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学生的婚姻观报告.doc_第1页
后大学生的婚姻观报告.doc_第2页
后大学生的婚姻观报告.doc_第3页
后大学生的婚姻观报告.doc_第4页
后大学生的婚姻观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80后大学生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指导老师:张晓琼小组成员:潘金珠 费尧 房可倩 陈文婧 贾珊关于80后大学生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摘要: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近五百名8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采访,分析和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婚姻观现状,从大学生恋爱现状、对将来婚姻的打算、对一些前卫的婚姻观的看法等几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80后大学生新锐的婚姻观。研究表明,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婚姻观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本文对这些特点作了分析,对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关键词:80后 大学生 婚姻观 导 言 对大多数人而言,婚姻是人生中至关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段历程。美满的婚姻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保障。而婚姻幸福的前提是恋爱时男女双方相互充分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禁锢婚姻观念的封建枷锁被打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西方婚恋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传统的保守的婚姻观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社会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多样化并带有不确定性,新时代文化浪潮对现代人的家庭、婚姻和恋爱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婚外恋、网恋、未婚同居、离婚率上升等现象增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大学生,是否会受到影响?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份报告中我们争取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和更为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80后大学生对婚恋的态度和观念。 针对导言所述内容,此次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附有访谈个别案例。在调查中,搜集尽可能详实的资料数据,以尽可能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此次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大框架为所有问卷由小组成员负责调查,一般由小组成员联系调查对象所在院系的学生干部,委托各受调查院系的主要学生干部负责在本院系组织问卷的发放和监督工作,由调查对象个人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填答问卷,我调查小组成员负责回收问卷,并进行最后的数据分析和整理。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查对象中,由于2004级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离校时间比较早,我们在发放问卷时,在校人数已不能达到我们的调查样本人数。因此我小组另择信息与传播学院举办毕业晚会时现场的2004级和2005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以达到相应比例的人数,以填补美术学院调查对象数量的空白(在以下报告中不再说明)。在以上的说明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此次的调查对象。即2004、2005、2006级的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在读学生。样本容量约为1200人。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了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13个院系中的6个院系,即计算机科学学院、文学院、法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印刷学院、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美术学院。我们的调查方案是在抽取的每一院系的每一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总数为9个班级。每一班级随机抽取数额按班级人数比例确定,共计450份。例如,在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调查过程中,该院共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和行政管理3个专业,我们分别按比例选取2004级哲学班、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和2006级行政管理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由于被调查者对个人隐私的担忧及不愿透露个人信息等原因,部分问卷未能收回,该部分问卷视为作废,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除个别院系的情况不甚理想,总体情况尚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认为此次调查要反映和比较男女性别在婚恋观念上的客观差别,因此,在力求被调查者男女性别比例平衡的基础上,我们既运用样本抽取又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资料数据不足的局限控制在最低,以求调查研究的科学和严密。