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底线三思.doc_第1页
德育底线三思.doc_第2页
德育底线三思.doc_第3页
德育底线三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狠抓底线伦理 重构德育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之反思福泉市实验学校 彭继刚摘 要 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教育 思考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和本质是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可以说,德育教育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成败和长远发展。为此,很多学校重视德育、常抓德育,也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但理想太美好,现实很残酷。我们的德育工作开展了很多,时效性却不一定尽如人意。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讲道理讲了一箩筐,苦口婆心一下午,学生一出校园,对老师的承诺就烟消云散。原因何在?那些丑态百出的社会形态,扭曲裂变的社会人格,病态的社会思维,倒置的价值观念,如洪水猛兽,冲击力极强,将学生原本就摇摆不定的道德评判撞击得七零八落。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北大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遇、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读罢掩卷长思,感慨良多。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上述所言意义的确现实而深远。因为在我们的身边,道德底线一再被冲破,就连被称为象牙塔的校园也难以幸免。大的远的如80年代北京外国语学院冯大兴杀人事件,90年代出现了北大学生鲁刚制造的惊人血案,2004年云大学生马加爵残杀室友案网上搜搜,校园血案仍不时在上演;小的近的如学生花钱贿选班干,言行装扮怪异,作文空话套话连篇放眼校园,一个个正值人生春天的学生,犹如断线的纸鸢,无所依托,不禁令人焦虑令人愁肠百结。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看来,社会需要反思,教育需要反思,德育需要反思。反思之一:德育的目标定位崇高和平凡间的抉择当小学生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我们的德育目标已有体现。的确,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这种德育动机原本是好的,只是,一旦目标过于高大空论,而又不论接受者的年龄接受层次,效果难免大打折扣。当小学生高呼“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大学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等德育教育体系被广泛质疑的时候,我们的德育目标定位是不是更应该现实一点呢?我们在作德育讲话时,经常引用印度的一则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德育目标,能否更具体一些从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少一些“高、大、全”?比如,让小学生学会主动地敬重父母长辈,“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传统蒙学三字经提倡孝顺父母、讲习礼仪,不是我们最好的教材吗?比如,让中学生懂得一点时光可贵,青春易逝;学会做事,自我料理,哪怕是在家帮父母揉揉肩捶捶背,理理被子扫扫地之类的小事,也应坚持地做下去;学会善意地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事攀比德育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应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总之,在德育的崇高与平凡之间,我主张平凡。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有了平凡才有亲和力,有了平凡才有真实感,有了平凡才会有崇高。反思之二:德育内容的确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古代“言必信,行必果”、“讲信修睦”到今天公民基本道德中的“明礼诚信”,“做人以诚信为本”已经为社会所广泛认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有着深厚的道德积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时代,仁、义、礼、智、信就已是儒家思想的要义。在高扬“以德治国”的今天,这个“德”除了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之外,是不是还应蕴含传统美德呢?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就能爱人;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就能惜时;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能守责;明“长幼有序”、“亲师友,习礼仪”,就能懂礼。当然,我们今天培养的已不是封建社会那种迂腐得不知变通的儒生,新时代的德育应有新的内涵,诸如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开拓创新、民族气节等等,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总之,在德育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我主张兼容并包。既要有对传统的承继,又要有新理念、新思想的注入。反思之三:德育的考评机制“分”与“行”的抉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考分决定成败的大环境下,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抓得过多过死,却忽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健全健康人格的塑造。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学生,你压得再厉害,成绩也是好不到哪儿去的。说起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经验一箩筐,但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我们是存在短板的,甚至是束手无策的。我们长期以来还把德育当成一门课,教育内容变成了可以让学生背诵得分的材料,局限于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规范的灌输,忽视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基本道德的培养。如果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不会,知识、原理、理论掌握得再多,又有何用呢?德育考试得满分,就意味着这个学生有完美的人格了?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连篇,难道不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吗?在考分决定一切的指挥棒下,“分”的评判占了主导,“行”与之背离,道德底线的崩溃就不足为怪了。德育教育上的教条主义,简单抽象、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只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和行为上的矮子。总之,在德育考评在“分”与“行”的抉择上,我以为应以“行”为主,以“分”为辅。德育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实施者的思想和观念。教育学生读书是为了“能就业,挣大钱,住别墅,找美女”太过于低俗,而且有悖于我国的教育宗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太过于空洞,缺乏有效载体而不好实施。不如狠抓德育底线,脚踏实地地强化做人道理,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荀子云:“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