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設計 設計者:林于琳、徐璧君、藍家蕙一、基本能力: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能力指標主題軸: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三、統整模式:領域內統整。四、主 題:話說布袋戲。五、子 題:布袋乾坤、鑼鼓聲響看戲去、布袋戲DIY。六、融入議題:家政教育、資訊教育。七、教學對象:國小五、六年級。八、教學節數:三節(120分鐘)。 九、課程設計理念:布袋戲是台灣的傳統戲曲,透過布袋戲配樂的認識與學習,將音樂視覺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與統整,讓學生體會到布袋戲這種傳統戲曲由傳統後場音樂到現代配樂的演變過程,更透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文化藝術與生活密切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欣賞與接納不同文化的藝術表現方式。經由鄉土戲曲的欣賞與探索,感受到鄉土音樂的特質,再由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配以布袋戲偶的造型,引導學生發現角色類別、人物性格與配樂之間的關係。十、分段能力指標:探索與表現1-3-1 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1-3-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1-3-5 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審美與理解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2-3-8 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2-3-9 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實踐與應用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融入議題:家政教育、資訊教育3-3-1 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3 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5-3-1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檔案。十一、教學目標:1.認識布袋戲的階段性演變。2.認識基本的文武場樂器。3.了解文武場做為戲劇後場的重要性。4.能學會操作布偶。5.能與同學合力完成劇本。6.能配合劇情的需要設計角色所適宜的台詞配音背景音樂及肢體動作。十二、課程架構:基本能力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主題話說布袋戲教學目標1. 認識布袋戲的階段性演變。2. 認識基本的文武場樂器。3. 了解文武場做為戲劇後場的重要性。4. 能學會操作布偶。5. 能與同學合力完成劇本。6. 能配合劇情的需要設計角色所適宜的台詞配音背景音樂及肢體動作。時間三節(120分鐘)子題布袋乾坤鑼鼓聲響看戲去布袋戲DIY力指標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2-3-9 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1-3-5 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2-3-8 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學習目標1.了解布袋戲的源流。2.了解布袋戲的階段性演變。3.認識傳統布袋戲偶的角色分類。4.認識傳統布袋戲偶服飾之美。5.認識傳統布袋戲戲台的構造。1.認識傳統布袋戲後場音樂與樂器。2.了解文武場作為戲劇後場的重要性。3.能利用樂器敲擊簡單的節奏。4.認識傳統布袋戲後場音樂與現代布袋戲配樂之間的差異。1.懂得如何熟練地操作戲偶的技巧。2.與同學合力完成劇本並演出。3.配合劇情的需要設計個角色所適宜的台詞配音背景音樂及肢體動作。時間一節(40分鐘)一節(40分鐘)一節(40分鐘)教學資源電腦、單槍、布袋戲偶。堂鼓、大鑼、小鑼、鈸等敲擊樂器、CD播放設備、電腦、單槍。CD播放設備、錄影設備、大型紙箱、布幕。主要教學活動1. 認識布袋戲的由來與演進。(20)2. 認識布袋戲的角色、服裝、戲台等。(10)3. 比較傳統布袋戲偶與現代電視布袋戲偶的差異。(10)1. 認識布袋戲文武場音樂常用的樂器。( 10)2. 分組使用傳統或自製的打擊樂器敲擊出簡單的節奏。(15)3. 比較不同時期布袋戲音樂的差異。1. 布袋戲影片賞析。(10)2. 布袋戲偶操作教學。(20)3. 分組討論編排劇情大綱、角色分配與背景音樂的搭配。(10)評量參與、討論與發表、資料之蒐集、表演、欣賞與選擇十二、教學資源:教師:堂鼓、大鑼、小鑼、鈸等敲擊樂器、播放設備、電腦、單槍、教學CD、VCD、mp3、Power Point、教學錄影帶。學生:粉蠟筆、水彩用具、色紙、膠水、剪刀、收集布袋戲的圖片。十三、教學流程: 活動一:(1)操弄布袋戲偶引起動機。(2)利用power point介紹布袋戲的由來與演進。(3)介紹傳統布袋戲的角色生旦淨丑雜、布袋戲的服裝、布袋戲的戲台。(4)介紹現代電視布袋戲的角色、背景佈置、燈光效果。(5)比較傳統布袋戲偶與現代電視布袋戲偶的差異。 活動二:(1)介紹文場樂器。(2)介紹武場樂器。(3)了解文武場樂器的不同及其重要性。(4)介紹樂器敲法。(5)分組敲擊簡單節奏。 活動三:(1)欣賞布袋戲教學,觀察如何操戲偶。(2)讓學生實地操弄戲偶。(3)分組討論編排劇情、角色分配、背景配樂。(4)實際演出。十四、教學評量:1.是否能認識基本的文武場樂器?2.是否能了解文武場做為戲劇後場的重要性?3.學生能聽、說出不同時期的布袋戲音樂。4.學生能自找喜歡或適合的音樂配合戲偶演出。5.觀察學生是否能操作戲偶與對白配合。6.觀察學生是否能夠與他人合作。7.學生能否正確的以語言表達心得與感想。十五、參考資源:參考書目1. 傅建益著(民89),掌中乾坤:臺灣野台布袋戲現貌。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2.3.布袋戲教學相關網路資源1. 宜蘭縣文化中心:戲劇博物館.tw/taiwan_map/vr/ilan_c.HTM2. 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布袋戲館.tw/8802/farm4/star2.html3. Se Den Society 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 .tw/seden/4. 小西園偶戲展示館.tw/8h.htm5. 台灣戲曲電子書.tw/tw_oper/6.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tw/Map/李天祿.htm7. 功名歸掌上-李天祿與傳統布袋戲/sino/lee.asp8. 霹靂掌中文化館.tw/culture/trend/trend_002.php 9. 台灣民間藝術家數位博物館 .tw/forum/Read_Contents.php?A_Number=15810. 廖文和布袋戲團 .tw/11. 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發展中心 /12. 霹靂布袋戲 .tw/27178/13. 1st布袋戲網 .tw/puppet/default.asp14. 吳萬響金光布袋戲 .tw/wanxiang/15. 彰藝坊古典布袋戲偶工作室 .tw/16.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霹靂布袋戲王國.tw/ch/1998/199801/701144c3.html17. 亦宛然掌中劇團.tw/Protect/ 18. 傳統布袋戲的角色與形象 .tw/country/doll/title.html19. 布袋戲教室.tw/chuang002/chuang02.htm20. 布袋戲的特色.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 taiwanese/local/doll/doll_2.htm21. 布袋戲的傳統與沿革.tw/senior/chinese/ks_rs/c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