我们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部分、客观题部分和主观题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家庭背景。(收集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级、院系、家庭居住地等个人信息)。对于年龄,我们了解到总体样本绝大部分出生于年以前,个别年及以后出生的被调查者被抽取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在客观题部分,调查问题主要集中于:()影响被调查者婚姻态度的变量因素,如经济因素、父母态度等;()被调查者个人对婚姻生活个因素的态度,如子女问题等;()被调查者对于法律在婚姻中的作用的认识等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收集,我们力求能够找到影响当代大学生婚姻观科学与否的因素。在主观题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谈一些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现价值观念的差异。我们对于以上各项都进行系统编码以便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地收集详实的数据,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调查者的个人心理顾虑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加之,问卷的设计不尽科学合理等其它因素,误差在所难免。一、80后大学生婚姻观之婚前阶段在受访者中有396人对现在是否有男(女)朋友一题做了回答,其中有40.4%的在校大学生有男(女)朋友,59.6%的在校大学生没有男(女)朋友.图表 1-1 是否有男女朋友调查情况表在有男(女)朋友的在校大学生中,他们选择该男(女)朋友时,将感情、能力与才华、外表做为最重要的三个考虑原因,所占比例分别是43.9%、30.6%和13.5%。过去,选择男(女)朋友时考虑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在此次调查中却排在最后两位说明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男女在交往中经济与家庭条件所占的比例日益减少,而80后的这一代更注重情感的交流,也越来越注重欣赏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的展现。在受访者中有390人对大学生婚前同居或性行为的看法做了回答,其中有53.6%的大学生表示对此可以理解,28.2%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持无所谓态度或者没有考虑过该问题的大学生各占8.9%,而其他一小部分人表示可以理解他人这样的行为,但表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此调查的数据显示,较过去保守的观念相比,80后的大学生的观念受开放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持有谨慎的负责态度。在个案中被调查者,个人比较优秀,是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的典型,她各方面才华比较出众。曾经换过几个男朋友而且现在和男友住在一起,可以说是处在试婚状态,但在采访记录中我们仍会发现调查对象保守的一面;如对男友的要求上要有责任心,要孝敬父母,在结婚对象上她认为首先要门当户对。在对待未来丈夫出轨问题上,只要有一次就不会原谅。可以为孩子考虑暂不离婚等。此调查对象一方面在表面上开放但观念上仍比较传统。她正是当代80后大学生的婚姻观调查众的典型代表。在个案中有这样一位他以前有好多女朋友而且现在也有,我们为调查找到这样一个经历过多次恋爱的典型,每一次恋爱都会有不同的恋爱观念。他选择女朋友的标准一般,在交往中经常和女朋友吵架,有过和女友同居的经历但却又不主张这样, 说是对人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有实践才有发言权,看来受访者深受其害)只是考虑现在对未来婚姻毫无考虑。说在未来的一切确定之前,他什么也不敢保证,甚至自己 的婚姻.。我们认为在开放程度上这位受访者站在了80后大学生的前沿,但对人生缺乏长远打算。 在另一个案中表现了面临就业压力中的大学生,在被调查者周围同样出现了诸如急婚和催婚的现象,这一方面反应了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的浮躁心理和大学生逃避压力的惰性心理,同时说明80后大学生自主性趋于增强的同时他们的婚姻观同样还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但两位被调查者都崇尚个人奋斗,从她们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80后的大学生们没有了父辈思想观念上的诸多束缚,他们无论在事业观、爱情观、婚恋观等看法上,都更趋于务实、理性。此外,就当前出现的校园同居现象,被调查者持反对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尽管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越来越开放,但持传统婚恋观的还是大有人在。总体来说,他们的观念是理性与传统共存。 在受访者中有376人回答了对未来的打算,有66.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结婚,以家庭做为奋斗的基点。也有15.2%的受访者因各种理由选择做单身一族。18.6%的受访者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表示随着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在将来他们会做出合适选择。在选择做单身一族的受访者中,24.4%的大学生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22.3%的大学生表示会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当中而拒绝婚姻,而因害怕失去自由和担心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受访者各占到17%,另外因为受过感情的伤害和担心没有能力处理与配偶家庭的关系的各占到7%。