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期末总复习.doc_第1页
国际贸易期末总复习.doc_第2页
国际贸易期末总复习.doc_第3页
国际贸易期末总复习.doc_第4页
国际贸易期末总复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期末总复习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1.从一国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即该国的对外贸易、国外贸易或海外贸易。对外贸易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2.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是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总和,这种交换活动因为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所以又称作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 Trade)。国际贸易额=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意味着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国际贸易额等同于(各国的进口额+各国出口额),那么就形成了重复计算;另外,目前大多数国家统计货物出口额时都是采用FOB计算的,而统计进口额是则是以CIF计算的,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的规模,就选用了出口额来计算,而不是出口额。(二)出口和进口1.出口(Export):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运往国外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2.进口(Import):是指将外国商品或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三)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贸易差额=出口值-进口值若出口值进口值,则称为贸易顺差;若出口值进口值,则称为贸易逆差;若出口值=进口值,则称为贸易平衡。(四)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多少比重为标志的。换句话说,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中有多少是对外贸易创造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一国对外依存度大说明该国经济的外向性较强,对外依存度高。二、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和劳务的移动方向不同划分为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劳务)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商品交货活动。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商品(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3.过境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经过第三国的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特点是第三国不参与贸易。(二)根据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形态划分:1.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是指贸易双方交易的商品是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为有形贸易或货物贸易。2.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交易。如:运输、保险、加工、装卸;劳务输出、技术、旅游、金融等。有形与无形贸易都在国际收支中反映出来(因为都需要动用外汇支付,作为国际收支记入收支平衡表中);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办理海关手续,在海关的进出口统计中反映出来(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中反映出来);而后者不需要办理海关手续,且不在海关的进出口统计中反映出来。(三)按统计标准划分1.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外国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包括进口后供国内消费的部分、进口后转口和过境的部分;凡离开国境的外销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外国商品的复出口及转口或过境的部分。前者称为总出口,后者称为总进口。总出口加总进口为一国的总贸易。目前,采用总贸易统计方法的国家主要有德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采用总贸易的统计方法。用以说明一国在国际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流通量越大,地位越高,对世界影响越大。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也称为专门贸易体系。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但还没有进入关境(如暂存在保税区内),不列入进口,只有从国外进入关境或从保税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入进口,称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商品(即使没有运出国境),也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构成专门贸易额。目前,采用专门贸易统计方法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意大利、法国等80多个国家。用以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具有的意义。多数情况下,国境=关境;国境大于关境,比如,中国和香港;国境小于关境,比如欧盟,实施关税同盟,关境大于国境。(四)按贸易关系划分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经营行为。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而进行的商品买卖的经营行为。间接贸易往往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引起的。3.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的第三国,由于它与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各自发生贸易,而这些产品往往不是用于第三国的国内销售,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第二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主要理论观点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和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取得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核心观点:1.反对限制金银输出,因为徒劳而且有害因为限制金银输出,会遭到对方国家的贸易报复,使本国的贸易减少甚至消失,那样,货币积累的目的将无法实现。而且,如果一味限制金银外流,会造成国内金银太多,易造成通货膨胀,最终导致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贸易逆差,货币外流。因而,不能一味限制金银外流,应适当放宽对金银货币的输出限制。2.主张发展外贸,因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另外,主张奖出限入和保护关税的政府干预政策,比如:禁止奢侈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鼓励原材料的进口;对进口奢侈品和工业制成品课以重税,对部分原材料实行免税或低关税等。(三)早晚期重商主义比较1.重点不同对“多卖少买”的不同侧重;(前者侧重少买,后者侧重多卖)2.要求不同对贸易顺差的理解不同;(前者要求每一笔贸易都保持顺差,后者只要求总体贸易保持顺差即可)3.程度不同对货币外流的限制;(前者严格限制金银货币外流,后者要求适当放松货币输出限制)早期认为要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在每一次贸易中都要做到入超(每笔贸易都需保持顺差)。