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doc_第1页
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doc_第2页
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doc_第3页
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doc_第4页
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牙签我们再熟悉不过啦:一根小竹签嘛。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的作文游乐场里,何老师能让一根没有生命迹象的、受了“重伤”的牙签自己动起来!这可不是魔术,是真正的科学。游戏准备、几根牙签。、一个废弃的饮料瓶。、一角硬币。、一小杯水。游戏过程、 刁难人的任务:如果不在饮料瓶口加任何支架,一角硬币很容易就掉入瓶内。不过何老师稍做加工就能让硬币踏踏实实地呆在瓶口啦。先将一根牙签折“断”,不过这个“断”可有讲究:要求做到藕断丝连,至少有一些地方要连接着。然后将这“V”字型的牙签放在瓶口,最后将硬币支在牙签上。现在硬币就“稳坐钓鱼台”啦。何老师给小伙伴们的任务是:不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硬币或者牙签,让硬币顺利掉入瓶内,而且空的饮料瓶还不能倒。哈哈,是不是有些刁难人啊?小伙伴们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将老师的任务“布置”过程有条理地写清楚,然后再仔细想想主意吧!、“馊点子”大集合: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请看看何老师现场记录下的几个小伙伴的发言吧。仔细一琢磨,好嘛,竟然都是“馊点子”:()震桌子:用力敲桌子,试图让硬币掉入瓶中。效果:瓶倒币飞,吓坏小孩 ()大肺王:用力朝硬币吹气,希望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成功哦。效果:硬币要么越吹越“顽固”地呆着,要么,“越境”旅行去啦!()借助外援:口含另一根牙签拨弄牙签或硬币。违规啦,这不是钻空子么!剩下的就不要献丑啦!点子虽然“馊”了些,可都是我们习作的好材料。小伙伴们将它们简单记录下来后,到时写进作文中吧!、让牙签乖乖听话:现在看何老师的吧,我要让牙签乖乖地听话,张开“双腿”,让硬币准确无误地掉进瓶内。怎么,不相信?瞧好吧:首先用手指沾一滴水,然后将这滴水滴在牙签的断口处,可要注意啦,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牙签就会听话地张开“双腿”。很神奇吧。没有生命的牙签的运动过程充满神奇、动感十足,这部分可是大家写作的亮点哦!。何老师唠叨两句当然要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这叫“毛细血管效应”。牙签中间有许多孔隙,吸了水后就会膨胀,自然将牙签拉直了。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大树吸水等。怎么样,科学无处不在吧!神奇的毛细血管效应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六年2班 陈启凡今天,何老师有突发奇想,打算给我们表演一个魔术。何老师拿出了一枚一角硬币、一根牙签和一个矿泉水瓶这些魔术用品,还有他喝水用的茶杯。我们看了,都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道何老师要干什么,个个拭目以待。我们发现,瓶子的瓶口比硬币宽,硬币可以掉得进去。这时,何老师把一根牙签折断,不过还有点“藕断丝连”,放成45度角左右,架在瓶口上。何老师又把硬币放在牙签上,然后问我们:“谁能不用暴力方法,也不用手(包括不用手操纵物体去碰硬币),就能让硬币掉进瓶子里。”同学们立刻讨论起来。我们讨论出最基本的方法是让牙签张开或把牙签抽掉,可都犯规了。突然,大家的嘴好像被一块大馒头塞住,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这时,陈同学一马当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方法是用嘴吹掉牙签。可是这个方法立刻被否定了。因为这样的话硬币也会一起被吹下去。徐同学钻了规则的空子,用嘴将牙签咬掉。何老师听了,若有所思地说:“那我就用脚丫子将牙签推开了!”又说:“你们的方法虽然还未成功,但同学们已将你们记录在案,你们已经名垂青史了!”这一席话让我们哄堂大笑。阿达同学主张用捏瓶子的方法,把牙签震掉。不过有人说;“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太低了,约0.01。”正当我们束手无策时,何老师出马了。他说了一句十分奇妙的话:“我要控制牙签,让它自己张开。”只见何老师伸出食指,在茶杯里沾了一点水,滴在牙签的断口处。这时,牙签突然跳起了“迪斯科”,猛烈地抖动起来,迅速向两边张开,不到三秒钟,硬币就成了个体操运动员,从高空中转体360度后,稳稳当当地落到了瓶子里。之后,何老师还让林同学表演了一次,也成功了。真是百试不爽啊!为什么断口吸了水后,牙签就会向外张开呢?原来,这叫“毛细血管效应”。牙签中间有许多孔隙,它们吸了水后牙签就会膨胀,自然向外张开了。这个实验既提高了我们的写作技巧,有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真是一举两得!牙签的两只“脚” 一根牙签,一个水瓶,装水的水杯还有一毛钱,这些就是今天这个神奇的游戏要用的材料。 首先,把牙签折一半放在水瓶的“嘴上”,考考大家怎样不要碰这三个实验小工具就能让这一毛钱落入“虎口”呢? 