由此看来,在选择单身一族的大学生当中,有极大部分是对于自己所负责任这一问题的担忧,以及对事业、自由、经济条件的担心。而这一问题应得到极大关注。做为单身一族,他们理想的生活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独来独往,不受他人限制和束缚,占33.3%; 和父母一起住,占26.9%;不结婚,但有固定的性伴侣,占19.2%。另外,也有20.5%的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由此可见,80后大学生的观念更趋于理想化。在个案中有一女生以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偶像,喜欢做“单身贵族”,害怕结婚后自己失去自由和时间,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且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婚姻自由,不希望父母干涉自己。认为出嫁不只是嫁给一个男人而且嫁给她的整个家,很是麻烦。主张即使恋爱也不会结婚。虽然被访者只是一个别现象但也反应出了当代大学生婚姻观独特的一面。在考虑结婚年龄时,80后的在校大学生大多认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应在2530岁(更多的是集中于28岁左右),他们考虑的主要是在这个年龄段上学业已完成、工作基本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等条件趋于成熟,这样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先成家后立业的观念,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更会让他们觉得婚姻有保证。同样,传统观念认为结婚双方中男方要比女方年龄稍大。而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大部分人认为男大或者女大都可接受,一般可接受的年龄差在1-5岁,随着观念的开放男女生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趋于一致,如“姐弟恋”就颠覆了传统观念。问卷中也有对一些比较敏感但社会上存在较多的现象进行了调查,诸如对“一夜情”的看法,有42.5%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完全不能接受;也有26.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理解,能接受,但其中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决不会尝试;20.7%的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另有部分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家不应该盲目的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结婚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稳定,有目标和未来计划时;有一定经济基础;双方感情已经发展到彼此非常了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将以上三种情况同时考虑在内,更体现了80后一代先立业后成家的观点。也有部分学生将父母催促这一情况考虑在内。在自己的婚姻遭到父母(单方父母或双方父母)的反对时,受访者中有50.9%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尽量与父母沟通,用实际行动感化父母;有28.3%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视双方的感情程度而定;有9.7%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可能会权衡利弊后,听从父母的意见;也有10.1%的大学生表示会坚持已见。 对于时下流行的结婚双方签订婚前协议书,此次调查中有38.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签订婚前协议书的做法很好,同意签,有助于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麻烦;也有27.7%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坚决不签,他们认为签订婚前协议书是对婚姻的不信任;有34.1%的在校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认为签不签决定于对方的态度。在婚礼举办方式上,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示婚礼的举办方式应视双方经济状况而定,约占到53.8%;有16.4%的大校大学生认为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应尽可能隆重,不考虑经济因素;有12.1%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婚礼应该尽量简单、节省,以留做婚后它用;也有17.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婚礼只是一种形式,举办与否无所谓。对于未来家庭生活的设想,60.2%的在校大学生应该平淡真实,30.2%在校大学生主张浪漫美好,也有8.9%的人设想家庭生活会是无聊乏味。在如何看待结婚证的问题上,有61.9%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结婚证很重要,它是婚姻的法律保证;也有33.8%的大学生认为结婚证只是一种形式,可有可无,明显存在法律认识上的不足,应得到重视。在受访者中,有76.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婚姻的价值在于寻找可以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有5.0%的人认为结婚是一种潮流,不结婚则是另类;为生孩子传宗接代、让父母满意、满足自己生理需求的人分别占到3.6%。在回答面临压力时如何处理婚姻与事业两者这间关系这一问题的388名受访者中,有75.8%的人认为婚姻和事业相辅相成,好的婚姻为事业做支撑,好的事业是婚姻的保证,他们表示会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且都不会放弃。