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XX省名贵中草药繁育基地项目1.2 项目建设地点郑州市XXXX1.3 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4 项目建设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项目内容: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细辛、月见草、黄芩、柴胡等。规模:本项目拟征地50亩,用于名贵中草药繁育、生产基地办公及食宿场所、产品研发中心、产品交易中心等。本项目的建设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主要建设内容为各种名贵中草药的繁育种植基地。1.5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全部为自筹。1.6 项目资金筹措和经营模式企业自筹3000万元。经营模式为公司与加盟农户联营的方式。1.7 结论根据后面章节的各项分析情况表明,发展人工栽培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细辛、月见草、黄芩、柴胡等来解决中药材来源匮乏的问题,满足民众药用和保健的需要,已成为必然,也是保护濒危植物的需要,进而有效地保护了野生资源。人工栽培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大批当地农民就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适宜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2.1 项目建设背景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上生长周期长,致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加之科技经费不足,生产种植不规范、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省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省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2.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河南省中药材由于面积产量规模小,生产周期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中药材生产产品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中成药品已上千种,药材销售市场看好,原材料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为此,尽快建设规模型中药材基地,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着力解决增加中药材产前投入问题,提高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种植水平,形成基地规模品牌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 2.2.2 项目建设的意义2.2.2.1对调整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意义 我省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发展及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上,投入大、收入少、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覆盖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本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广大农户人工栽培中药材。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实际情况,可切实调整项目实施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并为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示范。 2.2.2.2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中药材市场潜力巨大,通过项目实施,可极大增加产出效益,达产后每亩每年收益远远超过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对解决老百姓脱贫致富,巩固生态工程建设成果有重要意义。 2.2.2.3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开发特色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之一。中药材是具有重要生态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特色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通过项目示范建设,可大大促进其开发。因此,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尽快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必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第三章 适合河南地区繁育的部分名贵中草药简介3.1 铁皮石斛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9-11毫米,先端钝并且稍有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稍有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是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可持续4-6月。3.2 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长3-3.5mm,宽0.6-1mm,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长约1.2mm,直径1.2-1.8mm;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长2.5-3mm,棱狭翼状,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以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3.3 黄芩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项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围于宿萼中。