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三条遗嘱.doc_第1页
长孙皇后三条遗嘱.doc_第2页
长孙皇后三条遗嘱.doc_第3页
长孙皇后三条遗嘱.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图)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后贞观之治中 苗 圃 饰 长孙皇后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后.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后宫。自古以来后宫都是波涛汹涌,瞬息万变。但是在贞观时期,唐太宗的后宫,却一直是风平浪静,井井有条,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后宫的稳定了,充分保证了唐太宗可以全无后顾之忧的治理天下。那么长孙皇后被世人公认为千古第一贤后,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位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吗?在李世民身边,长孙皇后除了是贤淑的妻子外还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 长孙皇后因为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她知书达礼、贤淑温柔的品性。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贤淑品德,使得她能事事以大局为重,保持了后宫的平静;而且能够理性地处理事务,从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朝政。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如此明理的长孙皇后也曾对长孙家族的事倍加关注,甚至十分主动。这反常举动究竟是为什么? 在对待长孙无忌的问题上,长孙皇后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谨慎态度,成了后来历朝历代传颂的佳话。她身上所拥有的这种理性精神,也是和贞观时期的理性行政一脉相传的。而长孙皇后这种理性不仅表现在对待长孙家族的事情上,更体现在对待朝廷股肱之臣的态度上;长孙皇后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她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但是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她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她临终时留下的三个遗嘱更是直接关系到贞观之治后期的兴衰。那么长孙皇后在一生的最后时刻究竟留下哪三个遗言?这三个遗言有什么特殊含义?和贞观之治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图)唐太宗李世民中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遗嘱:长孙皇后因久病加操劳从此一病不起,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终于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即将离去的她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眷恋,但更多的却是担忧和不放心。除了舍不下孩子,她更加担心丈夫,长孙皇后是最了解太宗的人,他知道太宗脾气暴躁,容易动怒,所以他担心太宗一不留神听信谗言,亲小人,远君子,想到从此以后自己不能再侍奉左右,不可能在帮助他,所以她选择的闭眼的前一刻最后一次进谏。因此,长孙皇后的三条遗嘱从此流传千古。,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享年36岁,从此结束了她短暂、辛劳却又无比尊贵的一生,但她的事迹却为天下人所称颂,“母仪天下”四个字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渲饰,从此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地位最高的皇后之一,尤其她临终前的三条遗嘱,对唐朝未来的变化有很高的政治预见性,而历史也证明长孙皇后的这三条遗嘱在不久之后全变成了现实让世人惊叹不已的三条遗嘱:遗嘱一: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短短的12个字,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政治决策,彰显了真真正正的王者风范,也浓缩了长孙皇后临终前对丈夫的依恋和担忧,更加寄托了长孙皇后逝世前对丈夫至死不渝的爱情。 封建制度延续了几千年,没有人可以阻止朝代的更替,帝王的变换,就像没有人可以阻止时间车轮的转动一样。然而,纵然如此,又有几个帝王真正意识到了“ 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这12字的重要。如果一个帝王能真正意识到这12个字的意义,并将其付诸实施,那么可以肯定,他绝对是个好帝王,可是很遗憾,真正意识到这点的人太少太少。而身为女儿身的长孙皇后却将其牢牢记于心间,虽是一届女流但是她身上的帝王气质又有几人可以与之匹敌。武则天虽然坐上了天下女子从不敢奢望的位子,但是她却依然没有做到这12个字,她纵容武三思胡作非为,纵容来俊臣设置酷吏,倒是有点亲小人的意味,长孙皇后不是帝王却胜过帝王。 在合眼的前一刻,长孙皇后并没有像一个小女子一样,与丈夫以情话别,相反,她用最后的时间为大唐保住了一个栋梁之才。