有7.5%的人会为婚姻放弃事业,有5.4%的人会为事业放弃婚姻,另有11.3%的人表示压力太大两者都有可能放弃。 在个案中有一位选择比自己大8岁的医生做男友,能够忽略年龄的如此大的差距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在调查中实为个例.并且她表示是对方的成熟,稳重和品质吸引了自己,而且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不喜欢做全职太太,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在家庭与事业的权衡方面她更注重事业,自此可以就看出调查对象是一位比较独立的女性,在她身上所表现出的独立更是我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受访者的理性也是值得赞同的。二. 80后大学生婚姻观之婚后阶段在现代社会,爱情,婚姻与责任的含义已经变得不再简单,提到婚姻就必然会提到责任,因为婚姻不仅是感情问题,也属于责任领域,它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的安定和幸福.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爱情是玫瑰和巧克力编织的花前月下,而婚姻则是柴米油盐敲打的锅碗瓢盆。但是不管怎样,既然选择走进婚姻,就必然要承担起一种责任,必然会遇到婚后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维系婚姻影响重大.而80后的大学生,作为有着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代表,他们的婚姻观会颠覆传统吗,在遇到各种婚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选择的时候会以何种方式来对待呢?婚姻是一种态度,尽管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但是他们的选择必然会折射出80后大学生自己的婚姻观.下面是本研究的统计结果.1. 关于婚后男女双方角色转变2.以上的统计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婚后角色无需转变,这反映了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抛弃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观,认为婚姻中男女平等是必要的,当然大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所持有的观点可能过于理想化,从38.9%的人认为应视情况而定也可以看得出,很多人对角色转换并不确定.另外,在选择需要转变的人中明显男生多余女生,可见许多的男生的”大男子主义”情结还是存在的.而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面临找工作和继续深造等诸多压力,对未来处于彷徨和不确定阶段,同样对婚姻也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选择,所以视情况而定的人较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并未深入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并未把它作为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其他观点中,认为双方需相互尊重,各自留有个人空间,在遇大事时双方共同协商决定者较多,这也是比较理性的观点.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呈现出更加开放和注重平等的趋势.2.理想的家庭模式(附表2-2)表2-2单位 人 %ABCDE总计123.1%18146.9%15439.9%174.4%225.7%386文21.1%9653.3%5631.1%105.6%168.9%180理104.9%8541.3%9847.6%73.4%62.9%20604级02343.3%2649.1%11.9%35.7%5305级11.7%3662.1%1322.4%46.9%46.9%5806级83.9%9948.2%7436%94.4%157.3%20507级34.3%2332.9%4158.6%34.3%070男74.4%6541.1%6440.5%106.3%125.3%158327女21.2%9254.4%6035.5%63.6%98.9%169城164.3%3060%035.6%59.3%54229乡311.1%1934.5%2850.9%35.5%11.8%55农35.4%5243.3%5142.5%65%75.8%120A 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B 只要一个孩子的核心家庭C 和父母、孩子住在一起的主干家庭D 包括祖父母、父母、孩子等的扩展家庭E 其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在观念上的变迁,现在人们对于家庭不在是以前的观念,只要自己愿意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家庭模式。从附表2-2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接近一般的人会选择”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这也被视为实现幸福的最优秀家庭模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新的一代已经不会满足和禁锢于某种经典的选择,他们有了更多更自主也更自由的选择.同时可以看出选择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传统家庭模式尚未褪去,因为这是维持传统婚姻家庭稳定的基本框架.值得注意的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丁克家庭,虽然尚未成为当今社会主流,80后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丁克家庭,一部分大学生们认为这种时尚而又崭新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享受更加轻松的二人世界的生活,谁又敢说它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家庭模式呢.此外,从所调查的04至05级学生的选择也可以看出80末甚至90后的人似乎更容易接受像”丁克”这种另类的家庭模式.