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教书匠的坦白书 人在江湖二分之一。我的实际工资仅仅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二分之一。作为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书匠,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做小学教书匠,跟人们常说的“混得好”相去甚远。这年头,作为一个男人,这收入,绝对让人阳刚不起来的。不过,我也听说,眼下想进入这行当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就算花上十万八万也未必能够如愿。根据我的经验,像我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家伙,胸无大志,只想混口饭吃的话,教书倒也算是天老爷的一种恩赐。坦率地说,只要脸皮够厚,心够麻木,教书这差事,还算好混。但凡入了这行的,除非触犯刑律,至今还没听说谁被炒了鱿鱼的。所谓业务水平且不说,有人连续旷工半个月,被人一怒之下呈报县上了,一时沸沸扬扬说要杀鸡儆猴了,最终还是被摆平了,不了了之。做教员的虽然清苦,却也常常可以享受非物质方面的“福利”。比如评职称需要电脑高级证书,只要交了钱,就可以得到据说联网备案了的信息技术高级证书,至于是否摸过电脑,是否学会了最基本的电脑开机,没人追究的。十年前,大约为了迎接新世纪,也或者是为了提升我们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上头要求教小学的至少要拥有中师毕业文凭。乘着这股东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人都拥有了合格学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本 人是所谓科班出身,曾经也享受过知识分子津贴的。但实话说,二十多年来,我还一直未曾找到感觉,弄不清教书育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良知未泯时,我曾经尝试 流浪,以逃避我力不能及的工作而求取心灵的安宁,但我只是在邻县的一个桥洞里仰天长叹了一夜之后,就又灰溜溜地滚回来了。我后来也曾在各种工地上做过短期 苦工,但似乎上天注定我不能自食其力,每天超过十小时的体力劳动同样让我难以胜任。我真的是百无一用啊。我只能死乞白赖地在这行当里苟且偷生了。误人子弟。我知道自己此生罪孽深重。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迹象表明,短期内我会被下岗。感谢这个社会对我的宽容。有容乃大。十年文革,早已被认定是一场黑白颠倒的闹剧。但今天的反思者,当年又何尝不是狂热的参与者?历史,总是多数人意志表现的结果。默认也是一种态度。我们默认某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承担相关的历史责任。 糊弄科学一支粉笔,几张打印了相关试题的A4纸。这是我上五年级科学课最“经典”的行头。上课铃响起后,我走进教室,“起立”“敬礼”或其它形式的问好打招呼什么的,一概都免了。我径直走向黑板,拿起粉笔照着A4纸 上的习题抄写开来。孩子们已习惯成自然,他们也不多问,找出纸笔就跟着我抄写。十来分钟后,大家都抄写完毕。我开始虎视耽耽作凶神恶煞状我还真的不止 一次玩儿过杀鸡儆猴的体罚游戏,孩子们只好无奈地叽哩呱啦地读背刚刚抄写的习题。直到下课前十来分钟,我会让孩子们一起试着背诵那些习题。如果能勉强背下 来的话,剩下的几分钟,我会作为大家辛苦之后的“奖赏”,让他们提前下课玩儿去。由于有了这种“奖赏”,我的孩子们居然并不十分厌恶我的科学课我深知自己的作法很混蛋。三十 年前,我自己读小学时,有一门叫作科学常识的课程,正是如今科学的前身。尤记得某次临考前,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油印的复习题卷,让我们读背。午 后的燥热,不能顺利背诵的焦躁,让整个教室都显得异常的沉闷。那真是不折不扣的活受罪。这一经历也深深地镌刻进了我记忆的深处,并且因此对死记硬背产生了 刻骨铭心的痛恨之情。真所谓游戏人生。三十年后,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地重演着这种古老的游戏。游戏中,我背叛了自己的信念,伤害了我的学生,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某份情感。其实,从科学常识到自然,再到眼下的科学,单从这门课程名称的变化,足以彰显其改革的意图:从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虽说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是十分明晰,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它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死记硬背的。是谁糊弄了科学?仅仅只是我一个人么?说来 可笑,今年暑假,我阴差阳错地得到了一个原本很珍稀的学习机会,参加了为期半月的科学课程培训。我得承认,自己的态度原本就不是很端正。当初有人问 我,愿不愿意去市里参加培训,全镇只此一个名额,包吃包住,不用自己花钱。我当即点头应允,嘴上说到时有机会开溜去找个小工活计干干,反正包吃住,城里建 筑工地多,小工活应该不难找。其实还真想出去长长见识,心里虽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万一这种培训真的有些新意呢?后来,结果却是不出所料。所谓培训,无 非是从网络上下载了些资料说白了,其实就是各册科学教材里若干问题的答案,授课者一本正经地念念,生怕我们这些受训者不识字似的。