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美形态之一.doc_第1页
试析审美形态之一.doc_第2页
试析审美形态之一.doc_第3页
试析审美形态之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原理 试析审美形态之一悲剧学院:文学院姓名:余银爽年级:大三学号:2011010798 试析审美形态之一悲剧摘要:本文将结合几部著名的悲剧来理解悲剧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悲剧并不是作为狭义的艺术体裁如小说、戏剧来被我们讨论的,而是作为一种综合的审美形态来被我们讨论的。因此,我们将更多地触及地是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历史生成等。关键词:悲剧 审美形态 基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悲剧下定义的哲学家,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一词的模糊性,使得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念没有拘泥于狭隘的艺术体裁,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但作为早期的美学思想,其定义不免有失完整性。而审美形态意义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当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而解释时,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那样。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逻辑分类。1简言之,审美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呈现也是一种逻辑分类,至于分类的价值标准具有多重性,是多种审美因素共同干预作用的结果。而悲剧作为其中基本的一种审美形态,既具有定义为悲剧的个性,又具有作为审美形态的共性。 首先,悲剧之所以是悲剧,与它之中的所凝结的人生样式是密切相关的。俄狄浦斯被认定为悲剧,其中纠结着俄狄浦斯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的杀父娶母宿命。这种无法自主命运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这种被命运翻云覆雨拨弄却无力改变的悲苦和怨愤,的确易让人有悲剧感。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悲剧无非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类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却受到了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不得成功。这种主体与客观斗争的败北便是悲剧要素。而主体的正义性和失败的必然性,使得其超越了一般的悲惨事件,上升为悲剧。 悲剧之中所凝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也是其区别性特征。亚里士多德就强调悲剧可以唤起以怜悯为基础的审美情感。窦娥冤每每让老少妇孺都看得听得悲恸不已,那一张张愁苦的表情无疑是这个作品产生的趣味效应。埃斯库罗斯所写普罗米修斯具有浓烈的抒情特色,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更被塑造成以为敢于为人类牺牲而不为宙斯强权打压的光辉形象,便是一部风格崇高而庄严的悲剧。但唯风格论审美形态绝不是可取的,就风格的接受来说,不同人生体验的人对于同风格的作品就有着不同的接受反应。怀春少女读哈姆雷特兴许会奥菲莉亚的痴情满腹同情,激进的青年可能会为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而怒其不争,可一番寒彻骨之后的中年男人也许能看到个人行为受社会和强大敌对势力力挫的无奈。“一千个哈姆雷特”也由此诞生。 悲剧有时也会作为一种超越了客观制约和普世观念的人生境界存在。中国人认为孤雁、片云、远帆、秋风、子规等易让人有悲切之感,西方人听闻夜莺低唱易生凄怨离愁,虽与文化背景的影响相关,但贯通性就在于,都是审美主体人生境界的审美升华。咿呀学语的稚子未受文化熏陶、唯有生命体验之时,是万万不可能在秋风凛冽之中感受到杜甫登台之悲的,他的啼哭兴许只是秋风刺得他脸疼而已。 而这种种因素被感性凝聚到一起,集中显现成悲剧的审美形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悲剧本身就即使文学、艺术体裁,又凝聚显现为审美形态。我们不仅讨论悲剧的个性,也讨论它作为审美形态的共性。 悲剧具有生成性,不仅是指悲剧的历史生成,更指悲剧针对个体的生成。悲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由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2此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相继撰写杰出的悲剧作品,此阶段的悲剧不再是仅仅是宗教祭祀的流程,而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戏剧存在。悲剧的内涵与外延在随时代嬗变了。而聚焦到个体的悲剧审美时,悲剧又不得不被主观感受牵引。人类情感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悲剧审美主体的情感活动极其复杂。