花期710月,果期810月。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花序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状;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状披针形;花萼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长2.33厘米,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球形,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根茎较细,节明显,棕褐色。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气微,味淡。3.4 金线莲 陆生植物,高4-10cm。根茎匍匐,长达4-5cm。叶互生,具柄,基部扩展抱茎;叶片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有细小鳞片状脉网,有光泽,下面暗红色。总状花序,具2-3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花淡红色,中萼片圆形,先急尖,外面被长硬毛,内面无毛,极凹,与花瓣粘合成盔,长7mm;侧萼片卵状长圆形,极偏斜,长8mm,先端急尖,外面被长硬毛,内面无毛;花瓣半卵圆形,极偏斜,长9mm,先端急尖;唇瓣深2裂,呈“丫”字形,裂片狭长圆形,先端钝,长约5mm,宽0.3mm,爪长5-6mm,两侧具流苏状细条,距长约4mm,基部前方生有2个胼胝体。花期8-9月,果期9-10月。3.5 天麻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以冬麻为好),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以云南昭通产者为优。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即天麻(Gelata)原天麻 (Gsn8usta)、细天麻(Ggracilis)、南天麻(Cjavanica)、疣天麻 (Gtuberculata),此外据文献记载台湾省还分布一种Gflabilabella。 其中细天麻、南天麻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疣天麻在云南省中部地区发现, 原天麻分布于云南省丽江、石屏及四川省峨眉的高山区。3.6 西洋参 别名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较人参短,根肉质,呈纺锤形,少有分技状。茎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项;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换形,边缘具粗锯齿。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等片绿色,钟状;花瓣5,绿白色。浆果,扁圆形,呈对状,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3.7 月见草 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花卉栽培。株直立或斜上,少分枝,具粗长毛。下部叶线状倒披针形,茎生叶披针形,无柄。单花腋生于枝之中上部,花黄色,傍晚至夜间开放,有清香。果上部常增粗。花期79月。和昙花一样夜间开放,故名“夜来香”,香气宜人,适于点缀夜景,配合其他绿化材料用于园林、庭院、花坛及路旁绿化。一年生高60一90cm,二年生植株高100-140cm。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茎叶互生,下部叶片狭长披针形,上部叶片短小。茎直立、分枝。抽薹前根肉质,白色肥大,抽薹后主根木质化。花黄色。花径4-5cm。花单生叶腋,淡黄色,直径5厘米。蒴果圆柱形,种子细小。花瓣倒心脏形,花期610月,果熟期8一11月。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忌积水,抽蔓开花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3.8 细辛 3.8.1 北细辛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茎横走,生有多数细长的根。叶2-3片,心形或肾状心形,长宽均8-12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叶柄长约15厘米。花单生于叶腋,接近地面;花被筒壶状,紫色,顶端3裂,裂片向外反卷;雄蕊12,花丝与花药同长;子房半下位,花柱6。蒴果肉质,半球形。花期5月份,果期6月份。分布于东北及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生于山林下、山间阴湿草丛中;有栽培。3.8.2 华细辛根茎较长,节间短。叶1-2片,心形,长7-14 厘米,宽6-11 厘米,先端锐尖至长锐尖,质稍薄,两面疏生短柔毛;叶柄长10-15 厘米。花被顶裂片平展而不反卷;花丝长于花药。蒴果近球形。分布于陕西省、四川省、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生于山谷、溪边和山坡林下阴湿处。3.8.3 汉城细辛酷似华细辛;叶片较厚,叶下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分布于吉林省、辽宁省。生于沟谷灌丛及林下阴湿处。第四章 药材市场分析4.1 药产品简介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中药产品是指上述药物的制成品。4.2 与西方植物药的比较中药与西方植物药的比较项目中药西方植物药理论有系统理论,强调辨证施治,以性味归经理论原理指导临床用药虽有一定的用药经验,但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来源植物、动物和矿物以植物为主方剂强调配伍组方用药,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为复方用药大多为单方,少数为组合用药炮制加工有系统和经过数千年实践的炮制经验和工艺无传统,无专门的炮制要求临床使用情况1.丰富的实践,浩瀚文献,数千年实践考验;2.对慢性病、疑难杂症、老年病尤为擅长;3.对非器质性的功能性疾病有明显的疗效1.最长仅几百年历史;2.主要用于轻症,预防感冒、失眠、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紧张,列入OTC药范围,被认为只是辅助作用临床前期慢毒、急毒及三致试验常缺乏GLP实验室水准的实验数据部分具有临床试验常缺乏双盲法等临床数据现代研究强调用双盲法发现新药因为有规律及丰富经验积累,是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有生命力,但无法与中药相比4.3 国医药市场医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8年全年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现价)基本达到7080亿元,同比增长约18%。