说真的,这样的 培训,传递给我的信息,那就是科学教学,还得让外甥打灯笼照旧!我不 知道别人是怎样教科学的。我只知道,我这么“教”(这算“教”么?),从来都没人干预我,从来都没人对我说个“不”字,我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自 由”。我还知道,我已经越来越习惯乃至于依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用费心设计教学流程,不用劳神去组织教学活动,一节课几乎眨眼间就过去了。真感谢农村远教 工程为我们学校配发了电脑,真感谢热心的同行在网络上上传了众多的资料,让我的科学课如此轻松自如。呜呼!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即便是混蛋,我也会为自己的作为找个托词和借口。统 考。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统考所逼迫的么?一本科学教材,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是如此之多。事实上,从开学伊始,我们恕我把无辜的孩子们也扯进来了 就为这么多的知识忙乎开来,一直到学期末,所“掌握”的,却依然差强人意。其实,我的目标很低很低,只求统考不挨罚而已!统 考,这一挥之不去的恶魔,始终跟中国教育形影相随。虽说严禁统考的红头文件早已汗牛充栋,却从来都是只闻雷声不见下雨。那些红头文件,只不过是一纸免责声 明,哪儿要是发生了类似于教师因统考成绩不好就威逼学生吃牛粪的极端事件,免责声明就再印发一次。但不管是谁组织了统考,一律睁眼闭眼,大开绿灯,从来就 不会有人因为搞统考而被处理!更绝的是,一面严禁统考,一面又在教师的年度考核中,要求填报教学成绩,还得说清是县级的还是乡级的统考成绩!作 孽,违心地作孽,这恐怕是不少一线教师在心理上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坎儿。明知某种做法会伤害孩子,却又常常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的良知也因此受到拷问。我个人 的经验,逼着孩子们死记硬背的“科学知识”,除了应试,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过,被逼无奈的死记硬背,对儿童的心理会造成怎 样的负面影响,但我深信,那肯定是有伤害的。我深信,靠死记硬背而攫取“科学知识”,是得不偿失的。事实上,我所谓的科学教学,出发点并不为了孩子,我是 为了自己的饭碗。就这一点来说,我无异于衣冠禽兽。我真不明白,中国教育如此热衷于统考,主管部门又多次下文严禁统考,却始终不见新闻媒体就统考的利弊得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让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难道我们这些可怜的教员,非得一辈子都要受制于“潜规则”?其实,退一步来说,即便不搞统考,像我这种混混式的货色,要想真正教好科学,只怕也是难上加难。且不说学校基本上没有相关的器材场地什么的,就算硬件跟上去了,那么多的教学内容,要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上,能完成一半也就算万幸了。系统而又全面的科学教材,如果再加上统考,注定是要以“知识”为导向的,从而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我个 人以为,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围绕科学启蒙来作文章。直白点说,科学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们“开窍”。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科学认 知活动的情感态度。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必要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我们甚至也不必太在意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效果”。科学认知的“过程”其实远比是否掌 握了什么的“结果”更重要。多年 前,因为贫困,我决定自己制作家具。之前我没有一丁点的木工基础,因为怕走样又不好意思仿制人家现成的家具,所以从结构到样式,我一概凭空胡思乱想。后 来,我看着自己“想”出来的一件件家具,还真是小有成就感呢这何尝又不是跟科学沾上了边的一种创造活动呢?作为一名教书匠,我本能地想到,这样的创造 活动如果应用到科学教学上去,不仅能让孩子们感知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在敲打锯刨的过程中,也一定可以启迪他们的心智。然而,这种无需多少投入的活动,教材 上却没有。后来,语文教学中有课文提到了科利亚的小手锯(小孩玩具)、牛顿的小板凳(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让我好不感慨:相比之下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不 正是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落后的原因所在么?哀叹数学首先 我得承认,自己真是不学无术。近来县上每年都要搞一次教师业务考试,我从来都只报考数学,其它学科是不敢问津的。上次数学考试有一道题涉及了初中内容,计 算中有个零次幂的问题,我就想当然的认为它的结果是零。这本是一个初中数学的常识,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一。但考试结束后,同事提醒了,我还是一头雾水, 怎么也无法从记忆中搜寻到这一常识。