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5-测井解释软件.ppt_第1页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5-测井解释软件.ppt_第2页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5-测井解释软件.ppt_第3页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5-测井解释软件.ppt_第4页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5-测井解释软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R程序的解释原理 POR程序是从美国Atlas公司引进的单孔隙度测井泥质砂岩分析程序 简单实用 输入的测井曲线数目少 在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得到比较好的解释结果 在国内普遍使用或针对地区具体条件作了改进使用 一 POR程序的特点 二 POR程序的解释原理 对测井资料进行定量解释之前 首先要计算出Vsh 该程序最多采用5种测井值计算 5种测井值排列顺序GR SP RT CNL NLL 中子寿命 1 计算Vsh SHi 第i条曲线相对值SHFG 测井值求Vsh的标识符最终的Vsh min Vsh1 Vsh2 Vsh5 2 求孔隙度 采用单矿物含水泥质岩石模型计算F 在实际计算中只进行泥质校正 PFG为求F的标识符 PFG 1 F FD VshFDshPFG 2 F FS CP VshFDshPFG 3 F FN VshFNsh 当SH SHCT 泥岩截止值 为泥岩 求泥岩孔隙度为 F F 1 Vsh 用此式把泥岩与砂岩孔隙度区分开 3 求Sw Swop 求Sw的标识符 Swop 2 由阿尔奇公式求Sw a 1n 2m 1 87 0 019 F F 0 1取m 2 1 m 4取m 4 Swop 1 用simandoux公式的简化形式求Sw Swop 3 由阿尔奇公式求Sw a 0 62 m 2 15 n 2 4 求k采用Timur公式 5 求其他地质参数 2 经验公式求Shr Shr SRHM 1 SW SRHM 为残余油气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地区经验系数 隐含为0 5 3 冲洗带残余油气相对体积及质量mhr Vhr Shr Fmhr Vhr h当 h准确可靠时 可判断油气界面油层Vhr mhr因为体积 质量气层Vhr mhrVhr mhr 见P244图4 50 PF HF表示从某一深度开始累计得到的纯孔隙厚度和纯油气厚度 在解释成果图上 通常在某些深度位置上用短线表示 每相邻短线之间累计孔隙厚度或累计油气厚度为1m或1ft 如果井段短线越多 说明地层孔隙越发育或油气越多 如处理井段为N 该井控制面积为S 则处理井段油气体积Vh NS 5 求BULK 出砂指数 指导采油作业的一个参数BULK 13400 rb Dt2Dt s ftBULK 出砂指数 106lb in 7 04 108Kg m2 当BULK 3 正常求产方式下采油不出砂BULK 3 正常求产方式下出砂 应减小油咀生产 可不出砂或少出砂 BULK是指采油作业的一个参数 1 BULK 10 至少一种孔隙度测井 GR RT CAL SP 真正的POR程序有42个输入参数 15个输出参数 见附录P566或原程序 三 输入资料 2 地层特性 四 成果显示及实例 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是一张随深度变化的地质参数曲线图 需要时也可采用数据表的形式 数据处理成果图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打印深度标记和解释结论 在砂泥岩地层中 通常用Vsh和k曲线的变化说明 Vsh线性刻度放在左侧第一道 k采用对数刻度 3 油气分析 SwVhrmhr线性刻度 Vhr mhr取决于参数形式提供油气密度的准确性 POR程序中显示这两条曲线 1 深度标识区 5 地层体积分析 岩性分析 位于第四道 Vsh Vma F 4 孔隙度分析 也称流体分析 位于第三道 P227图4 44a bPOR程序的流程图 演示过程 用POR程序处理实际资料 P229图POR数字处理成果图 SAND2程序 1 SAND2是一种改进的泥质砂岩分析程序 用多种方法求Vsh 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数值作为采用值 2 在考虑泥质和油气影响的情况下 用中子密度交会图求F和Vsh 3 还可采用一种经验方法求粉砂指数 一 SAND2程序特点 4 当有CAL曲线 程序对井径扩大的井段进行自动处理 绝大部分的参数符号与POR相同 只有少许不同 5个 输出参数有19个 15个与POR相同 二 输入资料和输出参数 1 输入资料 必须有 2 输入输出参数 见原程序 三 解释方法原理 1 求Vsh 1 用GR算出的为Vsh 2 选CNL NLL SP RT中的一条用GR的公式求出的为SH 3 计算SHP当Neut 0时 用SP求SHP 当Neut 1时 用Neu求SHP 4 合理确定Vsh Vsh min Vsh SHP SHDF 0或100 SHDF代表泥质含量差值 2 求F和VshSAND2程序在考虑泥质和油气对中子密度测井影响的情况下 用迭代法计算F和Vsh 1 计算公式 对密度和中子进行泥质校正求F的公式与POR相同 求油气密度 SRH 冲洗带残余油气饱和度 