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doc_第1页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doc_第2页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doc_第3页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doc_第4页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要求1、文体常识: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人称:第一,第二,第三3)、角度:直接、间接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5)、对象:人物、环境、场面、细节描写6)、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7)、线索:叙事、抒情8)、剪裁:详写与略写2、阅读方法与技巧:表达方法:1)、叙述作用: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2)、说明作用:对个别事物(XXX)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的内容(XXX)更详尽,更充实。3)、议论作用:对人物(XXX)的形象事件所含的(XX)意义进行哲理性的分析表述,深化文章(XX)主题。4)、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X)的形象,渲染(XX)气氛,衬托(XX)情感,推动(XXX)故事情节的发展。5)、抒情作用: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XXX)感悟体验而表达出来的(XX)爱或憎的感情。3、要素:1)、人物:一般要把握主人翁(XXX)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XXX)衬托作用。2)、事件的起因:用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按这个格式来回答。)3)、事件的经过:发生了怎样的事。(按这个格式来回答。)4)、事件的结果:这件事最后怎样。(按这个格式来回答。)5)、人称:“我”用第一人称叙述事件使文章的内容更真实,确凿。“你”用第二人称叙述使文章的情感更亲近感人,距离更近。“他”以旁观者角度叙述事件。4、可在文中直接找答案的题型:1)、时间、地点、人物 2)、照应的内容 3)、指代的内容5、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形象):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去分析。6、如何概括文章主题:本人通过某人做某事反应了什么意义,作者的(XXX)感情,人生的(XXX)哲理,自然的(XXX)规律,社会的(XXX)本质。二、散文的阅读要点与技巧形散而神不散 表达方式 主题集中 写作手法 意境鲜明1、写作对象:1)、人物思想鲜明:作者的感情:2)、事件生活的意义:人生的哲理:作者的感情:3)、自然景观景物特点:内在规律:象征意义:作者感情: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象征通过(XXX)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2)、衬托以(XX)事物从正面或反面来陪衬(XX)本体突出(XX)本体的主要特征。3)、对比鲜明地突出(XX)主要事物或事物的(XX)主要方面(XXX)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XXX)具体生动的(XXX)自然景象或(XXX)生活场景来表达作者(XXX)真挚的情感。5)、借物喻人描写(XXX)事物突出它(XXX)的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XXX)的感情。6)、用典借用(XXX)故事或经典子集中(XXX)的记载,集中表现了作者(XXX)的感情。7)、先抑后扬更能强调事物(XXX)的特征。3、散文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形象、深刻、具体、详尽三、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1、人物:描写方法、角度、思想性格2、情节:各部分基本内容,分析情节方法。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2)、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格。3)、高潮:表现突出,揭示主题。4)、结局: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3、环境:1)、(XXX)自然环境特点突出(XXX)自然景观的特点渲染(XXX)气氛,衬托(XXX)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描写烈日和暴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了祥子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XXX)的状况,交代故事(XXX)的背景,揭示故事(XXX)的本质,铺垫下文的内容。四、说明文的阅读要点与技巧:1、分类:1)、对象事物、事理2)、语言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逻辑顺序分为:主次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2)、答题技巧: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本文使用了XX(时、空、逻)的说明顺序,对XX(事理或科学原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有条理性。3、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通过具体(XXX)的事例对事物(XXX)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类别:对事物(XXX)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X)事物的特征(事理)。4)、做诠释: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5)、打比方:将XX比作XX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X)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X)事物的特征事理。7)、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8)、引用:增加说明文的趣味性,文学性,从而吸引读者。(如在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4、说明文语言赏析:两个角度:准确与形象生动(简明平实):简要赏析本文语言的特点。1)、答题技巧: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的特点,如XXXX这句话就准确的(生动形象的,或简明平实的)。如事物的XX特征(事理)。2)、字词赏析:A、加点词作用要结合(XXX)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来答题。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答题中要比较二者的区别。C、加点词能否删去: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的(XXX)客观规律或与(XXX)的客观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删去。5、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XXX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的特征或XX的事理,使说明XXXXX。2)、结合修辞来谈: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使用了(XXX和XXX)的修辞手法,说明了XXX的特征(事理),使文章说明的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来谈:文章综合运用了(XXX和XXX)的表达方式,(因为是说明文,所以要除了说明的表达外),举例说明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如()。就是XX表达方式的运用,因此,使XXX的说明更加具体形象。6、语言准确性: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方式:不能删,先解释说明原句意思XX,(如在状态,或者性质,或者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强调后说明)删掉后意思变成XXXX,表达的意思不符合愿意,不准确。1)、表估计的词:大约。主要、上下等。2)、表范围的词:主要、之一、唯一等。3)、表猜测的词:也许、可能、估计等。五、议论文阅读要点与技巧:1、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4、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A、举例论证:通过举XXX的事例证明了XXX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论证了XXX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C、比喻论证:通过比喻将XXX比作XXX,证明了XXX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D、引用论证:(引用了XXX的名人名言,或者引用了XXX人的格言锦句,或者引用了XXX的数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XXX的名人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补充论据:A、看清楚补的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B、注意字数要求。C、对常见主题的名人名言要进行积累。3)、找论点: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A、标题。B、开头。C、结尾。D、文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4)、分析文章论证的思路: 在段落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一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A、语言方面 一般从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方面分析,并要找具体的句子举例说明。B、语体方面:逻辑严密(把论证思路写下去)。6)、写作特点分析:A、修辞:如运用“排比”修辞的方式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气势)。运用“引用”古诗文的方式能(使文章富有文采)。B、论证方法C、写作手法:夹叙夹议。六、概括内容模式:1、概括:1)、格式此文记叙了XXX,或者描写了XXX,或者表现了XXX、或者赞美了XXX、或者揭示了XXX。2、划分层次的方法:1)、找时间短语。2)、找地点词语。3)、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3、拟标题:找文章的中心或线索(从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等方面入手)4、讽刺手法的作用:运用了比喻,或者是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XXX人或XXX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xxx表达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文章的语言辛辣而幽默。5、设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的情节曲折。6、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1)、承接上文。2)、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4)、为下文做铺垫。5)、照应前文。7、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点明xxx事件的意义,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8、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XXX样的真挚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型:词(句)换一个词(句)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该词(句)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写出了XXX对象的XXX效果,换了之后就变成了XXX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XXX词比另一个XXX词语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XXX对象的性格,或者特征。)2)、结构型:提问方式(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行,因为A、与人们的认识XXX事物的规律不一样;B、这样XXX的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这些XXX词表达的是递进关系。2、有关布局谋篇题型:1)、XXX句或XXX段在文中的作用:A、在文章开头的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B、在文章中的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的作用。C、在文章中的也有设下悬念,为下文做铺垫。2)、XXX句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照应全文的作用。3)、XXX句在结尾:在结尾有:A、深化主题,感情深化;B、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