都说学高为师。连常识性的东西都弄不清楚,我还脸红不起来,我这张老脸皮可真是够厚的了。其实,除了应试,一个数的零次幂等于0或者是1,对于我来说,还真是一回事。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的确不需要这一常识。也许 越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东西就越不珍惜吧,学得快也忘得快。大约从初二开始,我就从没正经听讲过任何一堂课,我成了“逃学大王”。英语老师曾经在我的同学面 前感慨,说从不见我认真听过他一堂课,但学习成绩却没有同学可以匹敌。不错,我那时常常邀约一帮同学逃课,去校外侃大山、晒太阳,偶尔也玩玩扑克。所幸当 时不兴赌博,也没有电游什么的,功课也就不至于被耽误了。一般来说,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容,我只需五到十分钟就可以自学完成,效果也还算不错。初中三年, 学校搞过两次竞赛活动,数学我拿了第一,英语在县里拿了个二等奖,同年级二百多号同学还真没人可以匹敌。看到有些同学花了真功夫,学习成绩却老是提不上来,我还真的曾经产生过今后要当一名教师的冲动。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学得太死,反而事倍功半。但后来我初中毕业后考了师范,仅仅只是因为想早日跳出农门。砍柴、放牛、挑水做饭,放学后没有休止的劳作,让我的童年生活过多的融入了艰辛的成份,我不愿意自己未来做农民,农民实在太辛苦。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真的做了教书匠,其实比农民的日子并不见得更好过。教不好书的负罪感,老是让我不能坦然地抬头挺胸。是的,我教不好书,我根本就不会教书。我的教学效果非常非常不理想。一堂课下来,总有不少孩子掌握不了教学内容。客观地说,我的不少同事也深有同感。在统考阅卷的过程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我的同事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我们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我们的教育对知识数量的追逐,简直贪得无厌。补课,请家教全中国的孩子都不堪重负。如果说其它学科不好比较,数学教学是最好的镜子。有资料表明,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程度,相当于美国六年级的水平!瞧瞧,咱科技创新什么的虽然敌不过人家老美,但起码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块,咱至少领先了三分之一!多自豪的事儿呀,看咱中国孩子打小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那可是准学者的模样儿,同龄的美国孩子恐怕还只知道疯玩吧?救救孩子!好大喜功,素来为国人所推崇。肃清极左思想的流毒,我们任重而道远。学以致用。单就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数学知识而言,到底有多少是孩子们今后工作生活所必需的?我们千辛万苦的教学成果,到头来,只不过过眼烟云。还补课呢,还请家教呢,如此折腾,却只为了并不实用的东西,何苦?其实,数学教学的意义,比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发展孩子们的思维。然而,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对过程并不看重,我们过于关注结果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犹不及。当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它对儿童心智的发展,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摧毁孩子们的自信。多少辍学的孩子,多少破罐破摔的孩子,就因为成绩太差跟不上班而“自甘堕落”。我们 目前的教育体系,尤其小学阶段的文化教育,过于依赖家庭和社会。如果缺乏这些“后盾”的支撑,我们貌似“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其实脆弱不堪。事实上, 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许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家长和孩子都身心疲累),也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缩减课程内容,降低教学要求,使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无需其它社会性辅导(包括家长家长只教导孩子怎样做人而不必辅导学业)的情况下,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应该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退一步海阔天空。减负,请先减课标。 胡闹语文相对数学来说,我更害怕教语文。听说读写,处处皆语文。语文太让人难以捉摸。刚开 始做教书匠的时候,语文就让我不寒而栗。那时的教材,是人教版一统天下。配合教材,我们还会得到一本教学参考书,那里有教材编写者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的说 明,它对我们教学指导的权威性是毋庸质疑的。然而,数学教参上都附有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参考”试题,教学起来也就相对有些把握。