长孙皇后用“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为已经被罢官的房玄龄求的了一个永久的高官厚禄“金牌”,据史料记载,房玄龄因为一件小事被太宗罢官还乡,长孙皇后病逝后,太宗遵从妻子遗言,不仅立马将房玄龄官复原职,而且还委以重任,最后官拜宰相,从此以后可以说是一路顺风,极受太宗信任,一直到其终老,太宗亲自看望抚慰。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遗嘱二:“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 ”。像这样一直打压自己家族势力的后宫女子,恐怕只有太宗的这位文德顺圣皇后,早在贞观初年,长孙皇后就一直反对太宗对长孙家族的人委以重任,尤其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对太宗而言长孙无忌不仅自己的大舅子,是爱妻的兄长,自己的挚友,更是帮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所以太宗对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十分的信任,他多次要给长孙无忌加官,但没一次都被长孙皇后拦下,终于又一次他没有听从妻子的,坚持给无忌加官,结果第二天,长孙皇后就将长孙无忌招进宫中,让其向太宗请辞,起初长孙无忌并不情愿,但是听了妹妹的分析和规劝,长孙无忌不得不心悦诚服,最后想太宗请辞,而太宗无奈也只好同意。虽然长孙皇后拒绝给长孙家族的人封高官,但并不代表她不关心长孙家,虽然自己幼年是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赶出家门,从此寄养在舅舅家,但是当成母仪天下之后,并没有因为恩将仇报,相反,长孙安业因参与叛乱被处死刑,长孙皇后却替他求情,她的仁慈和包容让太宗不得不佩服,虽然太宗有借此为爱妻“报仇”的想法,但最终拗不过爱妻只有随其意舍长孙安业死刑,至此,也许这也是长孙皇后第一次借自己的权利为长孙家族谋福利。据历史记载,长孙皇后身前最忌讳的就是后宫干政,更加反对的就是外戚干政,因为自己的受宠,太宗对长孙家族可以说是好得不能再好,身前她可以帮助太宗杜绝此后换,但是她担心自己死后,长孙家族的人会恃宠而骄,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在合眼前位长孙家族进谏。 其实仔细领悟长孙皇后的这条遗言,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条遗言表面上是为长孙家族以后的延续和兴衰考虑,而更多的是在打压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长孙皇后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她对太宗的那帮臣子的秉性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又岂能不了解和自己一同长大的亲哥哥,兄妹两从小寄人篱下,长孙皇后知道哥哥对权利的渴望有多深,也深知哥哥绝不会轻易地臣服与人,所以想用这条遗嘱达到打压哥哥的效果,但是她忽略了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之深。太宗何其英明又岂能不知妻子的心思,但是他做不到,长孙无忌在太宗的眼里不只是臣子,朋友,更是亲人。熟知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长孙皇后的这条遗言太宗并没有遵从,在长孙去世之后,太宗重用了长孙无忌,而且对其委以重任,最后还将他作为了托孤之臣,将年少的高宗李治交其辅佐,直到武则天掌权为止,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权倾朝野,但是太宗和长孙无忌都没有想到正因为没有遵从皇后身前的这条遗言,从而将长孙家族推向了没落。长孙皇后的三条遗嘱中,这一条无疑是皇后的不简单的最好体现,这条遗嘱中蕴含了长孙皇后庞大的政治觉悟性,彰显了其政治头脑,以及政治预见性。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条遗嘱,我们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长孙皇后一生让太宗佩服,但是因为长孙无忌的缘故恐怕其在阴间无颜面对太宗,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很片面,更加肤浅,对于长孙无忌的事情,很多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怪谁都不能怪长孙,太宗才该是那个最大的责任人。长孙皇后遗嘱三: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葬。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旧唐书这是长孙皇后的最后一条遗嘱,是三条遗嘱中唯一不涉及政治的一条,但也是对大唐王朝二百九十年影响最长的一条,这条遗嘱奠定了大唐王朝帝王陵依山而建的传统,更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帝王依山建陵的先河。这条遗嘱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要求“薄葬”,封建时期,权贵对迷信的信奉之深,我们无可怀疑,大富大贵之人无不为自己百年后的归处大费周章,劳民伤财,不说别人就说秦始皇,直到今天为止,世人不得不对其庞大的陪葬墓和水银墓称叹。而身为女子的长孙皇后却不为世间的权重、财富所累,她身前打理后宫一切均以节俭为宗旨,自己的物品一直坚持“够用即可”;另一方面,长孙皇后不为世人追捧的迷信所动;长孙皇后的身体一直不好,气疾缠身,贞观初年由于陪同太宗行宫避暑,染病,病情加重,太宗欲为其大赦天下,长孙皇后闻言坚持反对,她言“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 ,对于其百年后的陵寝,她的态度似乎是毫不在意,不知道是因为她本身就看淡这一切还是因为她不盲从迷信。大体翻译为:我生来对世人没有什么贡献,现在死了也不要厚葬。所谓葬就是埋藏起来,不想让人看到而已。自古以来圣贤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