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9).doc_第1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9).doc_第2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9).doc_第3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9).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经典之感悟何谓中医经典选读?就是中医四大经典的浓缩精华版,有人就会问:“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在此之前,我也曾纠结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中医经典包括针灸甲乙经,因为我曾是针灸推拿专业,而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所以我就想当然觉得它肯定是中医四大经典。直到来到中医学院,第一次接触了中医经典选读这门学科,我才发现自己居然犯了一个很荒谬的错误针灸甲乙经不是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包括哪些内容呢?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所有内容的综合。在此之前,我曾一度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一门玄学,专门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荒谬的学术。什么阴阳、八卦学说。总觉得自己以后是给别人看病,有不是给人算命,搞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纯属浪费时间,没有多背些方剂、中药来得实在。况且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不用懂阴阳、八卦吧!只要懂得辩证这是一个什么病,该用什么药治疗就好。孰不知自己只是一个外行,根本就没有踏入中医这个门槛。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自己彻彻底底就是一个外行人,根本就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中医中的精髓。直到第一次上经典课时,听王老师说不懂黄帝内经就不懂后面的中医经典,不懂内经中的阴阳,就不配成为一个好医生!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帝内经那么重要!我居然像个白痴一样的觉得黄帝内经这本书读与不读无所谓。以前觉得自己背的书也够多了,怎么老感觉差别人一大截,总觉得自己悟性太差,没别人聪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觉得问题就出在这没有好好研读中医四大经典。曾一度认为,只要是考的好的学生就一定是好医生,还曾笑过别人只会研究阴阳、八卦。是个不学无术是老古董,只会研究不切实际的东西。甚至为了研究这些使自己挂科,一而再、再而三的补考也无所谓。当时我觉得太不值了,而到后面我才渐渐发现自己与他的差距。虽然我不挂科,但我学中医的悟性就是比不过他,他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而现在,我开始正式接触黄帝内经时,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原来黄帝内经才是学好中医的基础,用王老师的话来说不懂阴阳的医生永远不会成为好医生,也不会在这条路上有所作为。我在内心感慨,为什么我到现在才知道中医经典的重要性?现在知道了从头来学还来得及吗?算不算晚?我后悔自己以前的无知和愚昧,但也已是往事,追悔莫及,只能从现在开始认真研读四大经典。说真的,刚开始听王老师讲经典时觉得好快啊!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自己就像在听天书,什么都不懂,觉得好迷茫。也曾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同在一起听课,别人能很快的进入状态,而我却无从听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下面研读中医经典,一遍又一遍,电子书,讲稿,视频都看过了。而我就一遍都没看过,当然有差距了。知道自己的差距,我开始研读中医四大经典了,首先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读这本书感觉好乏味,提不起兴趣,读了又忘记讲什么了,听老师讲课是感觉有那么一点懂了,下来后仔细回顾上课讲的内容,又结合原文、释义一遍遍的看,终于找到了感觉,觉得听课也不会太吃力了。也找到了信心,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专升本的决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至少让我在中医的学习上提升了很大一个层面,我对中医四大经典有了兴趣,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在接下来的伤寒论学习中,同学推荐我去看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我就试着看了一两次,没想到听后不但没有排斥,而且还相当感兴趣,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听老师讲,看视频。我对伤寒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觉得张仲景真是太有才华了,居然在汉代就创立了六经辩证,确立了脉症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纲领,成为了后世组方用药的典范与临床处方用药的基础,也成为后世医家必读的一本书,而就在此时,我也开始崇拜张仲景了,也暗暗下决心好好研读伤寒论。接下来读的是张仲景的另外一本书金匮要略方论,此书乃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这么好的书不读岂不是浪费?“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此段以肝病为例,阐述了上工知肝病实证易传脾的病变规律,因此在治肝的同时,注意调补未病之脾,以防肝病及脾。因肝病是否传脾取决于肝脾双方,若脾虚易受邪,故脾虚当补益;若脾正气充盛,不易受邪,即勿补之。中工未掌握肝病传脾的规律。不了解实脾防传的重要性,只知肝病治肝,可致肝病未愈,脾病又起。起初没读金匮要略时,只知道肝病治肝,肺病治肺,不懂传变,也不懂治未病,只知道已病,而且治疗的效果也不好,而那个时候也不知道问题处在哪儿?还不断的鼓励自己没经验不要紧,你还年轻,也许是中药剂量还不够。现在才知道发病与预防的重要性,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也让自己认识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性。而后又学习温病学,感觉它是补伤寒论之不足,以伤寒论为辩证依据来论述瘟病的一门具有中医独特视角的学科。换句话说,瘟病学是伤寒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伤寒学说是瘟病学说的基础。也就是说,学不懂伤寒论就读不懂温病学,由此可知,中医四大经典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认真研究四大经典,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也才能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也才能追根究底学好经典,学好中医,也才不会被博大精深的医学界所淘汰。虽然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初学者,要想很快就能进入四大经典融会贯通的境界很难,但我会坚持不懈努力研读经典,多看视频,提高自己的兴趣,使自己在学习文字的同时不至于很乏味,很枯燥。在我看来,边看经典的同时,边听视频讲解是有效提高自己中医理解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此跟大家透露一下,听视频讲解的同时,你还能听到许多相关临床的案例。不但可以使你的兴趣倍增,也能使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