但语文却没有这样的试题。 没有相对标准和权威的语文参考试题,这就意味着语文考试命题的随意性太大,“法无定法”。连编写教材的专家都不敢搞“参考”试题,可见语文教学的标准有多模糊。教什么,怎样教,施教者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跟着感觉走”。事实上,依我拙见,数十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缺失必要的规范,我等才疏学浅者,也就只好忐忑着瞎冲乱撞了。没有最基本的标准,语文教学的混乱在所难免。专家不敢搞“参考”试题,下边敢弄各种试题的却是大有人在。因为无“理”可辨,只要跟语文沾上边的,都可以拿来考试。专家们反正睁眼闭眼,不置可否。无怪乎,大学教授居然做不来小学孙子的语文题!什么都要顾及,却什么又顾及不了。语文教学让我焦头烂额。识字毫无 疑问,识字教学应该是小学阶段的重头戏。然而我稀里糊涂地做了二十多年的小学教书匠,至今对识字教学的有关理论知之甚少或者也可以说这方面的成熟理论 原本就稀缺,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还没有多少非要推而广之的教研成果。有意思的是,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人教网的一个论坛上,见过一篇帖子,是著 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发的,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但不知为什么,此后一直未能从常规渠道(网上看帖毕竟偶然性太强)再次接触到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也没 有形成更具体的强制性意见,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崔峦同志说,识字教学要“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不要急于求成。我之所以赞同他的观点,因为我个人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跟这道理都很吻合。我自 己读小学时,也算是老师眼里的得意门生了。尤记得每次听写生字时,老师基本上是围着我身边转来转去的。遇上我会写的,就很快地听写下一个了;看到我写不来 的,或者写错了的,就上下左右的提醒,左边什么偏旁呀右边是什么呀,看似是在“考”问大家,其实是想通过同学们的回答给我一个答案。我至 今都不能忘怀老师对我殷殷期盼的眼神。然而我似乎很不争气,每次听写过后,我都知道,自己“掌握”的非常糟糕。将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里,我捧上一本字 典,开始给自己补习汉字。现在已记不清花了多长时间,也许十来天吧,我将一本字典从头到尾翻了个遍,还作了大约一个半笔记本的摘抄,再此后还把笔记本复习 了三五遍。这样做了之后,我才算基本满意。这段经历,也为我今后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自己做了教书匠,才体会到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痛。虽说始终不见专家们就考试的命题提出权威的意见,但实际统考中,似乎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凡是教学过的生字,都是要求学生必须立马“掌握”的。谁都明白考试的“指挥棒”意义,大家只好在识字教学这一块,靠题海战术展开血拼。抄,抄,抄。大量的重复抄写之后,听写。听写不过关的,再罚抄若干遍。所谓教学效果,除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其实也应该包含教学效率的高低。此二者孰轻孰重?效率低下的重复劳动会不会产生更多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我不知道,但我很想很想知道。在阅读中识字,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学一篇课文,识一批生字。这好像是当前教材编排的主要思路。每篇课文后,列出生字表,要求会认的和会写的都分开了,各就其位。我对“在阅读中识字”的基本思想是赞同的,但我不能苟同仅此一条腿走路。每个 汉字都有其音、形、义各方面的独立属性,但在群体中,许多不同的汉字又有其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共性。如果根据音、形、义诸方面的群属性,对以往初学过的各汉 字进行集中归类,然后在群体中辨析、识记,无论识字的效果还是效率,一定更加让我们满意(这也是我读字典的经验之谈字典在排版上相对注重了音和形)。现行的教材,后面都附有生字总表,但只是按课文顺序进行简单的汇总。如果综合本期所学生字与往期所学生字,根据音、形、义不同属性特征归类,进行交叉巩固复习,岂不更好 ?阅读分 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这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据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而,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后来做了教书匠,这一 做法都让我头痛不已。那实在是政治挂帅下的孽障,是教学活动中除了折磨人没有更多实际意义的一种政治工具。我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在教学中不再理它了,还斗胆 向有关教学杂志建言,希望能名正言顺地摒弃这一做法。虽说我的建言始终石沉大海,但后来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了,终于已经不再把它列入教学要求。