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ppt_第1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ppt_第2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ppt_第3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ppt_第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菇 塑料袋栽培技术 VCD 特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 Morchellaesculenta 块菌 Tuberspp 松口蘑 Tricholomamatsutake 羊肚菌 羊肚菌又叫羊肚菜 属子囊菌亚门 盘菌目 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羊肚菌属 morchella 的大型食 药兼用菌 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 羊肚菌菌盖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 长4 16 宽4 6 表面形成许多凹坑 似羊肚 淡黄褐色 菌柄白色 羊肚菌 Morchella 种类与分布 生态特性 羊肚菌常生长在栎树 杨树 桦树为主的阔叶林下腐殖土中 在田边 溪沟 山坡果园及火烧迹地也有发现 一般3 5月大量发生 对海拔高低无特殊要求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8 22 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5 18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羊肚菌适宜在土壤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子实体大量发生时 土壤含水量40 50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羊肚菌的生活史 羊肚菌无性繁殖阶段是由子囊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 初生菌丝可产生分生孢子长出新的菌丝 也可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核 由菌核萌发菌丝形成子实体 有性繁殖阶段是初生菌丝的 两种菌丝配合产生次生菌丝 由次生菌丝产生菌核 再由菌核形成子实体 因此 菌核是子实体形成的必经阶段 羊肚菌的开发利用与展望 至今 人们虽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作了不少探索 也有羊肚菌栽培方面的专利 但大规模生产其子实体尚未成功 目前开发应用其菌丝体的报道较多 美 德等国已于60年代发酵培养羊肚菌以生产调味品 也有用深层培养法获得羊肚菌单细胞蛋白 以深层培养法制备得靛蓝色素 该色素除可用于食品外 还可用于医药 化工 纺织等行业 近年来 羊肚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引人注目 日本研究发 培养羊肚菌可得到黑色素形成抑制剂 据此开发出了具有皮肤美白功效的洗液 该洗液兼有活化细胞和保湿之效果 羊肚菌营养丰富 含有多种具有抗病毒 抗肿瘤等效果的活性物质 在食品 保健品 医药 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阶段在继续攻克其栽培难关的同时 应抓好菌丝体的开发 搞系列化产品 满足市场要求 另一方面 加强对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进一步明确其功效特性 以此带动羊肚菌的开发利用向纵深方向发展 块菌Tuber 世界上许多名贵食用菌 包括黑孢块菌 松茸 美味牛肝菌 鸡油菌等 都是菌根食用菌即共生型食用菌 由于这类食用菌生长必须与适宜宿主树木根系营共生生活 因此其栽培方法有别于腐生型食用菌 在人工栽培上有一定的困难 块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菌根合成及菌根化苗木生产技术欧洲块菌菌根化苗木生产所使用的菌剂主要为子囊孢子 一般不采用纯培养的菌丝体 块菌菌剂制作方法如下 从野外采集或市场购买的块菌子实体 子囊果 经粉碎 过筛后 制成孢子悬液 静止让其自然干燥 然后与由树皮等粉末混合 配置成一定浓度的菌剂 这种菌剂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1年以上 块菌的栽培技术 在无菌条件下 用黑孢块菌菌丝体接种橡树和栎树的组培苗 或在限菌条件下 使用块菌子囊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固体菌剂 泥炭 蛭石 接种 均能合成菌根 但两种接种方法对苗木根系菌根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6个月后 前者菌根感染率为42 后者为85 说明块菌孢子接种体更有利于菌根的合成 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接种体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合成的块菌的菌根在结构上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相应菌种 树种组合的菌根一致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在1971年在加伦河一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块菌菌根化苗圃 和 不仅拥有生产块菌菌根化苗的中心苗圃 而且也是法国块菌商业苗圃菌根化苗的认证与检验机构 所有出售的块菌菌根化苗 必须通过检测和认证 只有菌根感染率符合标准且没有其它共生菌感染的块菌苗才能上市出售 在法国 1年生块菌菌根化苗售价一般为48 70法郎 2001年1月份 松口蘑 松口蘑是珍稀濒危的食用真菌 松口蘑是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 由于生态习性特殊 迄今仍处于野生或半人工栽培状态 适应性和变异性是松口蘑驯化栽培的基础 松口蘑 松口蘑发生地的菌根植物 立木密度 树龄 土壤 纬度和海拔高度因地域不同有明显的差异 已报道的菌根植物有赤松 红松 马尾松 云南松 黑松 偃松 日本铁杉 大白叶冷杉等几十种 树龄跨度从20年至百年 立木密度范围500 3000株 公顷 土壤有棕色林土 山地红壤 山地黄壤 山地棕壤 黄棕壤 灰棕壤等多种类型 海拔高度从400 到4000多米 发生季节从6月中旬到11月上旬 分布 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 近缘种有傻松口蘑 假松口蘑 拟松口蘑等 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纯培养菌种 多种半人工栽培方法获得了松口蘑子实体 松口蘑的半人工栽培 直播法 选成熟度7 8成的松口蘑子实体 去掉菌柄 将菌盖切成1 2的方块 清理好地表覆盖物 将菌盖小块菌褶向下放好 定点接种 每点浇当地山泉水500 重新盖好覆盖物即可 假植 将成熟度7 8成的松口蘑子实体移植到清理好的场地 2 3 后孢子弹射 子实体衰老 拔出子实体 盖好覆盖物 浇水500 松口蘑栽培 孢子液接种法 将即将开伞的子实体安放在经干热灭菌的培养皿中 待孢子弹射后制成孢子液 或将菌盖放在装有无菌水的容器内振动 以1升水兑1个子实体的孢子为宜 在适宜的林地内挖直径1 3 深10 15 的栽植坑 将孢子液注入 覆土 菌丝移植法 发现生长的子实体做好标记 不要摘下 翌年春天当赤松萌芽时取土移植 此土中含松口蘑菌丝 菌床菌根移植法 在松口蘑子实体发生处下面取深度为10 15 菌床菌根作为菌种使用 在适宜地块挖同样体积形状栽培坑将其植入并与松根紧密接触 营造新的菌床 松口蘑的半人工栽培是模拟天然松口蘑的生长发育条件所采取的就地保护措施 因此 一切操作应力求保持原始状态 选择林地应符合松口蘑发生的生态条件 接种深度10 15 与天然松口蘑的菌丝致密层基本一致 接种时间在8月初 此期气温较高 雨量充足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松口蘑是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 在这种外生菌根共生关系中 菌根植物多为活的正在生长着的树木 松口蘑菌丝包裹在赤松根系的表面 形成菌套 哈氏网 不侵入根系细胞内 仅在细胞的间隙中蔓延 菌丝的另一端在土壤中扩展 离开了菌根植物 松口蘑的菌丝将逐渐死亡 野生菇种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利用其适应性和变异性 松口蘑的纯培养菌种和半人工栽培过程已经扩大了这种濒危菇种的适应性并发现了某些变异 今后要加强人工菌种的适应性 抗逆性的研究以及人工栽培的良法研究 食用菌加工与贮藏保鲜 食用菌加工保鲜原理败坏的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和生化因素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温度 光线 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