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测量和评价 完整营养调查包括四个部分 膳食调查 人体测量与体格检查 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 营养不足和缺乏的临床检查 营养调查与评价 一 体格测量指标与评价 1 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 身高 2 体重 3 上臂围 4 头围 5 皮褶厚度 6 腰围 7 臀围 8 坐高 9 胸围 2 目的 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的指标 一 身高 1 身长三岁以下儿童要求量身长 1 使用器材 卧式量板 或量床 卧式量板由一长120cm的地板以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构成 另一端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 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于底板垂直 在底板中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两尺 其刻度可读至0 1cm 将量板平放 除衣 仰卧 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 面向上 两耳在同一水平上 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连线与量板垂直 测量着位于小儿的右侧 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 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使其固定 用右手滑动滑板 使之紧贴于小儿足跟 左右一致 小数点后一位 0 1cm 2 测量步骤 1 使用器材 身高坐高计符合国家标准 校对0点 以钢尺测量刻度1米误差不得大于0 1cm 同时检查立柱是否垂直 连接处是否紧密 有无晃动 零件有无松动等 2 身高 2 测试方法 站姿 三点成一线 两点成水平 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 将水平压板轻压头顶 等高进行读数 精确0 1cm 10时左右为宜 二 体重 测量意义 反映骨骼 肌肉 皮下脂肪及内脏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 间接反映营养状况连续观测结果反映能量与蛋白储存情况最方便 价廉 1 使用仪器 杠杆秤 注意使用前要检验准确度和灵敏度 准确度要求不超过0 1 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 1kg 准确度检测方法 以备用的10kg 20kg 30kg标准砝码 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 分别进行称量 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灵敏度检测方法 置100g重砝码观察刻度尺抬高了3mm或游标向远移动0 1kg刻度尺维持水平则达到要求 2 测试方法 测试时 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 调整0点至刻度尺成水平位 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 便空大小便 站立称台中央 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砝码之刻度尺平衡 读数以kg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填入方格内 测试误差不超过0 1kg 3 注意事项 前后标准要统一 每天使用杠杆秤前均需校正杠杆秤 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正砝码重量 避免差错 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 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三 皮褶厚度 1 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2 测量部位 1 上臂肱三头肌部 肢体 2 肩胛下角部 躯干 3 腹部 腰腹 4 髂嵴上部3 使用仪器 皮褶计 校正测量方法 暴露被测部位右手握皮褶厚度计 左手拇指食指轻提皮肤每处测3次 任意两次误差小于5 与皮肤自然走向垂直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左臂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三次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 精确到0 1mm 正常参考值 女性 15 3mm男性 8 3mm 90 以上为正常 80 90 轻度热能营养不良60 80 中度热能营养不良 60 重度热能营养不良 4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 2 注意事项 受试者自然站立 肌肉不要紧张 体重皮均落在两腿上 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 但不要把肌肉夹提住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左上臂自然下垂 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为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一厘米 并用油笔标记该点 顺自然皮褶方向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三次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 精确到0 1mm 注意事项 同肱三头肌部方法 5 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顺自然皮褶方向 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度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三次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 精确到0 1mm 2 注意事项 同肱三头肌部方法 6 胛下角皮褶厚度 7 髂嵴上部皮褶厚度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垂直捏起皮肤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三次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 精确到0 1mm 2 注意事项 同肱三头肌部方法 四 上臂围 1 上臂围 1 上臂紧张围 2 上臂松弛围2 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情况 1 差值越大表示肌肉发育状况越好 2 差值越小表示脂肪发育良好3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 每米误差小于0 2cm 刻度需读至0 1cm 4 上臂紧张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1 测量方法 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度 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 测试者站在其侧面或对面 将卷尺在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2 注意事项 测量师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 卷尺的松紧度要适宜 测量误差不超过0 5cm 5 上臂松弛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 1 测量方法 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 将卷尺保持原来位置不动 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 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2 注意事项 测量上臂松弛围时 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放松时 勿使卷尺移位 测量误差不超过0 5cm 评价 上臂肌围 AMC 计算 AMC AC cm 3 14 TSFAC上臂松弛围 正常参考值 女性 21 0mm男性 24 8mm 90 以上为正常80 90 轻度热能营养不良60 80 中度热能营养不良 60 重度热能营养不良 五 腰围 waistline 1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 刻度需读至0 1cm2 测试方法 两名测试员配合 被测试者自然站立 平视前方 测试员甲选肋下缘最低部和髂前上棘最高点 连线中点 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腰一周 在被测者呼气末 吸气未开始读数 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腰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3 注意事项 注意被测者勿用力挺胸或收腹 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测量误差不要超过1cm 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 六 臀围 1 臀围是指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度2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 刻度需读至0 1cm3 测量方法 被测者自然站立 臀部放松 平视前方 要两名测试者配合 测试员甲将卷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 以水平围绕臀部一周测量 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臀部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4 注意事项 被测试者要放松两臀 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七 头围 1 头围 1 对三岁以下儿童测量头围 2 头围测量以厘米为单位 精确到0 1cm2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 刻度需读至0 1cm3 测量方法 1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前方或右方 