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涂又光书学思想研究 刘克明 涂又光先生 筵开八秩赞如何 道骨仙风感佩多 篆隶楷行通草法 诗文哲史晓希罗 陈辞拍案抨时弊 释义精心育幼柯 贫富安危都了了 南山之上舞婆娑 君实先生八秩寿庆 喜呈七律一首以贺 丙戌后七月 学生杨叔子恭赋 晚生刘克明敬书 涂又光 1927 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 同时也是一名书法家 作为书家 涂先生以书行世 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包括篆 隶 楷 行 草 其名远播海外 自成一家 作为教育家 他把书学教育贯串于教学之中 有着及其深邃的书学思想 涂又光先生的书法及其书学思想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 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及其思想 弘扬中国文化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有帮助的 一 涂又光先生的书法成就涂又光先生出生于塾师之家 幼承家学 3岁识字 5岁始习书 颇喜好临池 观王羲之 十七帖 尤为珍爱 故临王羲之帖 亦有神韵 摹写数十遍 已得其风貌 其父遂督课晋唐楷书至11岁 12岁入光山泼河小学读书时 便以书名世而显于故闾 时光山县长尹孚 湖南人 其颇好书法 尹氏鞅掌县学 一日至学堂 校方告知有学生善书 便与先生见面 尹孚见少时的先生姿貌英俊 聪明颖异 落落负有大志 甚喜 又见其书作不凡 颇有灵气 知其早慧已见之于书法之中 乃为先生取名 又光 取名之事在光山 一时传为佳话 而先生之诗文 才藻宏富 风神华畅 多得前辈嘉许 光山古称光州 位于河南省东南 北临淮河 南依大别 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 素有 浮光熠彩 之誉 宋代司马光出生在此 其父为其取名为 光 司马光 拯民于水火 为光山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古往今来 光山夙为人文故地 颇珍褚墨 遗范未堕 咸尊司马 自宋代以来 以其名命名的街道 弄巷 水井 书院随处可见 为其建祠立碑 题诗 作记 更是代不乏人 此地古迹甚多 境内尚有宋代古县衙遗址 司马光洗三时的 司马井 迄今保存完好 世人皆知的司马光五齡击瓮的故事 就发生在这里 光山景色宜人 山水名胜 相互映衬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尹氏为先生取名 又光 乃其冀望先生能成为又一司马 这对先生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由是可知 少时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氛围 是其取得书学及其学术成就的重要原因 涂先生15岁中学毕业 尔后就读于汝南县第二高级中学 该校是驻马店市历史悠久的一所普通中学 自清末草创以来 延揽豫南俊彦 厚德载智 激浊扬清 雕心铸志 传道授业 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 该校汇聚淮北学子 求知问学 自立自强 勤奋进取 报效国家 孕育了代代英才 汝南中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中学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特色 其誉满淮北 名震豫南 在中学期间 先生对于书法兴趣不减 惓惓之意 无日忘之 即便是学习英语 也用毛笔书写 据先生回忆 当时学写英文中的26个字母 是一个一个地练习 往往一个字母 一写就是一本 1996年夏月 先生赴美参加中国哲学的国际会议 他带去的论文 有打印本和手写本 不少西方学者对先生的手写本 十分惊诧 盛赞先生英文的书写之功 无疑 对书法的爱好 幼时的努力 为先生打下了坚实的 童子功 先生18岁高中毕业 曾在中学任教一年 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 以哲学为自己终身学习的专业 而后六十余载 乃力砚田 朝耕暮获 书法为人所重 享誉学界 涂先生自幼能书 诸体皆工 早年师法汉魏 得晋人笔意 临摹汉之 石门颂 张芝 冠军帖 王羲之 十七帖 同时旁及孙过庭 书谱 苏东坡 黄山谷之书 其行草以魏晋为基 融南帖与北碑于一炉 风格沉雄纯正 书卷之气 飘然而出 几十年后 先生总结其书学历程时说 在学书方法上 应该临摹与读帖相结合 读帖为重要阶段 不可小视 碑帖在手 切忌盲目临摹 宜构心审视 读帖之时 先观碑帖整篇布局和通体精神 后细涉精微 先生认为 书法要看大局面 拘泥一笔一画 纵使苦练形似 亦不是善学者 1949年 涂先生清华大学毕业之后 积极投身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舞台 南下之时 笔砚不弃 拨冗临池 治诗书不辍 他将孙过庭 书谱 张旭等名家墨迹携带身边 临摹观赏 故先生行草 多有虔礼遗风 