2011-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4 国内中药材市场现状及其相关情况分析4.4.1 中国中药市场发展现状 中草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至2012年底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中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及中药行业年销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4.4.2 中国中药市场态势分析(SWOT分析)4.4.2.1 优势分析中国药用资源极为丰富,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中国中药目前出口到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年出口创汇总额超过6亿美元;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为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相应毒副反应小或无毒副反应、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的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这些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中药的研究上来。目前中国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类占40%,四类占40%,五类占2%。国家队中药的科学研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大中国科技先导性中药产业;推进中国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出巨资,建设药材GAP(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基地,研究开发符合国际需求的现代药材。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四川基地),启动几十种常用中药材GAP规范的制定,并有几十家中药企业已通过国家GMP的认证。4.4.2.2 劣势分析目前中药出口主要为中药材(占65%左右)和保健药,这与中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中药的加工程度及附加值低,中成药中具有“三效”(速效、长效、高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和“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的品种较少。中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包装上的使用说明缺乏规范,给人以劣质产品的错觉,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合理,导致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有些产品不但无法定量甚至连定性都困难,所以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且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临床疗效不一致,难以有好销路及高利润。目前,中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储存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在种植药材过程中,因滥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多及重金属含量超标(高于FAO/WHO规定的标准),严重影响中药的安全性。国际上医药生产要求符合GMP标准,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要求符合GLP标准,临床安全性研究要求符合GAP、GMP、GLP、GCP,不达标无法取得市场准入资格。中国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不足3%,不少企业存在简陋,车间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等软、硬件不足。4.4.2.3 机会分析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中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价格优势可平等且具有竞争力地通过竞争走向国际。近年来人们已经将目光投向自然、民族传统医药、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世界上有80%的人使用过天然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天然药物已占30%,国际上植物药市场金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世界上知名制药企业大多已在中国大陆设厂,中药产业已被国内外厂商一致看好。中医药文化不断地被更多国家政府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药纳入了药品管理体系或已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如法国目前约有2800个中医诊所,每年消耗草药或植物药约4.3万吨;在英国仅伦敦就有600多家中医诊所;美国制订了植物药研究指南,开始接受传统药物中的天然药物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物,为中药作为治疗药进入美国打开了大门。、4.4.2.4 不利分析中国中药至今尚未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国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此外,中国中药产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中药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无竞争实力,所以中药难以冲出国门,致使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不包括中国市场)份额中仅占5%,其余被日、韩、印度、泰国“四分天下”。