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羽毛球运动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羽毛球运动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羽毛球运动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羽毛球运动基本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羽毛球基础知识 现代羽毛球起源 普遍认为羽毛球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 1873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赛规则草拟于印度的普那 比较完善的规则出现于三年以后的英国 1893年英国正式成立了羽毛球协会 1899年 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公开赛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羽毛球组织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创建于1934年 总部设在伦敦 国际羽联举办的比赛有 世界男子团体赛叫汤姆斯杯 始于1948年 世界女子团体赛叫尤伯杯 始于1956年 世界锦标赛 单项 苏迪曼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和加拿大致力于发展羽毛球运动 技术水平提高较快 20世纪20年代 丹麦大步跟了上去 同时印度和马来西亚也积极开展 至20世纪40年代末 马来西亚技术出众 一跃而居世界领先地位 并在1948年举行的首届汤姆斯杯比赛中一举夺魁 扬威羽坛 在1951年和1954年举行的第二 第三届汤姆斯杯赛中又两度夺冠 荣获三连冠 随后 印尼接踵崛起 他们视羽毛球为 国球 发展迅速 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 印尼男队以稳准和刁钻的技术打法称雄于世 并于汤姆斯杯比赛中连夺第四 第五 第六届冠军 也获得 三连冠 的美名 日本女队于1965年夺得尤伯杯冠军后 开创了亚洲女将在该杯赛中夺冠的新纪元 与此同时 以速度著称 打法多样的中国羽毛球运动技术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 不能参加世界大赛 直至1981年 我国才成为国际羽联的正式成员 恢复我合法地位 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引人注目的重点落在亚洲 羽毛球常用术语 一 场地二 站位与击球三 持拍手与非持拍手四 击球的基本线路五 拍形角度与拍面方向六 击球点七 羽毛球技术结构 一 场地 双打边线与单打边线用宽0 04米的白色线画出 也可用0 04米的粘胶带直接粘贴 球场上空高12米 最低9米 以上 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根据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最新章程规定 作为奥运会 世界锦标赛 苏迪曼杯赛 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场地 其整个场地上方的净空最低高度应是12米 二 站位与击球 一 运动员站在羽毛球场上的位置称为站位1 分受限制的站位2 不受限制的站位不受限制的站位 站位具体分 左半区站位 右半区站位 前场站位 中场站位 后场站位 二 击球是指运动员挥拍击球时 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 运动员站在左半区迎击对方来球叫做左半区击球 在右半区的击球叫做右半区击球 站在前场 中场 后场的击球 则分别叫做前场击球 中场击球 后场击球 除此之外 根据来球高度的不同 我们又可分为上手击球 高于肩的来球 击球点在肩上 和下手击球 击球点低于肩 1 受限制的站位 发球 接发球时运动员的站位 就必须按要求站在规定的区域内 左半区或右半区 2 不受限制的站位 可根据自己或同伴 双打 的需要而选择的站位如 单打的站位一般在离前发球线1米左右的中线附近 双打站位可根据双打站位可根据两个运动员的具体战术需要而选择前后或左右的站位 三 持拍手与非持拍手 持拍手是指整握着球拍的手 非持拍手是指没有握拍的手 在羽毛球运动中 我们经常听说的正手技术 反手技术 正手击球 