把一毛钱架在这个已经被牙签封锁的瓶口上,让它压着这个被折一半的牙签上,卢同学胸有成竹地举起手来,他说:“嗯把桌子轻轻拍一拍,让牙签掉下来,一毛钱自然就掉进了瓶子里”,这个异想天开的回答,让同学们心里都有了一个疑惑,,这一动,不仅瓶子可能摔一跤,而且一毛钱也可能掉下来.。 有人说:用水泼,有人说:用水杯的耳朵把牙签儿钩掉,各种各样的回答都有。 最后,何老师为我们揭晓了神秘的答案,那就是,那就是。 那就是神秘的毛细血管效应。 用手在水杯里沾一下水,要让水珠悬挂在你的手指上摇摇欲坠,然后把它滴到折一半的牙签的“伤口上”(注意不能用手到)奇迹出现了,牙签居然自己张开“两条腿”。把在上面的硬币扔了下去,只听见”砰”一声硬币被那只贪吃的小老虎把硬币一口气吞进了它的肚子里,它还吃得津津有味呢。 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这根有腿的牙签吧,它是用木材来做的,可以从脸部看见它那粗糙的肌肤,毛孔极大。原来这就是毛细血管效应,让水滴从它“伤口”的部位,直冲到它的全身,因为它吸水后,就顺着孔子膨胀,膨胀后,木材就会张开了,木材一张开银币自然就掉下去了。 当它掉下去的时候可能只有几秒,可是,它却凝结着厚厚的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的结晶,这就是自然界的神奇力量,这也就是著名的毛细血管效应。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中提到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中年级的孩子们初学写作,就象教一个幼儿初学走路一样,不急于在走的形式和技巧上下功夫,应该将着力点放在树立表达信心,培养习作兴趣,养成练笔习惯上。其中,在写作习惯的培养上,要致力于培养他们能够“自发寻找素材,自能积累语言,自主随心表达”。本课教学就侧重于引领孩子们留心身边的、现有的写作素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平中见奇,将一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予以开发和积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在课后延伸中,还希望他们能自发地将课堂上所运用到的积累素材的方法予以举一反三地运用,扩大写作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趣味游戏过程中,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立体式、独特性的体验。体验过后,则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做好“体察记录”。这样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孩子及时、鲜活地将感受记录在案,就为课后整理写作做好了铺垫。本课的游戏设计别具一格。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下,分三次品味出“白开水”这一无色、无味、无任何显著特征的“多无”物品的不同口感,品尝过后,在课堂上鼓励孩子“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新课标语)有了游戏中获得的切实感受,孩子们都能实事求是地表达,无疑也切实地履行着写真、写实的质朴的写作原则,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同时,“体察记录”的设计也体现着对初学写作的孩子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关怀和辅助,让他们借助这一根“拐杖”不仅迈出写作可贵的一步,并能在课堂上多次展示练笔结果,多次进行口语表达,促进了他们广泛地“分享习作快乐”。(新课标语)此外,由于“感知觉训练”是儿童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方面,而认识味觉,体察味觉的变化又是隶属于“感觉”之中,与“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共同构成儿童丰富的感知世界。因此本课也自然地渗透进心理素质训练的成分,成为一节双学科的整合课。教学过程一、美味大会师、投影展示:打开“五味瓶”、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畅谈各种自己品尝过的滋味,并例举该种滋味的代表食物。例如:酸话梅,甜棒棒糖,苦苦瓜,辣麻辣火锅,咸食盐二、“白开水”素描、幻灯展示: “白开水”素描、教师:请孩子各自摆出已经准备好的白开水,指导口语表达() 仔细观察白开水: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闻一闻,它是什么味道。(插入简单介绍一些视觉、嗅觉对人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的例子,激发孩子更加认真、投入地进行体察)() 指导填写“体察记录”:我看见白开水是(颜色),轻轻地扇一扇,我发现它是(气味)。看来,它是一种(请用一句话总结你的发现吧)三、味觉魔方,变变变、 出示幻灯:味觉魔方,变变变、 味觉魔方第一变:在自然状态下品尝。() 教师示范品尝方法:借鉴闽南特有的品茶的方法,让白开水和舌面各部位充分接触,品尝时请孩子留心观察:眼看样子、耳听声音、心学方法。() 学生品尝后填写“体察记录”:上课不久,老师让我们仔细品尝白开水。我喝了一小口,感觉(写自己品尝出的味道、口感等)() 口语交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品尝感受。、 味觉魔方第二变:在运动后品尝。() 教师带领孩子到操场上慢跑数百米后,再次要求品尝白开水。