而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传统家庭模式,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造就了一个家庭里要以父为大,以父为尊。直到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观念仍根深蒂固地植在我们的脑里面。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存在着敬畏。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接受挑战,基本因素不明,但是间接缘故,我认为是来自经济社会的冲击,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婚姻文化也在接受挑战,而以80后大学生为代表所持有的新型婚姻文化正渐渐凸显.3.理想的家庭应有的子女数量(附表2-3,若可以不考虑政策因素)表2-3单位 人 %112222333445610总计6016.3%20.5%5569.5%10.3%61.6%267.1%10.3%61.6%51.4%30.8%20.5%367文3617.4%21%13163.3%10.5%31.4%115.3%10.5%21%207理2413.3%12468.9%31.7%158.3%42.2%52.8%31.7%21.1%18004级713.5%4076.9%10.2%35.8%10.2%5205级814.5%4378.2%11.8%11.8%5506级3537.2%21%13268%10.5%52.6%126.2%10.5%10.5%19407级1015.2%4060.6%1015.2%46.1%40.1%34.5%23%66男2214.7%21.3%10872%10.6%53.3%128%21.3%10.6%150317女3118.6%12172.5%10.6%106%10.6%167城1018.2%11.8%3665.5%23.6%43.5%11.8%11.8%55223乡611.3%3973.6%713.2%11.9%53农2118.3%8674.8%14.9%10.9%65.2%115图表 2-3 i 理想孩子数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人口政策对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由表中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子女数量较少是更理想的选择,这和国家生育政策,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作为大学生他们有着更为进步的生育观念,而“多子多福”“增加劳力”这种最传统的观念也早已远离。大多数人选择两个孩子,部分是因为80后大学生是庞大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渡过了没有兄弟姐妹的童年,显得相对孤独,而两个孩子有利于孩子心理成长,最符合现实生活愿望.4.是否同意父母带孩子(附表2-4)表2-4单位 人 %ABCDE总计143.9%215.8%16946.7%15743.4%10.3%362文31.8%74.1%7745%8449.1%171理115.8%47.3%9247.4%7338.2%10.5%19104级37.1%24.8%2252.4%1535.7%12.4%4205级12%12%2652%2652%5006级105.1%152.5%7939.9%9447.5%19807级0134.2%4258.3%2737.5%72男138.9%85.5%6947.3%5638.4%146308女053.1%7243.8%8451.9%162城59.4%35.7%2241.5%2343.4%53219乡47.5%002241.5%2750.9%53农10.9%54.4%5346.9%5447.9%113图表 2-4 I 男生调查情况表图表 2-4 II 女生调查情况表A同意,完全交由父母B不同意,由自己抚养C与父母共同抚养D视工作、生活情况而定E其它隔代抚养,算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带孩子方式。现代人也一直都在探寻工作和带孩子两不误的办法。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人选择和父母共同抚养,由此看出大部分80后大学生都持有较为传统的观念。随着社会竞争加剧,80后女性,以后都有可能在职场打拼,相比较过去的全职太太,带孩子的时间会更少,加之缺乏经验,都会依赖父母,但是考虑到老人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陈旧,80后大学生会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提高孩子的素质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会适当定期的选择由自己带孩子。科学证明,父母的悉心照料,对婴幼儿早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十分有利的,这也是多数人不会完全放弃自己带孩子的原因。但是由于现代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这个问题也要视以后的工作生活情况而定。5.财产支配问题(附表2-5)表2-5单位 人ABCDE总计112.8%153.8%12732.6%22554.1%112.8%389文52.5%95.1%4224%11264%74.1%175理62.8%62.8%8539.7%11352.8%41.9%21404级012%1122%3774%12%500523.5%510%915.8%4070.2%11.8%5706838.1%73.3%7535.7%11253.3%83.8%2100711.4%22.8%3244.4%3650%11.4%72男116.9%42.5%4729.6%9257.9%53.1%159330女095.3%4629.6%11265.5%42.3%171城23.9%12%1529.4%3160.8%29.5%51204乡35.5%01221.8%3970.9%11.8%55农21.8%43.7%3128.4%6963.3%21.8%109图表 2-5 财产支配问题分年级情况调查表A全由男方支配B全由女方支配C各自支配各自所得,如遇大事双方共同决定D双方平等支配,无论财产来源于哪方E其它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度,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又是婚姻家庭组成部分,夫妻财产制度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幼老病残者的生活,促进家庭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法律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收入或收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解除婚姻关系时,要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去分配。