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ppt_第1页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ppt_第2页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ppt_第3页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ppt_第4页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零件图 3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3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3 3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3 4零件工艺结构简介3 5几种常见零件的画法3 6读零件图 第3章零件图 3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一 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可以表达机器或者部件对该零件的要求 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是生产部门组织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所以 正确地绘制和识读零件图 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 零件图的内容 图 所示为某电机端盖零件图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一组视图其中包括视图 剖视图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 用来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 2 完整的尺寸提供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 3 技术要求用代号 符号或文字标明制造和检验零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要求 如 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热处理要求等 4 标题栏填写零件的名称 数量 材料 比例 图号以及设计 绘图 审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3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一 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总的要求 零件图视图选择的原则就是 在完整 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图形数量 以便于画图和看图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除了符合前面讲过的完整 正确 清晰的要求以外 还要符合 合理 的要求 所谓合理 是指所标注的尺寸能满足设计和加工工艺的要求 也就是使零件既能在机器中很好地工作 达到设计的性能要求 又能使零件便于制造 测量和检验 符合加工工艺的要求 二 常见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分析 轴套类零件图3 2 盘盖类零件图3 1 图3 3 薄板冲压类零件图3 4 图3 5 注塑零件和镶嵌零件图3 6 图3 7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3 3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一 表面粗糙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都存在着微观的峰谷和凹凸不平 如图3 8所示 表面粗糙度就是指加工表面上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2 表面粗糙度代 符 号及评定参数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 表3 1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种类 表3 2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示例 二 公差与配合 尺寸公差在制造零件时 由于设备的精度 刀具的磨损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能把零件的每一尺寸都做得绝对精确 但为了保证互换性 必须将零件的加工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因此 规定了零件的极限尺寸 即零件制成后的尺寸应在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之间 这个尺寸的允许变动量 称为尺寸公差 简称公差 尺寸公差中有关名词 见图3 10 1 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20 2 实际尺寸加工后实际量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零件加工后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大界限值 20 013 最小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小界限值 19 992 4 极限偏差 上偏差和下偏差 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20 013 20 0 013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19 992 20 0 008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其数值可以为正值 负值或零 见图3 11 尺寸公差中有关名词 见图3 10 尺寸公差 简称公差 尺寸允许的变动量 即为尺寸公差 它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 图3 10 公差 20 013 19 992 0 013 0 008 0 021 6 公差带由代表上 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带状区域 称为公差带 分析尺寸公差 或公差带 常用公差带图表示 如图3 10 c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公差带的宽度反映了公差的大小 通常 在表示孔的公差带图中画上剖面线 而在表示轴的公差带图中画上小黑点 以示区别 7 零线在公差带图中 确定上 下偏差位置的一条基准直线 称为零线 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即没有尺寸偏差的位置 2 配合 间隙配合孔与轴装配时 有间隙 包括最小间隙为零 的配合 2 过盈配合孔与轴装配时 有过盈 包括最小过盈为零 的配合 3 过渡配合孔与轴装配时 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4 配合基准 基孔制图3 15 基轴制图3 16 返回 5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在装配图上标注配合公差 三 形状与位置公差简介 1 形位公差的概念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简称为形位公差 2 形位公差的项目名称及其符号 3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标注 1 形位公差代号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及其标注方法 当被测要素为线或面时 指引线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 并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 中心平面时 指引线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并可用指引线上的箭头代替尺寸线上的箭头 标注基准要素时 可在基准要素处画出基准符号 线宽 2b的短粗划 用连线与框格的另一端相连 且连线必须与基准符号垂直 当基准符号不便与框格相连时 可用基准代号标注 基准代号画法见图3 20 c 同样的 当基准要素为线或面时 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 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当基准要素为轴线 中心平面时 基准符号要与该要素尺寸线对齐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3 4零件工艺结构简介 1 倒角和倒圆 2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3 凸台和凹坑 4 常见孔的结构 一 机加工工艺结构 二 铸造工艺结构 1 拔模斜度 2 铸造圆角 3 铸件壁厚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3 5几种常见零件的画法 一 螺纹1 螺纹的概念 图3 28 2 普通螺纹的基本要素牙型螺纹的直径 大 中 小径 螺距旋向 螺纹的规定画法 1 外螺纹画法 2 内螺纹画法 3 内 外螺纹的连接画法 二 螺纹紧固件 1 螺栓连接2 螺钉连接 三 弹簧 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簧丝直径 