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doc_第1页
88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doc_第2页
88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doc_第3页
88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884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达35.86%,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其中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相对性头盆不称,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指征原因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总数为2465例,其中剖宫产884例。剖宫产病例中,初产妇775例(87.67%),经产妇109例(12.33%)。年龄2044岁,平均28.6岁,孕周37+642+3周,平均40+5周。 方法:对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统计学处理: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 结 果 剖宫产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总数为2465例,其中剖宫产884例,剖宫产率为35.86%。2004年、2005年、2006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2.97%、35.88%、38.81%,表明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 剖宫产指征:884例剖宫产的指征及其构成比见表1。表1 884例剖宫产指征及其构成比(略) 胎儿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胎儿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略) 母亲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见表3。表3 母亲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略) 头盆因素:包括骨盆狭窄及相对性头盆不称共57例(6.45%)。其中骨盆狭窄16例(1.81%),相对性头盆不称41例(4.64%)。在无其他指征存在的情况下,临床标准依照孕妇临产后,胎头高浮或胎头下降受阻,在人工破膜后静点催产素试产1小时产程仍无进展而作为相对性头盆不称的诊断依据。 社会因素:共81例(9.16%)。其中有不良孕产史17例,余64例无任何手术指征,均因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 新生儿情况:剖宫产组中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27.36508.49g,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13.74429.13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数是26例(2.94%),同期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数为105例(6.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从本组结果可见,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占53.17%,由于初产妇比例上升及孕期监护技术的提高,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诊断,并且人们的观念逐渐更新,将产妇与胎儿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如有异常情况均选择剖宫产。而在剖宫产的原因中,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有些地区已成为剖宫产的首位指征。 在头盆因素中,相对性头盆不称大多诊断依据不足,如初产妇尚未临产,仅根据胎头高浮,跨耻征阳性,破膜后胎头不入盆或产程进展缓慢,宫口不如期扩张,枕横位、枕后位等就确定了头盆不称的诊断,而未认真查找原因,即放弃试产,或试产不充分,而做了剖宫产。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指征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初产妇比例增加,且只生一胎占大多数,产妇及家属优生优育的愿望强烈,不愿让胎儿承担丝毫风险,也不愿让孕妇忍受分娩的疼痛及恐惧,而选择剖宫产。 此外,尤其值得产科医生注意的是,由于阴道分娩率明显降低,年轻医生缺乏实践经验,识别和处理难产的基本技能将逐渐退化,对阴道助产更加丧失了信心,而只能依赖剖宫产处理分娩,如此陷入了剖宫产越来越多、阴道分娩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关注。【参考文献】 1裴美兰,成晓燕,施蔚红,等.1988年南通市妇产科医院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1):33.2刘棣临,等.胎儿窘迫的诊断及防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3:180182.3杨雪峰,耿金华,封全灵,等.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45.4朱丽萍,周冰华,华嘉增.上海市剖宫产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上海医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