反手击球等术语 所谓正手技术是指握拍手同侧的技术 反手技术是指握拍手异侧的技术 如 右手握拍的运动员 在击右侧球时所用的技术就称为正手技术 并由此派生出正手发球技术 正手击球技术等技术名称 非持拍手的功能主要是在发球时用来持球 抛球 在击球过程中用来平衡身体 以便更有效地击球 四 击球的基本线路 击球线路是指球被运动员击出后在空中运行的轨迹和场地之间的关系 羽毛球的基本线路 左方直线 中路直线 右方直线 右方斜线 右方对角线 左方斜线 左方对角线 而根据击球运动员站的不同位置 左 中 右 每个位置又可分别击出直线 中路 斜线 五 拍形角度与拍面方向 拍形角度是指球拍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的拍面所朝向的位置 拍形角度可分为七种 拍面向下 拍面稍前倾 拍面前倾 拍面垂直 拍面后仰 拍面稍后仰 拍面向上 拍面方向可分为三种 拍面朝左 拍面朝右 拍面朝前 拍形角度和拍面方向控制的好坏对击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必须在每一次击球中认真调整好拍形 拍面 击出合乎质量要求的球来 六 击球点 所谓击球点是运动员击球时球拍与球相接触那一点时间 空间位置 击球点的内容 第一包括拍和球的接触点距地面的高度 第二包括接触点距身体的前后距离 第三包括距身体的左右距离 击球点的功能 决定着击球质量的好坏 它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击球的力量 速度 弧线 落点 最终将导致影响运动员击球的命中率 造成失分 直至失败 备注 合适的击球点应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判断要准 第二步伐移动要到位 步伐要快 影响羽毛球击球质量的五大要素 高质量的击球要符合 快 狠 准 活 的原则 而达到 快 狠 准 活 就必须弄清影响击球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 击球的力量二 击球的速度三 球的弧线四 球的落点五 击球动作的一致性 一 击球的力量 击球的力量是指运动员用拍击球时球拍给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击球的力量决定着击球的速度 击球力量越大 球的速度越快 ma 只有击球的力量大才能使对方没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而处于被动地位 击球力量的功能 击球力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击球的质量 较大的击球力量将使对手没有充分的时间判断来球 即使判断正确 也可能由于没有时间移动步法而造成回球失误 增加击球的力量的方法 一 增加挥拍的加速距离 二 击球时要靠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 三 击球前身体各部位要放松 能发力击球 不易疲劳 四 选择合适的击球点 五 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二 击球的速度 击球的速度是指球被球拍击出后在空中飞行的快慢 以及球被球拍击出后落到对方场区所需的时间的长短 羽毛球球的速度的含义 一个是指球本身飞行的速度 绝对速度 另一个是指运动员将球击到对方场地所需的时间长短 间接速度 提高回球的 绝对速度 还要提高回球的 相对速度 这样才能给对手以强有力的攻击 使其防不胜防 处于被动 提高球速的方法 1 加快回球速度2 加快判断速度 移动速度 前后场技术 正反手技术的连接速度 3 提高速度素质 三 球的弧线 弧线区度的大小 打出距离的长短 都与球的速度有关 我们想加快速度 加强准确性和变化多端 都必须解决击球弧线的问题 由于球的重力作用 羽毛球被运动员击出后 在飞往对方场区的过程中总是呈弧线运行的 内容 一是弧线的长度 指球运行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二是弧线的曲度 指弧线的弯曲程度 三是打出距离 指弧线投影在地面上的直线距离 四是羽毛球飞行的方向 研究球的弧线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羽毛球飞行的规律 从而达到准确判断来球 控制回球的运行 从而达到争取主动 克敌制胜的目的 四 球的落点 球被击出后落到对方场区的某一个地方就叫做球的落点 落点不仅要具有准确性 而且要具有攻击性 落点这一因素直接影响球的 狠 准 活 三个方面 落点刁在另一个意义上讲可谓 狠 落点到位可谓 准 落点变化无穷可谓 活 分 前场 中场 后场 而前场 