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世界各国都有大学扩招的时期,中国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逐渐赶上世界的脚步。在旧有教育资源上突然涌入如此大量学生,表面喜人的形势下实际是对原本资源分配模式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因而扩招后高校教育质量的变化备受各界关注。很多学者写过有关大学扩招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大学扩招的长处与弊端,但是从1999年至今大学扩招已经过去1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又面临着新的瓶颈,例如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素质不高,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大学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与大学扩招存在着联系,本文致力于对以往大学扩招进行回顾反思,通过数据分析,分析中国大学扩招的现状,找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遇到瓶颈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大学扩招国内学者已经写出了很多文章,从各个方面分析的都有,比如说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扩招与教育机会均等,大学扩招的利与弊,大学扩招的政策分析等等,大学扩招在中国已经有17年的历史,是一个老话题,对于论文的研究很多人都有深刻的见解,也提出来相应的对策。国外的高等教育相对来说发展的比较早,一些国家已经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是他们也是从高等教育扩招一路早来。相对与外国的大学发展来讲中国的大学扩招发展迅速,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路程,虽说如此,在扩招方面外国的经验依旧有可取之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本文主要从高校扩招的背景意义入手,解释高校扩招的内涵,扩招的影响,以及之后高校的发展趋势,然后对十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一个回顾与反思。创新点在于:对最新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虽说高等教育扩招发展那么多年每年都有很多研究出现,但是每年的数据都是有变化的,每年政策,发展趋势等等都存在变数。本文主要是对高校扩招至今做一个回顾总结。1、 高校扩招的背景和意义(一)缓解升学压力。大学扩招,亦称为高校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当时国家为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和就业问题而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此后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1977年恢复的高考后的中国,在扩招前高等教育一直走精英化教育路线,千军万马来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最终上得大学的不过极少数。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找到一份体面工作,进而提升社会地位,但高考之激烈往往给学生增加巨大心理压力与学习负担,亦让应试教育之弊病体现得愈发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多样化的素质教育,就要缓解升学压力,而大学扩招则被看作是实现此目标的一剂良方。1(二)拉动内需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但当时受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消费疲软通货紧缩,当时便有经济学家提出通过扩大高等教育来拉动内需,这部分观点认为,通过大学扩招能使老百姓将兜里钱掏出来,另考虑到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精英化教育,普通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旺盛。9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过5%上下,结合于庞大社会与经济体系的体量与当时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来看实在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扩招前中国适龄青年(18-22岁)入得大学的比例为4%,而同时期人均GDP仅有中国一半的印度适龄青年上大学比例却为8%,与中国人均GDP同水平菲律宾亦有20%,人均GDP略高于中国泰国则高达31%-37%。扩招前中国大学教师与学生比约1比7,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是1比3左右。平均每一个老师教授7个学生。而美国比例是1比15,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为1比30-50。种种数据表现出当时中国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2这些都说明中国大学扩招势在必行。二、高校扩招的内涵 (一)扩建校区、宿舍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标志影响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结构的大扩招正式开始,但是,其实现方式也不过是建起新的宿舍,购置新的校区乃至大学城而已。一开始是大学合并然而合并时政府只考虑了大学扩招,却并未考虑学生的安置和软硬件投入,亦即这个计划实施之前已经缺少了重要的准备措施,而在扩招之后才认识到这一问题,这是这个政策最大的弊病。扩招大学出现宿舍教室不够用的局面,而且之前的教学硬件年代久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于是,各个高校开始着手解决软硬件问题。因为合并最早,问题暴露也最早,行动也最早。随后就开始建立新的校区新的宿舍,再增加入学的人数。表1 1999-2014年高等教育普通该校数(所)年份高校数(所)19991071200010412001122520021396200315522004173120051792200618672007190820082263200923052010235820112409201224422013249120142529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校所数由199年的1071所增加到2014年的2529,2014年是1999年的两倍多。例如浙江大学合并后并未扩招反而逐渐减招,而部分专业学生强烈表示不愿留居老校区,浙大便一方面将大一新生第一年聚在一个校区上课,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建设新校区。2002年,总投资逾30亿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全面入驻。从此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学新校区运动。但是大学不是收入性单位,学费不及成本,基本没有盈利。于是建设新校区的钱几乎都来源于银行贷款。国内负债高校难以计数,任一所平常普通高校可能也都背着几亿债款,如此大规模的坏账,对银行金融领域影响,自然也可想而知,于是高等教育一度甚至至今仍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包袱。在扩招漫长而沉重的进程中,宿舍校区建设引发的欠债,也不过是全国如此多高校同病相怜的众多财政问题之一。(2) 提高大学录取率表2 全国19992014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年份(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9928816056200037522159200145426859200251032063200361338262200472944761200587750457200695054657200710105665620081050599572009102062962201094665769201193367572201291568575201391269476201493969874.3数据来源:新浪教育新浪网 从表2可见尽管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多年来已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另外伴随不断增加的录取规模,高考录取率呈明显的快速增长态势。尤其已76%录取率创历史新高的2013年高考,部分省市录取率竟至90%出头。