由表可见,80后大学生选择各自支配和平等支配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一方面由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随着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的发展与提高,女性的地位提高,男女平等深入人心,不仅是因为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全社会的女性婚姻观念也大大解放,而且当今社会双方都在外为事业打拼者较多,家庭劳务价值也受到普遍肯定,夫妻都为家庭做出贡献,理应平等支配财产。此外表中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男生还会有完全有男方支配财产的传统观念,当然在其他选择中,比较务实的观点就是谁会理财谁支配。6.如何处理夫妻双方之间的矛盾(附表2-6)表2-6单位 人 %ABCD总计410.6%4110.6%2975.4%123.1%386文179.1147.514678.5910.5186理24122713.514572.531.520004级510.217.54285.704905级69.8613.54675.434.86106级2612.515215875.994.320807级45.9199.84566.2068男2113116.81247742.5161329女158.9105.913580.384.8168城35.747.54279.247.553228乡712.5610.74376.8056农119.232.59882.475.9119图表 2-6 如何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情况调查表A只要对方不是太过分,就忍了B分理必争,寸土不让,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C心平气和,为消除误会而努力沟通D其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后夫妻间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婚姻家庭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对婚姻生活过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后,可能会产生后悔或失望的情绪。有的夫妻在产生不快后以沉默等方式消极对待,在婚姻初期不能就矛盾达成比较成熟,实际的协议;也有的夫妻总是激烈争吵,不懂得让步永远无法妥善解决问题。表中统计结果表明,多数人认为应心平气和努力沟通消除矛盾,可见大学生都倾向于采用最理性的方式。婚后夫妻双方在与各自父母关系以及劳务分配等方面的矛盾普遍存在,相互理解和沟通化解矛盾是维系婚姻的关键。在其他观点中,有小部分人选择“试离婚”的时尚做法,即先过一段假离婚的互不干涉的生活,再决定是否离婚,这也不是为一种化解矛盾的好方法。在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避免草率离婚,是值得年轻人警惕和注意的。7.如何看待婚外性行为(附表2-7)表2-7 单位 人 %ABCDE总计14436.8%6717.1%14737.6%153.9%184.6%391文6836.218968444.931.6157.9188理7637.44924.16331125.931.520304级214261222440245005级2711.3812.91727.458.146.56206级6832.53717.78942.652.4104.820907级28401622.91927.157.122.970男7143.62615.95231.963.984.9163333女5230.62313.58248.231.8105.9170城2546.3611.12138.923.7611.154232乡1933.9916.12748.20056农4637.71915.64949.243.343.3122图表 2-7 如何看待婚外性行为情况调查表A不能接受他(她)对爱不忠贞的行为,当即要求离婚B装作毫不知情,分析原因,用实际行动感化他(她)C先努力沟通,若不奏效才考虑离婚D自己也选择出轨以打击报复E其它众所周知,新婚姻法制定过程中,在婚外性行为问题上争论最大。社会上有人认为这属于个人感情问题,谈不上道德和法律;法学界有人认为,这破坏了婚姻法,违背夫妻之间应当忠贞这一原则,应当绳之以法;多数人认为属于道德约束范畴。据全国妇联最新抽样调查分析,目前在中国普通公众中,每100个人中就有8人有过婚外性行为,而且这些人多以城市居民为主。据介绍,被调查者认为,每100个人中有婚外性行为的人平均有6.16人,而认为其周围的人中确有婚外性行为的被调查者认为每100个人中有婚外性行为的人平均为8.3人。比较以上两个比例分析,目前在中国普通公众中,有婚外性行为的人约占8.2%。再来比较一下表中显示的调查结果,每种选择都有一部分人赞同。这毕竟是抽样调查,很难说就能代表普遍现象。其中选择不接受的人居多,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持有传统性观念,因为在婚外恋方面中国人感到的压力更多地来自外部家庭关系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行政处分的压力等等.由于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人际关系的破裂,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脆化”和社会规范的“弱化”日益变化的快节奏的社会经济生活,使本来相对稳定的中国家庭发生了剧烈动荡,选择先沟通的人也占较大比例,这种方式有利于缓解动荡。在其他选择中也有小部分人表示理解和可以接受,这也一定程度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性开放程度增加。通过以上分析表明80后大学生有着独特与传统共存的婚姻观,在婚后可能发生的诸多问题上大都可理性对待。