() 学生品尝后填写“体察记录”:在慢跑了几百米后,我们回到教室,我再次品尝了白开水。这次我一口气(写出自己饮水量的多少),这次我感觉白开水的滋味和刚才(是否相同)这回是(写自己品尝出的味道、口感等)() 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两次品尝同一杯白开水的不同感受。、味觉魔方第三变:在吃下桔子后品尝。() 让孩子先吃下自己带来的桔子,然后紧接着按第一次的方法细品白开水。()学生品尝后填写“体察记录”:在吃下桔子后,我再一次品尝白开水。这次我感觉白开水的滋味和前两次(是否相同),这回是(写自己品尝出的味道、口感等)()口语交际:学生自由畅谈三次品尝同一杯白开水的不同感受。四、变化后的思考。、 引导学生针对今天的小实验畅谈感受。、 教师引导孩子完成最后的“体察记录”:白开水,(用一句话写出此时自己对白开水的印象、感觉)、教师总结:同样一杯白开水,由于大家品尝前的状态不同,品尝到的滋味也不尽相同。观察是全方位的,光凭偶尔一次的感觉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应该像李四光、列文虎克、法布尔等一些我们课文中介绍的科学家那样,为探求到一个真理,不断实验、不懈努力,我想最后一定能够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五、课后延伸。、回家后,将“体察记录”整理成一篇习作,题目可以自拟。、 还可以自己试着再选择不同的食品,做另一组“味觉魔方”,甚至可以将小实验扩展到“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这四个方面,自己设计游戏,和家人一起做“感觉魔方”的趣味实验。并将实验过程摹仿课堂上的形式记录下来后整理成文。学生习作白开水,变!变!变!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三年(2)班 伍薇 指导教师:何捷今天,何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作文课白开水,变!变!变!。首先,何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瓶白开水,让我们拧开瓶盖,轻轻地扇一扇,看看能闻到什么气味。我按照何老师的要求去做,果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好舒服。接着我又仔细地看了看白开水,我发现白开水是无色的、透明的,像玻璃一样!接下来,何老师又让我们认真地品尝了一口白开水,我感觉它很冰、有一丝丝清甜。可是没想到,何老师紧接着居然让我们做了5分钟的高抬腿运动后,又一次让我们喝了一口白开水,这时,我感到水的滋味发生了变化,变得更甜、更香、更冰爽。神奇的白开水还在继续起变化。何老师又叫我们吃了一点零食,然后再喝一口白开水。我吃的时巧酸梅,吃后我喝了一口白开水,这回它的滋味与前两次不同,除了感觉非常甜、非常香外,还有一丝不浓不淡的酸味,而且非常冰凉,味道好极了!一节课下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本那熟悉的白开水,在仔细的、全方位观察后,还是能品出不同的滋味。看来,我们的感觉是随时在变化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一瓶小小的白开水都能像个魔术师!课后反思:初学写作,最困难的莫过于无话可写。原因有多方面,其主要的在于低中年级作文训练形式差异。低年级作文,内容的来源上多是以图画、事物为主要观察对象,并针对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这等于“送饭入口”,孩子不筹“没东西吃”,只是“吃得多少、好坏”的问题。而中年级则不同,作文的内容开始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他们的感受、思想等,要将其表达出来,需要通过观察、思维、概括、表述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过程综合作用。因此,他们从原先的“衣食无忧”到现在的自己“找米下锅”,当然产生困难。这也正是孩子们为作文而“做”文,常常搜肠挂肚地编出各种感人事件的原因所在了。这样的“生”货当然难以入口。其实,让孩子有话可写并非难事。首先,教会孩子通过观察搜集材料。学会实际观察非常重要,许多写作材料都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学会实际观察,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本课在指导孩子观察上,虽然偏重在“味觉”的体察,但是也很注重潜移默化地向孩子渗透:观察一个物品,应该要五官齐上阵,全方位地观察。这无疑有益于他们对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今后通过观察收集素材。其次,注重积累习惯的养成。孩子的积累丰富了,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积累的方式很多:记日记、写随笔、练片断其实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只要善于积累,何愁没有素材可写呢?本课的“体察记录”就是一种即兴的积累。它紧随着游戏之后,在孩子还记忆犹新时立即积累起来,为今后习作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第三,引导孩子学会有序表达。在孩子有话可说、言之有物的基础上,教师还是应在指导学生的表达上下功夫,引导他们逐渐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序。有序表达在新课表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没有提到,因此为很多教师所忽略。