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4.33%,较2013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这是全国高考录取率近9年来的首次下降。从1999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288万人到2008年的1050万人,虽说2014年降低为939万人,但比较1999年增加了3.7倍左右。而被者1999至2014年数量从169万增至698万,逾四番的增幅前所未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扩招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扩招的速度也是令人乍舌,中国大学扩招十几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大学发展几百年的路程。很多学者的文献里曾用大学扩招大跃进的字眼来形容大学扩招的进程,也确实如此,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发展的速度实在很快,但是在作出这项决策之初,我们国家显然没有考虑到扩招之后的一系列问题,更没有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导致之后在扩招的进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只能在扩招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例如:大学扩招并没有减轻升学的压力,扩招的初衷之一就是避免让学生千军万马去挤上大学这条独木桥,但是现在并没有改变这个现状,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也并没有因为扩招而落到实处,每年都在提但是每年都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大学扩招之初除了拉动了国家内需,圆了一部分考生的大学梦之外,同时也造成了培养的大学生素质变低等各种情况,由于大学扩招的仓促性导致大学里的硬件设置跟不上,但同时又增加大量的大学生人数,这种扩招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最终导致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下降。 三、高校扩招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扩招以来引来众多人的不满,有些人说大学扩招是否应该叫停?大学扩招造成本科生的质量下降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让很多人对大学扩招充满怀疑。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大学扩招的脚步,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国普通高校开始了大规模招聘,教职工人数开始大幅增长,自1999年至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增加教职工128万人。高校教职工新增人数最高峰出现在2004年,达到16万人,此后教职工总数便保持稳定且逐步放缓的增长,总体而言,正呼应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状态,总招生数也从50%/年,降至最近几年的3-5%之间,自然地,关于教师队伍的优化便被更多地注意起来。如表3所示:表3 普通高校在校教职工人数年份(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教职工人数(万人)较上一年增长在校教职工人数(万人)1999107320001115200112110200213092003145152004161162005174132006187132007197102008205820092116201021652011220420122255201323052014234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表3.1 由表3和表3.1可知大学扩招以来老师的数量也是不断增长其中从2000年至2001年开始激增,增加的人数多达10万左右,2001年至2009年一直处于急速扩招时期,大学教师每年都以1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其中2004年到达顶峰时期,增加人数高达16万人。从2010年开始在校教职工人数发展到先对平稳的阶段,每年大约增加45万人左右。表4 1999-201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年份(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万人)在校生较上一年增长(万人)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万人)毕业生较上一年增长(万人)1999409688522000556147951020017191631049200290318413420200311092061885420041333224239512005156222930768200617391773777020071885146448712008202113651264200921451245311920102232875754420112309776083320122391826251720132468776391420142548806592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表4.1表4.2 表4我们可以知道,从199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有409万人,到2014年增加到2548万人,增长率达到523%。仅85万的1999年毕业生数在2014年已增至659万,2015年又至749万,已是当年的8.8倍。从表4.1和4.2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虽然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但是增加幅度自2005年增加了229万人之后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在2010年以后逐渐平稳发展,变化幅度不大。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增加幅度在2007年达到顶峰,增加了71万人,之后在2009年急速下滑,2010年之后趋于平稳状态。大学扩招之所以在2010年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2010 年无疑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年”,及时完成对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教育改革规划显得相当必要而意义深远。教育部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责任重大,而提高质量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更是基本要求。预计至2020年结构更合理特色更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将成为现实,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亦得能见到全方位的提升。在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下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与实践的基础建设也当被加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转向平稳的发展阶段开始注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等。 四、高校扩招的反思 高等教育反思,大学扩招至今虽然经历了急促而短暂的过程,大学扩招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大学扩招至今我们已经无法从头再来。大学走扩招之路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最初我国对大学扩招缺乏经验,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这必然会走很多弯路。(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 1、政策制定的主体。教育主管机构与实际教育工作者被排斥在最初的决策制定团队外,导致决策主体与执行主体信息不对称甚至干脆分离。同时, 扩招政策的制定未能听见足够多公众及其他领域学者声音,如此看来,决策的科学性让人质疑3。2、从政策制定到实施的时间来看。1999年4月提出,到8月通过9月实施,仅仅通过4个月的时间就敲定下来,没有经过细致的推敲论证。