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doc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doc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doc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邑一中高二政治 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检测题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2“嫦娥奔月”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就世界的本原来看,“嫦娥奔月”的传说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3孔子提出要“畏天命”,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下列选项与孔子的话蕴含的根本观点不一致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42014年10月8日,全球多地现月全食景观,这也是今年中国民众唯一一次可以观察的月全食。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现在都能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C事物是相对静止还是绝对运动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5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霍尔巴赫)“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A. B. C. D.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够是表扬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文艺批评“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因为“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是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是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没有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唯心主义的思想A. B. C. D.7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8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黑格尔和柏格森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9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A“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C“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10科学家对强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进行有效预测,使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5月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推介中国高铁技术,促进非洲互联互通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作出法律解释,对骗取社会保险金的行为按诈骗罪处理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分析晋济高速岩后隧道“3.1”危化品燃爆事故的原因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赤峰考察调研经济形势A. B. C. D.12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A B C D1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A B C D15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16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认为“道”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下列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17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A B C D18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19时间去哪儿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先生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在那,但在感觉上,时间从脑子里“漏掉”了。该答案(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C.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 D.反映了运动的相对性20“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21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22哲学史上有一“奇怪”现象,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分清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明确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看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斗争 D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3下面漫画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世界统一于物质C.思维具有反作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4有人说“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对此句话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评价正确的是(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值得肯定B.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C.根本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是一种夸大人的主观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25“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下列选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D.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2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问题2015年,天象依旧精彩。除了“常规”的流星雨、水星大距、行星冲日等天象外,天宇还将发生次日食、月食。据此回答1314题。27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8对于这些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29(8分)材料一:如下面这幅漫画。材料二: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哪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它们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29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检测题1-5ABBDB6-10DBABD11-15BCACD16-20DABAC21-25CAADD26-28CBA29.【答案】(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的对立。实际工作中拘泥于书本而忽视客观实际,是唯心主义的反映,会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带来消极影响。(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0. 【答案】(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