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_石可厚.doc_第1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_石可厚.doc_第2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_石可厚.doc_第3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_石可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本课教学内容二、提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三、利用网络搜索关于作者林海音的相关资料二、 教学课题1.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 通过筛选、品读的方法理解文中爸爸的形象,感受爸爸对作者成长的影响。3. 体会文中含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的含意。三、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严厉但不失爱心,这就是文中重点写到的赖床迟到事件。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四、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情境感染引入法、情感体验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互助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课前播放骊歌送别:/?_m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_argsValue=31628811&fm=altg4&_o=aladin#loaded。同学们,花儿鲜艳终会落,世事冷暖几经寒,哪怕是我们身旁珍爱的亲情之花也难免凋零。今天,一曲送别将我们带进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她内心花开花落的声音,体会英子在成长中一路走来的相思与哀愁。(二)简介作者:/question/48467936.html。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三)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习难点)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我们一起跟随林海音走进英子的回忆,将往事按照记忆的思绪再回顾一遍好不好?听录音朗诵:/teach/24047.html。学生看着课文领会读书感情和字词读音,找出课文叙述的几件事。 别着夹竹桃,等候开始央求参加,爸爸叮嘱(dng zh)赖床迟到,责罚关怀钟声响起,典礼开始爸爸爱花,悉心照料主任发言,骊(l)歌送别银行寄钱,鼓励“闯练” ()典礼结束,花儿凋萎(dio wi)爸爸逝世,赶往医院从9件事当中,我们可以分一分,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出示课件:/view/41e03cc79ec3d5bbfd0a74e2.html。小说将眼前与过去时空穿插交错,往事中又交织往事,显示了林海音高超的叙事技巧。【引资料】: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林海音城南旧事序 但林海音还是写了,并且把他写在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值得林海音如此悲痛记忆呢?他对“我”的成长又有什么影响?(四)分析人物,体会真情:(教学重点)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写爸爸的四件事,寻找爸爸在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爸爸的具体言行说说对我的态度和影响。希望同学们按照4件事的顺序去寻找、品味和体会,好吗?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思考: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敞开心扉回答)2、“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查找课文语句)3、英子喜欢长大吗?“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为什么“我”既喜欢又害怕长大?你渴望成为大人吗?为什么?长大是一种勇气和承担,对自己,对他人的,是一种责任能力的验证。同时,长大也意味着再也不能以孩子的眼光单纯地感知和描述周围的世界,是一种权利的丧失和被剥夺。 但是, 美国著名女诗人迪金森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我们有一份黎明”黑夜需要忍受,但黎明必将来临;对生命来说,死亡是不可重复的;但对童年来说,告别却是另一个不同的开始;离别无可逃避,但成长还会继续,阳光终将穿越迷雾翩然而至。 同学们,告别了小学,英子的童年在毕业典礼悠悠的骊歌中离我们远去,同时英子也无奈地告别了深爱自己的爸爸,爸爸的爱,用意深沉,用心良苦;爸爸的爱,充满期待,满含深情。正是在爸爸的影响下,英子才成长为那么优秀的林海音,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爸爸” 作为标题 ,而用“爸爸的花儿落了”拟作标题?标题中的“花儿落了”有什么特殊含意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屏幕呈现三条主线的行文思路结构,课件:/view/41e03cc79ec3d5bbfd0a74e2.html)(五)结束语爸爸的花儿落了,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与陨落。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空,在另一个心灵里继续散发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芳草连天”。愿同学们,都能象英子一样,在你们的爸爸-期待的目光里,绽放得-灿烂而美丽!六、 教学反思本单元课文的基本主题是“成长”,而这篇文章则更是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作者“长大”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引导学生体验成长,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所以我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将课堂重点锁定在感悟成长上。文章有两条线索,其实就是写了两件主要的事件,一是小学毕业了,一是爸爸过世了,这是作者真正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而那首告别的骊歌,就是文章的主旋律。所以,我要引导学生理解的长大的第一个内涵就是:人是在失去的感伤与痛苦中长大的。第二个内涵就是:长大就是意味着要承担责任。所以,我跟学生说,长大的味道是苦的,然而正是在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着美丽、体会着真情,并在承担与付出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以上是我对这篇文章结构和主题的理解,也是这一节课中我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具体的课堂处理上,我采用了课堂讲解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前者重点解决课文整体理解的问题,后者则在于解决重点阅读的部分。这样设计的初衷是:1、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方式,由教师引导变为平等探讨;2、引导学生能学会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细节;3、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就课堂效果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尝试的价值。上场的两个学生表现自如,应对得体,且能基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说话,已经基本达到我的要求。但还存在一些漏洞,一是课前预习不足,学生对课文还没有达到十分熟悉的程度,讨论的过程中跳跃很大,学生难以跟上;二是读课文的时间过少,讨论难以深入细节;三是其他学生参与的环节少,自由提问的环节没能展开。解决的办法是:1、充分预习;2、删除前面环节,直接用访谈的方式。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青州市 学校:青州市实验初中 姓名: 石可厚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电子邮件: qzskh163.con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邮编: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