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 软尺从头部右侧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到零点 读到0 1cm 2 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 左右对称 长发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下分开 八 胸围 1 使用器材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 使用前经钢卷尺校对 每米误差不超过0 2cm 九 坐高 1 使用器材 身高坐高计 测试前校正坐高计0点 以三角尺一边平放于坐板 尖端指向坐高标尺0点 误差不大于0 1cm 2 测试方法 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 使骶骨部 两肩胛区靠立柱 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 两眼平视前方 以保持耳屏的上缘于眼眶下缘成水平位 两腿并拢 大腿与地面平行于小腿成直角 上肢自然下垂 双手不得支撑坐板 双足平塌在地面上 如受试者小腿短 适当调整踏板高度以维持正确检测姿势 测试人员站于受试者的右侧 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 轻压受试者头顶 测试人员两眼应与压板成水平位进行读数 以厘米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将读数即入方格内 测试误差不超过0 5cm 3 注意事项 测量时 受试者应先弯腰拾骶骨部紧靠立柱后坐下 以保持测量姿势正确 较小儿童应选择宽度适宜的坐板和合适的踏板高度 以免测量时受试者向前滑动 而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其他注意事项同身高测量 2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肩放松 两上肢自然下垂 平静呼吸 两名测试人员分别立于受试者的面前和背后共同进行胸围测量 将卷尺上缘经背部肩胛下角下缘向胸前围绕一周 男生及未发育女生 卷尺下缘沿乳头上缘 以发育女生 卷尺在如头上方与第四肋骨齐平 卷尺围绕胸部的松紧度应适宜 以对皮肤不产生明显压迫为度 应在受试者吸气尚未开始时读取数值 卷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为胸围值 以厘米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0 1cm 3 注意事项 两名测试人员应分工合作 站在受试者面前的测试人员甲进行测量 受试者背侧的测试人员乙协助好找背部测量标准点 并注意受试者姿势是否正确 有无低头 耸肩 挺胸 驼背等 及时纠正 测试人员应严格掌握卷尺的松紧度 并做到检测全过程的一致性 以求减少误差 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肩胛下角若摸不清 可令受试者挺胸 摸清后受试者应恢复正确测量姿势 WHO推荐的腰围 臀围测量方法 腰围测量 准备姿势 双足分开25 30cm 直立 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测量 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的中点水平 臀围测量 准备姿势 双足分开25 30cm 直立 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测量 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 十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1 目的 为了控制测量质量 达到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在现场开展体格测量工作中 对每名调查员的测量质量进行判定 分析和找出问题原因 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有关概念 精确度 又称精密度 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体的能力 准确度 指测定值和 真值 相同的程度 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 又叫真实值 是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中 常将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所谓的数值 或者是多人多次测定同一个体的平均数值作为近似的 真值 质控人员负责抽查复核各种指标 3 工作程序 1 准备 2 填表 3 测量 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5 数据计算 6 比较 7 评价 8 标准化的使用 一 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平均值法 2 中位数百分比法 3 标准差法 4 百分位法 5 体质指数法 6 腰臀比 7 体脂含量 二 体格测量结果的评价 成人体格测量与评价 1 标准体重法评价 Broca改良公式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5平田公式标准体重 kg 身高 100 0 92 标准体重百分比计算 标准体重百分比 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100 2平时体重百分率计算及评价平时体重百分率 调查时实际体重 kg 平时体重 kg 100 体重变化评定标准 1 理想体重与肥胖度判断标准 20 肥胖 2 成人BMI分类 体重 kg 身高 米2 18 5消瘦18 5 23 9正常 24超重 28肥胖 一 成人体形的判断 肥胖度 实际体重 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 100 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写作组建议 WHO标准 6 体脂含量测定 体脂肪 bodyfat BF 指机体能用乙醚提取的纯脂肪 属于不活泼组织 瘦体重 leanbodymass LBM 其余全部的组成部分 属于代谢活泼组织 包括肌肉 骨骼 脏器 体液等 1 体成分 bodycomposition 即身体组成成分 反映人体内在结构分布和变化的特征 2 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 成年男性 15 20 成年女性 25 30 肥胖界限值 3 人体脂肪含量的测定 体密度测量 水下秤重法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水及脂肪含量 核磁共振法测量内脏脂肪分布 同位素双标记水法 Brozek公式F 4 570 D 4 142 100F为人体脂肪含量 D为人体密度D M Vt RV M为被测者体重Vt为人体总容积 人体在尽量吐气下 在水中测定的排水容积 RV为肺残气容积 人体在水平齐颈状态下所测肺残气容积 Siri公式F 4 95 D 4 50 100D为身体密度 测定人的体积和密度 精确 但昂贵 复杂 金标准 三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1 常用指标 1 3岁以下 标准体重 kg 年龄 岁 2 7 2 3 青春前期 标准体重 kg 年龄 岁 2 8身高 cm 年龄 岁 7 70 3 Kaup指数 体重 kg 身高 cm 2 104 4 Rohrer指数 体重 kg 身高 cm 3 107 4 儿童身高体重表示方法 按年龄的身高 HT A 按年龄的体重 WT A 按身高的体重 WT HT 我国目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参考标准是采用WHO推荐 NCHS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 2 常用的评价标准 1 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 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 以次来评价儿童生长情况 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营养状况 P406表 Gomez分类评价法评价标准 2 标准差法 将所用的评价参考数据按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 加减2个标准差 分成6个等级范围 然后比较调查对象属于哪一个等级范围 标准差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 国际上对群体儿童发育一般有以下3个指标 体重不足 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 WT A 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不足 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不足 发育迟缓 凡儿童年龄的身高 HT A 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中度发育迟缓 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发育迟缓 消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上乐园物业合同转让及安全管理协议
- 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共同生活期间子女教育协议
- 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过程
- 生日蛋糕卡团购采购合同范本(含赠品兑换券)
- 校园安全教育朗诵表演
- 商业空间租赁定金及品牌推广合作合同协议书
- 教育机构用工合同保密及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协议
- 浙江中考试题解析及答案
- 离婚协议公证及财产分割执行合同
- 浙江三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生儿常见感染诊断治疗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分家山林权协议书
- 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政策解读
-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
-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区治理真题模拟汇编(共142题)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众辰变频器z2400t-15gy-1说明书
- ov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室外配电线路工程定额套用及项目设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