而后得见古代法书 遂眼界大开 转攻汉魏六朝诸碑 于 书谱 张旭草书 用意尤深 其草书笔法 复参苏东坡 黄山谷意趣 雅逸苍浪 自有面目 直追唐人 先生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胆魄 善于学习 创作出了自己的书法面貌 写出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文革以后 涂先生赴华中工学院 教书育人 甚得其乐 并致力于中国文化 哲学 高等教育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建树 在中文系 先生身体力行 开设了 书法 课程 与张良皋 郑在瀛诸公的情谊 久而弥笃 每读书有间 晤对终日 先生的书法 行草为冠 然作擘窠大字 亦气象高大 如2004年为光山县 齐光寺 所书寺名 天骨开张 深得唐人楷法 近年犹嗜孙过庭 张旭 董其昌 及宋人行草 并能兼容并蓄 其志在书写中拓宽自己的道路 形成自己雄浑瑰丽的风格 先生的书法作品 曾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展 颇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 1983年11月 冯友兰 1895 1990 来信 与先生论及出版 三松堂全集 一事 先生表示赞同 次年 冯氏请先生译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一书 即 中国哲学简史 同年 在冯友兰先生的嘱托下 同意总纂 三松堂全集 涂先生的书法 深得三松堂的赏识 师生之间 多有和答 1985年12月 冯先生赋七绝一首赠先生 其云 投笔豪情正少年 清华旧梦尚依然 无端冰雪侵双鬓 别有风光又一天 三松堂又有跋文云 日月不居 忽届耄耋 又光当时清华少年 今亦垂垂老矣 为诗书以赠之 冯氏晚年 患有眼疾 不能用毛笔写字 在1985年至1988年之间 冯友兰先生有关书法方面的酬答 不少由先生代书 如1987年为祝贺吴泽霖先生九十寿辰 即冯氏拟辞 先生奉书 其辞曰 苏东坡念奴娇词云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清华旧友甚多 泽霖先生与余今尚存 而九十之年 忽焉已至 先生始满 余又过二 可谓天假以年矣 多活几年 可以多经历一点世面 多懂一点道理 此其可万幸者 泽霖先生以为何如 今观先生所书 气象博大 可谓青出于蓝 而论其笔法 则不让前人 芝生之文 先生之书 可谓相得益彰 文笔俱妙 1989年夏日 涂先生草书唐人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 参加武汉市大专院校教师书法展览 获一等奖 2000年先生书 世界文化名人园 已泐为石 立于喻家山东南的醉晚亭旁 所书七字 一呵而成 且个性流露 与世界文化名人名言 堪称合璧 今观其书 风格隽逸 深得黄山谷神韵 观者无不称奇 二 涂又光先生的书学思想涂又光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用一个哲学家的眼光 分析了中国书学的历史 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书学思想 涂先生的这些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1 书者舒也 舒性情也在涂先生的书学教育中 强调 书者舒也 舒性情也 书者如也 如其人也 在教学中 贯串 书者舒也 书者如也 乃为书之至极的思想 强调一个人的书法是一个人的性情的具体体现 书法有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之效 字可以见人的肺肝 可见人的性情 恰如逸少所云 写字可察 诚意学者 笔墨可见 天性灵者 先生常以历史上书家的人品与书品为例 条分缕析 理解心正则笔正的文化背景 他认为在书法上 人品既殊 则性情各异 笔势所运 邪正自形 所谓有诸中 必形诸外 观其相 可识其心 柳公权有 心正则笔正 即有人正则书正之意 心为人之帅 心正则人正 笔为书之充 笔正则事正 人由心正 书由笔正 即 诗经 所云 思无邪 礼记 云 毋不敬 书法要旨 一语可括 先生认为 书法是中国人的心灵之舞 是碧翠可人的一片绿地 是生命意义的本质之源 书者舒也 舒性情也 书者如也 如其人也 乃是中国书法艺术根本目的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 只有充满了书者情感内容的书法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的生命和价值 如南齐王僧虞 笔意赞 所言 必使心忘于笔 手忘于书 心手达情 书不忘想 是为求之不得 考之即彰 又如唐孙过庭 书谱 所言 情动形言 取会风骚之意 阳舒阴惨 本乎天地之心 笔性墨情 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 书之首务 性情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命题 书法体现人的的性情 首先 是言书家的情感融入书作之中 从而形成个人的艺术特点 所谓 祭侄稿 心肝抽裂 