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年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www1xuebao1net13 从英译古汉语诗词看关联翻译的局限性 刘 可 摘要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置入认知科学的跨学科领域研究中 具有传统翻译理论不可比拟的科学 性 但是 关联翻译作为一种不成熟的 有待于完善的翻译理论还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文以古汉诗词 的英译为例 说明了关联翻译在处理抒情文学作品时 忽略了对译者审美体验过程的研究 使得关联翻 译框架内译文难以产生与原文相近的美学价值 导致翻译信度的降低 关键词 关联翻译 古汉诗词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3926 2009 S2 0013 04 基金项目 西南民族大学 关联翻译视觉下中国古典诗词的可译性研究 校级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 号 09SQN011 作者简介 刘可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语用学 文体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上世纪以来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跨文化 交际研究的兴起以及国际交流的日趋紧密 翻译 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研究者们提出各种新 颖的翻译理论 一些学者借助于某些语言学分支 学科 如认知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 果 致力于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进行翻译理论研究 提出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的现代翻译观 其中包 括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 论将认知语用学的研究成果 关联理论成功地 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依据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活 动的强大解释力 关联翻译把翻译活动看作是一 种特殊的跨文化 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一种动态的 认知过程 研究的焦点也从传统的研究翻译结果 转向观察和描述翻译过程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 置入认知科学的跨学科领域研究中 具有传统翻 译理论不可比拟的科学性 自关联翻译理论问世以来 逐步引起了我国 翻译界的关注与重视 同任何一种翻译理论一 样 关联翻译在受到肯定和称赞的同时 一些翻译 研究者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从未停止过 法国释 意派翻译家玛丽雅娜 勒代雷就曾对关联翻译过 程中语篇理解涉及到的明示与推理两个心理过程 提出质疑 1 P 14 她认为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无法 证实上述假设 在她看来语篇理解是在语篇层面 上一次性完成的行为 并不涉及到两个过程 奈 达也指出虽然关联原则有很强的解释力 但是过 多地依赖这一单一原则并不合理 因为在翻译活 动中语言有着诸多功能并且语篇处理和结构的选 择受制于众多不同的原则 2 P 16 笔者认为相比 传统的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的优势在于能从认知 的角度对翻译本质进行合理阐释 并且在建立科 学的翻译模式方面能提供具体的 有建设性意义 的指导 但是关联翻译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更多地 体现在对科技文本的处理上 与科技文本相比 文学文本的翻译更为复杂 除了涉及到认知体验 外 也存在审美体验 优秀的文学译文不仅能传达 原文信息 也能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笔者认为 关联翻译在处理文学文本 尤其是高度凝练的抒 情文学文本 诗歌时 译本在质量上无法保证 信度 即在美学价值和风格上难以忠实于原文 本文将以古汉诗词的英译文为例 阐释上述观点 并希望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探讨如何弥补文学翻 译中关联翻译的局限性 从而建立更合理的文学 翻译模式 一 关联翻译观 D Sperb和D W ilson于1986年提出了关于 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3 近年来 我国学 者如何自然 冉永平 曲卫国等 4 5 对关联理论 均做过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论述 关联理论把言语 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 推理过程 对认知语用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认知 14 翻译理论与实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年11月 语用学领域 D W ilson的学生Gutt在他的博士 论文 翻译与关联 认知与语境 中首先提出了关 联翻译理论 6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 研究 一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联理论是涉及认知与交际的语用学理论 与传统的关于交际的语用假设 例如Grice的合作 原则等 有很大的不同 关联理论没有准则 也 没有说话人要遵守的规则 它只描述了人们对每 个话语的认知过程 7 P 26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 际看作是一种明示 推理的认知活动 从发话人 的角度看 交际是一种明示 发话人通常有两种 意图 信息意图 即字面意义和交际意图 即发话 人通过明示想要传达的真正含意 就受话人而 言 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 即受话人凭借由发话 人的明示激活的认知语境 做出语境假设 在此基 础上进行推理以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 获得语境 效果 