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doc_第1页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doc_第2页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doc_第3页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doc_第4页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 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进展顺利 效果显著 “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省委“十项利民行动”的33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主要任务是从2004年开始,在3-5年内选派和培养近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村务和教学工作。其中每年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募1000名左右志愿者,工资由省财政全额拨付。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牢固树立抓“村村大学生计划”就是抓人才、抓项目、抓引资的思想,并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紧紧抓在手上,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创优发挥作用环境,营造了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农村、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示范点。通过两年努力,全市已安置省派大学生志愿者682人,选送到高校定向培养459人,使全市有大学毕业生的村达到85.5%。明年将顺利完成市委确定的“三年工程”目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大事大项来抓。市委把这项工作列入人才工作重点定期进行督查。市委和各县(市)区委层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或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在市、县委组织部设立,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服务。市委书记胡世英、市长于莎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新英等同志经常深入乡村走访慰问大学生志愿者,亲自研究配套资金、待遇等相关政策,解决工作落实中的障碍问题。市委组织部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督办指导和对上沟通,积极争取支持,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占全省选派总数的34%。各县(市)区委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县乡领导包联责任制,认真落实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和后勤保障,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建功创造条件。教育、财政、人事、公安、农委、共青团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全力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务,确保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去年9月初,市委召开了千人参加的省派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绥化农村动员大会,市级领导逐一接见志愿者,为他们披红戴花,隆重欢送。 2、精心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派遣工作。为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发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作用,各地各部门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志愿者派遣工作。在2004年大学生志愿者派遣工作中,我们严格把握派遣安置的关键环节,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县两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和人才需求数量、类型、专业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教师与志愿者提问、参观典型、介绍农村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实用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实现由大学生到村干部或小学校长的角色转换,共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面达到100%。培训结束后,各县(市)区项目办都由一名领导带队,逐一把大学生志愿者送到所服务的乡村,组织他们与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教委办主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小学校长进行现场对接,沟通双方情况,落实工作岗位,明确政策要求。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的接收安置工作基本做到了基层认可,群众拥护,志愿者满意。在2005年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派工作中,我们针对报名人员多、安置难度大的实际,专门制定了选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优先”的选派原则,即专业对口优先、党员优先、学生干部优先、本科毕业生优先、家住本地优先,保证选派工作质量。7月14日,市项目办召开了“村村大学生计划”供需见面会,近600名大学毕业生参加,场面十分火爆。市县两级项目办逐一审核大学生志愿者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挑选。鉴于大学毕业生报名踊跃、人数较多,我们加大了对省项目办指标的争取力度,共多争取指标210个,用于安排本地大学毕业生,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达到了410人,居全省第一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去年,安置省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72人,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0人,村委会主任助理108人,村小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154人;今年,全市又从618名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410名大学生志愿者,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3、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志愿者发挥作用。市、县两级项目办认真贯彻黑教联200447号文件精神,研究落实大学生志愿者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根据志愿者的实际困难,把外地志愿者调整到的交通、食宿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农村,把本地农村的志愿者调整到户口所在村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 名外地志愿者和 名本地农村志愿者都按照从优安排、就便安排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绥棱县项目办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王生生、孟薇是一对恋人,都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但各自的服务单位距离很远,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对他们的服务学校进行了重新调整,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是地方财政先行垫付,省财政通过年终结算返还的方式解决,志愿者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份的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市县两级项目办根据黑财教54号文件精神,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采取工资卡、存折和现金发放等形式,垫付全市27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 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现在,所有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都用工资卡的形式及时发放。为改善志愿者生活、工作条件,各地还为志愿者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购买了生活和办公用品。肇东、安达等地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食宿。明水县为志愿者办理了“优惠票”,在当地乘车一律半票收费。市项目办还专门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卡,把市县两级项目办的电话印在卡上,有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目前,市县两级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