不自堪忍 故书顿挫郁屈 不可控勒 告伯文 则心气平和 故容夷婉畅 即是指此 其次 就是惟有浸透了书家情感的作品才能感发和打动人心 激发他人之情 如明人王世贞 文氏停云馆帖十跋 所言 祭侄文 有天真烂漫之趣 行狎之妙 一至于此 忠义真至之痛 郁渤波磔间 千古不泯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 性情 的完整内涵 无论从创作还是欣赏两个角度看 理性情者 书之首务 乃是书法艺术的根本准则 而对习书者而言 心手达情 顺其情则业成 违其衷则功弃 则是达 至极 的不二途径 对于书法的理解 先生的论述亦卓识精赅 其言曰 书与神契 笔与意契 书家要有悟性 悟者灵性也 书写之时 要求笔笔划划要有来源 书字代表了书写者本人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艺术最讲究书法家本人的他的个性精神的流露 中国历史上 一些伟大的书法作品 都因情事不同 书字亦随之而异 应感之理 融于书中 故能独垂古今 涂先生言近旨远 认为书法表现的情感具有抽象性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间架结构 书写的行气章法及其笔墨意趣 即 形质 来表达情性的 所谓 喜则气和而字舒 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即气郁而字敛 乐则气平而字丽 乃是从 形质 出发 同时又超越了一般的点画形态 从 形质 总体的风格样式凝结情感的意蕴 以行气章法为形式 以给人以审美感受 而 曲直之粗迹 在柔润与硬燥 则从 形质 最基本的要求出发 提出了形质达情的起码准则 这里的 柔润 指形质生动灵活而有生气 硬燥 指僵硬呆板 状如算子 即是表现之一 其所以 不能成书 而只能 记文 不仅在其技法贫乏单调 更在其无法表现丰富活跃的情感世界 张旭的草书所以能 变动犹鬼神 不可端倪 正因其 有动于中 必于草书发之 所以其形质才千变万化 所谓 张长史书悲喜双用 亦指唐人张旭草书 在形质上变幻无穷 而怀素草书形质高度简练 其气势逼人 表现了一种超越悲喜之境的佛门放逸之情 故 悲喜双遣 遣者 使离去之意 此外 象晋人王羲之 从哀戚中结法 的境界等 都指书法能超乎于文字意义以外 在本身的形质中 含情 使人欣赏书法能 虽则不面 其若面焉 以至于 彼迹无缄 而遗情未尽 心存目想 欲罢不能 因此 书者舒也 舒性情也 即在 性情达于形质 形质本于性情 的融合 涂先生认为 一个人有没有灵气 可以从一个人的字中体现 苏东坡偏锋卧笔 乃一派敦厚之态 刘师培用墨枯槁 是一副短寿之形 先生甚或认为 字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 看到一个人的祸福休咎 字是个性的表现 它以 形质 为载体 行气章法为形式 书法的情感表现 是一种由个人的性情转化成的抽象情绪 或一种长期稳定性的情感结晶 如怀素的 悲喜双遣 张旭的 悲喜双用 因此 书法象中国其他艺术一样有一些长期形成的表现情感的 程式 如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篆书有草篆 行篆 隶有草隶 行隶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总的程式基础之上 再 凛之以风神 鼓之以枯劲 和之以闲雅 书家可以将 精而密 的篆书 隶书 运用草书的 流而畅 的形式 得到新的 不同的风貌和趣味 从而 可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 此时书写技法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意蕴 先生认为临古人书要由形入神 把握书写技法最终达到精神的层次 遇古人碑版墨迹 辄心领而神契之 落笔自有会悟 斤斤临摹 已落第二义矣 而且 在临古人书时 只有将其书之 舒 险 等表现的喜 怒 哀 乐 一一会于胸中 感发起自己相应的情绪 所谓 涵养性情 感发志气 使自己也达到类似的情感境界 才能免于 徒求形似 从而达到 怀抱萧散 陶性写情 的书法境界 所谓 顺其情则业成 指的便是既会古人之情 而又寄我之情 既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 又 寓情深郁豪放之间 象物于飞潸动植流峙之奇 以疾涩通八法之则 以阴阳备四时之气 先生的书法就是得 新理异态 之趣 融汇诸家而成自家之面貌 作为一位哲学家 涂先生认为 书法体现人的性情具有特殊性 但又有它的普遍性 在文化领域 一个人的一堂课 一句话 一个演讲 我们何尝不可以见到一个人的性情 见到一个人的肺肝 或许 这也是书法给我们的启示 2 先与古人合 后与古人离书法是人的性情的写照 是人的精神的体现 同时 也是一个人一生勤学苦练的见证 涂先生幼年之时 喜爱书法 日课晋人书法 持有十年 而后 复恒临摹汉唐诸碑 师法孙过庭 黄山谷 先生深知书写的基本技法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 始终强调中国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001年至2003年期间 我校一共举办了四届 艺术与科学 展览 每次展览期间 