为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一方面鼓励出口,获得金银,另一方面,对金银货币实行严格的管制,甚至强迫外国商人在本国出售商品所得的货款(金银货币)必须购买本国的商品;晚期则认为不但要多卖,还要多买;但是在整体上必须保持顺差;允许一定的进口(货币输出),来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更多的出口,赚取更多的金银;同样也主张贸易保护政策,主张应禁止奢侈品和一般制成品的进口,同时鼓励出口工业制成品及原材料的进口。 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 (一)财富观 1.混淆了财富的真实内涵,简单认为金银货币=财富; 2.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对货币和贵金属的看法;促进商品货币关系和手工工厂的发展; (二)贸易观 将贸易作为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损,否定了贸易可使双方受益;没有深入探讨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能使各国获益的问题。(如果贸易不能使双方获益都获利,那么就不会有自由贸易的产生),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政策观 从国家干预经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始祖。认为:国家应从宏观上管理经济,比如:采用法律、关税、补贴等方式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第二节 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二、主要观点: (一)观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分工可以节省劳动时间;分工容易促进工具的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国内的技术和工艺)。 (二)主张: 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生产成本绝对低),则该国拥有这一产品生产上的绝对(成本)优势。该国应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都可从中得到利益。 四、绝对利益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1.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 认为财富是“商品和劳务”,而不是一般等价物金银货币,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2.提出分工优势和模式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分工的模式是各国的先天的自然禀赋优势和后天的优势,通过专业化分工,然后进行交换,不但可以互通有无,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3.主张市场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只需充当守夜人,无需过多地干预经济。 缺陷: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于是问题产生了:如果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国际贸易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了,贸易双方是否都可以获利?各国是否还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比较利益理论应运而生。第三节比较利益理论三、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 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低的成本优势,只要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低的成本优势,即可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商品交换,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分工的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即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最大或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口劣势最小或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六、比较利益论简评 优点: 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的原因在于比较成本差异,而非绝对成本差异,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一国不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的优势。各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安排生产,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可以用比较少的劳动耗费,交换到比闭关自守时更多的产品,并增加了总的消费量,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贸易可以是各国获益,且能增加社会财富增加或带来社会资源的节约所以应该废除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缺陷: 没有说明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仅假设商品交换价格为1:1,从而也就不能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两国之间进行分配的; 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或劳动在所有的商品生产中均按相同的固定比例使用,而且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因此得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这些假设和观点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商品的价值还可能取决于技术等) 仅从供给的角度分析贸易获利(即一国生产什么产品,由劳动成本高低决定,专业化生产而后用于贸易交换),没有从需求的角度进行探讨。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一、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2.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状况。(劳动力的多少、土地的多寡等)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例如,生产小麦投人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称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的例子: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且 有: (K/L)X (K/L)Y 则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注意: 两国要素丰裕度的比较不是看其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大小,而是看他们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大小。有可能存在一国两种要素的总量都小于他国,但本国内这两种要素的比率却大于他国要素的比率的情况。二、主要观点:(一)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H-O理论认为要素丰裕度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源。