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生态环境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doc_第1页
静宁县生态环境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doc_第2页
静宁县生态环境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doc_第3页
静宁县生态环境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宁县生态环境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 摘 要 针对静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县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就此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现状;对策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步伐的加快与深化,以平田整地、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和公路林网建设、亚行贷款“丝绸之路”生态恢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生态治理工程在全县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效。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达15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6.9万亩,灌木林地19.9万亩,疏林地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2.7万亩,宜林地3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3%。共计平田整地127.3万亩,梯田化程度达86.4%,集中治理区水土流失有所减轻,水土流失模数由原来的8648 t/km2?年减少到目前的6543t/km2?年;区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已完全控制,且已开始逐步显现效益,如双岘、雷大等乡镇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还能取得大丰收。 2.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林草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为森林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历史上曾森林密布,植被茂密,但由于后期气候改变和人为破坏,天然林分已荡然无存。近年来,静宁县虽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但由于气候干旱等严酷的自然环境,治理成效不大,荒山枯岭至今还随处可见,就是恢复的林草植被,也普遍质量低劣,急需抚育管护。由于没有森林做为庇护,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极为稀少,现有种类主要为野兔、野鸡、麻雀等。 (2)气候条件恶劣,灾害天气多发 十年九旱是静宁县的基本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47mm。近年来又是逐年减少,可靠值仅为285mm,且集中分布在79月,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植被恢复。干旱、风沙、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多发。 (3)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862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785 m3,亩均水量138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自产水量的四分之一,全国亩均水量的1/13。县境内的主要河流为黄河的二级支流葫芦河。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20km2,占土地总面积2193 km2的8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为6543t/ km2?年,平均径流模数约为26000m3/km2?年。 (4)繁重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与投资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投资不足致使治理工程总体建设标准低、综合配套差,速度慢。相当一部分工程建设在低水平上重复,治理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5)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由于经济基础和机制上的不足,导致我县生态投资短缺,网络、信息服务等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基础设施方面建设还相当薄弱,无力建设实验室、监测站等预测设施,管护机构也不健全,逐如以上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县优质林地面积达到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3.9km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5%和10%,排放量控制在950t和850t;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控制在二类标准,PM10年平均值?0.10mg/m3;SO2年平均值?0.06mg/m3;NO2年平均值?0.08mg/m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55dB(A)和70dB(A)。基本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 三、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大力造林、护林、改土、平整梯田,科学处理生产生活废料,以达到改善农村基本生态环境的目的。近年内需实施工程造林40万亩(退耕地还林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30万亩,低产林分改造30万亩,坡改梯20万亩;建成3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1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全县二十四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管网配套、统一收集污水、统一处理生活废水的处理站,每个乡镇和60%的村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 2.理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争取采用高科技手段,尽量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严格考核制度,对不能达标企业,坚决停产整顿,改造淘汰县内34家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使其转产新型节能墙体材料。 3.完善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机构建设和机制创新。具体规划在东峡水库上游隆德县联财镇,葫芦河北峡、受峡,李店河鞍子山,仁大乡、甘渭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