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_翻译的功能视角_从翻译功能到功.pdf_第1页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_翻译的功能视角_从翻译功能到功.pdf_第2页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_翻译的功能视角_从翻译功能到功.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 翻译的功能视角 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 评析 申连云 浙江外国语学院 杭州 周红民 翻译的功能视角 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编码 要说当今翻译论著究竟几何 很难用三言两句 说得清楚 但以评者浅陋之见 在 当 今 这 种追 求 新 奇 异 的年代 翻译研究领域尽管异彩纷 呈 却免不了套上 后现代 女性主义 翻译暴 力 赞助人 食人理论 翻译伦理 种种花枪 让你雾里看花 是非莫辨 你有 对等 理论 我就在 汉语里找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你有功能语言 学 我就用来观照汉语古诗翻译 但是 当我们把其 中的 含蓄 意境 言有尽而意无穷 等诗性用人 际功能 逻辑功能 信息中心等概念解构完毕的时 候 那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和人文精神也就荡然无 存了 你今天构拟了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我就认为 杨必的 名利场 有之 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有之 译者 的主体性有之 有时真觉得如同麦当娜的身子 了杨贵妃的脑袋 其实一切理论渊源有自 语言的 文学的 文化的 哲学的 甚至政治的 与其生态和谐 共处 如果生拉硬套 很难自圆其说 事实上 任何 偏离自身传统的话语都会与实际渐行渐远 最终是 站不脚的 也是十分危险的 在这一背景下 周红民教授新著 翻译的功能视 角 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 以下简称为 视 角 呈现了一道另类风景 就显得有点特殊了 本书作者似有反向而行 剑走偏锋之意 全书 共六章 四十万余字 作者徜徉于古今中外的翻译长 河 对其翻译活动 翻译思想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学加 以爬梳剔抉 集结在 功能 这一主题下加以探讨 将 功能 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 处于同一向度上的 两个命题 一曰翻译功能 即翻译的作用 二曰功能翻 作者简介 申连云 浙江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教授 博士 主要 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 电子邮箱 译 即怎样实现翻译的作用 前者以宏观视角架构 素材 从社会语境切入 涵盖政治 文化 文学 语言 等因素 旨在探讨翻译功能与这些因素的互动关系 后者借鉴德国功能派的理论框架 以中国语言 文 学 美学 文化为本展开论述 使功能思想更加丰满 更具本土经验 更具操作性 从第一章 翻译 社会 功能 对中国文化传统 翻译传统的倚重 到第五 章 文本功能与翻译 对汉语文本功能的透析 几乎 所有的章节都捡拾了被译学界认为不够 先锋 而打 入冷宫的中国传统 传统文论 传统美学 传统语言 翻译话语 翻译资源 中国声音无处不在 在转承起 合 穿针引线间 与西方资源 与现代语境进行了恰 如其分的对接 构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功能视角 一般来说 传统时常与 土气 老气 过时 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 不管你如何遭遇欧风美雨的 洗涤 传统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国体政体可以瞬间 改变 一座城市的模样可以几年不再 我们却很难与 传统角力 不管你喜欢与不喜欢 你总会感觉到它的 在场 而该著似乎强烈感受到了传统的力量 即使 它在试图以背离传统的方式创新和立意时 仍会给 予足够的人文关照 单从书名来看 似乎很难与 传统 扯上瓜葛 它 反而带了些许功利色彩 好像试图与现代商业社会 相融相谐 建立某种联系 其实该书在 前言 中也 不忌讳此意 但是作者的构思立意化解了 传统 与 现代 这一冲突 彰显出 回顾过去 着眼现在 之 意 更重要的是 这种构思为书写传统打开了广阔的 言说空间 把对传统的了悟贯穿于所有的章节之中 在第一章中 作者用丰富的翻译史料试图证明 翻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中国的人文史料着墨较 多 既有大家之言 又有翻译事件等 近代的梁启超 现代的鲁迅 刘半农 瞿秋白 郭沫若 钱钟书 茅盾 等大文豪 学问大家都纳入了书写范围 信息时代 第 期 年 月 当代外语研究 的文化趣味 本应是一个很现代的命题 但是作者以 长恨歌 的改写为踪 试图与历史建立某种关联 证 明 经典不重写 不改编又别无他法 因为它来到一 个新的环境 