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者爱人 01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行有余力 02 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03 曾子曰 夫子之道 04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05 子曰 岁寒 06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07 子曰 知之者 好之者 08 子夏为莒父宰 问政 子曰 无欲速 无见小利 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09 子曰 小人长戚戚 10 人固有一死 在 尚书 中 仁 字出现1次 在 诗经 中 仁 字出现2次 在 国语 中 仁 字出现24次 在 左传 中 仁 字出现33次 在 论语 20篇中 仁 字出现109次 说文解字 中的 仁 亲也 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 对人亲善 会意字 以人 二会意 二人以上彼此都应当亲爱 仁者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爱人 何为仁 仁是什么 简单讲 就是拿人当人 先拿自己当人 自己爱自己 自尊自爱 然后 生爱人之心 推己及人 也拿别人当人 李零 丧家狗 字词注音 曾参 sh n 取譬 p 尧舜 y osh n 季路侍 sh 少者怀之 sh o 厩焚 ji 师冕 mi n 齐衰 z cu 敝之无憾 b 一匡天下 ku ng 瞽者 g 沟渎 d 桓公 hu n 弋不射宿 y 被发左衽 p r n 重点字 1 入则孝2 出则弟3 吾道一以贯之4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5 何事于仁6 尧舜其犹病诸7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8 能近取譬 在家里 通 悌 尊敬兄长 学说 用 忠 对人尽心竭力 恕 对人仁爱宽厚 从事 致力 其 大概 病 以为难 立 使 立达 使 达 比喻 仁 的具体表现 5 26 言志 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10 17 问人 重人不重财7 9 于有丧者侧15 42 导盲 无微不至的关心9 10 严肃庄重对待三类人7 27 推已及物14 17 大仁义 1 弟子入则 出则 泛 行有 则以学文 2 子路曰 愿车马与朋友共 3 颜渊曰 愿无 无 4 子曰 老者之 朋友之 少者之 5 不启 不发 举 则不复也 6 公西华曰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之 由也 故 7 和为贵 8 小人同而不和 9 乡愿 弟子 为人子 为人弟的年轻人 古今 入 出 在家 在外 弟 悌 尊重兄长谨 做事一丝不苟 形作动信 守信 名作动泛 广博仁 仁人 以 用来 表目的 子曰 弟子 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高学历犯罪 德育第一 智育第二 1马加爵 2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把硫酸倒在狗熊身上 3最近一韩国大学生在美国枪杀同学 要义 仁爱是修身要务 先 为人 后 为学 书本知识的学习 则摆在第二位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 以一贯之 宾前 一 一个基本观念 数作名 何谓 谓何 宾前道 学说 文中第三 四章和 忠恕 又有何关系 5 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恕6 30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忠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 赐也 非尔所及也 欲 愿意诸 之于及 做到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义 自己所不愿意的 不要施加给别人 恕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博施 广泛给 好处济 周济其 表语气副词 恐怕病 以 为难名作意动诸 之乎 兼词立人 使人站得住使动达人 使人行得通使动仁之方 仁 形作动 实践仁 忠 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积极为人 忠 中 心 己 把心放在中间 自我端正 人 把人放在心中 对人诚实负责 尽心尽力地帮助人 积极为人 谋幸福 尽力为人谋 中人之心 恕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推已及人 恕 如 心 推己及人 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 将心比心 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自己不愿的事情 也不要加之与他人 推己及人 如人之心 忠恕之道 一言以蔽之 有了自己的心以后 由自己的心灵出发 抵达他人的心灵 这样就找着了自己跟他人相处的途径了 于丹 更简单些 忠恕 就是忠诚自己 善待他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忠恕之古人说 要死大家一块死 临死拉个垫背的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可悲的现实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海湾战争 但更多的是凭借的军事实力为后盾 对别国施于政治高压 经济制裁 文化侵略等 美国世界警察台海问题 美国称有权绑架他国公民可越境绑架通缉犯 世界警察 我们当定了 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基本原则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忠 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恕 推已及人 仁之根本 孝悌 仁之内涵 仁之实践 表现 侍 侍立盍 何不车马衣轻裘 把车马衣裘 名作状共 共享敝 使 损坏 形作使动憾 悔恨伐 夸耀善 长处 形作名施 夸耀 表白劳 功劳闻 听安 使 安使动怀 名作动 关心 5 26 与朋友共享财物 豪爽 大方 提高个人修养 谦虚 恭敬 对天下人都施行仁爱 博施仁爱 天下人各得其所 志向更远大 广阔 孔子与弟子各抒己志 如何认识这些 志 颜渊 子路之志 流于外在之 车 马 衣 裘 善 劳 易得也 夫子之志 重于内在之孝 信 仁 高于青天也 10 17 伤人乎 不问马 7 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未尝饱也 状语后置 重人不重财 有恻隐之心 尊崇礼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 从2001年到2012年 中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188宗 平均每7 4天一宗 2004年 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特别重大事故总共14宗 其中矿难6宗 占42 8 2005年的上半年 国家拿出了30亿进行煤矿的技术改造 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 但形势依然严峻 上半年的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 3 达到2 672人 中国的矿难 15 42 师冕及阶与师言之道与固相师之道也 乐师台阶 跟 规矩 欤 本来 xi ng协助 导盲 弱者 无微不至的关心 虽 即使少 年轻作 起 肃立必 一定趋 快步走 子见齐衰者 冕衣裳者 均作动词 严肃庄重对待有丧者 执政者 盲人 9 10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 执政的 盲人时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 说明孔子对礼仪的重视和仁爱之心 他看到有丧事的人和盲人 一种同情心 态度肃然 穿制服 执政的人 看到了国家的体制 自然肃然起来 过之 必趋 一定走快几步 不敢多看 