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二 学 期 期末考试试卷初 一 语 文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6分)1看拼音写汉字。(4分)(jio)_健 孤(p)_ (u)_心沥血 (qng)_刻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伏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鸾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妨,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泄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得老远。3默写。(10分)(1)_,卷舒开合任天真。 赠荷花李商隐(2)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陶渊明(3)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陆游(4)当窗理云鬓,_。 木兰诗(5)足蒸暑土气,_。 观刈麦白居易(6)马作的卢飞快,_。 破阵子辛弃疾(7) _,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8)晴川历历汉阳树,_。 黄鹤楼(9) _,彩笔新题断肠句。 青玉案贺铸4根据小说西游记内容完成下面两道题。(1)话说行者径到翠云山向一樵夫问询是否有一铁扇仙居芭蕉洞。樵夫告诉他洞中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有一柄芭蕉扇,能熄灭火焰山的大火,乃大力牛魔王之妻。闻此言,行者为何大惊失色心中暗想“又是冤家了”?(2分)(2)西游记中写到的天上的神和西天的佛应该是正面的形象,作品中也曾一再渲染他们如何功德无量、法力无边。然而对于这些神佛作者也不乏微妙的讽刺,写他们也有人间常见的诸如昏庸糊涂、外强中干、不负责任甚至是腐败等弱点。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举例要包含人物和主要情节,分析要紧扣诸神身上所具备的人性的弱点。(3分)5语言综合运用,请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3分) 日前,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这是苏州开通的首条地铁,也让苏州成为中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 苏州,素以“小桥流水,古迹名园”闻名天下。作为国家级文化历史名城,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让公众最大限度享受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捷,成为地铁设计者们的追求。 最终,全长26公里的苏州地铁1号线,不仅“穿越”了这座2500年的姑苏名城,更成功“穿越”了层层历史风貌保护关,让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都格局又添新韵味。如位于地铁1号线最大车站乐桥站附近的过云楼,是海内外知名度颇高的私家藏画藏书楼。设计线路就尽量予以绕避,施工时采取盾构、控制沉降和减振措施,不仅保留了这座文化名楼,而且地铁从此经过,带来了驻足逗留、品茶读史的八方人士,苏州的古城文化旅游又添一景。不仅线路设计有讲究,车站也处处体现苏州的文化底蕴。一走进苏州地铁站,白墙灰瓦的地铁出入口、宽敞明亮的站台、清晰典雅的指示牌,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苏州“小桥流水”的江南特色。 摘自人民网 2012-05-14有删节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苏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4分)阅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和( )(4分) A以为神 太祖常劝以读书 为坻 以其境过清 C 相与步于中庭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E 下见小潭 于土墙凹凸处 明灭可见 日光下彻7下列哪一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斗折蛇行”中的加点词相同( )(2分) A鞭数十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不耻下问 D心乐之8同为借景抒情,甲乙两文却有着鲜明的区别。请分别简要概括两篇文章所借之景和所抒之情。(2分)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翻译划线句。 (4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yng)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9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10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阅读沁园春雪,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有人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极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它在词中的作用。(2分)12,简要分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加点词的妙处。(2分)13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阅读说明文非凡的蜻蜒,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非凡的蜻蜓(有删减)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的,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而滑翔向前回转,时而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chi)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14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姿态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15文章为什么要在第二段引用保罗罗贝尔的话?(2分)16“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一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漓江情韵(有删改)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7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句,选择其中的一句作赏祈。(3分)18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挑逗”用得很好,说出它的妙处。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另一个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语。(2分)19说“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