制造弹簧的钢丝直径 2 弹簧直径外径D 弹簧的最大直径 内径D 弹簧的最小直径 中径D 弹簧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 D D D 2 D d D d 3 圈数 支承圈数n2 有效圈数n 总圈数n1 节距P 有效圈内相邻两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自由高度H 弹簧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高度 展开长度L 制造弹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返回 3 内 外螺纹的连接画法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3 6读零件图 一 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1 对零件作大体了解 名称 材料 用途 比例等 2 分析视图 想象出零件的形状 结构 3 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掌握零件的各部分尺寸和相对位置关系 各结构的定形 定位尺寸 各结构要素应该达到的性能指标要求 二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 先看标题栏 作概括了解2 分析表达方案 弄清投影关系3 分析形状和尺寸 想象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分析技术要求 注意加工精度和方法 5 归纳总结 得到加工零件的整体形象 看图示例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第4章装配图 4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4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4 3装配图尺寸标注 零件序号和明细栏4 4读装配图 第4章装配图 4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装配图是装配 检验 安装机器必备的技术文件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 装配图又是了解工作原理 正确进行保养和维修的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 一 装配图的作用 二 装配图的内容图4 1图4 2 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零件的序号 明细栏 标题栏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4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图4 3 基本尺寸相同的两相邻零件的配合面和接触面只画一条线 基本尺寸不相同的 即使间隙很小 也必须画两条线 在剖视图中 两相邻零件的剖面线倾斜方向应相反或方向一致而间隔不等 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应一致 对于紧固件以及轴 杆 手柄 键 销 球等实心零件 当剖切平面通过其轴线或对称中心平面时 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二 装配图中的特殊表达方法 假想画法图4 2 拆卸画法图4 4 简化画法图4 5 夸大画法图4 5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返回 4 3装配图尺寸标注 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一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规格性能尺寸 装配尺寸 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 其他重要尺寸 二 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零件序号的编写 零件序号的常见形式如图4 6所示 指引线不可相交 如通过剖面区域 应尽量不与剖面线方向一致 对成组紧固件或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 可以采用公共指引线 常见形式如图4 7所示 零件序号应沿水平或垂直方向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编写 并尽量均匀排列 如在整个图上无法连续时 可只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顺次排列 明细栏 明细栏一般由零件序号 代号 名称 数量 材料等内容组成 其尺寸格式如图4 8所示 明细栏应画在标题栏的上方 如果上方位置不够 也可紧靠在标题栏的左方画出 明细栏外框竖线为粗实线 其余为细实线 明细栏中零件序号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填写 标准件的规格参数写在名称栏内 其国标号写在备注栏内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返回 返回 返回 4 4读装配图 一 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了解产品或部件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 作用 数量 材料和基本结构形状 明确各个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装配关系和装拆顺序 二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概括了解 分析视图 弄清投影关系 分析工作原理 弄清零件的装配关系 尺寸分析 归纳总结 读图实例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第5章计算机绘图简介 5 1认识AutoCAD2000的操作窗口5 2AutoCAD的坐标系统 Coordinate 5 3对象捕捉 ObjectSnap 5 4绘图 draw 5 5编辑 Modify 5 6绘图实例 第5章计算机绘图简介 5 1认识AutoCAD2000的操作窗口一 启动AutoCAD2000 从图标启动 从开始菜单启动3 打开图形文件 启动AutoCAD 二 从草图开始 进入AutoCAD2000后 AutoCAD会弹出如图5 2所示的启动对话框 三 AutoCAD2000的操作窗口 AutoCAD2000的操作窗口 如图5 3所示 四 创建 打开 存储图形文件 AutoCAD系统中命令输入的四种方式 以新建命令为例 命令 表示在命令区用键盘输入命令 快捷键 表示命令的缩略输入 此时无缩略形式 下拉菜单 表示从下拉菜单中点取该命令 工具条 表示点取工具条的命令按钮 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打开已有的图形文件 将图形文件存盘 五 退出AutoCAD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5 2AutoCAD的坐标系统 Coordinate 一 绝对坐标二 相对坐标三 极坐标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5 3对象捕捉 ObjectSnap 一 捕捉端点 Endpoint 二 捕捉中点 Midpoint 三 捕捉交点 Intersection 四 捕捉中心点 Center 五 捕捉圆的四分点 Quadrant 六 捕捉切点 Tangent 七 捕捉垂足 Perpendicular 八 捕捉单点 Node 九 自动捕捉十 极轴追踪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5 4绘图 draw 一 画线 line 命令及各选项含义 指定第一点 输入线段起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 U 输入线段另一端点 二 画圆 Circle 命令及各选项含义 圆心 半径 输入圆心及半径绘圆 注意 加入为默认选项 圆心 直径 输入圆心及直径绘圆 三点 3P 根据圆上已知三点的位置绘圆 两点 2P 根据圆上已知两点的位置绘圆 这两点间距离构成圆的直径 相切 相切 半径 TTR 要保证画出的圆与已知的两个对象相切 此时需恰当指定两个切点的位置 并输入圆半径 相切 相切 相切 TTT 要保证画出的圆与已知的三个对象相切 由下拉式菜单中选取 三 画弧 Arc 命令及选项含义如下 三点 根据已知三点画圆弧起点 圆心 端点 依次输入圆弧起点 圆心和圆弧的终点画弧起点 圆心 角度 依次输入圆弧起点 圆心和圆弧所对应的中心角画弧 起点 圆心 弦长 依次输入圆弧起点 圆心和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画弧起点 端点 角度 依次输入圆弧起点 圆弧的终点和圆弧所对应的中心角画弧起点 端点 方向 依次输入圆弧起点 圆弧的终点和圆弧的起点的切线方向画弧圆心 起点 端点 依次输入圆心 圆弧起点和圆弧的终点画弧圆心 起点 角度 依次输入圆心 圆弧起点和圆弧所对应的中心角画弧圆心 起点 弦长 依次输入圆心 圆弧起点和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画弧 四 画正多边形 Polygon 命令及各选项含义如下 边 E 选择用已知边长定义正多边形内接于圆 I 选择与已知圆内接的方式画正多边形外切于圆 C 选择与已知圆外切的方式画正多边形 五 等分 Divide 命令及各选项含义选择要定数等分的对象 选择等分对象输入线段数目或 块 B 输入等分数 本节结束 返回目录 5 5编辑 Modify 一 删除 Erase 二 偏移 Offset 命令及选项含义 指定偏移距离 输入复制对象与原对象之间的距离通过 T 选择通过某一点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