这也显示他的修养 7 27 劝君莫打三春鸟 儿在巢中盼母归 要义 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 推向仁爱百姓 再推向爱惜万物 这就形成了儒学的 爱的系列 纲 用大绳捕鱼 名作动宿 宿鸟 动作名 14 17 不能死又相之霸 于 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任匹夫匹妇莫之知也 为 而死 殉难 辅佐 一 完全 匡 正 使 正 恩惠 如果没有 其 表推测 大概 被通 披 普通男女 莫知之宾语前置 于诸侯霸霸 称霸 名作动 自经 自缢 名夷吾 又名敬仲 字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少时丧父 老母在堂 生活贫苦 为维持生计 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 到齐国 几经曲折 经鲍叔牙力荐 为齐国上卿 即丞相 被称为 春秋第一相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 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 齐桓公尊管仲为 仲父 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在全国划分政区 组织军事编制 设官吏管理 建立选拔人才制度 按土地分等征税 禁止贵族掠夺私产 发展盐铁业 铸造货币 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 是废除奴隶制 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 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 管仲提出 尊王攘夷 联合北方邻国 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译文 子路问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 召忽殉难 为公子纠死了 管仲却偷生 人格有问题罢 孔夫子答他说 齐桓公九次召集群雄 不用武力 全是管仲的功劳 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 这就是他的人格啊 这就是他的人格啊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 知礼 一方面又肯定其为 仁者 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以成仁 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 使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看他能否维护王权 安定百姓 管仲不殉难 又为桓公相 14 17 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忽略其小节小信而肯定管仲大节大信 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的矛盾之处 礼 仁 一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3 22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4 16 子贡曰 管仲非与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候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 17 1 用斜线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 2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 知礼 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 肯定其为 仁者 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3分 巩固练习 1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2分 两处错扣1分 三处错扣2分 2 孔子否定管仲 知礼 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 也像国君一样建 三归 反坫 塞门 国君享有的建筑 在孔子看来 是违背了 礼 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 仁者 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九合诸侯 匡正天下 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 孔子的 仁 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 即保证国家稳定 百姓安生 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 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3分 分析评价型 孔子的仁爱观 1 仁者爱人 即关心和爱护他人 2 孔子的仁爱 不仅 爱人 而且 爱物 这个 人 包括官员和百姓 富人和穷人 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 推广到天地万物 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3 实践仁爱的途径 做法是 忠恕 忠即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恕即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 重在培养人的德行 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 4 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看他能否维护王权 安定百姓 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比较思考 同是主张爱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 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墨子的兼爱则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说 爱人者 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 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孟子说 墨子兼爱 是无父也 等级之爱 普遍之爱 无差别之爱 同是主张相爱 孔子的仁爱吧孝悌视为根本 主张在 亲亲 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墨子的兼爱则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说 爱人者 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 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答 都主张关爱别人 但孔子的仁爱 是以爱自已为前提 孝悌为根本 然后将这种爱一层一层扩展出去 爱自已的亲人 爱周围的人 然后爱所有的人以到万物 因而是最符合现世社会的人的感情与实际的 墨子的兼爱 是不分亲疏 无条件平等的爱 虽然墨家还不是宗教 但墨子的思想却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宗教情怀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1 孔子在这里把 仁 与 圣 做了区别 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分 2 孔子认为 圣 的境界 尧舜其犹病诸 你如何理解 2分 答 仁 着眼于推己及人 侧重于主观愿望 圣 追求博施济众 侧重于行为效果 答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 