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震活断层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山东地震活断层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山东地震活断层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地震活断层考察报告小组成员:伊利亚尔 刘刚 任根茂 赵文杰断层的定义以及成因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断层的形成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是什么力量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呢?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 ,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 ,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 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测量位移的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举例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东非大裂谷卫星图片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作为了解。山东郯城断层的形成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位于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中部,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大地震。震中位置-中国山东省郯城、临沂(兰山区)、临沭三县交界处34.8 N,118.5E,震级为8.5级,震源深度约36公里,震中烈度为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中国地震烈度最高级。 大地震发生后,留下了一道奇观。现在,从郯城县的高峰头镇驻地沿310国道向东约10里,便可至位于310国道路北马陵山西坡的当年大地震遗址,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的土壤,一线之隔,刀切的一样一条直线。这泾渭分明的奇观,就是地震断裂带。东侧的紫褐色土是中生代的土壤,西侧的浅红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这里被专家们说成是“一步跨亿年”。断层形成伴随着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褶皱示意图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由断层和褶皱的形成都受到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力的挤压扭动等作用形成的。所以,一般在发现有断层的地方也会存在褶皱;存在褶皱的地方也会发现断层的。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碑记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环境,是万物生存的方舟。大自然无私地奉献着一切,人类渡过了重重险滩叠嶂,走进了现代文明。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盘古开天,岁月留痕。山河沉浮几度,沧海桑田数变。在麦坡,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使白垩系地层断裂、错动,两组不同年代的地层呈断层接触,界线分明,蔚为壮观。她是地球向人们敞开心扉的倾诉,她把渺渺远古的印痕留下,她把自身孕育成长的历程展示。二00六年,中国地震局批准“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我们要把这一珍贵的自然遗迹永远地保护起来,永续地利用起来,让人们能够不时地来翻阅这本大自然的教科书。 勤劳质朴的郯城人民亘古至今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深深地眷恋着这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