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先秦文明 必修一专题1第1课必修二专题1必修三专题1第1课选修四专题2第1课 先秦时期 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 止于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 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 以及春秋 战国时期 文明可从物质文明 制度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三大角度进行把握 概念解析 先秦文明 考情分析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时期 本专题在命题上多采用原始材料创设新情景 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 但近两年非选择题的比重有所增加 复习本专题时要注重史论结合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理解先秦时期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理解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从分析比较中认识古代东西方文明各具特色 正确认识宗法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以及后来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a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 后来与封建礼教 三纲五常 结合 引申出 家长制 的文化观念 使家庭内部有了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注重家庭建设 提倡尊老爱幼 对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促进作用 高考题 族谱 追踪热点 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造成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与现代社会的平等 法制精神相违背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A 2010天津 图1到图2的变化 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一图二 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 图一和图二均为铁犁牛耕 其为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B 2010浙江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 其中图8 1 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 战国B 秦C 西汉D 东汉 图 1 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 图 2 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 二牛抬杠 春秋战国时期 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 商鞅变法后 秦国后来居上 也普遍使用牛耕 西汉时 赵过推广耦犁 二牛抬杠 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 到东汉时 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 由此 战国 秦 西汉都早于东汉 排除 B C三项 答案 D D 练习重做 以下四项哪个选项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B 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C 买不尽的松江布 收不尽的魏塘沙 D 机工出力 机户出资 A 正确认识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1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 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 是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方式 其包含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 多个家庭组织经济单位 2 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 它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在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 小农经济基本特点 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耕作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 精耕细作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经营方式 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010浙江13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 不以人助天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D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诸子百家中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解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 和 天行有常 是荀子的思想 排除B D项 选项A出自庄子 南华经 原文是 不以心损道 不以人助天 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 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 或去影响自然 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 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出自 道德经 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 在祭祀之前 人们对它敬若神明 祭祀一结束 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 它没有仁爱 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 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 无所谓仁 也无所谓不仁 的精神 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 A A 史记 商君列传 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 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 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 帝道 王道 霸道 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 法家 道家 儒家B 道家 儒家 法家C 墨家 法家 道家D 儒家 法家 墨家 解析 B此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王道指的是遵循现代的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 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B 诸子百家中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诸子百家中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节俭则昌 淫佚则亡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必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儒家 为政以德 法家 改革变法 墨家 尚贤 节俭 交相利 道家 无为而治 1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 人治 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 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 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西汉 外儒内法 剂之以道 的治国模式 诸子百家中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2 在四大流派诸多观点中能体现民本思想的观点有 1 形成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形成春秋时期 并且以后的历朝历代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 例如在春秋时期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春秋以后也有像 董仲舒等儒家大家对民本思想的论述 也出现了重民本而产生的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的繁荣局面 4 区别 古代民本思想以 君 为本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今天 以人为本 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尊重人权 珍视生命 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依归 它的核心是 以人为中心 维护人的尊严 尊重和保护人权 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3 作用 民本思想要求就是统治阶级尽量不扰农时 不过度兵役和战伐 不滥杀百姓等 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 这样就保证农业的生产和粮食的来源 促进经济的繁荣 缓和阶级矛盾 保证了统治阶级稳定和运作 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好地对社会进行管理维护自然经济 2 内容 民本思想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庶民是国家主体 民贵而君轻 二是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 三是注重民生 保民安民 利民惠民 诸子百家的现实意义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老子 哲学对康德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 起了重大作用 在欧洲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 在戎马倥偬的战阵中 手不释卷地披阅 孙子兵法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义 礼节 诚信 忠孝 以德治国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等 人与自然和谐 辩证看问题 淡泊名利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等 以法治国 与时俱进等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提倡节俭 重视人才 严于律己等 先秦时期的字体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注意 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字体 但不是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 以某种字体的书写形式的独特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的五种字体分别是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1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是殷商时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 或写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叫钟鼎文 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 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 记事涉及面很宽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与甲骨文相比 甲骨文笔道细 直笔多 转折处多 为方形有所不同 金文笔道肥粗 弯笔多 团块多 3 篆文是大篆 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六国文字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 秦篆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是大篆的简化字体 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 字体较容易书写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中国文字与书法艺术 09浙江高考 12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 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 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 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 故又称正书 1 理解文字和书法艺术的不同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与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文字与思想不同 文字适合于不同思想的表达 2 书法艺术出现先后顺序 小篆 隶书 草书 起源于汉初 成熟于东晋 楷书 行书 3 不同字体不同的特点 必修三P35 4 教材图片呈现的字体 必修三P35 A 5 汉字演变特点和历久不衰原因 特点 由象形到符号化 由繁复到简略 由实用到艺术化 原因 1 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和实用化功能的增强为汉字长期使用奠定基础 2 秦代推行的 同书文字 和少数民族汉化政策为汉字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 3 华夏文明的认同感有利于汉字延续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明 经济上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2 政治上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3 文化上 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 百家争鸣 文化空前繁荣4 民族关系上 民族融合加强 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转型期 点击重点 材料二 范 中行氏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 令其子孙将耕齐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春秋 左丘明 国语 晋语 材料三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四 鲁人善织屦 妻善织缟 而欲徙于越 韩非子 说林上 材料五 吕不韦者 阳翟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 家累千金 司马迁 史记 材料一 1 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主要变化 铁犁牛耕推广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的形成 冶金水平高 私营手工业兴起 商业打破官府控制 涌现大商人 