交际的成功是实现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认 为要成功地实现交际意图 必须要寻找一种最佳 关联性 即付出有效努力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 效果 对发话人来说 要根据自己的目的以及对 受话人认知语境的假设和对交际情景的了解 发 出话语 供受话人推理 对受话人而言 则是在发 话人明示的基础上 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 进行推 理 寻求最佳关联 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D Sperb 和D W ilson认为在同等条件下 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越强 在同等条件下 处理努力越小 关联 性越强 二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关联理论问世以来 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 较大反响 鉴于它在语言交际方面具有较强的解 释力 很快就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 从关联理论 的角度来看 翻译活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双重的 明示 推理交际行为 整个交际过程涉及三个交 际者 即原文作者 译者和译文读者 关联理论的 交际模式包括两种 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 语言 交际会同时涉及到这两种模式 在翻译的第一重 交际活动中 原文作者和译者在原文基础上进行 交流 原文作者通过原文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 图 译者首先对原文进行解码处理 获得语言意 义 即字面意义 字面意义同译者被激活的认知 语境中所有相关信息相互作用 再由译者在关联 原则的制约下经逻辑推理 获得话语意义 从而明 白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至此第一重交际活动结 束 译者完成对原文的理解 第二重交际活动在 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 译者与译文读者通过 译文进行交流 在这重交际活动中 译者角色发 生了改变 由受话人转变为发话人 译者根据自 己对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了解和对译文读者认知 语境的假设以及对读者期待的估计 用译语向译 文读者示意信息 译文读者则在关联原则的制约 下对译者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理解 在整个翻译 过程中 译者的中心任务是帮助和确保原文作者 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成功 二 关联翻译与英译古汉诗词 关联翻译强调从认知的角度来描写与解释翻 译过程 某种程度上 它证实了翻译的科学性的 一面 因为一切文本的翻译从本质上说都是认知 活动 所以从广泛意义上讲 关联翻译理论适合于 指导各种文本的翻译 但是从程度上讲 关联翻 译更适合处理科技文本 科技文本倾向于词汇和 句法的标准化 因此翻译科技文本时 对美学 风 格等因素的考虑不如文学文本 翻译效度更重要 这与强调交际效度的关联翻译在要求上是一致 的 文学文本的翻译则不同 信度和效度同样重 要 优秀的文学译本在保证效度的前提下 还要 能忠实地再现原文的美学意象和风格 尽可能使 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审美体验 文学 文本中 诗歌的翻译尤为困难 因为诗歌是唯一要 使用所有语言资源的文学形式 因此需要加以解 释的语言成分也更多 8 P 127 中国古典诗词的翻 译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古汉 诗词 以玄妙的汉语为载体 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 式 在关联翻译框架内 笔者认为 鉴于巨大的语 言与文化差异 古汉诗词的译文要完全体现原文 的语境效果和含蓄隽永的美学精髓是很困难的 换句话说 译本的信度难以得到保证 一 古汉诗词的美学特征 中国诗文化历史悠久 最早见于 诗经 唐宋 时到达全盛时期 古汉诗词属于格律体 对格式 韵律有严格的规定 其文字洗练 意境深远 三 美 的艺术价值深入人心 除了传统的 三美 即 形美 意美和音美 外 著名学者辜正坤 9 P 42 从 审美鉴赏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关于汉诗美学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年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www1xuebao1net15 的 五象 论 即视象 音象 义象 事象 味象 简 单地说 中国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蕴藏在语言文字 美学意象和文化背景中 首先 诗歌是最纯粹的 语言艺术 中国古诗词的审美特征与古老的汉语 言文字密切相关 汉字是表意为主 单文独义 在 音韵方面 汉字一字一音 有 四声 音调 古诗词 的音乐美正是基于四声的巧妙搭配 其次 含蓄 是中国诗学与美学的固有范畴 主要指 妙象尽 意 的艺术微妙性和 重旨复意 的意蕴丰富 性 10 P 68 另外 中国的古典诗词还具有极强的 民族性和文化性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很多体现 独特文化特征 表达一定象征意义的传统物象 大量的典故 隐喻等的修辞效果只有经过中国文 化熏陶的人才能体味出来 因此 中国古诗词的 翻译需要解决由语言 文化和审美特征的巨大差 异而带来的翻译障碍 才能将含蓄抽象 以 以意 为主 为核心命题的中国古诗词的精髓传达给异 族的读者 二 关联翻译框架内古汉诗词译文的信度问 题 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以英译为例 难度 在译 界已是共识 对中国古诗词的可译性的争论 主 要集中在是否可能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价 值 包括文化意象 意境 音乐 风格等诗歌要素 也就是翻译信度的问题 具有高信度的翻译应 该使译文尽可能在内容 意义和风格上与原文趋 同 它要求译者在保证交际效果的前提下使译文 在形美 音美及义美等方面辩证统一地向原文趋 同 11 P 90 关联翻译强调翻译效度第一 信度第 二 就关联翻译而言 交际效度在翻译参数体系 中 的 权 重 最 大 其 次 才 是 信 度 等 相 关 因 素 12 P 293 因此 笔者认为在关联翻译框架内 