从26题的统计结果来看,认为只要感情走到尽头离婚就是一种自然现象的人占42.89%,认为坚决不离婚或会尽最大努力挽回的占57.11%,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于离婚还是持保守而谨慎的态度的,因为离婚同样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涉及抚养问题,离婚后的再婚及对自己声誉的影响以及对于双方身心的伤害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大部分人对离婚的态度应该更多的是不愿意伤害孩子,而从27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婚姻法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很多人可能会因为不懂法而使离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离婚对于某些特殊岗位上的人来说影响是致命的,例如某些国际型企业就很看重企业家的家庭和企业家的忠诚度问题。试想,若是对相濡以沫的另一半都做不到忠诚的话何来对一个陌生伙伴的诚信呢?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占48.82%,不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占23.30%,对于大学生在校结婚持肯定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占大多数,完全持否定态度的占少数,但从29题的结果来看,认为遵从法规,条件成熟就结婚的占19.19%,由此可见,当真正付诸实践时同学们大部分还是倾向于遵从校规,虽然我国婚姻法规定只要女年满20周岁男年满22周岁并且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必要条件就可以结婚,但在校大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心理上不够成熟,结婚之后经济来源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我国,传统观点认为结婚后经济就应该是独立的,结婚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德约束,婚后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试问,一个连经济来源都不能保障的家庭要如何承担这些责任,当原本就脆弱的家庭基础承担如此大的压力时,它能维持多久?再者,学生这一特殊身份要求在校大学生还必须对自己学业负责任,学生过早的转型到夫妻这一角色里,势必会产生许多矛盾,家庭与学业能否兼顾就是一个大问题,于是有些学校就把不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明文写进校规中,虽然在法律意义上与婚姻法是相冲突的,但学校出于对种种因素的考虑仍然如此规定,虽于法不合但于情可行。 在对一对情侣访问中我们发现男女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分歧很大。: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最近社会上流行的新婚姻观及新现象的理解上,男生的观念就属于比较保守和传统的,而女生则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和给予理解;在设想将来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的观点也有较大的差异。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对老人的赡养问题上都表示出了担忧。在结婚的条件上他们都比较注重经济基础,更有意思的是从现在起就已经着手建立共同的“小金库”了。虽然他们身上看出了80后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但他们却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单身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选择了共同去面对。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婚姻观,是一种有计划性的选择。 在社会出现了种种新奇的现象,如试婚、闪婚、毕婚、拒婚等等,大家对于试婚的看法见仁见智,同意的认为试婚可以先增进了解保证婚姻的成功率,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避免精力财力的浪费等,不同意的主要是认为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感情的不信任,是对传统的亵渎,完全没道理等等,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权衡利弊,取其轻者而从之。对于闪婚,大家的看法则是一边倒了,百分之八十不同意这一做法,认为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爱情的亵渎,会造成离婚率的上升,部分人则认为这样很有激情,可以扩大择偶的范围,不排除一见钟情的可能,大家对于闪婚还是持理性的态度的。对于毕婚来说,同意的认为是对大学感情坚守,可以缓解生活压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途径,俗话说,生的好不如嫁的好,这对女生倒是个不错的方法,不同意的则认为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结婚,结婚以后琐事缠身,不能缓解压力反而是在增加压力,做人要有底线,这也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方法,拒婚族日渐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大部分源于社会原因,比如害怕承担社会责任,经济基础不牢固,对社会了解不深等,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应该去克服它,否则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比如,人们的责任心日渐减弱,人类文明的传承将难以为继,这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极有可能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正如别的事物一样,结婚也是有利有弊的,结婚可以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可以繁衍后代,传承人类文明,更加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是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是一种生活的终点另一种生活的起点,是对爱情在法律上的保障和伦理上的约束,但是也有人热为婚姻是毫无用处的,婚姻只不过是一次计算获得最大利益的行动,感情不能用狭隘的法律和道德来衡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等, 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婚姻既给了爱情保障也给了他约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无论如何,没有家的人生是可悲的,没有婚姻,人生也是不完整的。