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影响 促进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萌芽 使奴隶主阶级没落 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的队伍发展壮大 人的地位提高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推行重农抑商 为百家争鸣和文学艺术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促进了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 2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理解 从背景看 商鞅变法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这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各国为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努力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如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变法 吴起在楚国变法 这是变法运动的社会条件 秦孝公即位后 痛感秦国力量 地位的卑微 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 发奋图强 下令求贤 决心变法 这是导致变法运动的直接原因 从内容看 采取了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举措 政治上 明法令 实行什伍连坐法 体现以法治国 严刑峻法 按军功受爵 废分封 行县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重农抑商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废除井田制 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 燔诗书 体现文化专制 从作用看 实现了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 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转变 从封邦建国制向郡县制转变 总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仁 仁者爱人 苛政猛与虎 礼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中庸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用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 仁礼互为补充 仁是礼的基础 礼是仁的规范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 仁者 爱人 要 克己复礼 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是因为他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爱人D主张施行 仁政 孔子 孟子 汉董仲舒 南宋朱熹 明王阳明 仁 仁政 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德规范 仁义礼智 大一统 君权神授 三纲 三纲五常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中庸 B 汉武帝 独尊儒术 康熙帝 万世师表 袁世凯 尊孔祭孔 后世统治者割裂孔子的仁礼 仁 主张被忽视 强化孔子 礼 其原因是孔子的礼符合统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孔子 孟子 荀子儒家思想的异同之处 爱人 仁政 仁义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例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以 仁 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 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 仁政 孟子 仁政 思想实行的基础是A 统治者发善心B 民本思想C 以德治民D 人性本善 B 解析 本题易错选D 主要是混淆了孟子的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 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伦理观念 民贵君轻 学说 即民本思想是孟子 仁政 思想的基础 例2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 孟子和荀子A 观点相同 说法各异B 观点不同 目的相同C 观点不同 目标不同D 互相借鉴 互相补充 解析 孟子主张 性善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 性恶 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 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 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通的 B 孔子的地位及影响 1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2 大思想家 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3 大教育家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4 现实意义 整理和修订的六经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 缓和矛盾 维护统一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创办私学 提出教育思想 1 孔子儒家 和而不同 思想 和为贵 原则及仁爱 和谐相处 与人为善 以邻为善思想 有助于化解国与国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 有助于世界和谐 2 儒家思想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尤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成为准则 孔子学说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3 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为什么 如何奠定 如何奠定 学者们对孔子评价及评价标准 司马迁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 汲则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可谓至圣矣 孙中山 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 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 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 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胡适 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 是的 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孔子的学说 经过两千年 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 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 三十年前 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 我们批评孔子 是要去掉孔子一尊 使与诸子百家平等 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 没有法子使思想解放 思想自由 但是我六十二年来 还是继续对于孔子佩服 我觉得他这个人 是很了不得的 钱穆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在孔子以前 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 在孔子以后 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 而孔子开其新统 司马迁主要从知识和道德角度进行评说 孙中山从民主政治角度评说 胡适从学术平等 思想解放角度 钱穆从文明传承角度 2008年汶川地震与都江堰 掌握关于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时间 人物 作用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但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堰体基本保存完好 并未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一水利工程从修建距今有A 1000多年历史B 2000多年历史C 3000多年历史D 4000多年历史 B 战国时期 BC475 BC221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作用 变水害为水利 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体现中国古代人民辛勤与智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追踪热点 农业 农民 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 三农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 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 贫者极多 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 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 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 随口说去 不必管他 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材料三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始终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着力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中 民本思潮 的主要内容 并分析这一时期 私学文化 产生的根源 孔子 以德治民 孟子 民贵君轻 荀子 君舟民水 墨子 兼爱 非攻 根源 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小农经济的发展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农业 农民 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 三农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 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 贫者极多 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 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 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 随口说去 不必管他 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材料三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始终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着力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 结合材料二 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的法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原因 看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 具体内容 核定全国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部分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做到 家给人足 评价 平均地权 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也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的同情 它是一个改良措施 是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 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 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 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农业 农民 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 三农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 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 贫者极多 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 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 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 随口说去 不必管他 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材料三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始终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着力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简述中国共产党为 着力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20世纪70年代末采取的措施 并说明这些措施分别产生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世纪70年代末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大河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干法脱硫脱硝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改性塑料原料行业供需态势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海南编制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干体重的定义和判断
- 幕墙门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常量元素课件
-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课件
- 常山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方舟兰天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报关员考试培训课件
- 海底捞培训体系
- 河南近10年中考真题英语2014-2023年含答案
-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教案)
- 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与法律挑战
- 消防维保方案(消防维保服务)(技术标)
- 2023智联招聘行测题库
- 隧道洞渣加工石料组织管理方案
- 音乐美学.课件
- 健康体检证明
-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概论》精品课件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