第五章 投资优劣势5.1 投资优势5.1.1 地理环境优势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细辛、月见草、黄芩、柴胡、等中草药适宜河南中原地带气候,平均产量会高出其他地域,地理环境优势显著。河南地处中原,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水热资源充沛,北部为古黄河冲积平原,东部为黄河改道冲积区,西部为秦岭余脉伏牛山区,南部为大别山系,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据调查,河南省共有中药材资源2302种,隶属10门,324科。其中药植物203科,1963种;药用动物121科,270种;药用矿物44种;其他类25种。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很多中药材的道地产区,所产道地药材物种数居全国第二位,有道地药材37种,占统计总数的23%。近些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河南各地充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很多地方初具规模,并已逐步形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5.1.2 政策优势2007年1月11日科技部等16个部门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2007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在现代中药专项中指出“以保护濒危稀缺重要资源为重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对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产品的开发。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由此可见,国家对保护濒危稀缺重要资源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视程度。5.2 投资劣势5.2.1 原料市场鱼目混珠 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栽培技术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栽培仍存在技术难度大、生长环境要求严、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无法像普通中药材一样普及种植。这些名贵中草药原料的产量和市场需求之间有较大的缺口。部分生产企业对原料投料把关不严,有的甚至以次充好或用其他产品进行投料,导致一些有问题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 5.2.2 质量缺乏统一标准 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原料缺乏科学、可控性强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手段。目前,以外观性状鉴别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原料和以粗多糖为主要指标鉴别产品的做法,既难以辨别制成品中是否含有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成分,又难以测定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有效成分的含量。 5.2.3 产品信任度不容乐观 许多企业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使用一些其他的原料冒充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加工保健品,欺骗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对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及其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使其市场发展受到影响。 尽管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的市场良莠不齐,但是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的药用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人们对它的望而却步是因为它极其珍贵,难以获得。如果它能摘下神秘面纱,走进寻常百姓家,相信人们会欣然接受的。综上所述: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因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政府并已出台政策予以扶持,这对于本项目的投资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因为要使这个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导向、资源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吸引和鼓励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投入这一行业,让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条件成熟时成立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实行市场准入,对个别弄虚作假、不诚信经营的企业禁止其进入本行业;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开发出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要形成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使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这些产业做大做强,造福人类!第六章 项目选址本项目拟在河南XXXX进行投资建设。河南XXXX位于郑州东部,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 42 - 114 14 ,北纬34 16 - 34 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7月最热,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气候适宜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的繁育。综上所述:河南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十分适合铁皮石斛、金线莲、天麻等的大规模种植。