圣 的境界是很困难的 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 这并不是说 圣 的境界不可追求 修己 安人 安百姓 博施济众 这是从个人做起到为其他人服务 再到为大众服务 逐层推进 反映出孔子 推己及人 从个人的 修身 到为国为民的思想 孔子十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 必须自己过硬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立足仁义根本 才能使其他人立足仁义根本 自己做事行得通 才能使其他人做事行得通 他还重视从小事做起 逐渐扩大 到 博施济众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课外选文 注 管仲 姓管名夷吾 齐国人 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 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三归 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 统辖 反玷 di 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 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 17 1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1分 2 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3分 管仲之器小哉 管仲是仁者 答 孔子的仁爱观 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 忽略他的小节小信 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 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一 然则管仲知礼乎 子 曰 邦君树塞门 管仲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仲亦有反坫 管仲而知礼 孰不知礼 3 22 二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 17 1 从这两段文字看 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答 2 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 仁 的含义是怎样的 答 认为管仲不知礼 肯定管仲有仁德 一方面 孔子认为 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 另一方面 孔子认为 像管仲这样能够 尊王攘夷 反对使用暴力 使社会安定的人 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 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可见孔子 仁 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 爱护百姓 而不必拘于小信 当然 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 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 5 26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 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 志 最接近 仁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4 15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6 30 上述文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孔子的 仁爱 思想 你认为孔子的 仁爱 表现出哪些特点 仁爱观 孔子为何用 仁 的标准而不用 圣 的标准来要求人 子路轻财重义 心地单纯 光明磊落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 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 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 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 其境界之高 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 友信 少怀 心怀天下 境界更高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首先是 一以贯之 的 忠恕 其次是由己及人 博施于民 能近取譬等 第三是注重 仁爱 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 推动社会发展 孔子认为 圣 是最高境界 一般人很难达到 尧舜其犹病诸 而 仁 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只要由己推人 能近取譬 便可以实现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未尝饱也 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这两段都反映了仁者具有的基本品质是有人认为 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是一种虚伪的仁德 你如何认为 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它不是一种伪德 它体现的正是儒家爱人也爱物的仁爱思想 具体表现为给万物留有余地的生态保护观 这种思想在今天有着非凡的意义 提醒我们善待自然 注意可持续发展 杜绝杀鸡取卵的行为 富有同情心 子曰 弟子 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 仁 的根本是什么 孔子的对 仁 的实践主张和墨子的 兼相爱 交相利 有何区别 孝悌 孔子的 仁爱 是建立在 礼 等级制度 的基础上的 以 礼 为原则和指导 以亲情为纽带 推己及人 从家庭个人到整个社会 实现 仁爱 而墨子 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祁阳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文文献资料检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文化对比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标识标牌定制化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年二手车深度检查与维修合同协议书
- 2025代销协议书-健康养生产品区域分销合同
- 2025版新型建材涂料粉刷施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新型防盗窗安装及保养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农业科技园租赁合同
- 中学历史教师课程思政研修计划
- 2025年法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租房入住合同范例
- 征兵业务培训
- Unit 6 Useful numbers Part C Project(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协议
- 《观光农业概论》课件
- 派出所签订治安调解协议书范文
- 情境领导力培训课件
- DBJ41T 277-2023 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楼盖应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 飞灰螯合物运输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