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无为而治”,“四书五经”,“百家争鸣”、“程朱理学”、“经世致用”等。2、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一 获取信息 归纳总结 分析评价三、情感目标: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及思想文化在争鸣中不断发展的规律。2、通过文化思想专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四、教学过程:第一讲: 先秦 汉代儒学导入新课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主体失落了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而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营养,又不丧失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独立性。从历代治国的理念,政治制度的构建以及个人的修养,安身立命的最核心的价值观这些方面看,儒家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北大教授楼宇烈1、明确:何谓主流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2、重温知识体系:历史阶段发展特征重要事件(现象)重要人物春秋战国形成并发展为“蔚然大宗”百家争鸣孔子 孟子 荀子秦遭受沉重打击焚书坑儒秦始皇两汉(汉武帝后)确立正统地位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汉武帝 董仲舒宋明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先秦 克己复礼汉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宋明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近现代 西为中用 西学解释中学一、先秦儒学克已复礼1、孔子:阅读材料:仁者,爱人。(弟子樊迟)先难而后获可为仁也。(同上)仁者,其言也讷。(弟子司马牛)“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弟子子张)克已复礼为仁。依据材料可以发现孔子的仁的思想有什么特点?核心思想:“仁”、 “礼”,仁的思想比较具体。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启发人们道德的自觉性,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等级,并且遵守自己所属等级的礼仪规范,只有这样“克己”以后,人们才能自觉地复礼,维护礼,做到这一点,就是仁。“仁”,无疑是最根本的道德。为了坚持“仁”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惜付出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孔子的仁,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仁,主要涉及个人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性的追求,而“礼”主要涉及社会等级秩序建设,是外向性的规范。“礼”,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等级秩序的礼俗与制度的规定。孔子强调“礼”和“礼治”,有着直接的社会背景尊卑秩序紊乱, 越行为出现 ,是他无法容忍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如何结束“乱臣贼子”的局面,孔子提不出前瞻性的方案,他把目光投向了过去,希望能够以恢复“周礼”的方式,来整顿社会秩序的现实要求,孔子的思想应该完全符合逻辑的选择。从表现形式来看,“礼”和“礼治”,带有保守,倒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色彩,但从实际内容看,也有值得珍视因素,“礼”,表现出更多的缓和与宽厚。倡导“礼治”,实际是对当时政治混乱,兵火不断,剥削过重的政局给予批判。这种批判反映了一般民众的利益和要求,从而使孔子的礼治思想具备了人民性、合理性。2、孟子阅读材料:“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上述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仁政,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孟子对孔子的发展,在于将孔子的“仁”,从道德的层面,发展为一种政治要求,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发展为一种治国理念,孟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王道的社会,一个仁政的社会。而王道的前提,是要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仁政必须从经界开始。3、荀子荀子杂取百家,与孔孟并非完全一致,但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且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荀子的主张:1、哲学思想: “天行常有”,“制天命而用之”。2、伦理观: 主张“性本恶”3、治国理念: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小结: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伦理观“性相近”说“人性本善”说性恶论治国理念提倡“为政以德”,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提倡“为政以德”;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精神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民本思想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提出了“民贵君轻”观点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历史观主张克己复礼有一定保守性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二、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在理论上吸收了先秦时期的一些学派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内容得到极大丰富。相对于先秦儒学,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两汉的儒者,努力想把儒学宗教化,政治化和制度化。但两汉儒学在宗教化方面并没有成功汉代儒者最重要的贡献是为儒家争取到了主导地位。 中国的品格1、董仲舒的新儒学材料一:1、“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2、“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3、“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荀子王制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三:“王者心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材料四:“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五:“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少在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六:董仲舒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你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尊阴卑,他由此论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地”要服从“天”,“阴”要服从“阳”, “卑”要服从“尊”,“下”就要服从“上”,“臣”就要服从“君”,这就是“礼”。董仲舒的尊君和大一统的主张,是儒学得宠的原因。他的思想虽然有以天制君的成分,但是,正如范文澜先生早就指出的,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 任世江历史课程研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的观点。你认为董仲舒的学说在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其思想实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政治大一统 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 伦理大一统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适应了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自身的发展:柔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了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心儒学体系。统治者的需要:迎合了统治者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经济的形势:汉武帝时外有边境不宁,内有王国问题,董仲舒正好适应了这种发展形势,道家无为思想退出汉代舞台。思考:1试从地位、内容、追求等方面简要比较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与先秦的儒家思想有何不同?(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内容: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兼采各家思想,内儒外法。(3)追求: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2、儒家思想哪些具有积极成份?哪些需要扬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而不同为人之道(论语)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小专题的形式进行设计,预设2.5课时。主要归纳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线。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先秦至汉代的思想,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两宋的理学。 从实际教学的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尽管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对学情的估计还是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填表用时过长,其次,思想史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难以深层把握,第三,文言文的解读是一个重大障碍。2. 如何把握本节内容的标高,是一个难点。在三中讲的这一堂,感觉还是讲深了些。但不讲又觉得内容没有挖掘到位。3. 如果每一节课都这样准备,学生肯定受益匪浅。尽力而为。4. 觉得学生还是从这一节课中体验到了历史的深厚与智慧,能对他们思想产生些许影响,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练习:1(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1B 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2(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3(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3B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4(2009山东基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D 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5(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5D 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6.(20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6C 韩非代表的是发家思想,故排除A项。题干中韩非的言论意思是:纵观前朝,把仁的思想作为主要的政治学说的,这个朝代的政治都比较的乱。而仁的思想主要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认为在政治上要“无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墨家学说认为要“兼爱”、“非攻”和“尚贤”。7.(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7. A 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志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8.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C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以法治国”“法不阿贵”9.中国著名的典故苏武牧羊。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我们从中获取的营养是 A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10.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茶艺师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与创新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与绿色基金管理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区域发展报告
- 2025年教育游戏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设计指南
- 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中的水环境治理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报告
- 威海鑫山冶金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
-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低价股份转让协议及后续股权权益保障合同
- REE-OAT变桨系统现场调试手册
-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询价方案范文(35篇)
- 《化妆品技术》课件-化妆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 住宅公共部分装修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
- 国际音标卡片(打印版)
- 《小学开学第一课: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班级班规》课件
- 幼儿园行政工作保密协议
- 环境监测课件
- 骨折内固定术术前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