第七章 建设、经营及研发方案7.1 建设方案本公司在河南XXXX建设中草药繁育基地,采用阳光大棚、连栋大棚等各种标准农用大棚为主,以及各种非标准型温室如玻璃温室、日光温室、铝合金棚架等进行生产。7.2 温室大棚设计要求7.2.1 温室大棚用途珍稀中草药种植生产、组培苗炼苗。7.2.2 温室大棚类型钢架、连栋、圆拱塑膜、阳光温室,温室结构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 具有以下几大系统:电动内外遮阳网系统、供水及微喷灌系统、温帘风机温控系统、湿度控制系统、通风换气系统、电动卷膜系统、栽培苗床系统。7.2.3 温室的性能指标7.2.3.1 温室的遮光率 外遮阳网遮光率80%,内遮阳网遮光率70%。7.2.3.2温室的保温加温耗能是温室工程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温室保温比是指热阻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盖面积与热阻较大的温室围护结构覆盖面积同地面积之和的比。保温比越大,说明温室工程的保温性能越好。7.2.3.3温室的耐久性温室主体构架使用寿命在1520年。覆盖膜使用寿命4年。要求设计风载为25年一遇最大荷载。 钢结构必须采用热浸镀锌表面防腐处理材料,镀层厚度达到150-200微米以上。7.2.4 塑料薄膜温室7.2.4.1塑料薄膜温室的总体尺寸 温室跨度8m,开间4m左右,檐高34m,圆拱棚。温室最大宽度40m以内。7.2.4.2主体结构塑料温室主体结构一般都用热浸镀锌钢管作主体承力结构,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在室内第二跨或第二开间要设置垂直斜撑,在温室的外围护结构以及屋顶上也要考虑设置必要的空间支撑。最好有斜支撑(斜拉杆)锚固于基础,形成空间受力体系。温室主体结构要求抗风能力达10级。此外,还应考虑诸如设备重量、植物吊重、维修等多项荷载因素。7.2.5 供水喷雾系统整个生产种植基地,在所有的大棚和人员生活区域建立完整的供水体系,由蓄水池、潜水泵、增压泵、供水管网、水龙头、全自动洒水喷头和定时器等组成。整个系统与当地市政供水管网相连接。7.2.6 保温保湿系统 塑料大棚顶面覆盖有电动保温隔热覆盖层,低温时期将其覆盖以增温;高温时期将其覆盖以遮阳,并同时打开通风换气口,开动排气扇及时通风换气,降低塑料大棚室内温度;湿度不够时,可将洒水碰头打开进行适度洒水,确保塑料大棚室内所要求的湿度。7.2.7 通风采光系统塑料大棚两端建设有大型通风窗口和自动排气风扇,能够做到及时通风换气。塑料大棚顶面电动保温隔热覆盖层为保温、遮光、隔热复合层,需要采光时,可以全部打开或间隔打开覆盖层中的遮光层,确保植物及时采集阳光。7.2.8 道路绿化系统本项目整个种植生产基地进行精细规划,建设田间和基地对外连接的道路交通网络,同时种植热带地区珍贵树种和花草对基地进行美化绿化。力争把本项目多种中药材繁育基地建设成具有美丽田园风光的观光旅游基地,成为郑州市一个观光旅游景点。7.3 经营方案“农户+土地”是我国种植野生资源的抚育主体,以农场式经营管理是野生药用植物产业恢复的主体的补充,所以处理好农民的问题才是野生产业恢复的关键。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的经营一般以“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发展。本项目经营思路是:引进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种苗繁育技术,在公司配套设施先进的组培大楼建立所选中药材种苗快繁中心,开展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并把它推向实际应用。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掌握每种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示范栽培与培训,率先在河南郑州引导当地与周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在此基础之上,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中药材相关药品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公司设立一支营销队伍,在国内和国外建立营销网络,创立现代化的营销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一个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像这种运营模式,结合中药材人工种植产业链长的特点,可以延长相关加工业链,而且促进包装运输业、物流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和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科技富民强民的发展目标,具有更深远的积极意义。7.4 新产品深度研发 濒危植物石斛的组培种苗和栽培难关已经被攻克。以铁皮石斛、紫皮石斛、金钗石斛为代表的石斛种植近年来快速发展,同时因为不断有大资本投入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的繁育,其栽培面积扩大的速度迅猛。种植、加工、产品开发等有渐成产业链的趋势。 我们今后需要面对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中药材产品的研发。因为只有功效明确、效果好、服用方便,价格又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才更具有发展空间,才能够不断解决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药材的出路,才能免于只是出售初级产品的局面,才能不断扩大市场,获取更高的附加值。中药材保健品开发的空间大,可开发的产品应该很多,要加强研发,敢于创新。公司努力打造一支科研创新队伍,不断培养科技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本公司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吸取以前保健品的优点和注意其不足,加强研发,在剂型和服用方法等方面敢于、善于创新。并与高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等中医药科研单位合作,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招聘数百名中专院校以上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培训期满一年合格后再参与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的种植。同时,传授给当地农户种植技术,并带领农户加入到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队伍中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第八章 技术方案8.1 种植技术与流程8.1.1 组培苗生产采用研发中心研发培育的优良种源,或者引进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种苗,以及野外采集健康、生长性状良好的作为种源,精心养护。