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性或者启示的信仰黄薇在理性与宗教一书的第五章中,作者主要讨论了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就传统的定义来说:哲学就定义为依赖理性的信仰;神学则定义为依赖启示的信仰。我们先暂时保持对两者关系的沉默。古希腊人对于世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毋庸置疑。在古希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学问:哲学。当犹太、希伯来的信仰传到希腊、罗马区域时,宗教的信仰与哲学思辨发生碰撞,两者结合后产生了一种西方新的文化现象神学,即宗教的信仰与哲学的思辨的结合。或许在这里就决定了神学与哲学间关于理性与启示的复杂关系。再看理性与宗教第五章中前半部分的论证。作者列出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拒斥形而上学。也就是说,把形而上学问题看作是语言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他们认为形而上学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而是因为形而上学问题本身就没有认识意义。著名的“经验证实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者(主要是维也纳学派)的一个基本理论支柱,也是拒斥形而上学和建立可靠知识体系的有利武器。该原则包含了两个要点:一个句子的意义是由它的证实条件决定的;当且仅当一个句子在原则上可以被证实时,它才是有意义的。正是由于形而上学的命题的不到经验的证实,所以才被看作是无意义的。那么对于神学来说,“如同哲学的形而上学被击溃一样,神学也是注定失败的”1;“神学家不能藏在实证主义者的后面,由于哲学的形而上学的确是无意义而狂喜” 2。因为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同样也剥夺了神学命题的意义。然而逻辑实证主义接下来遇到的困境使形而上学与神学似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这种过分强调证实的经验性正是其困境所在。如何彻底地区分经验在何种程度上可证实或不可证实某一命题,这似乎是一件没有办法确定的事。另外,个人与个人之间,一个时代的人与另一个时代的人之间经验能力的差别更使得这一原则显得软弱无力。同意作者在这里的态度,实证主义者对于哲学与神学主词的消解是失败的。但在这里,突现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哲学与神学似乎站在了一条战线上面对责难,则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暗示,将哲学与神学彼此对立的看法有了动摇的趋势,因为在实证主义面前,哲学与神学有着微妙的相似性。接下来,在理性与宗教第五章中的后半部分作者归纳了五点哲学与神学的相似之处:洞察力;论证;论证的标准;献身;历史性。那么就来讨论一下这五点相似特征吧。洞察力(Insight)究竟什么是洞察力?作者说洞察力是理性的创造性功能,产生出理论与方法来检验理性;但同时又说虽然洞察力是理性的第一且最首要的功能,但是它决不是决定性和可靠的功能。或许可以说在理性与启示的张力之间,我们看到了一种调和两者力量,将启示带来的混沌的意识流用理性梳理整齐,从而建构理论的大厦。一方面它可以使理性言语,另一方面,它没有稳固的基础,单独存在时缺乏真理的气度。正像作者提到的,自柏拉图以来,许多哲学家认为推理可以导致洞察力,但我们也会常有这样的经验,即在我们的头脑中已预先出现了某种观点的大致轮廓,而推理却是在其后为论证而出现的,并且每一步推理都遵循着预先的观念所指出的路向。作者引了魏斯曼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让我们对洞察力有更具体和感性的认识:任何一个对哲学上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一定时间沉思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法,它一旦出现,就是突然地出现。并非通过非常艰苦的努力工作它就会出现。而是在那一刻他突然之间茅塞顿开就好似遮住他视线的面纱被掀开,好像障眼物消失,只剩下他惊奇地站在那里,发现自己很愚蠢,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在自己眼前的是多么的清楚明白。这并不像是找到了某种东西,而更像是完善,超越预先形成的概念。3而在神学那里,洞察力往往被看作是上帝的赐予,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在拥有创造性洞察力的那一刻,人类可能比任何其它时候更接近上帝。在汉斯昆的论基督徒中谈到圣经成书的问题,他这样说:圣神的活动作为一种奇迹只限于某个使徒或圣经某位作者的特殊写作活动。不仅记录,而且写作的全部前历史和后历史,接受信仰的全过程和信息的传播所有这一切都和圣神有关系。这个过程如果恰当理解的话,可以被描述为灵感弥漫和充满灵感的。4在哲学,也在神学那里,洞察力发挥的是巨大的创造性作用。另一方面,它还需要进一步原则的规范。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讨论的哲学与神学的第二个相似点:论证。论证(Argument)在论证的范畴内,似乎并不能找到哲学与神学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都已认定,神学依赖启示而哲学依赖理性。但是当洞察力出现在哲学的理性论证之前,在哲学范围内的论证似乎被削弱了力量。“所谓论证就是提出意欲支持某些结论的证据”5 。作者举出了几个很有启发性的例子。例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黑格尔认为世界中事件的全部过程代表着绝对者返回自身的认识过程,这些都是纯粹猜想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论证而得到的。我们会发现许多哲学化的沉思是宣称,而不是经论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先有这样的宣称,然后是理性论证的支持。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哲学仍然需要理性的论证,仅仅一个宣称是不够的。在圣经中,很少或者说几乎是没有论证。