(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是由两国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形成的;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又是由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形成的;可见,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因此,一国要扩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应该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则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简而言之,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二) 广义要素禀赋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理论的观点 原先要素价格不一致的两个国家,在发生自由贸易后,要素价格比率会逐步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而且同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也会逐步趋于均等并最后达到完全相等:三、评价: 模型由单一要素扩展至多要素投入情形; 摆脱了李嘉图理论单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说明比较利益形成的局限,扩大了贸易原因的解释; 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更具说服力: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的分配(收入)和需求偏好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可以从最终商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对要素的供需力量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各国相对商品价格间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对应书本第五章)第二节 关税一、关税概述; (一)关税的含义: 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一国海关,根据本国制定的关税法、关税税则和有关规章,对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二)关税的特点 1.由海关征收; 2.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其税款由进出口企业/商暂时垫付,然后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算到货价中,出售后回收垫付的税款。所以关税实际上转嫁给消费者负担。 3. 关税纳税人是仅限于进出口商;纳税的对象是仅限于进出口货物。 三、关税的种类(一)按纳税对象划分 1.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进口国海关对进口报关的商品征收的关税。大多数国家对大多数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税。(向进口商征税的目的是限制进口) 2.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出口国海关对出口报关的商品征收的关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大多数出口商品不征收出口税,只有少数国家对少数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3.过境税(Transit duties):是对国外过境货物征收的关税。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重商主义时期盛行,19世纪后期相继取消,目前只有伊朗、委内瑞拉仍征收过境税。取消的原因:由于交通事业发展,竞争激烈,征税过境税不但会妨碍国际商品流通,而且还会减少港口、运输、仓储方面的收入,不利于国内物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二) 按税率的高低划分1.普通税(General Tariff):是针对与该国没有建交、没有签订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较高,比一般优惠税/互惠税高1-5倍,这些条款有:最惠国待遇、互惠条约。目前,仅有个别国家对极少数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这种税率。2.最惠国税(Most Favored Nation treament,MFN):是针对与该国订有互惠条款或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其税率一般比普通税率低得多,但通常受国际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最惠国待遇的主要内容是:关税待遇。该税率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所以比普通税率来的低。例如:美国对进口玩具征收的普通税率为79%,最惠国税率仅为6.8%。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签订有多边最惠国待遇条约的WTO组织或者通过个别谈判签订了双边最惠国待遇条约,因而这种关税税率实际上已成为普遍实施的税率。3.普遍优惠制(GSP):是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一般比最惠国待遇税优惠得多。 4.特惠税(优惠税):是指某一国家对另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低税或免税的特别优惠关税待遇。 这种优惠只适用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非受惠国不得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要求享受。(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目前,最有影响的特惠税是“洛美协定”,它由欧共体向参加的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单方面提供;即给予受惠国的全部工业品和大部分农产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优惠。目的是弥补当年对这些地区殖民掠夺和统治所造成的伤害。(三)按特殊情况征收的附加税不同 进口附加税是在特殊情况下,在正常征收进口税的基础上临时加收的进口税。 包括: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1.反倾销税:指对实行倾销的外国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反对不公平竞争。征收反倾销税,首先要有倾销的存在,那么什么是倾销了?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销售的行为。低于国内价格、第三国价格或成本价格(四)按关税征收的方法不同1.从量税: 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量税额=商品数量*从量税率这种计征方法,操作简单、易于计算且税率固定;但是,税负不公平同一货物的价格,由于品牌、款式等不同而价格不同,按统一标准纳税,税负有轻有重。关税的保护作用有强有弱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保护作用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保护作用上升。目前我国对进口啤酒、冻鸡、石油原油胶卷等按此征税。比如:1公吨大米(售价350美元),采用从量税计征,每吨10美元,则进口10公吨(总价3500美元),从量税额=10*10=100美元; 若市场价格上升,1公吨大米(售价上涨为500美元),采用从量税计征,每吨10美元,则进口10公吨(总价5000美元),从量税额仍为100美元,这样进口量越大,税负越轻,前者税负=税收/销售总额=100/3500=1/35=2.8%;后者税负=税收/销售总额=100/5000=1/50=2.0%,税负减轻了,保护作用下降了无法有效抑制进口。2.从价税指以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我国对进口商品70左右采取从价税;公式:从价税量税额=商品总价(完税价)*从量税率 优点:(1)从价税的保护效果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税额增加,保护作用不变或上升;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税额减少,保护作用下降或不变。(2)税赋较公平价高、税高;价低,税低。(3)税率明确,便于比较国家间的关税水平。缺点:完税价难以掌握:成交价格CIFCFRFOB一般适用于工业制成品。3.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同时订立和征收从量税与从价税;如进口数码相机、摄像机等;4.选择税:同时订有从量税及从价税,选择居高者征收。第三节 关税的保护程度一、名义关税保护率(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NRP) :是指一国实行关税保护使某种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名义保护率是某种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该国的海关所征收的关税税率,又称为名义关税,它实际上等于从价税。 