严格按照不同培育方法标准培育,为后期扩大化生产做好准备。8.1.2 中药材的育种方法8.1.2.1种子繁育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最为普遍。种子繁育技术简便,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但是,种子繁育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木本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所需年限很长。所以要发展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一是加速繁育新的优良品种,以便换已在生产上应用的老品种;二是保持新品种的优良性,防止混杂和退化。故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中草药优良品种的培育(包括多倍体育种和其他育种技术)和克隆化快速繁育,然后按国家GAP要求建立大面积生产基地,是根本上提高我国中草药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8.1.2.2营养繁育营养繁育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约占35,如分根、分株或用鳞茎(贝母)、块茎(何首乌)、珠芽(半夏)等繁育。有些中草药收种子非常困难或不结种子,如雅连、川芎等,生产上一直用无性繁育。无性繁育比用种子繁育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故多采用。如贝母用鳞茎繁育一年一收,种子繁育五年才能收。但有时长期无性繁育易引起品种退化,如地黄、山药等,须注意随时去杂、去劣,适时倒栽,防止退化。天麻的长期无性繁育,品种退化严重,用天麻有性繁育(树叶菌床法),生活力提高,既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又解决了种源缺乏的问题,产量和质量并增。8.1.2.3组织培养中草药的组织培养就是把分离出来的中草药材组织(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放入含有一种合成培养基的瓶中,于无菌操作条件下使之生长或发育,它利用药用植物体细胞的再生能力,可培育出保持原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的植株。是现代最先进的中草药快速繁育技术,在中草药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中,常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无病毒植株育种和生产无公害的绿色中草药。8.1.3 栽培种植8.1.3.1环境要求中药材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选择合适的环境是栽培成功的一半。8.1.3.2设施要求 由于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对环境要求较高,需在设施环境中种植。本项目采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8.1.3.3苗床建设 搭建宽约1.21.5米,高80厘米左右的竹制或钢架的苗床,苗床间配有4050厘米宽的通道以便日常栽培操作,也可搭建钢制活动苗床,床宽和高与固定苗床相似,但只需留一个通道,以增加棚内利用率。苗床底层铺一层1012厘米发酵过的树皮、碎木头、木屑、椰壳、蔗渣、腐熟的落叶或苔藓作栽培基质。8.1.3.4移栽定植期管理(1)定植:选择无病、健壮、大小均匀的苗进行定植,将处理好的按每丛35株,株距10厘米、行距13厘米的规格种植于基质上,定植时以基质根部完全覆盖为宜,栽种过深,基部的叶子容易腐烂引起病害,栽种过浅,根基部生长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新根、新芽的生长。(2)光照:栽种初期光照应该控制在100013000Lx为佳,遮光率在70%左右,此时幼苗还比较柔弱,根部吸水能力较差,光照太强易出现脱水或晒伤的情况。(3)温度:定植已经驯化好的苗,对温度的要求不像瓶苗那样严格,一般温度不低于10度,无霜、无雪的情况下都可以栽培,但快速生长的适温为1530度之间,一般选择春天、夏、秋三季定植,避免在冬季栽种。(4)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佳,基质要“间干间湿”即浇水时基质要湿透,但保证当天基质可呈“干”的状态。且不要浇水过量,使基质总是处在潮湿状态或者基质中有积水,此种情况很容易烂根、死苗。若空气中相对湿度太低,可采用叶片喷雾、地面洒水等形式来补充水分。水的PH值在5左右为好,不要超过6.5,碱性强(配合7.5)的水不利于植株生长,甚至会使生长恶化。(5)化肥:定植3天后可喷洒一次低浓度的百菌进行病害预防。定植一周内不宜施肥,一周后,慢慢有新根长出,可使用12次氮、磷、 钾配比为10:30:20浓度为1克/升的高磷钾肥促其生根。8.1.3.5生长期管理(1)光照:对于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根据不同需求调整光照强度,并根据光照的强度实时调节。(2)温、湿度:根据铁皮石斛、金线莲、西洋参、天麻等的最适温度,最适昼夜温差安排温室温度,实时调节。下面以铁皮石斛为例说明。铁皮石斛在1621度,昼夜温差在1015度时,茎的生长速度最快。空气相对湿度早晚应保持在80%左右。若干燥,温度达30度以上时,必须每隔1个小时喷雾一次,每次30秒左右,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棚内通风良好。冬季温度低,应减少给水量,只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即可,尽量在太阳升起时浇水,杜绝叶面带水或者基质内有积水过夜,以免产生冻害。(3)肥料:春季或新芽初期,轮换每周喷施一次氮、磷、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高磷钾肥和一次氮、磷、 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提高苗的生长速度。生长期,每周喷施一下氮、磷、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根据生长情况,若叶态黄,苗体弱则中间补施氮、磷、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的高氮肥;若叶态浓绿,茎杆细长则中间补充12次氮、磷、钾配比为15:20:25浓度为克/升的平衡肥。生长后期,采用喷施氮、磷、钾配比为1:1:1的平衡肥和15:20:25的高磷钾肥交替使用,在采收前2个月停止施肥,也可配合使用农家肥上清液或者采用缓释肥代替喷施叶面肥。8.2 田间管理8.2.1除草因为温湿的环境,苗床基质上常会滋生杂草,直接与中草药植苗争养分。