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香拜佛知识.doc_第1页
敬香拜佛知识.doc_第2页
敬香拜佛知识.doc_第3页
敬香拜佛知识.doc_第4页
敬香拜佛知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香的意义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上香大含义有: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上香的方法: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将香点燃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再举香齐眉,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礼佛三拜之含义: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 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礼佛三拜方法:(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 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礼佛三拜含义:第一拜:忏悔弟子愿与众生同修忏悔。*发露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实相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妄,心妄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第二拜:发愿修道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能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第三拜:同普贤回向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共证真常。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上香礼佛吉日:贞观元年正月十五日,唐太宗皇帝宣问诸大臣僚:“朕见天下百姓,每三四日长明设斋求福,如何却有祸生当时?”三藏法师奏:“百姓设斋之日,值遇凶神,故为咎者皆是不按藏经内值吉神可用之日,所以致此。臣今录藏经内如来选择记奏上,见其祸福由日之吉凶也。”根据万年历如下之日拜佛大吉大利 : 甲子旬:甲子,乙丑、丙寅,庚午,甲戌旬: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甲申旬:甲申、乙酉、丙戌,己丑,壬辰,甲午旬: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旬:戊申、己酉, 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甲寅旬:甲寅、乙卯, 己未,庚申、辛酉。农历初一、十五不论何干支日烧香拜佛都大吉大利!上香,香燃烧程度的说法香得燃烧程度确实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共有20种):1、靠右得香头高于左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左手和中间位置得香头持平,这个称为:天地香2、靠左得香头高于右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右手和中间持平,这个称为:消灾香3、左右都低于中间,但左右持平,这个称为小天真香(意为有佛祖降临)4、中间香最高、右手次之、左手最低得,称为增财香5、从左到右,呈阶梯型增高得,称为:功德香(意:有神灵保佑)6、左手低,中间和右手高(而且高出左手1半),称为催丹香(意:身体健康、愚人增智)7、左手比中间和右手低(低一个香头),但是低得有限,称为催供香(意:三天内会有祖宗来,须准备供品)8、左手和中间持平,高于右手(高出4分之一),称为:增福香(十日内有吉祥如意祝福降临)9、从左到右,呈阶梯型降低得,称为:极乐香(有喜庆之事即将来临)10、左手最高,右手低于左手(低于左手3分之一),中间最低,称为恶事香(俗称得恶香)11、左手高于中和右(高一个香头),中右持平,称为成林香(意:做任何事情都有守护神在你左右护卫着你)12、左右持平,高于中间3分之一,称为献瑞香(意:三日内有吉祥之兆)13、左比右高半个香头,但左右又都低于中间,称为禄香(意:官禄将会出现忽高忽低得情况)14、左手低于中间1个香头、右手低于中间1半得,称为贼盗香(意:近日将有小偷或强盗入门)15、左右持平,中间低1个香头,称为大莲花香(意:七天内有喜事和财运)16、左、中、右无论如何燃烧始终保持香头平行得,称为:平安香17、左中持平,低于右手1个香头,称为:寿香18、左中持平,低于右手4分之一,称为长生香19、左右高于中间1个香头,称为小莲花香(3天内有吉事)20、左右持平,低于中间3分之一,称为大天真(意:神仙降临)寺庙敬香礼佛之礼节进门礼数:1、帽子、手杖等需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置。2、进庙内殿宇只可走偏门左门。中间的正门不可走,为空门,只得出家人出入。遵循左门进,右门出原则。3、进庙内殿宇时,男客迈左脚,女客迈右脚,且步子越大越好。4、切记不可踩踏在门槛上。(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 敬香礼数:1、用自己的火点燃香(左手拿香,右手拿烛),越旺越好。3支即可(一般为单数),不可用嘴吹灭香火。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3、将香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举香齐眉闭眼许愿三拜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朝南)三拜朝南三拜朝北三拜左手分插香。4、分插方法(心中默念):中间供养佛,觉而不迷;右边供养法,正而不邪;左边供养僧,净而不染。敬香注意事项: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可由他人支付自己的香火钱。2、点燃香后,万不可用嘴吹灭香火。3、不可用自带的打火机点燃香火,亦不可用别人的香火。用寺院内4、先上香后礼拜,三根香足矣,并敬在一个香炉中,所谓“万佛一炉”。5、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即可,其它各殿合掌礼拜(三拜)6、左手燃香,左手插香,不可往香炉中一丢了之。7、女人来大姨妈时不可上香。8、女人穿裙不可烧香拜佛。 叩拜方法:1、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手心呈空心状合十(斜向上)。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此时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三拜礼毕。叩拜注意事项:1、磕头,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例如,不可向地藏菩萨一阵猛磕头。2、磕头垫,不可选正中间的那个,这是为出家人准备的。男客左边,女客右边。3、若时间不充足,经过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即可。4、磕头后,若经济条件允许,可往公德箱中放点功德钱。5、不可求发财。佛祖不保佑发财,只可求得平安健康顺遂。6、庙内殿宇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不可跨过蒲团。7、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其他礼节及要点:1、道观许愿必须还愿;寺院一般不用还愿,但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2、不可采摘寺院的花果,私拿供品,不可在寺院吃荤食。3、寺院有经书赠送,勿忘携带。5、请来的经书及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取干净书柜存放。6、同房时房间切不可由佛经护身符等法物,沾上邪气无法起作用。7、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品不可乱动。8、佛门法器,如木鱼等可在拜完佛祖后稍稍摸抚,以求佛气。切记不可摸在佛祖贵体上。9、心虔诚,茹素且手要干净。不可在庙堂大声喧哗,不可用手指点佛像及讲不敬的话语。10、寺庙的僧人、道人尊称为“师”、“法师”,对住持僧人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之意。切记不可直称“和尚”、“出家人”等侮辱性称呼。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