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发酵生产.ppt_第1页
酶的发酵生产.ppt_第2页
酶的发酵生产.ppt_第3页
酶的发酵生产.ppt_第4页
酶的发酵生产.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1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2 1 1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2 1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2 1 3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一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转录是以DNA为模板 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 在RNA聚合酶 转录酶 的作用下 生成RNA的过程 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 翻译 以mRNA为模板 以氨基酸为底物 在核糖体上通过各种tRNA 酶和辅助因子的作用 合成多肽的过程 四个阶段1 氨基酸活化生成氨酰 tRNA2 肽链合成的起始3 肽链的延伸4 肽链合成的终止 肽链的终止 释放和修饰 终止密码子释放因子肽链的修饰 操纵子模型 operonmodel 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第一个被子发现的操纵子 Monod和Jacob 1961 操纵子及调节基因示意图 三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酶合成调节的类型 诱导和阻遏1 酶合成的诱导乳糖诱导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淀粉诱导a 淀粉酶的合成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E coli能利用乳糖作为碳源 而利用乳糖作为碳源的酶只有当乳糖成为唯一碳源时才被合成 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 lacZ lacY和lacA 操纵基因Olac 启动基因Plac 和调节基因lacI所组成 图 lacZ 编码 半乳糖苷酶lacY 编码 半乳糖苷透性酶lacA 编码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Olac 它位于启动子5 端的 5至 21之间 该位点可被乳糖阻抑蛋白相结合 lacI 它是一个独立的调节基因 编码乳糖阻抑蛋白 乳糖操纵子模型 2 酶合成的阻遏 1 酶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末端代谢物阻遏 产物阻遏作用 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物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阻 引起反馈阻遏的物质 称为共阻遏物 辅阻遏物 组氨酸对组氨酸合成途径中的10种酶的生物合成均起反馈作用 终产物Trp对色氨酸操纵子的调节 3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葡萄糖效应葡萄糖阻遏 半乳糖苷酶的生物合成 葡萄糖效应 当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 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 而不利用乳糖 只有当葡萄糖耗净后 细菌经过一段停滞期 不久在乳糖的诱导下 半乳糖苷酶开始合成 细菌才能充分利用乳糖 这种现象过去称为葡萄糖效应 后来了解到这是由于葡萄糖降解物引起的 因此又称为降解物阻遏 cataboliterepression 受降解物阻遏的酶类包括代谢乳糖 半乳糖 阿拉伯糖 麦芽糖等的操纵子 lac操纵子的正调控 分解代谢物阻遏 CAP 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分解代谢物激活蛋白 cAMP受体蛋白 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和CAP 细菌中cAMP的含量与葡萄糖的分解代谢有关 当细菌利用葡萄糖为能源时 cAMP生成少而分解多 cAMP含量低 当环境中无葡萄糖可利用时 cAMP含量就升高 细菌细胞中含有一种能与cAMP特异结合的cAMP受体蛋白CRP cyclicAMPreceptorprotein CRP CRP未与cAMP结合时是无活性的 当cAMP浓度升高 与CRP结合并发生空间构象的变化而活化 cAMP与CRP结合生成的复合物即为CAP 以二聚体的方式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 第二节发酵工艺条件及控制 工艺流程 保藏细胞 细胞活化 细胞扩大培养 发酵 分离纯化 酶 原生质体 固定化原生质体 培养基 无菌空气 固定化细胞 预培养 一 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 活化 使用以前 必须接种于新鲜的斜面培养基上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 以恢复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力 扩大培养 增加发酵时的数量 经过一级至数级扩大培养 培养基称为种子培养基 二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1 碳源 2 氮源 3 无机盐 4 生长因素 三 发酵条件的控制 1 pH值调节 2 温度调节 热水升温 冷水降温3 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提高溶氧速率 通气量 氧的分压 气液接触时间和面积 培养液的性质 四 提高酶产量的方法 酶合成的调节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 酶产量受酶合成调节机制的控制 要提高酶产量必须打破这种调节控制 酶合成主要取决于转录水平的调节 原核生物中普遍公认的调节机制是操纵子理论 打破酶合成调节限制的方法 一 通过条件控制提高酶产量 1 添加诱导物 1 酶作用的底物 2 酶作用底物的前体物质 3 