涂先生都要来观看展出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并主动向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讲解每件作品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 其兴致勃勃 于斯可见 2002年4月 在参观第二届 艺术与科学 展览时 先生欣然题词 先于画中看山 后于山中见画 先与古人合 后与古人离 此谓先模仿后创造 此中华数千年之宝贵经验 后人当深长思之 盖推陈出新 理固然也 涂先生认为 书法首先是继承 不是创新 即所谓 先与古人合 没有基础 就没有创新 只有 先与古人合 后与古人离 才能步入创新之途 随便作书 就以为创新 这是最危险的 先生常说 搞文科的人 不会写字 不会书法 就一文不文 此话可谓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 而且 在书写的执笔与运笔中 先生认为 书重用笔 用之存乎其人 故善书者用笔 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先生写字 大多悬臂悬腕 甚至书写蝇头小楷 亦悬腕题写 故其势开展 非枕腕所能比拟 在用笔方面 习惯小笔写大字 故能发挥笔的作用 因此 先生所书条幅吊屏 甚或匾额楹联 往往雄浑丰厚 气势博大 先生认为 书法中 用笔极为重要 书成于笔 笔运于纸 指运于腕 腕运于肘 肘运于肩 在教学之中 强调习字要在捻笔 执笔在手 须虚掌实指 指不入掌 东西上下 无所隔阂 他认为用笔要有变化 否则就难称书法 甚至一笔之内 也应有变化 先生坚持 意在笔先 学书之法 在乎一心 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 惟有如此 才能达到书写的要求 先生还认为 书为心画 故书也者 心学也 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 其勤而无所也宜矣 在论及中国书法的源流时 涂先生认为 中国书法的源流在甲骨 在钟鼎 在小篆 小篆讲究匀称 匀就是均匀 称就是对称 在书写中 先生一贯强调中锋行笔 力求达到 笔笔中锋 藏头护尾 他认为要达到 笔笔中锋 的最好办法是练习篆书 这是因为小篆书写的特点 就是中锋行笔 所谓中锋 就是笔端垂直书写的平面 周篆委备 譬如石鼓 秦篆简直 如峄山 琅邪诸碑 先生认为 学写中国字 必习篆书 否则不能称之为善书者 书谱 云 篆尚婉而通 篆书婉而愈劲 通而愈节 先生在书写篆书的过程中 悟出 把笔无定法 的奥妙 故行笔意气酣畅 平矜释躁 侧笔斜行 复归中锋 用笔或毫尖 或笔肚 或笔根 灵活适意 左右逢源 时而轻提细勒 细筋入骨 时而重按粗犷 字外出力 不飘不怠 流中有留 先生认为 书法高度重视法度 书法以 法 入门 法 乃是书法不可或缺的基础 但同时又不能拘于法 泥于法 寓有法于无法 甚而作为法之 至境 技法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体系 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它最终表现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的情趣 书为心画 先生之书法 线条灵动而能兼众妙 意境高雅而骨气沉稳 形体舒展而刚柔并用 韵律奔放而活泼飞动 所书之字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在结体方面 先生也颇具匠心 其书方圆刚柔 交相为用 笔画能随机应变 疏密大小 俯仰顾盼 庄重典雅 其错综而寓于节奏变化 聚散而富于通体灵便 给人以笔划遒劲之感 即有自己的面目 又于前代书法大师的作品中有迹可寻 先生认为书法的关键 要在掌握笔性 纸性 墨性 水性 故其作书 用墨用水 恰到好处 令人百看不厌 这是先生 先与古人合 后与古人离 的结果 3 学之于造化 异类而求之涂又光先生一生持身严谨 坚持学问的正道 追求书学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创作中 体现人的意诚心正 体现书法的中和之美 先生认为 书法着实体现着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与人文精神 书写者文史哲的水平 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好坏 而人文精神又是书写者造就灵魂的关键 先生精妙绝伦 严整肃穆的书法 与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分不开的 一个人要有全面的文化素质 恰恰书法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综合写照 它全面体现了人的精神与素养 涂先生认为 一位书家要有宽博的学识 深厚的学养 书家必须有 书外功夫 字外之功 即从书法以外的各个方面吸取营养 累积学问 并将这种营养化入自己的人格之中 以养成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从而使书法作品自有耐人咀嚼的情趣和意境 