结论: 就某种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或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关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最终产品)的保护程度也愈高。 名义关税保护率对保护完全由国产内原材料生产的国内产品/最终产品是适用的,但对用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进行生产的国内产品则不适用,此时,就需要引入“有效保护率”。 二、有效保护率实际关税保护率 (一)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或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简称EPR) 的含义:是指一国征收关税使本国某产业的国内加工增值(或征税后产品加工增值)同国外加工增值(或征税前产品加工增值)的差额占国外加工增值或征税前产品加工增值的百分比。 结论: 对某产业的最终产品征收进口税,会对该产业起到保护作用; 而对该产业所需的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征收关税,则会对该产业起到损害作用; (三)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主要观点是: 一国对某一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不能单纯从该产业产品的进口税率即名义关税税率的高低来判断;因为对该产业使用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也会增加该产业的成本,进而削弱对产业的保护效果。因此,要分析一国整个关税结构对某一产业的保护效果,必须综合分析该产业的产出与投入所负担的进口关税。 (四)有效保护率的作用: 有效保护率比名义保护率能更真实地反映一国贸易壁垒对本国工业的实际保护效果;为了避免负保护现象,尽可能提高有效保护率。 1.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10%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5%:关税的有效保护程率ERPENP名义保护率;(例题:50%10%) 2.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10%=所用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率10%;关税的有效保护程率ERP=ENP名义保护率;(例题:10%=10%) 3.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10%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20%; 关税的有效保护程率ERPENP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保护;(-30%10%)结论:一国应对加工程度较深的产品征收较高关税,这样不仅能获得较大的收益,而且更有利于保护国内产业。对进口成品或最终产品征收高关税比对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征收关税,对本国产业的有效保护更强。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一、非关税壁垒概述: (一)含义: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它和关税壁垒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二、非关税壁垒的种类:(一)进口限制1.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实行限制的一项措施。包括: 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2.自动出口配额(Voluntary export system):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行限制出口数量的一种措施。所谓的“自愿”,其实是一种被迫,否则,将遭到对方的报复。3.进口许可证(Import license system ):进口许可证是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进口商凭进口许可证进口,没有进口许可证则不许进口。4.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我国规定,出口商的外汇收入必须按官方汇率卖给外汇管理机构;进口商必须按官方汇率购买外汇。 (2)按外汇管制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 (二)出口鼓励即鼓励出口,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出口鼓励的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和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及经济特区等。1.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指出口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出口货物或外国进口商进口本国货物提供的贷款。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直接贷款给本国的出口商。买方信贷出口国银行贷款给买方或进口国指定的银行。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国家担保比私人担保更为安全可靠,不仅保险费率低,而且能同时担保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3.出口补贴:政府对某种商品的出口给予现金补贴和财政上的优惠。直接补贴:直接以现金补贴给出口商,以弥补价差与利差。 间接补贴:对工业品的出口政府给予的财政上的优惠。 财政优惠的形式有:A.减免或退还国内税B.对使用的进口原材料或制成品加工再出口的产品暂行免税或退还进口税C.提供低息贷款、延期纳税、降低运费D.对开拓国外市场的出口商提供补贴E.免征出口税4.商品倾销:指商品低于“正常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2)正常价格 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结构价格(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行政开支+合理利润)5.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达到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商品价格竞争力或扩大出口的目的。第四章 进出口合同的订立第一节 交易磋商概述一、交易磋商:是指买卖双方就交易条件进行洽谈,协调双方的经济利益,以期达成一致协议的具体过程。二、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询盘(Inquiry):询盘多由买方作出,也可由卖方作出,内容可详可略。询盘对双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是交易磋商的必经步骤;但是,它往往是一笔交易的起点,所以应给予重视;在商业习惯上,被询盘一方接到询盘后应尽快给予答复。(二) 发盘(Offer):1.含义:法律上称为“要约”,是指交易一方向对方提出某种商品的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这些条件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肯定表示。发盘多由卖方提出(selling offer),也可以由买方提出(buying offer)又称为递盘(Bid)。2.构成实盘的条件:(1)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2) 内容十分确定:公约规定,所谓十分确定应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品名、数量和价格;完整;明确;无保留。(3) 表明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4) 发盘必须送达受盘人。 3.发盘的有效期:发盘人可以规定有效期,也可以不规定有有效期。4.发盘生效的时间:口头形式的发盘以当场接受有效;书面形式的发盘生效的时间:(1)投邮主义(Despatch Theory)或发信主义(2)到达主义(Arrival Theory):公约和我国合同法都采用到达主义5.发盘的失效(终止)(1)逾期(过了有效期)无效;(2)对方拒绝或还盘;(3)发盘人作了有效的撤回或撤销;(4)另外,发盘人死亡、破产、政府禁令、战争等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也常常构成发盘失效的原因。6.发盘的撤回(Withdrawal)与撤销:(1)发盘的撤回是指发盘人于发盘尚未生效之时,可以将其撤回。公约规定:发盘可撤回,但撤回发盘的通知必须在发盘到达对方之前或者与发盘同时到达。