也就是大学扩招这个政策制定之初的目的最主要就是经济学家提出的缓解中国的经济压力,而没有考虑到这项政策制定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只看到了经济的紧迫性,而没有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方向出发,考虑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扩招与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工作,扩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诸多的职责。可是仔细想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真的和大学扩招有必然联系么?绝大部分人未能正确认知高等教育的意义,它绝非简单的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或手段,更是完善人格的必历过程。现在的大学生就像爆米花机里的爆米花,一到成熟的时候都哔哩啪啦一股脑的投放到社会上,这个社会的某些岗位是有一定的容量的,一下子出来那么多的大学生社会肯定吸收不了。参照国外如菲律宾,80%毕业生事于服务行业,东南亚到处皆有“菲佣”,并无人嫌大学浪费四年;美国,陈志武教授介绍即便哈佛毕业生之后也多在服务行业,如快餐店、加油站、普通文职,受社会历炼。就算我们国家没有实行大学扩招,就业难的问题依旧需要面对,上大学只不过是把原先一部分就业难的学生身份变成了大学生而已,大学扩招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大学扩招之后的一些改革没有跟上来。很多大学只是培养出来一群眼高手低,有没有什么真本事的大学生。社会上给予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并不是个大学生都能够当白领,社会上还需要很多技术工人即蓝领,但是大学里的课程设置都是偏理论性的,实践性的几乎没有,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课程是培养高深学问的人,但是随着扩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者,大部分人需要的只是一个足以让他们生存的技能,但是大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自然就导致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没上大学之前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期,如果不继续接受教育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败坏社会风气甚至造成社会动乱,大学扩招期间把这一部分学生收入学校进行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优化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的平均素质。现在的人们应该改变对大学生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上了大学就一定会找到好工作,这种偏见也让大学生群体承受很大的压力,大学生自己也要有自知之明,现如今上了大学并不能代表什么,读了大学也不应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关键是有真本事,提升能力才是关键,所以说传统的认为大学扩招必然导致大学生失业的说法是不够严谨的,就业难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三)高校扩招引发的大学生增多间接刺激了大量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的进一步求学 很多人思考问题往往首先是以城市甚至大城市来作为基准的,但以中国的实情来说,农村和乡镇才是主要对象。九十年代中后期经济不平衡及国家经济转型引发大量中学甚至小学倒闭。既然不可能上大学何必念太久。90后很多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大都是小学或者初中,高中的都很少,他们不上大学的原因不正是上大学的希望很渺茫,而且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与其背井离乡去上大学不如留在家里帮家里干活改善经济。而这个大学梦想让众多父母重新燃起了对于上层社会的希冀。若九十年代末未扩招,如今面对的便不会是教育质量下降而是社会整体素质大幅度衰退,甚至如印度般两级分化。扩招的意义在于,至少全面提高了80后一代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另外,通过高校将年轻人向资源集中的城市吸引,也为在人口、资源红利逐渐消失后的中国向未来城市化转型提供解决思路。城市的建设问题,卫生问题,整个社会风气都会由于大部分人受了高等教育而变得更好。 (四)高校扩招逐渐平稳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毛入学率反映区域受教育程度。毛入学率指该校在校生人数与适龄人口的比率(1822岁),国际上通常认为毛入学率为15%的时候这个社会为精英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的时候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的时候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4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也即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也即是达到普及化阶段。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很有可能到2020年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甚至会提前达到。但是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也不禁让人想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会如何?目前关于大学教育的质量问题全关可以通过(1) 研究总产出;(2) 研究总影响力;(3) 研究平均影响力;和 (4) 高影响力研究产出等分析量化出来。美国有多个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在每年8月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2015年的百强只有三名,分别是排39名的北京大学、42的香港大学、67的清华大学。在前十名的额学校中美国的占8个,英国占2个。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亚洲中东大学排名(2015)前一百名中中国上榜53个,韩国12个,日本占有17个。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质量在亚洲地区是遥遥领先的,名校占亚洲中东地区的53%。但从全球而言仍较靠后,2015年中国人口13.64亿,占比18.84%,而全球百所名校仅3所,可见任之重道之远。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仍会继续向前发展,尤其是大学的质量一定要有所改善。现在我国上大学的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教育的质量并没有跟上来,很多教育改革不到位。虽说当初的决定很草率,但是大的方向是对的,只不过过于急躁就容易出各种问题。既然扩招方向正确,便该抓住机遇,提高扩招的质量。结论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学扩招之初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班级安全预警工作计划
- (2025年标准)购房佣金协议书
- 护理带教模式和方法
- 护理混合式教学
- 胫骨结节牵引的护理
- 工业厂房施工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 跨境会展技术融合-洞察及研究
- 五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进度控制计划
- 美术兴趣小组暑假艺术营收计划
- 桥梁景观绿化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 2024年无人机相关项目招商引资方案
- 中职教育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四章课件
- 新污染物科普知识讲座
- 运动性失语的护理课件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课件
-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 医院介入手术病人护送交接流程
-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培训班)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