不 学 则无以 养 不 养 则徒然去 学 古代书论中 书家 行万里路 即从大自然中得到陶冶 净化心灵 并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之美 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然后通过 顿悟 激发 启迪创造书法之美的灵感 使书法艺术产生质的飞跃 积虑于中 触物以感之 即所谓 学之于造化 异类而求之 而 得江山之助 文献所载 书家靠 悟性 而书艺俱进的例子极多 如王羲之 张旭 颜真卿 怀素 黄庭坚 董其昌等 在其艺术实践中都有个 异类而求之 顿悟而突进的环节 所谓观剑器舞 担夫争道 夏云变幻等等而悟书法之妙 乃至历史上著名的 印印泥 锥画沙 屋漏痕 等有关笔法 笔意的理论都是 积虑于中 触物以感之 的结果 刘克明与涂又光先生在洞庭湖畔 涂先生论治学 唯以读书为要 他认为无论为学为书 都应 读万卷书 如苏东坡所云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若 于字内求字 无异于徒费岁月 而于书法之外 读书万卷 厚积薄发 才能在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上形成书法的品格 倘若只在书法上下功夫 而缺乏诗文 绘画 篆刻 乐律等方面的艺术修养 便难以达到高妙的境界 宋人黄山谷曾反复强调 书家应 胸中有书数千卷 胸中有道义 强调书法应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 发于笔墨之间 这里 学 已经化为 养 化为书家的胸襟和精神境界 在苏 黄之后 清人张照也有一精赅的概括 惟与造物者游 而又加之以学力 然后能生动 这些言论 先生总是勉励学书者 宜长思之 在治学中 涂先生强调专与通的关系 他认为专是通的特殊 只有在通的基础上才有专 只有对各门学问融会贯通后才能专 没有通就不可能有专 通是基础 专是特殊 专与通的关系 就是哲学上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而且 专与通二者 不能颠倒 更不能混淆 先生认为书法也是如此 就书体而言 要博通诸体 方知变法 书家不能以独擅一体而不及其他 他指出一位书家不懂篆书 不懂草书 就不能称之为书家 专攻一门 就以为是专 那就是不懂学问 当然 就不懂中国的书法之道 涂先生认为 草书虽草 但笔笔划划 俱有法度规矩 不会草书切莫自编自造 具体书写时 要力求使笔画少的字看起来不单薄 笔画多的字看起来不繁乱 结体要讲求因字造型 自然会通 并要力求使墨色与宣纸所占的比例恰到好处 使纸与墨起到相互承托的作用 先生主张书写的内容要与书法的形式相统一 无论是书写前人的名言名句 还是书写自己的作品 学之于造化 异类而求之 古来书家 莫不如此 涂先生为学淹通 雅好诗文 哲学的抽象思维 虽使他无暇创作 但他坚持认为 一个中国学者 不会诗词 不会作联 不会写字 就根本谈不上中国的学问 先生常说 我虽平平庸庸 但是端端正正 扎扎实实 此话绝非虚言 先生书写的作品 无论匾额楹联 或是条屏横幅 大多自作自书 辞翰俱美 有时随意为之 皆为佳作 反映了深厚的学养 涂先生创作的诗词联文极工 其辞奇意幽 足使读者感喟 也无不体现先生所具有的文化底蕴 如1965年寿冯友兰师 1990年12月 冯友兰先生去世 先生悲撰二联 以志哀悼之忱 先生的联文 在悼念冯友兰的挽联中 洵为上乘之作 贺新凉寿芝生师 良史生花笔 问全编 中华哲学 谁曾作始 莽莽山林筚路启 生面别开经子 暂驻足 衡山湘水 公所可游南岳耳 效巫阳 南渡贞元际 知其故 言不已 一声霹雳回天地 蓦回头 降龙伏虎 方知妙谛 重返青春年少日 六卷新编刻二 成竹在 一挥到底 入此岁来七十矣 有门人 无限殷勤意 人长寿 追真理 注释 冯友兰先生 字芝生 1895年生 1965年满七十岁 冯先生著 中国哲学史 划分 子学时代 和 经学时代 冯先生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 其中有 暂驻足 衡山湘水 之句 冯先生1937年秋游衡山二贤祠诗句 冯先生 中国哲学史 自序有云 此书能为巫阳之下招欤 是所望也 抗战期间 冯先生著有 新理学 新事论 新世训 新原人 新原道 新知言 南渡集 等书 总称 贞元之际所著书 新世训 自序有云 承百代之流 而会乎当今之变 好学深思之士 心知其故 乌能已于言哉 五十年代末冯先生开始写 中国哲学史新编 六卷本 至1965年已出版两卷 语出 后汉书 郑玄传 涂又光先生挽冯友兰联 其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求仁得仁 安渡九十五岁 誉之不加劝 非之不加沮 知我罪我 可凭四百万言 其二忍泪度生辰 祝八千年为春为秋 亦难百岁 呕心求新命 念七十载忧民忧国 更有余哀 2004年4月 张岱年 1909 2004 去世 张氏在世之时 冯友兰先生曾将其立身之道 概括为 刚毅木訥 直道而行 涂先生集 论语 句 撰成一联敬挽 联云 直道而行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如是 智者不惑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涂先生雅性节俭 不好华丽 