其实,颠三倒四,牛头不对马嘴的表达应该予以及时纠正,不可“随着性子”来,或是“留给后来人”。无论在哪个学段,这都应该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课的对体察记录进行编号,逐张出现,也就是在引导孩子认识本文的写作顺序,在完成填写的过程中得到有序表达的训练。正因为此三点,对孩子的课后习作的跟踪中我们发现,他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并且感到:作文,一点也不难!缘起:有心栽花花不开眼看着自己执教四年的孩子们快要毕业了,满心充盈着农人收获的喜悦。回忆起自己十年前师范临近毕业的那一段日子和现在依然记得清清楚楚的满载着同学间依依惜别、相互鼓励的真情话语,真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用毕业赠言这种形式留住这人生中黄金般的时光。因此我早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组织大家开展相互签写毕业赠言的活动。我盼望着这“有心栽下的花朵”能绽放的格外鲜艳。可当我无意间翻看一些孩子的毕业赠言簿时,我惊诧了:“猪你毕业快乐!”、“最让我忘不了的是你的一张明猩脸!”、“愿你天天开心,两脚抽筋,万事如意,处处碰壁!”、“祝你早日升官发财”怎么这些怎样都变了味?仔细统计发现“变味”赠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灰色童谣:“你是风儿我是杀,你是猪肉我是刀,看你今天还敢骚”、改编名言:“人生自古谁无屎,不如用手当草纸”、“恐吓”:“我已经祝福过你了,要不回礼就给你好看”、网络语“(轻轻抱抱一生一世我想你)、“洋为中用”:“上镜率”最高的竟是pig和I love you 。此外,不少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中还画着恐怖的骷髅头,颓废的乐队、肥猪、流氓兔等比较消极的图案。这究竟是怎么啦?难道说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不!绝对不是!原本想要. “赏花”的我看着这成排不应滋长的“病柳”陷入沉思。探因:儿童学习上的“开窗理论”围坐在放学后的教室里,我和几个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孩子们面对着这些“另类”赠言的产生毫不避讳,有的说是从日常口语交流中学习到的,有的是在网络中下载的,有的是从电视等媒体中“学习”的,还有的是纯粹为了好玩,单纯模仿同时,因为纪念册多为购买,得来容易,写起来也就毫不在意了。看来,是没有甄别的接受、吸收使得这原本充满真情实感的毕业赠言走了样。其实这又怎能怪孩子呢?他们的学习欲望很强,但是由于思维能力的有待发展提高,和成年人相比,缺乏理性的鉴别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未经指导的他们,接受的标准仅仅是“好玩”,这也就是专家们指出的儿童学习上的“开窗理论”。这些垃圾信息也正是瞄准了孩子们这一“猎奇”心理全面出击而大获全胜的。同时,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现有的毕业赠言签写册自身有着一些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大量的繁体字,模糊了孩子对规范汉字的学习;一些栏目的设置,影响了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成长。如:有大量的毕业赠言设有“手机号码”、“口头禅”、等不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引发学生之间无谓的攀比。甚至有一个版本还要求学生填写“胸围、腰围、臀围”,简直不知叫孩子如何下笔!看来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教育工作者的疏忽造成的。要想彻底改变孩子们这种无所谓,甚至是有意“捣鬼”的态度,只有想办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去唤起他们的童贞、童趣。而这个过程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创意习作指导过程。解决:心动不如马上行动问题已经找到,解决的方案也浮出水面。心动不如马上行动!我向孩子们提议:自己动手,设计适合自己的、特别的毕业赠言册,签写真情留言。一呼百应,孩子们很快投入了这项他们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首先,他们广泛地收集资料。凡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毕业纪念册他们都留心观察、记录、购买、收集。想一想看我们成人要做一件事不也是这样吗,先占有大量的资料,“手中有粮心不慌”嘛。接下来,他们开始分析这些资料,去伪存真,删除糟粕,留下精华,整理出一页毕业纪念册必须有的几项内容,并且收集了许多活泼可爱的小插图。制作过程也是令人兴奋的。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自己绘画,有的电脑绘图,还有的连剪带贴,十八般兵器齐上阵在毕业赠言的签写活动中,孩子们也一改以往随意涂鸦,甚至是有意诋毁的不良写作态度,精心组织语言,真情地写下前对同学,对老师、对母校的肺腑之言。作为教师,我则要求孩子们写成一篇习作,或者写说明文,介绍自己如此设计的创意点,或者写随笔,表达出创作过程的感受,或是写记叙文,真实纪录创作过程,或是写想象文,以毕业纪念册自述的方式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