。此时便经常让医方处于两难,或者按常规处置后,不能提供“知情”“同意”的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然而,既往的舆论监督,对此并没有对医方展现出足够的宽容。目前医学界的平均抢救、治疗成功率,并没有达到100%,很多的治疗结果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转归,或者说是一种必然的治疗转归。如果不能接受,大概需要找全能的神,而非与大家一样的人医生了。不良预后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医疗过失导致。也不是我们假定一个充分的、积极的抢救或者治疗措施,就能绝对逆转或者避免的。哪怕某种疾病的死亡率是1%,一旦该位患者遇上,就他个人而言,也就会变成100%,相对于他本人,以前的所有努力,都会变得毫无意义。那么我们是不是能说,当初就不该努力医治了呢?相信你的答案会是否定的。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并非机械制造,只要有足够的关注,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出好的产品。我们种下庄稼,都盼望有好的收成,但因为各种自然因素,收成可能不好;我们送子女入学,都盼望子女成才,但还是有少数人会走入岔道;我们送病人到医院,患方与医方都希望病人能够康复,但现阶段医院还是会死人,有人统计医学上现在大约有6000余种疾病,真正能够治愈的不过区区数百种而已,其他的都往往只能起到延缓发展或者减轻痛苦的作用。经过全力救治,还有病人难免病残或者死亡,这是现实,也是科学的无奈,希望社会能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医务人员是人不是神,我们同样希望自己能妙手回春,包医百病,所有的病人都能治疗、抢救成功,人世间再也没有死亡一说。但理想与现实,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全社会都能多些理解,尊重科学、尊重医务人员所付出的努力,不要将所有的患者的死亡,都首先归因于医师的诊断、处置或者责任心,而不考虑疾病本身的因素。就我的经验,在一个有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成熟医院,发生责任性的或者理应避免的损害的几率,的确是少之又少。伤人者必自伤 此为逻辑判断,绝无鼓动之涵义。没有宽松的社会环境,没有理解与包容,现在,在医生群体中,在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力之下,既往成功处置挽救患者,病人康复后医者的愉悦心情、成功感,已经被紧张、失败与沮丧的情绪替代。医患双方相互的猜忌与防范的氛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在啃食着医者的信心,失败与挫折感在全国各大小医院各级医务人员当中弥漫,医师们普遍失去对极限的挑战精神,失去面对危险时的担当精神。不敢探索、不敢进取、怕患方求全责备、不敢承担责任的气氛正在神州大地到处蔓延。现在,弥漫在医生群体中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不再让子女学医并非个别现象;因为你都知道的原因,很多宝贵的、必须经过长年累月才能积累起来的经验面临失传。保护性医疗,大量的过度检查,过度处置,真的都是医生心黑,道德水准低下才出现的吗?文献上往往规定有什么必须做,而没有规定什么不必做;病人的初诊,往往是数个,为了保险,现今医师采取蒋介石的作法:“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以策安全,规避责任;遇上危重患者,大家都不敢接手处理,都希望转上级医院。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制度设计不周、医者道德水准下降、腐败等等就能简单解释,其实我们广大求医者和亲属,也成为了幕后推手,是应该承担责任的。近年来,全社会的信任危机,拜金主义的盛行,难免不影响医疗全过程。对医方的指责每每能见诸媒体,这也可以理解。但我们全体社会都应该意识到,负面报道只能是改良社会行为的一种监督,并非全社会都完全如描述般,全面乌烟瘴气。负面的类推心理一旦产生,人人都会变成了“受害者”,人人都会将别人的经历套在自己头上。应该相信,我们大多数的医者还是好的,这是主流,如果看不清主流,整个社会也会从此迷失。作为医者的我,也时有看到患方为了谋取金钱,完全置道德、法理于不顾的情形,极尽歪曲事实之能事,如此行为如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默许,将会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社会瓦解力量,我们的社会将会步入一种多么可怕的境地?!我相信,现今几乎可以称之为“敌对”的医患关系,绝对不应该是我们社会的主流。还望理解医生,重拾信心:近代的很多医学大师都曾告诫新入行的医学生:医学知识浩瀚无涯,人的精力有限,希望大家(指医者)以真情去感悟医学的尊严与崇高,以理想去追寻医学的梦想与辉煌。要求他们保持简单、平和的心态;甘于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生活;鞭策自己,身不由己是责任,学习是永远都没有做完的功课。你(患方)的真心,相信会换来全国医生的加倍努力,一次谅解,回报也许在你的朋友或者后辈,当然,也包括其他劳苦大众。再提那个预言:德不近佛不行医,财不近无欲不行医 二个和尚郎中的故事:从前,在一座不知名的山上有一个庙,开始是村民们自己修建起来的,没有和尚;后来有个游方的老和尚在此定居下来。老和尚既会做法事,又会医病,深得当地百姓爱戴。随着年事已高,老和尚就捡了一个弃婴过来抚养,小和尚慢慢长大,老和尚既教他识字,也教他医术,小和尚看了许多医书,慢慢的,小和尚的医术就超过了老和尚。但他们不管是化缘,还是治病救人都还是在一起。小和尚开处方抓药,老和尚总是在一旁指点,以便给患家以心理安慰。他们的香火越来越旺,病人也越来越多。小和尚渐渐长大,有一次,小和尚向老和尚提出一个建议:现在来上香的香客也多,找我们看病的人也多,我们不如向病家收取一些银两,何必依靠他们的施舍度日、还要自己上山采药呢?老和尚没有采纳。在弥留之际,老和尚告诫小和尚,做法事或者给病家看病,都不能收费。小和尚安葬好老和尚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收费,后来,村民中都在传说着,老和尚真是好人,现在老和尚走了,小和尚也忒不地道,还乘人之危,向贫病交加的村民收取高额的医药费用。张三就是因为交不起钱,病死的。结果一年后,到庙里来的人越来越少。 第二年,小和尚不得不下山,到村子里去化缘或者给村民看病以求生计。一次化缘,他经过一块村民正在劳动的田地时,看到村民李四面色异常,即告知李四必须马上治疗,否则不出三日,必然不治。李四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身强力壮,现在都在干活,哪来的病?你就不要在此想要骗取诊脉钱了。三日后,李四果然发病,家人带病人找到小和尚,小和尚说:原来李四病在腠理,现在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施治了,不再给李四治疗,李四就不治身亡。于是,村中迅速蔓延开:小和尚会妖法,李四就被他的妖法咒死了。村民对他的态度,是越来越冷淡。又一年,小和尚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家人在哭,并且在做法事,就主动上前询问,得知一位村妇因为难产死了。他在棺材旁见到有鲜血滴出,要求让他看看,村民先是不肯,他说“产妇可能没有死,只是昏厥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最后经不起他缠,村民就答应了他。他扒开棺材盖,将村妇移到房间内的床上,在村妇的全身扎了很多银针,一会儿,村妇悠悠醒来并且生出了一个活婴,当村妇看到有一个和尚在旁给自己接生,当即羞愤难当,起身跳进村旁的堰塘淹死了。村中的妇女,立即传开了:男女授受不亲,是小和尚害死了村妇。村妇是贞烈女子,小和尚是个花心和尚,品德败坏。所有的女性村民看见他,都远远的把门关上。村民们的施舍也越来越少,后来就干脆不够他一个人生活了。三年后,小和尚被逼无奈,不得不被迫踏上了游方之路,开始了他的云游旅程。村民们也就从此少了一个好郎中。多年后,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