书写之中惜墨如金 惜纸如金 书写中从不浪费滴墨片纸 做到物尽其用 日尽盘墨 先生为人性情洞达 平易近人 对于索书者 往往有求必应 多用行草书写以赠 题赠的书法作品 风格隽逸 用笔温柔敦厚 极少险峻奇崛 题词的内容或为经史名言 或为唐诗宋词 或为自赋诗词 其意在勉人上进 鼓励后学 立志成才 1999年 涂先生为大儒先生题诗并书 诗云 长春楼上多诗书 三代薪传出大儒 积善之家有余庆 南山孤岛爱吾庐 涂先生认为 中国的高等教育 历来是15岁开始的智 仁 勇综合发展的终身教育 死而后已 它在20世纪以前是人文阶段 近百年来在科学阶段 正在迈向人文科学阶段 近十几年来 先生一直积极投身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事业之中 发表了许多义精语洁的文章 并用书法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推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这一时期 先生讲坛花开 书作甚多 无论是题词 还是题名 先生的书法为好书者增光添色 蓬荜生辉 先生询为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典范 他赠给杨叔子院士诗中说 琼楼玉宇四时春 上有垂杨景色新 日丽风和桃李笑 天机妙处是人文 2001年 周礼全八十辰寿 涂先生为其杖朝大庆 喜赋七绝一首 其云 青牛白马演新知 金老逢人说项斯 八十皤然成健者 温柔敦厚好吟诗 诗中金老 是指金岳霖先生 1895 1984 皤然健者 温柔敦厚 不仅是涂先生对自己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学长周礼全的评价 恰恰也道出了先生为人 为学 为书的目标 余尝聆先生授课 观其板书一笔不苟 听其言辞切切 慷慨激昂 如坐针毡 辄感先生年近八秩 以杖朝之资 其言也真 其言也善 但是 只要我们观摩先生的书法作品 就可以想到一位虽皤然白发 而又温柔敦厚的中国学者的形象 六十杖于乡 故六十岁称杖乡之年 七十杖于国 故七十岁称杖国之年 八十杖于朝 故八十岁称杖朝之年 礼记 王制 五十杖于家 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 八十杖于朝 九十者 天子欲有问焉 八十杖于朝 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唐韩偓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 诗 若为将朽质 犹拟杖于朝 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七绝咏史一首涂又光屈原不用如何便自沉 闲来泽畔好行吟 怀王有道无双事 留得离骚未火焚 Ifyoulostyourjobdon tthrewyourselfintheriverlikeQuyuan Justthinknowyouhaveleisurecansito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工程地质勘察设备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红酒销售渠道拓展与品牌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员工领导力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典当行股权转让与资产重组全面合作协议
- 2025版农产品直供基地购销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端餐饮门店店面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鹰儿童创意画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单位与金融机构间供应链融资借款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技术研发担保股权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酒店送餐合同协议书
- 2024年高州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初中中考1600单词
- 无创呼吸机业务学习课件
- 慢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 受托支付合同(2024版)
- 结室旁道的射频消融2例
-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
-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输变电数字化转型
- 浅析中药鹿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选矿车间技能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