酶的反应产物 4 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底物的修饰物 2 降低阻遏物浓度3 添加表面活性剂 促进分泌4 添加产酶促进剂二 通过基因突变提高酶产量 使诱导型变为组成型 使阻遏型变为去阻遏型 第四节酶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主要研究在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 产物形成速率 基质消耗速率以及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在酶的发酵生产中 研究酶发酵动力学对于了解酶生物合成模式 发酵条件的优化控制 提高酶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酶生物合成模式 根据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可以把酶生物合成模式分为4种类型 同步合成型 延续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 Continue 同步合成型 又称生长偶联型 是指酶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 当细胞生长进入对数期时 酶也大量合成 当细胞进入稳定期时 酶的合成也停止 延续合成型 酶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生长而开始 但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 酶的合成仍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 中期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 而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 酶的合成也终止 滞后合成型 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才开始酶的合成并大量积累 图2 1 浓度 时间 h 细胞浓度 酶浓度 细胞浓度 酶浓度 酶浓度 酶浓度 细胞浓度 细胞浓度 图2 1酶生物合成模式A 同步合成型 B 延续合成型 C 中期合成型 D 滞后合成型 A B C D 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因素主要是mRNA和培养基中存在的阻遏物 mRNA稳定性高的 可以在细胞停止生长后继续合成相应的酶 mRNA稳定性差的 随着细胞生长停止而终止酶的合成 不受阻遏物阻遏的 可随着细胞生长而开始酶的合成 受阻遏物阻遏的 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进入稳定期后解除阻遏 才能开始酶的合成 在酶的工业生产中 为了提高酶产率和缩短发酵周期 最理想的酶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对于其它类型的酶 要在菌种选育和工艺条件上加以调节 对于同步合成型 尽量提高mRNA的稳定性 如降低发酵温度 对于滞后合成型 尽量减少阻遏物 对于中期合成型 要从提高mRNA稳定性和解除阻遏两方面进行 细胞生长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生长速率以及其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规律 1950年Monod首次提一个动力学方程 细胞生长速率与细胞浓度呈正比 式中 rx为细胞生长速率 X为细胞浓度 为比生长速率 当培养基中只有一种限制性基质时 为该限制性基质浓度的函数 式中 S为限制性基质浓度 m为最大比生长速率 Ks为Monod常数 rx dX dt X dX1 m S dtXKs S 在连续发酵过程中 细胞生长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 D为稀释率 即单位时间内流加的培养液与发酵液体积之比 单位为1 h D 0时 分批发酵 D时 dx dt 0 发酵液中细胞浓度不断增加 D时 dx dt 0 细胞浓度保持恒定 D时 dx dt 0 细胞浓度不断降低 但当D m时 细胞浓度趋于0 因此 必须控制适当的D dX m S X D X D XdtKs S 产酶动力学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 宏观产酶动力学是研究群体细胞的产酶速率 又称非结构动力学 微观产酶动力学是研究个体细胞内的产酶速率 又称结构动力学 宏观产酶动力学与细胞比生长速率 细胞浓度以及产酶模式有关 式中 为与生长偶联的产酶比系数 IU g 为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 IU g h E为发酵液中酶浓度 IU L dE Xdt 产酶模式不同 产酶速率与细胞生长关系也不同 同步合成型酶 产酶速率与细胞生长同步 0 中期合成型酶 为特殊的生长偶联型 其产酶动力学与同步合成型相同 但在阻遏物存在时 0 无酶的合成 解除阻遏后才有酶的合成 滞后合成型酶 为非生长偶联型 0 延续合成型酶 为部分生长偶联型 dE Xdt dE Xdt dE Xdt 基质消耗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基质消耗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基质消耗速率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的基质消耗速率 dS dt用于细胞生长的基质消耗速率 dS dt G用于产物生成的基质消耗速率 dS dt P用于维持细胞代谢的基质消耗速率 dS dt M 第五节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酶 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各种天然物质 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的有用产物已达100多种 其中酶制剂有10多种 包括糖苷酶 胡萝卜细胞 1981 过氧化物酶 甜菜细胞 1983 大豆细胞 1989 等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 动植物细胞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