这是 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此重大的改革举措,事先却悄无声息,不向一线教师征求意见,不在媒体杂志上进行讨论,甚至连单方面的解释都不见片言只语,数十 年奉为神明的东西,说不要就不要了,真是够“牛”。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到,教育体制的“上”与“下”之间,有多大的鸿沟。这就不由得让人怀疑:教学大纲也 好,课程标准也罢,它们的制订究竟有多少顾及了我们的教学实际?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至高至上的地位。而所谓阅读理解,则是阅读教学的至尊至贵。偶尔拜读别人先进的教学设计,往往有一种错觉:语文似乎就等于所谓阅读理解。字、 词、句的理解,主题思想的升华,品德与情感教育,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一篇能够被选作教材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的确很多很多。然而,再美的文章, 当它一次次地被肢解,当它被肢解成若干需要阅读者“掌握”的知识点,从而成为种种学习的负担时,我不知道它的美感是否还能在读者的心里继续支撑下去?过犹不及。对于阅读理解,我一向固执地以为,点到最好,不要强求“掌握”,宁缺勿滥。五四之前,人们说的是白话,读的书却是充满了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而授课者一般是不作阅读理解指导的。但这样的教学结果,历朝历代不都出了大文豪么?我倒不是什么复古主义者。但也许自己的教学水平太臭的缘故,也或者是农村孩子得到家庭辅导较少的原因,我的所谓阅读教学,往往以朗读练习为主。教过的课文,孩子们要是能够比较流畅自然地读得来,我就庆幸自己没有吃冤枉饭了。开卷 有益。积极主动的阅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应该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阅读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不要附加太多的负担。我们 可以还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至少在课堂之外,不再为所谓的阅读理解大伤脑筋,不再为“学业”而烦恼,让他们享受自主阅读。习作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位年轻的中学老师,在统考阅卷给作文评分时,特意找来一把尺子,然后根据量得的作文长短打分。请不要贸然责备那位年轻教师的轻率。我也曾经参与过统考时的作文阅卷,除了为数稀少的几篇作文还算差强人意,绝大多数的作文评分,我还真想学那位老师的方法。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过例行公事,只为“完成上级的要求”。岂止是力不从心,每到习作练习时,我简直是如临深渊。我相信作文是有章法有技巧的,也是可以通过适当的点拨取得进步的。可是,我自己的写作水平都非常糟糕,我又拿什么去指点他人? 水平低下的习作指导,只能炮制出模式化甚至公式化的东西来,反而禁锢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使表达言不由衷,使语言越来越苍白。所谓弄巧成拙,莫过如此。我不知道“提前读写”的依据是什么。我斗胆以为,在小学阶段,把作文作为一个教学要求,并不合适。毕竟孩子们的阅历有限,积累有限,如果提出统一的要求,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应当得到尊重。我们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们早练笔,多练笔,但我们并不需要将它作为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求。愚以为,作文,可学而不可教也。语文是个无底洞。即便学富五车的顶尖的国学大师,也不可能将所有属于语文的东西悉数囊括。然而缺失不足为憾。没有太多的东西是必须“掌握”的。有时候,缺失也是一种美丽。语文是朴素而又简单的。我们自以为是地给语文强加了许多华丽的包装,徒增了语文的成本物质的,精神的,结果却是画蛇添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 公司火灾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数学(理)复习题库及答案
- 全运会足球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5篇
- 公司法课件收费
- 公司母亲节课件
- 月度工作汇报排版
- 2025租赁续租合同模板
- 公司旺季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新课标数学低学段案例解读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中试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 高中美术 《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 1 课件
- 贵阳市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价补偿标准
-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 倍数问题(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