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唯有如此 才能获 取读者 否则 就无法生存 失去经典的价值 第二章是以中国文化 文学 语言为根基对翻译 功能的阐发 也是作者最为用力的地方 本章 接受语境与翻译效果 一节把背景材料架 构得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主题突出 作者分别以 晚 清 和 五四 的 接受语境 为经纬 以 翻译效果 作 为分析对象 清楚地呈现了这两个时期翻译与文化的 互动线索 在对中国文化 文学与翻译关联的深度阐 发中 有力地证明了 翻译要在目标文化中发挥应有 的功能 离不开两个先决条件 目标文化的内在需 要 目标文化对原语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对于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究竟为谁而译 这一主题 作者也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观察 视角 抛出一个富有启迪性 挑战性的命题 之所以 富有启迪性是因为国内译界对于汉语古典诗歌的翻 译一直是 闭门造车 目标接受者的定位不够清晰 作者提出 为谁而译 并作出了中肯的回答 为外 籍读者而译 为中国经典融入世界文化而译 给了我们猛回头的感觉 之所以具有挑战性 是 因为它向权威发出了挑战 长期以来国内风行一种 由声名显赫的翻译大家建立的 被译界认可的 并奉 为至尊的 韵体译诗 模式 一个僵化刻板的 费力不 讨好的 只有国内英语学习者容易接受和喜欢的译 诗模式 如果我们顺着 为外籍读者而译 为中国经 典融入世界文化而译 这样一个功能角度 就等于 说 西方文化如同国内读者一样 会欣然接受我们用 这一模式翻译的诗歌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 这种想 法是十分幼稚和危险的 作者也许未曾涉足汉诗英 译领域 但是身为旁观者 以西方文化接受为终极目 标 提出汉诗翻译的功能观是非常中肯的 最主要 的是 这种观点是基于对英汉两种诗学传统的深切 感悟和分析 作者用 汉诗可译吗 设问 以汉诗的 含蓄 蕴藉 意境 俗称不能言明的 诗味 为典型特征 与英诗 主体明晰化 诗句逻辑化 所指精确化 的语言刚性加以思辨性对比 最终归 结为汉诗 感兴 与英诗语言的 理性 冲突是汉诗英 译的最大障碍 导致汉语古诗 感兴体悟 这一本质 特性很难传播到英语文化中去 这样 用功 能视角看待汉诗英译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在 目标语倾向与翻译功能 一节中 作者对古今中外的目标语倾向和主张做了十分精彩 的历史性回顾 认可了目标语倾向在翻译中的价值 对实现目标语倾向的三条途径予以精辟的解析 充 分地利用了汉语文化中的翻译资源 在 汉语的传 统要素及其在翻译中的利用 这一小节中 作者鞭辟 入里地分析了汉语美学要素和历史渊源 体现了作 者对汉语传统的尊重和呵护 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 地坚守汉语传统 反而深刻意识到翻译就是两种语 言相遇后创造的一种新的语言 翻译就是要打破原 有的和谐 创造新的和谐 如果固守原有的和谐 目 标语言永远处于停滞僵化状态 其翻译中的 语言观在后面越发彰显 除此以外 适度的洋腔 从 客观上讲 不但必然 从主观上讲 十分必要 它可 以将外语中的异质成分和表现方式引入本国语 对 于本国语的改造和完善 意义重大 翻译家的一项 任务 就是通过外语来拓宽 拓深本国语 在 功能翻译 部分的各章节中 虽然 传统要素不如前面几个主题用得频仍 但是对传统 的挖掘和中国资源的利用仍是作者较为关注的地 方 如第三章的 传统翻译的检视 以功能翻译 之名 一节 其话语资源既有对 信达雅 的文章观的 剖析 也有对传统美学的诠释 又引证了中国翻译人 的主张 以西方翻译文论穿插附会 恰如其分地阐释 了传统翻译观的形象性特征 规定性特征 文学性特 征 忠实倾向 又如 功能翻译的历史基 础 一节 从西方的古罗马时代通过模仿对希腊文化 的占有 到 世纪通过直译来了解异域民族的本真 状态 从中国的佛经翻译到清末的西学翻译 作者不 但贯穿了功能翻译这一主题 更是呈现了一幅功能 翻译的历史图卷 对于人文科学来说 如果说 人文 含有历史积 淀 有一定的形态 其他文化无法加以复制的话 那 么 科学 就是无国界的 全人类具有相同感受的经 验 现象 法则和规律 又如果对传统的书写和论长 说短仅仅为了呈现它的原貌 那么思想只会凝固在 时间的维度之上 对于这两点 视角 一书可谓用 心良苦 传统因子 虽然是 视角 的一大特色 但 是它的用意并在于诉说传统 不是渲染中国的文化 沉淀多么丰腴 多么了不得 而是试图与西方接轨 与现代接轨 以中国文化 美学 文学 语言 翻译资 源为本 附会穿插西方元素 无论是翻译史料 翻译 思想 还是现代意义的翻译理论 使之尽最大可能地 融入中华文化 化成我们自己的意义生成方式 话语 解读方式 服务于现代 生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翻译话 语 形成一个前后承续 以中化西 中西通观的翻译 功能视角 虽然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割裂传统 历史和其自身的语境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西方的 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的 他 们的理论有的新颖独到 出人意想 有的论述严密 