这就印证了宗教的一个区别与哲学特点,即宗教所宣讲的都是真理,强调传承,哲学更重要的是强调批判、说服,包括自我批判,喜欢重新评判一切。而这里似乎存在一个困境,对于宗教来说,“或者是:对上帝的信仰可以证实,然而那时还要信吗?或者是:不能证实,那又如何理解对上帝的信仰?”6正因为神学的出现是宗教的信仰与哲学思辨的结合,所以明显的是一个系统的发展的神学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理性的系统。不可否认,神学依赖不证自明的信仰假设。神学与宗教似乎还有一点不同。因为神学家的确论证。“他们诉诸圣经的,传统的及神秘的顿悟来支持他们的结论;认为他们的对手是不忠实于圣经、教父、教会或宗教经验的。读过神学家著作的人都会意识到论证一页接一页地出现,而神学家也经常以他们自身的方式呈现支持他们信仰的证据。” 7按照作者的意见,就是说只有神学的派生理论才有理性的支持。但是就哲学而言,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在观念上,所有的哲学观点应有理性的证据支持。问题就在于在哲学的论证中产生了证据的证据的证据的无限的倒退,这显然是会受到质疑的。若要尝试阻止这一倒退,那么这一必然性似乎还是只能落在自明的真理中。在这样一个层面上的讨论过后,试图严格区分哲学与神学的努力就显得有些徒劳。论证的标准(Criteria)对于这一点我似乎并不能很充分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作者论证说,在实践中,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倾向于用同一标准来评估信仰体系的充分性或不充分性,他们诉诸逻辑性、简单性、连贯性、综合性、一贯性、明确性以及与经验的一致性,虽然这一标准并不容易运用。而另一方面,神学家似乎更不愿意将神学的信仰系统遵从与哲学一样的标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做法使得神学不过成为另一种哲学。但是在他们攻击对手时,往往更倾向于认同这样的一个标准。在我想来,这样一种标准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理性系统所具备的,否则就会造成该系统的不完备。而在前文中已经就神学和哲学的理性因素问题加以探讨,那么两者中存在的理性因素就应该包含着对这种标准的认同。献身(Commitment)对于人与神之间相互关系的权衡,宗教精神在其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强烈的宗教体验将基本的、原初的宗教观念概括为宗教的世界观。正是这种宗教的世界观提倡虔奉宗教。当然,神学家在献身上并没有拥有某种垄断权,苏格拉底与耶稣对于他们死亡的献身都体现出使命感与历史感。此外,哲学家试图获得某程度脱俗的安静,他们只是试探性的献身而不是坚定的献身于他们的立场,而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改变他们的立场,因为哲学本身就是强调批判,尤其是自我批判的;而神学家也甚至会放弃或改变他们珍藏的信仰。就像作者所说的:“哲学家与神学家都需要一方面在献身的严肃性和目的性之间寻找平衡,另一方面承认我们都只是人类。”历史性(Historicity)历史性即有一定的继承性,因为有连贯性的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被接受。哲学与神学都在时间、空间中发展,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它们都关乎终极实在,即使它们尽力代表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要在时间与空间中保有历史性,则一定要保证它的可修正性的。而理性的概念同样是历史的,我们没有办法期望理性对真理的检测在明天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只能是在目前利用这有效的理性力量。狄尔泰在生存哲学中,提出了另一种分析的结果:宗教的世界观或许成为形而上学问世的先导,皈依全一的教义为形而上学提供了一种途径。从印度的冥思、希腊秘密的宗教仪式和神秘的直觉之中产生了多样化的世界的构架,它源于全一,又复归于它。这个观念被柏拉图主义者、布鲁诺、斯宾诺莎、叔本华所承袭和发展。此外,还有一条同样颇为清晰的脉络,它从早期的唯心主义到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基督徒的思想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延续到笛卡尔、沃尔夫、康德以及19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江苏省兴化市广元实验学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全国导游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应急管理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师范大第二附属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甲乙丙三方广告宣传合同范本:大型文化节活动
-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用及探望权协议
- 双方协议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教育金保障协议
- 专科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
- 离婚贷款房产分割协议及财产分割调解执行书
- 个人出行安全承诺书合同(2篇)
- DB11-T 2021-2022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
- 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课件学习教案
- 安永校招在线测评真题
-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 质量信得过班组培训课件
- DL∕T 1768-2017 旋转电机预防性试验规程
- 妇科手术后腹胀的护理
- 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发改价格【2007】670号)
- 保密室搬迁方案设计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