(2)发盘的撤销(Revocation):是指发盘人将已为受盘人收到的发盘予以取消的行为;(发盘生效之后);公约第16条规定: 发盘在送达受盘人后,在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前,可以撤销;但撤销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或同时送达受盘人。 但下列情况下的发盘一旦生效,则不得撤销:A.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B.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盘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已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行事。比如:买方开出信用证,卖方发货。(三)还盘(Counter Offer):又称,还价或“反要约”。是指受盘人对发盘的内容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而提出修改或变更的表示。1.发盘与还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还盘实际上是受盘人以发盘人的地位发出的一个新盘;原发盘人成为新盘的受盘人。3.对发盘表示有条件的接受也是还盘的一种形式;如:答复中附有“待最后确认为准”等字样。4.受盘人还盘后又接受原来的发盘,合同不成立。公约规定:受盘人的答复,如果在实质上变更了发盘条件,就构成对发盘的拒绝,其法律后果是否定了原发盘,原发盘即告失效,原发盘人就不再受其约束;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是指受盘人对货物的价格、付款、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与地点、赔偿责任或解决争端的办法等条件提出添加或更改。(四)接受(Acceptance)1.含义:接受是指受盘人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以声明或行动表示同意发盘中提出的各项条件;法律上称为“承诺”。2.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1) 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不得转让)(2) 接受必须是无条件接受即对发盘的内容无任何异议和保留。(3) 接受必须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内做出(4)接受必须表示出来(声明或行动):声明指受盘人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发盘人表示同意发盘;行动指受盘人,作出行为来表示;如:卖方发运货物、买方开出信用证。3.接受生效的时间:公约规定,接受必须送达发盘人才能发生效力;如果邮递中遗失,合同就不成立。(到达生效)4.逾期接受(Late Acceptance):又称为迟到的接受,是指超过发盘规定的有效期才传到受盘人的接受通知;逾期接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各国法律都将可视为一个新的发盘。(五)接受的撤回、修改或撤销、修改:公约规定:接受通知在送达原发盘人时生效;若撤回或修改接受的通知先于原接受通知或与原接受通知同时送达受盘人,则接受就可以撤回、修改。(送达之前)接受一旦送达原发盘人,合同即告成立,接受就不可撤销、修改。(送达之后)三、合同的订立(一)合同生效应具备的条件 1.代表性;2.自愿性;3.有偿性;4.合法性(二)合同的基本内容1.约首:合同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电报挂号;合同编号2.正文:各项交易条件;3.约尾:双方代表签名;签约时间4.附件:对合同起补充作用,是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不一定有)第二章 合同的标的一、合同的品名Name of commodity:(一)列明合同品名条款的意义公约规定:如果卖方所交付货物的品名与合同规定的不符,买方有权拒收、撤销合同并提出损害赔偿。(二)签订品名条款应注意的事项:1.明确、具体防止争议;2.尽可能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3.选择合适的品名,以利于降低成本、打破贸易壁垒二、商品的品质(一)品质表示的重要性:公约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如果卖方交货不符合约定的品质条件,买方有权要求修理或交付替代货物,也可拒收货物或撤销合同,甚至要求损害赔偿。(二)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1.以实物表示商品质量:看货买卖和凭样品买卖(1)凭卖方样品买卖:是指由卖方向买方提供样品,经买方确认后,就以此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最终依据。注意点:卖方提供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卖方向买方寄出样品时,要保留“复样”或“留样”。(2)凭买方样品成交:是指由买方向卖方提供样品,经卖方确认后,就以此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最终依据。注意点:防止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商标权)。(3)对等样品:是指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重新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后,就以此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最终依据。又称为“确认样品”或“回样” 注意:“参考样品”应注明“for reference only”“仅供参考”字样。2.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质量:凭规格、等级、标准、商标或牌号、产地名称及说明书和图样买卖等。FAQ(良好平均品质)(适用于农副产品),俗称“大路货”GMQ(上好可销品质)(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适用于木材、冷冻鱼虾等商品)(三)品质条款的规定对卖方而言,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一般不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1.可规定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适用于初级产品或农产品)(1)品质机动幅度的含义:是指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允许有一定幅度范围内的差异。只要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没有超出机动幅度的范围,买方就无权拒收货物。(2)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方法(三种)规定一定的范围,比如:棉布,幅宽3536英寸;规定一定的极限/上下限,比如:纺织原料,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规定一定的上下差异,比如:羽绒服,含绒量18%,允许1%的变动。2.规定品质公差(Quality Tolerance)(适用于工业制成品)(1)品质公差:是指允许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与合同规定的品质有一定的误差。在品质公差范围内买方无权拒收货物,也不得要求调整价格(合同价计算)。(2)品质公差的规定方法(两种) 按国际同行业公认的品质公差幅度掌握;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公差(2)品质机动幅度适用于初级产品 总之,要正确运用,且应科学合理。同时,为了体现按质论价,使用品质机动幅度时,可订立品质增减价条款,否则,默认就为合同价格计价。三、商品的数量(一)国际贸易中的度量衡制度:公制、英制、美制和国际单位制(中国)(二)数量条款的重要性(三)计算重量的方法 1、毛重(Gross Weight):等于净重加上皮重;对于价值较低的农产品和因包装关系不便分别计算皮、净重的商品,可采取“以毛作净” (Gross for Net)的做法。2、净重(Net Weight):大多数的商品多采用商品的净重计算。(默认) 计算皮重(Tare Weight)的方法:实际皮重、平均皮重、习惯皮重和约定皮重。3、公量(Conditioned Weight):(1)公量的计算公式:指用科学方法抽掉商品中的水份后,再加上标准含水量所得的重量。公量=商品的实际重量*(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实际回潮率=水分/干净重(2)适用于价值比较高,易吸水的产品,比如羊毛、生丝和棉花等。(四)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方法1.约量法:“About/Approximate ”+数量,表示“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