周详细致 经得起推敲 其丰富的话语体系为我们研 当代外语研究 究翻译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而我国历史上的翻译和文化资源恰恰为这些理论的 实践和验证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正是出于以上种种缘由 视角 一书中的西方 资源 话语规则和现代语境俯拾皆是 如操控 诗学 异化 文化派理论 信息时代与翻译 功能翻译的实 践空间等 西方理论的发展走向 德国功能派理论和 人物介绍也留有足够的篇幅 甚至 功能翻译 的部 分框架就是德国功能派的挪移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 留于此 而是利用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对西方 文本功能类型予以详尽解构 以英汉语言为基础 以 汉语语境为导向 构建功能翻译类型 可以说 在汉 语语境中既是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一次验证 又是对 功能翻译理论的一次匡正和拓展 比如 在 等功能 翻译 中 作者阐明了汉语里的小句 汉语合同的程 式化语言可以作为 等功能标记 用于散文语体的翻 译 契约语体的翻译 将 异功能翻译 与改编 自译 联系起来加以阐述 深入拓展了 逐行对照翻译 的 内涵和应用范围 对诺德 直译 和 注释性翻译 之 目的作出匡正 诺德认为这两类翻译的目的都是为了 再现原文的语义 文体 文化特征 作者认为 直译 的 目的是为目标语读者传递一种新颖的思想 观察世界 的角度 而 注释翻译 属于 学术型 翻译 其目的是 通过翻译来了解经典背后的文化 如诗歌艺术 人伦 风尚 哲学传统 价值体系 翻译已经大大脱离它的 本体 变为研究这一文化的参照 成为某一文化 文学 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此 我们很难说清阅读文本 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译文本身 还是在于研究经典文本 在原语文化中的价值 甚至一个民族的道德 哲学 文 化传统 这些观点新颖独特 富有启发性 就在对传统和本土资源的弘扬中 在传统与现 代的对话中 在西方的碰撞中一次次擦出了思想的 火花 留下了 以中化西 的印记 也许我们可以从下 段引文中体会到这一点 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构成的接受语境 决定了异域 文化在晚清社会的话语权重 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方 向 从而给小说翻译产生了变形的外部压力 而固有的 诗学观念对翻译主体 即译者的操控 成为翻译变形的 主观诱因 在这里 到底是译者对传统文学的千丝万 结 还是读者对传统小说的缠绵悱恻产生的推力导致了 翻译的变形呢 在此我们不必深究孰轻孰重 很明显读 者与译者的互动关系 共同形成了合力 如果分头来 看 就读者而言 在传统文学情结的惯性推力下 更加习 惯接受某类文学体裁 叙事模式和人物场景原型 对于 译者而言 也会在这种惯性的作用下 沿袭这些文学资源 对原作进行篡改和套译 而在这个互动关系中 因为读 者对这类作品的喜爱和需要 而译者为了满足他们的需 求 顺势而为 启用他们早已轻车熟路的传统文学资源 这种先在的 合成的主流诗学观念共同作用于小说翻译 正当的翻译观念和翻译方式完全被更替了 视角 一书也许算不上 够先锋 甚至有些地 方还有点林林总总 鸡零狗碎的印象 但它对西方话 语取之有度 用之恰当 产生的思想深刻锐利 它以 本土为根基 着眼于当代 将翻译研究与文化贯通 打通了一条内涵丰富的人文走廊 形成一个前后承 续 以中化西 中西通观的翻译的功能视角 呈现了 广博的学术视野 带来一次掩卷而思的精神之旅 附注 下引此作仅注页码 责任编辑 玄 琰 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 上接 页 弗理契 俄 代序 关于新人的故事 鲁迅 鲁迅 译文集 第七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贺爱军 鲁迅 硬译 的文化解读 上海翻译 卢那卡尔斯 俄 艺术论 鲁迅译 鲁迅 鲁迅译 文集 第六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卢那卡尔斯 俄 文艺与批评 鲁迅译 鲁迅 鲁 迅译文集 第六卷 北京 人民 文 学 出 版 社 鲁迅 题未定 草 一至三 鲁迅 新版鲁迅杂文 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杭州 浙江人民 出版社 鲁迅 硬译 与 文学的阶级性 鲁迅 新版鲁迅 杂文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杭州 浙江 人民出版社 鲁迅 关于翻译的通信 鲁迅 新版鲁迅杂文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 社 鲁迅 小彼得 译本序 鲁迅 新版鲁迅杂文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 社 鲁迅 写在 坟 后面 鲁迅 新版鲁迅杂文集 坟 热风 两地书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鲁迅 池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