古汉诗词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审美体验和意象实现 被忽略了 因而无法在语篇层面保证原文与译文 之间的审美等值 从而无法保证译文的信度 下 面以唐诗 春怨 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说明上述观 点 打起黄莺儿 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译文1 Drive the orioles away All theirmusic from the tree When she dreamed that he went to Liao hsi To join him there they awakened her W Bynner译 13 P1 104 译文2 Oh drive the golden orioles From off our garden tree Theirwarbling broke the dream wherein My lover s miled to me W J B Fletcher译 14 P 78 译文3 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 For their songs awake me From dreaming ofmy dear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许渊冲译 15 P 54 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 原文读者很容易推理 出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 一位妇女思念和担忧在 边疆作战的丈夫或恋人 希望和他早日团聚 和 译文2及3相比 译文1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 原诗相差甚远 第一 译文1的读者无法找到与 Liao hsi的最佳关联 它很可能被理解为某一普 通地名 因此译文1的读者会产生这样的理解 一 位妇女在思念远方某地的丈夫或恋人 第二 译 文1是自由体诗 自然无法保留原诗的韵式 也就 削弱了原诗的美感 在关联框架内 译文2和译 文3都能算作合格的译文 都能向译文读者传递 出原诗的主题 但是 译文3明显优于译文2 这 是因为 1 译文3成功地传达出原诗中隐含的 更 深刻的主题 即普通百姓对统治阶级之间持续不 断战争的厌恶 原诗中关键词 辽西 指今天辽 宁省西部 在古诗中通常用来代指边疆 军队驻扎 之地 的暗示意义在译文2中没有译出 2 译文3 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美学意象和风格 原诗是一 首五言绝句 而在译文3中 每一诗行拥有相等的 音节 第一 二行和第三 四行分别押相同的尾韵 第一行里的 tree 和第二行里的 me 第三行的 dear 和第四行的 Frontier 其它技巧还包括 头韵的使用等 For From and Far 另外 译文 3还为译文读者提供了欣赏与原诗相同的美学意 象的机会 宁静美丽的花园 饱受相思之苦的幽怨 红颜 可以说 译文3极大限度地展现了原诗的 美感和风格 是三个译本中信度最高的译文 但 16 翻译理论与实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年11月 是 需要注意的是 译文3的成功并不是关联翻译 可以保证的 它必须依靠译者自身的美学体验和 艺术复制能力 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描述了翻译 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并阐释了翻译的本质 翻 译是语言交际行为 一种双重明示 推理的认知 过程 将翻译研究置于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 域中 为翻译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 联翻译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译论 有着自 身的局限性 本文以古汉诗词的英译为例 说明 了关联翻译在指导抒情文学作品的翻译时 忽略 了对译者审美体验过程的研究 使得关联翻译框 架内译文难以产生与原文相近的美学价值 导致 翻译信度的降低 笔者认为 没有一种翻译理论 能涵盖所有的翻译问题 解释一切的翻译现象 关 联翻译也不例外 事实上 关联翻译的局限性可 以通过在原有双重推理 明示的认知模式基础上 补充格式塔美学体验来弥补 如何完善关联翻译 理论 建立更可行的文学翻译模式将是下一步研 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勒代雷 M Lederer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 M 1刘和平 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14 2 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6 3 Sperber D and W ilson D Relevance C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样板房样板间租赁与展示协议
- 2025年金融机构安全防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物联网创业借款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版体育设施委托代建管理协议
- 贵州省大方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室外地面铺砖施工进度跟踪合同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及社区配套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建筑测绘简单合同范本
- 2025版税务局税收筹划与税务筹划支持合同
- 2025贷款反担保协议范本:跨境电商贷款反担保示范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山西大同大学《物联网控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
- 中暑临床医学
- 中小学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主题班会课件
- 康复理疗室感染管理要求
-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指挥部安保方案(3篇)
- 银行独立授信审批官工作手册模板
- Unit 8 Let's Communicate!Section A(1a-1d)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