必须随时除草,一般情况下,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除草时将长在株间和周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除去,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8.2.2修枝每年春季发芽前或采收时,应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长过密的茎枝,可促进新芽生长。8.2.3翻蔸中草药栽种几年后,植株萌芽很多,老根死亡,基质腐烂,易被病菌侵染,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另行分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或增产增收或者重新栽种新的种苗。8.3 采收8.3.1铁皮石斛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进行。秋季石斛的新茎逐渐成熟,生长减慢,叶片发黄掉落,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期,待叶片落光或偶尔茎尖还留有12片叶子的时候要适时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切枝条,剪刀要快,剪口要平,以减少养分散失和利于伤口愈合,特别注意茎基部要留下23个节,以利于植株越冬来年新芽萌发时养分供给。8.3.2黄芩黄芩生长到23年便可采挖,但3年生的鲜根和干根产量均比2年生增加一倍左右,商品根产量高出23倍,而且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的含量也较高,故以生长3年为收获最佳期。有人对黄芩根的黄芩甙进行过定期测定,结果表明,黄芩甙含量最高时期为秋季落叶后。因此,可以认为,最佳采收期应是3年生,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黄芩根系深长,根条易断,采收时需要深挖,不能刨断根。去掉残茎,晒半干剥去外皮,捆成小把,晒干或烘干,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过度,同时防止水湿雨淋,黄苓见水变绿,最后发黑影响质量。鲜货折干率为341。8.3.3天麻收获时将穴内菌棒挖起,取出箭麻、白麻和米麻,然后将穴的四壁挖动,也长有天麻。收获时要轻取轻放,不要损伤天麻,尤其不要损伤移栽用的白麻和米麻。 8.3.4西洋参西洋参栽培品一般以4年生收获最好,也有3年或5年收获的。各地区根据气候差异,收获时间可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多用人工采挖。起收西洋参时,先要将地上部分枯枝落叶及床面覆盖物清理干净,若床土湿度过大时,可晾晒1-2天,然后用镐、叉子或三齿子将床头、床帮的土刨起,再由参床的一头开始将西洋参刨出,边刨边拣,抖去泥土,运回加工。除收参根外,西洋参的茎、叶、花、果以及花蕾也得到开发利用。目前,利用最多的是西洋参茎叶,主要用于提取人参皂苷。当年起收的地块,可在收参前割取;其他地块,以在10月上旬,参叶枯萎但未着霜前采收为宜。8.3.5月见草月见草为无限花序,果实陆续成熟,一般花序上有一半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枝剪或刀把花序剪(割)断,或全株拔起,晒干,用碾子压或棒高敲打,去尽果壳和杂质,放干凉处贮藏即可。8.3.6细辛在5-7月间,用镐深掘,将细辛连根挖出,防止须根拆断,除净泥土,保持茎叶根完整,捆成小把,悬挂在通风的棚下阴干或晾干,但不宜在强烈日光下晒干。也不得用水洗,以免气味降低。8.3.7柴胡在1-3年内,每年在“霜降”前用镰刀收割,先割去地上茎叶,再挖出根,洗净泥土,切除残茎,将整块根或切成段后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8.3.8 金线莲采收日期的确定与栽培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至少必须在出瓶栽培10个月(定植后8个月)时采收较适宜。当金线莲株高长到8-10cm以上,5-6片叶,鲜重4g/株即可收获。8.4 病害防治8.4.1 根腐病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的危害有关,在土壤粘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黄芩等易感染此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8.4.2 根结线虫病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药材根部长了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时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综合防治。防治方法:生长期(发病期),用菌线威35007000倍液,浇灌植株基部。8.4.3 叶斑病主要在叶上形成各种形状的斑点,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扩大互相连接成片,致使叶片干枯脱落,有的病斑还会出现霉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叶片,每710天1次,连喷23次。8.4.4 立枯病最初是幼苗基部出现褐斑,进而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成片枯死。防治方法: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8.4.5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重茬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发病严重。防治办法: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处理。8.4.6 菌核病发病时幼苗基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很快腐烂,造成倒苗死亡。病部后期出现的黑褐色颗粒即为菌核。防治方法上除实行轮作外,还要在发病中心撒施石灰粉,植株上用多菌灵或禾枯灵水溶液喷洒。8.4.7 锈病多雨、多霉季节和土壤潮湿、植株生长柔嫩的田块易发生此病。发病时在茎叶上出现黄色或深褐色病斑,后期病斑鼓起,表皮破裂,飞散出黄色或褐色粉末,病斑处破裂穿孔,叶片枯死。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黄芩等。防治方法:(1)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土壤积水;(2)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3)清除病叶,集中烧毁。8.5 虫害防治在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药田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危害,直接影响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