计算地层孔隙度和Vsh 对于含油气泥质砂岩的冲洗带 经变换得含水泥质砂岩模型 得方程组的解为 其中A1 A2 B1 B2 C1 C2 D为 当Fhr 0即地层不含油气 这里用的泥岩是相当于泥岩点 因砂岩骨架点 泥岩点和水点构成一个表示砂泥岩特性的三角形 而系数A1 B1 C1和A2 B2 C2决定了三角形中一个点 x y 的孔隙度和泥质 故这些系数在SAND2中称为交会三角形系数 并有一个确定这些系数的子程序MAT A1 XXM 1 B1 XXM 2 C1 XXM 3 A2 YM 1 B2 YM 2 C2 YM 3 xo PORVsh SH hr GAS 有效 xo hr 2 进行油气迭代校正 1 Vsh Vsh GR N D只经泥质校正 3 用交会三角形系数求 x0 Vsh 有效 x0 hr 2 赋初值Shr 0 5GAS 0 h0 1然后计算DHYO DHYG而 h MAX DHYO DHYG h0 2 4 求SwSimandoux公式 阿尔齐中A M不同 两种选择 5 Sw 0 7 地层无油气或含油气很少 不作油气校正 GASO GAS 令rh 1 6 Sw 0 7 再计算Shr SRHM 1 Sw Fhr ShrF GAS Fhr 7 当 GAS GASO 上次的Fhr 0 005 根据地区资料决定 则油气校正结束 当 GAS GASO 0 005 则应继续作油气校正 此时 GAS GAS GASO 2 重新计算X Y 进行油气校正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 GAS GASO 0 7或 GAS GASO 0 005 调整不合理的结果 计算泥质的粉砂指数 用经验公式计算 P x y 为测井资料点 Z随资料点P的坐标而变 同时又与交会图几个特征点的坐标有关 故可设想它是一个与粉砂指数有关的综合参数 采用统计方法确定这一关系 假设 与 的关系为 a1 a2Z a3Z2 砂岩骨架点 A 1 Z 0 SI 1得a1 1粘土点 A D Dclay D nclay Z 1 SI 0得a2 1 a3泥岩点令Z 0 5 位于泥岩线中点 SI 0 354则a3 0 5833计算经验公式 SI 1 1 5833Z 0 5833Z2 4 求Vclay和重新计算Sw Simandoux公式 Vclay Vsh 1 SI Rw1 Rmf1为地层温度下Rw Rmf 求Sx0的公式与Sw形式同Rt Rxo Rw1 Rmf1 实例演示 5 求K SAND2程序同样计算了Fw Ff Fxo Vhr mhr PF HF 四 输出成果与POR程序相同 分五道与POR程序不同 对油气和泥质都进行迭代校正 用FN rb计算F CRA处理方法 一 CRA的功能 1 用六种方法求Vsh 2 用交会图技术求 及两种岩石成分 3 求 二 输入资料 输出参数至少 两种孔隙度资料 t 一种泥质指示测井资料 若有其他资料效果更好 输出参数见书 三 方法原理 求Vsh用六种方法求Vsh min Vsh Vsh Vsh Vsh 略 求孔隙度和岩性成分C1 C2 C3 C4为四种矿物成分 点落在哪个三角形就由那两种矿物构成 请插入图 最终据地质情况确定矿物的成分和属性 但最多不超过四种矿物以第一个三角形为例 讲解求 和岩性的原理 设孔隙度为 矿物为 1和 2的相对体积 c1 c2 相应的骨架rc1 rc2 可以求出其解 CRA中通过调用LITH子程序求V1V2V3 而LITH又通过调用子程序COEF来计算三角形系数 具体步骤 1 求三角形系数 2 对 进行泥质校正 bc b 0 8Vswh sh 1 0 8Vsh 形式类同 NC tC 3 对每个资料点都用三个交会三角形求解VM1 I TA1 I x TB1 I y TC1 I VM2 I TA2 I x TB2 I y TC2 I VM3 I 100 VM1 I VM2 I 用循环方法对每个资料点求解 3 选择解结果作为解释结果只能是其中某一个三角形的解 程序从第一个三角形起自动挑选合理的解释参数 例如第一个三角形 据以下解释结果或转到别的三角形判断 VM1 1 VM2 1 VM3 1 0资料点在第一个三角形内 以此为它的解释结果 VM1 1 0 即 0 资料点落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左下方a区此时调整解释结果VM1 1 0VM2 1 VM2 1 VM1 1 仍为原来计算的数值 VM1 1 0而VM3 1 0资料点落在第一个三角形的上方仍由第一个三角形得 调整解释结果VM2 1 100 VM2 1 VM2 1 0 资料点落在另一个三角形的下方 即可能在第二 第三个三角形内 该点在第一个三角形内无解 第二 第三个三角形的检查与上相似 只是在第三个三角形时VM3 3 0时 仍由第三个三角形的解 此时VM3 3 100 VM1 3 VM2 3 0 求 和C1 C2 C3 C4以上按纯岩石模型计算的 需恢复成泥质双矿物 1 SH C0 1 SH 1 SH则 1 SHC1 C1 1 SH C2 C3 C4形式类同如SH SHCT则 1 SH 求出资料点所在地层的矿物成分的相对体积当用 1求体积时C0 VM1 1 C1 VM2 1 C2 VM3 1 C3 0 当用 3求体积时C0 VM3 1 C1 0 C2 0 C3 VM3 3 当用 2求体积时C0 VM2 1 C1 0 C2 VM2 2 C3 C0 VM3 2 3 求其他地质参数 求Sw和Sxo与POR方法相同 次 缝 2 次 s cp 次0 8 则 次 0 8 3 求K用Timur公式 5 求PF和HF 6 求 GA 视颗粒密度 tGA 视颗粒时差 四 成果显示与其他分析程序基本相同五NCRA求 和两种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