中场 后场又均可分为左区 中区 右区三个部分 因此球场基本可以划分为九个击球区为我们经常要求的落点区在球的效果上的体现就是落点准 落点多 变化大 落点的作用 一是扩大对方的击球范围 二是利用落点攻击对方的弱点 三是利用落点专攻其难于回接的地方 五 击球动作的一致性 动作的一致性不仅增加了对方准确判断的困难 而且还可能给对方造成错觉 形成错误的判断 增加回球的困难 造成回球质量不高 七 羽毛球技术结构 是指组成羽毛球技术的动作 或活动 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 一 判断技术 看 传入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的综合分析 传出神经系统 二 动作技术结构 选位 引拍 迎球挥拍 球拍触球 随势挥拍 身体的协调放松还原 注 选位是前提 选位的好坏与移动有关 同时也与对技术的理解程度有关 引拍是决定击球力量和方向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影响挥拍的效果 迎球挥拍要有力 及时 球拍触球是关键 随时可改变拍形 挥拍方向 挥拍速度 随势挥拍决定击球后球的稳定性 准确性 身体准备及位置的保证 羽毛球竞赛规则 一 计分方法与发球规定羽毛球比赛的计分方法 只有取得发球权的一方才能取得 得分 的权利 接发球的一方如胜球则只能夺回发球权 而不能 得分 单打比赛 当发球方的得分数为0或偶数时 运动员必须站在自己的右发球区内将球发到对方的右发球区 当发球方的得分数为奇数时 运动员必须站在自己的左发球区内将球发到对方左球区 而接发球方也必须相应地站在斜对角的发球区内去接发球 男子单打 男 女双打和混合双打每局都以15分制定胜负 在决胜局中 除女子单打在一方先得6分时交换场地外 其他项目都是一方先得8分时交换场地 羽毛球比赛第一局首先发球方有掷边器来决定 第二局开始时 由第一局的胜方继续发球 如打成1 1时 第三局发球由第二局胜者继续发球 双打比赛除第一次发球方只有一次发球权外 以后任何发球方都有两次发球权 当任何一方发球时 无论当时得分情况如何 均应从右发球区先发球 若发球方 得分 该发球员应换到左区去继续发球 但接发球方队员的位置不变 如二次发球权均失误后 则换对方右发球区发球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判 重发球 1 裁判员未翻完分或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 2 发球时 发球员虽已抛球 但无挥拍动作 3 比赛进行中 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 4 司线员未看清楚界内或界外 而裁判员又无法做出决定时 5 发球顺序错误或方位错误 未按顺序所轮到的发球区发球 又在下一次发球前被发现 并提出 则胜球方不能得分 而应纠正方位后判重发球 如违例方输球 则应判其失分有效 并不再纠正运动员的方位 继续比赛 6 遇到外界以及事故羽毛球双打比赛中 二名运动员中的任何一人可不受限制地回击球 但在同一次回击中不允许同队两名队员相继二次击球 二 违例及其外界规则 1 脚步移动 在发球时间里 发球者和接发球者均不能脚步离地或移动 否则判其为 脚移动 违例 2 踩线 发球时 发球员 接发球员的任何脚踩到或触到发球区的任一界线 或站在发球区外发球 即为 踩线 违例 3 过腰 发球时 球的任何部分在击球瞬间高过运动员的腰部 判 过腰 违例 4 过手 发球时 球拍顶端未向下 击球瞬间整个拍框未明显低于发球员握拍的整个手部 判 过手 5 延误发球时间和假动作 一但开始发球 双方站好位置 这时任何运动员若做假动作 或有意妨碍对方 或发球员故意拖延发球时间 或接发球员迟迟不作准备 有企图占便宜等不正当行为者判 违例 6 发球失误 发球时 球已抛起并挥拍 但未过半球 或击球不过网 或击球出界 判 发球失误 7 短球 发球员发出的球未落入规定的场区内 而落在球网与前发球线之间 称为 短球 失误 8 长线 双打或混合双打比赛中 发球员发出的球落在双打后发球线上以外 称为 长球 失误 9 错区 发球员发出的球没有落入对角的规定场内 而落在同侧的场区内 称为 错区 失误 10 连击 一队员在击球时有连续两次挥拍击球动作并击球二次或双打中两名队员连续各击一次球 判 连击 违例 11 持球 击球时 球停滞在拍上 紧接着又有拖带动作 应判违例 12 阻挠 任何一方均不能有妨碍对方的行为 如用球拍或身体阻挠对方击球 如运动员在网前扑球时 对方不得将球拍在网前举起 企图拦截 使球反弹过去 但举拍保护脸部是合法动作 或大喊大叫妨碍对方击球 13 触网 比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