3浮士德的五个追求既让人堕入一切追寻皆为苦厄的认知之中,让人对因缘际会、人生种种产生恐惧,可是浮士德那种愈战愈勇、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又鼓励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勇敢地进行人生之战。而斯特林堡作品父亲中的妻子罗拉形象就容易引起不同的情感,有人爱她那种捍卫女权而决不妥协的炽热斗争,也有人恨她那种为了打击丈夫无所不用其极的阴鸷。勇与惧,爱与恨等对立的情感范畴在主体的悲剧审美不断冲撞着,形成了个性化的态度。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抵如此。 悲剧还具有贯通性,是特定时空限制下产生的哲学思想的统摄性。也就是说,悲剧很多情况下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具有悲剧感,正如樱花只在日本才具有上升到生死永恒的意义,在其他国度,只是美则美矣的一句感概。个人本位的西方价值,造就了美狄亚这一充满戾气的复仇女性形象,她爱得炽烈不惜背叛父权,她恨得入骨杀子惩夫,爱恨纠缠间不忘个人的追求,为了自我幸福和自我尊严,有种甘愿与世界为敌的决绝。美狄亚以她的毁灭赢得了女性的尊严,唤醒 了女性的反抗意识。4虽然带着妖媚的邪气,美狄亚的复仇始终还是“人”的,是西方的热烈。窦娥也带着满腔仇怨,可她也只能哭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将人为是非归结于天公作孽,是无奈的逃避,也是东方因果报应论和封建迷信的思想的作用结果。窦娥不会翻身复仇,只能愤懑控诉,只会寄希望于“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样自然灾害的虚幻洗雪,归根究底是天人感应的中和思想。这两种悲剧的差异,便是中西方不同哲学思想统筹的结果。在上文悲剧审美形态的形成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悲剧的兼容性。以安提戈涅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部杰出的悲剧,它绝不是因为单一因素才被归为悲剧。一般认为, 悲剧的实质是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冷酷无情的国家法律对以安提戈涅为代表的个体情感和人性的粗暴践踏。5安提戈涅被压抑的命运,因埋葬兄长而受牢狱之灾,这是颇具悲剧感的人生样式。而她在遭受这一切灾难之后,依然无所畏惧地说不后悔,又凝聚了凡人们所向往的那种崇高品格,让人由悲壮顿生振奋的趣味效应,这也是典型的悲剧。此外,悲剧具有其二重性,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世界性。其民族性与悲剧的贯通性息息相关,其世界性则可以归结为人类文化的共同性。人类社会极具相似性的发展脉络,和相同的社会价值和伦理观念种种,造成了不同民族悲剧的共通性。一般来说,悲剧形态由三个要素构成: 第一, 正义主人公。第二, 与主人公冲突的强大对手。第三, 实践、 观赏主体, 指发现和创造悲剧美的人。6这个定义,也许未必准确,至少“正义”二字就值得商榷,因为我们认知范围的很多悲剧主人公未必代表正义,所代表的只是其个人追求或立场,而这种追求一旦离开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其正义性便可以被取消。但刘法民还是抽象出了悲剧的共性。生于长于东方文化背景里的吾辈,孩提时代听海的女孩这样将民族和背景模糊化的悲剧,也容易落泪。一个为爱成痴、甘愿牺牲歌喉以换取带着疼痛的人腿的美人鱼,却又善良到愿意舍弃爱与生命让爱人幸福的大爱。这种悲剧效果的营造,是美的不断失去为代价的,人鱼因爱而失去歌喉,失去亲人的陪伴,也没有获得王子之爱。这种失去让人产生相似的悲切。而最后的放弃也恰恰表现了其因爱而生的崇高与伟大,也成全了她最后的毁灭。在文本中,人鱼作为真善美的化身却不断遭受着“不得”与“失去”的命运,最后陨灭。其实刨除时代与社会因素,杜丽娘那种为爱情殉道的悲壮,与人鱼为爱放弃生命的悲剧也是共通的。为美好的破灭而失望伤感是人类普遍性的情绪,诚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类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特别是悲剧审美情趣都有相通之处的。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既是多种悲剧感的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和显现,也是以这些因素为依据的逻辑分类,也和广义的审美形态一样表现出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悲剧是审美形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也是多重意义的生成系统。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理解悲剧,必须在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还有审美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下进行。参考文献:1 朱立元. 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65-165.2 冯春. 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变与人的觉醒 N. 消费导刊, 2009-8(3).3 胡泽球. 对悲剧审美主体情感形态的分析J. 龙岩师专学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