结论部分以上分析表明:80后大学生的婚姻观呈现出一种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局面。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的同时。西方的现代的文化又塑造了80后大学生婚姻观的开放的一面。 据调查结果看80后当代大学生保守的方面具体表现在:在校大学生中选择男女朋友的人数(59.6%)要多于没有男女朋友的人数(40.4%);有66.2%的人仍认可我们传统的婚姻生活方式。他们仍认为家庭是事业的起点和保障;对“一夜情”、婚外性行为大都采取排斥的态度,也有少数认为可以理解但绝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父母反对自己的婚姻有的人觉得应该和父母沟通,仅有少数人采取极端的态度。对于离婚,57.11%的人选择能不离婚就不离等。80后当代大学生保守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又表现出惊人的理性如;在调查对象中有 38.2% 人认同签订婚前协议书,这表明他们在爱的海洋里没有迷失方向,在为现在考虑的同时也在为长远打算;同时对结婚仪式的要求上53.8% 人都表明要视情况而定,在大操大办的奢华与随随便便的草率中他们采取了折中的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即时最理性的;对于和婚姻的理解上,虽然有浪漫的想法但 60.2% 人认为柴米油盐才是最真实的状态;对婚后夫妻之间可能出现的的争吵,多数人会选择沟通以消除矛盾。80后当代大学生开放表现在调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双方感情交流和对对方能力分别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3.9%、30.6%,而不是最看重家庭经济条件;对婚前同居和性行为的调查中,有53.6%的人选择可以理解,8.9%的人表示无所谓。从恋爱到走进婚姻的殿堂多数人认为双方角色无需很大的转变;从家庭模式的选择看,“丁克”家族越来越受关注;在财产支配上,多数人选择各自支配或平等支配;的观点上,42.89%的人认为只要感情到尽头离婚就是自然现象,48.82%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同时对社会上还出现的闪婚,试婚,毕婚现象的理解等等,这些都与传统的婚姻观有较大差异。但从对家庭模式的选择,近一半的人选择三口之家,男生更是如此。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婚姻观,这从他们对未来结婚年龄的设想(28岁)、选择结婚的条件(前三位分别是:工作稳定,有一定经济基础,双方感情发展到彼此非常了解)、多数选择父母帮助抚养孩子等问题上可以看出来。大约15.2%的被调查者由于对婚姻的惧怕、责任的承担经济条件的缺乏或其他原因,未来可能会成为单身一族中的成员。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一方面体现出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独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受到传统家庭模式的熏陶和影响。总体体现出传统与开放并存的特点。我们认为他们将来的婚姻生活与前代人相比,绝大数人在婚姻的责任、形式方面还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变化未来社会稳定、发展不会受到这一婚姻观太大的影响,80后当代大学生在婚姻生活的具体方面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将使得社会生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状态继续下去。讨论部分 从上述说明的结果一样,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作为80后的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80后的大学生,经历了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冲击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总体来说还是趋于理性与保守的,并同时显示出超前的趋向。其次,越接近90后的大学生越能理解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试婚”、“闪婚”等,相对于1984-1987年出生的多数大学生来说对于出现的这些现象表示不能接受。第三,婚育年龄的增加,反应了当今大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也与当前的时代特色,教育方式以及人口结构(如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紧密相关的,婚姻观念的变化显示了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婚姻的一些思考与规划,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女大学生也显示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与勇气和对婚姻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这是当前提倡实施男 女平等、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法,其抽取的数量有限,并鉴于大四的部分同学的毕业离校,使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受到了一定限制。并且这次的问卷设计中涉及了一些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所以有个别同学再回答的时候往往与自己心里想的有些出入这也造成了调查过程中的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