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1页
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2页
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3页
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4页
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应对、早做准备-面对城市化的日益推进、对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一、社区的概念及由来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市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概念是在2O世纪30年代引进我国的。然而真正广泛使用却始于1986年。改革开放之初,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民政部特别引入了社区概念。并于l991年在相关政策中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l998年,在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20O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此带来了社区建设在全国城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二、东岸地区社区建设是形势发展所需东岸地区作为芙蓉区的半壁江山,一直以乡居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深入,按乡党委、政府的三年工作思路,以及芙蓉区深入实施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开放带动、强西拓东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用三、五年时间把东岸地区打造成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商业之都。随着人民东路延长到黄花机场、营盘东路过河、红旗路延长到武广火车站、农园路、双杨路、合平路、杉木路的开工建设,东岸地区交通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辉煌国际城、华厦城、东业早安、芙蓉新天地等房地产项目的启动,及瑞祥陶瓷、大汉物流、东岸板材等几大型市场的带动,大量人口涌入使得辖区内人口急剧上升,与之同时大量的拆迁腾地,使得原有的村与村的格局逐渐被打破,特别是采取了103号令集中安置政策,村与村的格局彻底颠覆。结合东岸地区的道路规划,考虑到地域特征,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整体修编,原有村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城市发展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村转居”工作迫在眉睫,社区建设迫在眉睫。三、东岸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早在2004年,由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需求,我们先后成立了龙马社区、韶光社区、滨湖社区、锦林社区四个单位型社区,通过几年来努力,四个社区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工作平台已经构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社区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荣获了省、市、区不少荣誉。2010年按乡党委、政府的建议成了东站、马坡岭、东岸、新安、东屯五个社区筹备委员会。分别围绕以汽车东站周边文明创建、以各村民安置小区整治为重心,结合周边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筹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不管是社区建设中还是筹建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的制约了社区组建和进一步发展,这对以后社区建设是前车之鉴,是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基层政府重心下移后的大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每项工作都要挂牌子,设机构,抓考核,搞评比,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和经费却没有移交。另外,社区中介组织发育不够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还很难承担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工作职能,使得社区疲于应付,不堪重负。二是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以韶光社区为例,由于社区所处单位韶光微电子总公司为市级改制企业,经济基础薄弱,提供给社区的办公场所仅为一栋占地1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达不到“六室三站一校”的标准。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的硬件设施,2006年,东岸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对韶光社区办公用房进行改造,新建了这栋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66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大楼。2007年通过区、乡两级财政投资1200对社区道路、排水管网、亮化、绿化整体提质改造。韶光社区这个总面积仅0.2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区社区,区、乡两级为改变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6年来累计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三是社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社区的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助,社区物业收入、服务收入和社会捐助收入等其他经费来源很少且不稳定。东岸地区社区年平均工作经费均需60-80万元,市、区财政拔款是每年24万元,工作经费的缺口都由乡财政进行承担,以韶光、锦林为例乡财政每年在负担经费在35万元以上。四是无可用社区办公用房。龙马、滨湖两社区办公用房由单位无偿,韶光是由乡财政筹建,锦林是由长房建设,现在四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均无产权。而在正筹备的五个均受到了无办公用房而无法成立尴尬局面(建议东站以在建设张公岭商务楼、马坡岭以乡文化站东屯在安置小区租赁门面为社区办公用房进行暂时性过渡)。五是无物业管理。四个社区在城市文明创建过程中就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居民小区没有引进物业管业,小区正常的物业管理都由社区承担,居民的楼道灯泡不亮都由社区更换,这使经费紧张的社区更是捉襟见肘。筹备办对村民安置小区整治中发现,由于村民安置房无物业管理,违章反搭建现象特别严重,以东岸小区为例,小区总计58户就有56处违章;同时小区店外经营、户外广告、楼道堆物、偷盗等现象特别严重,小区的下水道、楼道灯泡、公共设施、绿化维护都是由村集体经济承担。四、对东岸地区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纵观现有的4个社区和5个筹备办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想对东岸地区以后社区建设提以下几点建议,特别是“村转居”纯居民型社区建设:一是更新观念、早作谋划。目前许多村干部对社区建设不理解,认为谈时过早,把精力集中在拆迁开发上了。对“村转居”、社区规划没有概念,更没有考虑今后的社区办公用房,社区的经费来源。我们要“洗脚”上岸,更要“洗脑”,要有做城里人的打算和准备。二是引入物业、规范管理。对村民安置房要实行物业化管理,现有大部分村都有自己的村民安置房,这些安置房所在地都是未来的社区。我们不能再任由小区内随意违章搭建,小区的卫生、保安、房屋的维修、绿化维护等管理,不能再由村或社区来承担,也承担不起,必须引入物业管理。三是积极筹措、落实办公用房。按长沙市新城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要求,各村在开发拆迁阶段,要严格按长沙市长发200525号文件精神要求新开发建设单位要按1%的比例,无偿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或配套建设资金,不按规定配套建设社区办公用房的,须按要求缴纳补偿费用,由街道进行建设。四是开源节流、保障经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在经费上的“贫血”问题普遍存在,制约影响了社区创建上档次。解决办法是:一是增强物业收入。特别是以后从“村转居”的社区,现在村委会就应该从长远打算,在一些地段打造自己的物业;二是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建;三是社区实行物业化管理,开发老年服务、幼托、护理、家政、文化、医疗保健、信息、消费品配送、中介等服务项目,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四是切实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五是早作规划、设立社区。“遵循现有村地名、打破原有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